日本專家:中國抗疫為世界贏得了時間,貢獻了經驗

2020-12-05 國際在線

◎ 科技日報駐日本記者 陳超

「這次的新冠病毒是二戰以來世界面臨的最大危機。有關新冠病毒起源及感染途徑,需要科學客觀的研究才能確定。首先公開的地區,不一定是首先感染的地區。因為有可能其他疫情地區沒有公布,或者以流感等其他方式醫治處理。這也需要科學的、專業的研究予以查明。中國和美國以及世界各國同樣有這個責任。」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國際3E研究院院長周瑋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周瑋生

周瑋生教授認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驗證了人類是一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命運共同體,無論是防控病毒還是全球產業鏈的保護,都需要互相合作、互相支持,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和損失最小化。

中國抗疫實踐為世界提供了兩個重要信息

周瑋生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從中央到地方舉國上下迅速動員,從醫護人員、公務員和軍人,到志願者和普通民眾,都在各自崗位上全力應對疫情。中國人民的努力付出和所展現的精神面貌,如自我犧牲和顧全大局精神,忍耐、守規、協調的行動,顯示了中國人團結互助、眾志成城的力量,為世界防控病毒擴散爭取了極為重要的時間。

從統計結果看,在這場世界性的大災難中,中國至少給全世界提供了兩個重要信息:第一,告訴全世界這個病毒感染力非常強,非常快,獲取了第一手非常重要的病理數據;第二,中國不得不採取封城(封鎖一個1000多萬人口的中部中心大城市)的極端措施來防控,從防控對策上已經給世界敲響了警鐘。

中國給世界爭取了時間,提供了第一手防控經驗

中國還給予世界兩個重要幫助。

第一個重要幫助是給世界爭取了時間。病毒沒有國界,歷史上有許多國家發生過病毒感染災難。周瑋生的研究室正在開展疫情開始以後各個國家的政策舉措方面的研究,他們希望通過定量分析總結經驗教訓,以期今後更好地防患於未然。

周瑋生介紹,他的研究結果表明,疫情暴發可以分成兩組類型。A區是遊輪型,即高密度快速暴發感染,B區是城市型。從統計分析發現,從區域內第一例感染者被發現到感染暴發的潛伏時間,A區大概是病毒潛伏期14天的一半時間,即7天左右。B區大概是病毒潛伏期14天的兩倍,即30天左右。也就是說,在發現第一例感染者之後的一個月內採取果斷堅決措施是極其重要的。

如果說中國沒有前人經驗可借鑑,需要邊摸索邊防控的話,美國等國家是可以參考中國的經驗,在本國發現第一例後採取堅決措施的。但美國等國家沒有這樣做。

美國在半個月之前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最多的國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個確診超過82萬的國家。然而美國4月3日才公開推薦國民戴口罩。

第二個重要幫助是中國給世界提供了第一手的病理資料和防控對策經驗,包括醫學技術、病理研究以及包括封城這樣大規模防控措施的寶貴經驗及最早、最原始、最必須的數據。中國抗疫沒有先行經驗可借鑑,這些都是用生命換來的,是全球防控病毒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發達國家,本應該在中國防控經驗的基礎上,更好地帶領世界、支援世界進行有效防控。然而,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低估了中國的做法在防控新冠病毒擴散中的客觀性和重要作用,以及給世界各國帶來的重大參考意義。

周瑋生希望中美兩國在這場二戰以來最大的世界性危機面前,不僅能夠克服本國的疫情,還期待能攜手合作,帶領世界特別是幫助發展中國家走出困境,克服人類面臨的災難性挑戰。

日本已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中國國內防控也絕不能放鬆

根據周瑋生的統計歸納分析,停靠在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遊輪的感染情況不用說,日本其實已在2月15日前後(即發現第一例感染者後的一個月)開始出現小規模的感染暴發。但日本希望既控制疫情又保護經濟社會正常運轉,而沒有採取強制性措施,導致現在第二輪感染開始大暴發,迫使日本政府發布緊急事態宣言,採取更嚴格明確措施來防控。

受新冠病毒影響,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3月29日晚,日本NHK有關東京奧運會延期的節目上,日本奧林匹克委員會理事、筑波大學山口香教授對運動員說,「不要責怪任何人,這是人類與病毒的鬥爭」。

但周瑋生認為,日本一直在努力採取防控與經濟生活兩不誤的措施,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和風險性。

