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晚起,關於「風和日麗唱片行結束營業」的消息便開始傳播開來。
在其公告中,是這麼說的:
風和日麗臺北店營業至2019年11月30日實體專輯7折 超優惠 售