新冠肺炎疫情已不可避免地對全球人流、物流、資金流、產業鏈造成重大影響。周瑋生建議:「中國除了與世界合作防控病毒擴散之外,國內防控也不能放鬆,要做好與「病毒共存」的準備,從貿易立國開始向內生發展,國外市場與國內市場並行,積極開發培育國內14億人口大市場。」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張文宏:「中國的抗疫經驗將被記錄」
    2020年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表彰上海市為科普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  張文宏跟記者細數中國此次抗疫過程中很多值得去記錄的地方。  首先是中國科研的支撐。2019年12月,疫情在武漢暴發,2020年1月初,國家一些科研團隊就前往武漢,一個星期就把病毒序列全部鑑定出來,速度相當快。序列公布後,新加坡、日本、美國、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馬上開始研製診斷試劑。
  • 中國為世界贏得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各界上下齊心、團結一致,疫情治理成效初顯。世界各地媒體及學者紛紛評價認為,中國處理疫情果斷、及時、有效,彰顯了大國擔當,為世界其他國家防止疫情的擴散,贏得了時間,積累了寶貴經驗。
  • 中國為全世界抗疫貢獻力量 已對89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實施援助
    記者從阿拉山口海關了解到,X8020次中歐班列於21日晚從浙江義烏髮車,終點為西班牙馬德裡市。列車搭載的防疫物資包括11萬餘個醫用口罩和766套防護服,共計70餘箱。在我國境內最後一站阿拉山口口岸,從進站到放行,中歐班列需經過鐵路部門的票據辦理、車輛編組和海關部門的監管核封等多道程序,為壓縮防疫物資在邊境口岸的滯留時間,各部門都開通了綠色通道,對本次列車進行優先辦理。
  • 張伯禮院士:武漢「封城」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
    【專家點評】 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 武漢「封城」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1月23日,春節來臨前夕,離漢通道關閉。「隔離」一座人口超千萬的城市,在人類歷史和城市發展史上前所未有。大年初三,72歲的張伯禮院士逆向而行、直奔武漢。
  • 鍾南山院士全程英語與歐洲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中,中國精神與中國力量震撼寰宇、氣壯山河,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中國方案、中國規模與中國魄力舉世矚目、名驚四方。世界各國及人民紛紛為我們中國在防控疫情中所採取的應對措施及取得的成績予以高度肯定,並紛紛豎起大拇指為我們中國點讚!
  • 好未來為世界貢獻教育公益中國經驗
    2020年年末,佔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向全世界發出「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重大宣告,中國的扶貧成就舉世矚目。回顧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進程,科技教育企業作為社會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好未來集團身為其中一員,積極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努力彌補欠發達地區教育資源稀缺現狀,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為世界貢獻了教育公益的中國經驗。12月22日,在教育部舉行的第六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表示,好未來集團等機構通過與教科文組織合作,為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做出了貢獻,產生了良好的國際反響。
  • 又一個世界第一!無錫體溫計企業為全球抗疫做貢獻_新華報業網
    玻璃儀器技術專家李重九  說起無錫的體溫計產業,繞不過上世紀的鄉鎮企業大潮中崛起的張涇醫療器械產業集群,而這個集群的核心人物——新中國無錫第一代玻璃儀器技術專家李重九先生又是絕對繞不過的一位。他今年已經80歲了,每天還要來到廠裡巡視一圈。  當年無錫市醫用儀表廠的先一代開拓者們開發了「紅液表」——工業溫度計。
  • 美國公共衛生專家指出:沒有吸取中國經驗是白宮抗疫最大失敗
    美國公共衛生專家、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威廉·哈茲爾廷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很有可能」從去年12月就存在新冠病毒流行;而在疫情進一步蔓延後,美國政府在抗擊疫情上最大的失敗之一就是「沒有吸取中國經驗」。
  • 世衛:第二年疫情形勢可能更為嚴峻 中國為全球抗疫做貢獻
    這也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積極承擔國際責任、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實際行動,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福音。中國經濟回暖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動能世界銀行5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國經濟成為主要亮點之一。在新冠疫情陰霾之下,中國經濟加速「回暖」,提振全球信心,持續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強大動能。
  • 外媒:中國抗疫援助贏得非洲人心
    富國出錢給大型製藥公司,預訂數百萬劑疫苗以確保本國人口儘早供應,而無視對世界其他地區是否能負擔得起的擔憂。在疫苗競賽的舞臺上,中國表現超過美國。儘管是疫苗市場的新兵,但中國志在成為世界疫苗工廠。目前已有多款新冠疫苗由中國的製藥企業研發。中國有龐大的生產能力,其疫苗一旦獲得批准,將迅速並大量供應,這將使北京比其競爭者更快地運用疫苗外交工具。這一進程的預演已在進行。
  • 白衣作戰袍,書寫抗疫中國答卷
    在過去的200多個日夜,他們在抗疫一線書寫精誠大愛,以生命守護生命,以生命之名護佑人民健康,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火線上的中流砥柱」。在這場影響世界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中,中國醫務工作者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以專業素養和人道主義精神贏得世界讚譽。
  • 又一個世界第一!無錫體溫計企業為全球抗疫做貢獻
    說起無錫的體溫計產業,繞不過上世紀的鄉鎮企業大潮中崛起的張涇醫療器械產業集群,而這個集群的核心人物——新中國無錫第一代玻璃儀器技術專家李重九先生又是絕對繞不過的一位。目前產品行銷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產量是世界第一!   電子體溫計的起步比無汞體溫計更早,2013年成立的無錫諾為醫用器材有限公司,在這一領域積累了不少經驗。
  • 新華國際時評:書寫中外攜手抗疫的時代答卷
    新華社北京4月8日電 題:書寫中外攜手抗疫的時代答卷  新華社記者韓梁  4月8日,伴隨著武漢「甦醒」,中國抗擊新冠疫情迎來重要裡程碑,也為全球抗疫帶來曙光和信心。近日,中國發布新冠疫情信息、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紀事,以時間軸為線索,梳理這段中國同世界攜手抗疫的不凡歷程。
  • 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傳遞體育正能量——北體大舉辦全球體育院校專家...
    6月17日,由北京體育大學主辦、中國體育戰略研究院承辦的全球體育院校專家學者研討會順利召開。來自德國、瑞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克羅埃西亞、俄羅斯、日本和中國的9所高校的知名專家學者相聚「雲端」,共同探討全球疫情蔓延下體育的功能與作用,展望世界體育發展新態勢,深化海內外高等院校抗疫合作。
  • 全世界能從中國抗疫經驗中學到什麼
    What the World Can Learn From China’s Experience WithCovid-19全世界能從中國抗疫經驗中學到什麼當疫情在中國肆虐時,中國對於病毒的破壞能力尚無完全認知,考驗之嚴峻可想而知。在世界注目下,中國全社會在此次危機處理中表現出色。
  • 為世界合作共贏貢獻「金磚力量」
    金磚國家各界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期待金磚國家持續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完善全球治理、堅定維護多邊主義,為世界合作共贏貢獻「金磚力量」。「合作抗疫充分展現互利共贏的精神」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帶來嚴重衝擊和嚴峻挑戰。金磚國家各界人士紛紛表示,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各國應超越分歧,團結合作,攜手應對共同的敵人。
  • 百度翻譯連推5項抗「疫」服務,讓中國抗疫經驗精準走向全球
    從頭到腳全副武裝的白衣天使們選擇逆「疫」而行,毅然奔赴抗疫前線;翻譯志願者們自發行動,不分晝夜為這場戰「疫」貢獻力量。翻譯服務為全球各國通力合作、共同抗疫,搭建溝通橋梁,成為打贏防疫戰爭的重要法寶。  百度翻譯基於領先的翻譯技術,接連推出多項抗疫翻譯服務,支持中國多個抗疫志願者組織和全球抗疫人員防疫工作。
  • 班會話戰「疫」,薪火永相傳|攜手抗疫,命運與共
    在中國抗疫最艱難的時刻,170多個國家、4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送來慰問與援助;多國政要「逆行」訪華;「巴鐵」以傾國之力馳援物資;日韓「風月同天」真情流露。通過不懈努力、付出巨大犧牲,中國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控制住了疫情,但是世界疫情卻迅速蔓延、愈演愈烈。中國毫不猶豫投入抗疫國際合作,迄今已向80多個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非盟提供援助,同各國分享防疫方案和治療經驗,派出20多支專家團隊支援他國。
  • 江蘇在抗疫國際合作中展現道義擔當贏得讚譽
    在抗疫關鍵時期,江蘇廣泛深入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分享防控救治經驗,用「江蘇經驗」「中國智慧」助力全球抗疫。在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發起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國城市經驗分享在線研討會」上,南京向與會26個國家42個會員城市近150名代表介紹「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經驗,回應外方關切。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點讚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借鑑
    長江網11月13日訊 11月12日,在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院士論壇上,參會院士們不約而同為武漢點讚,「現在的武漢每個細胞都充滿著創新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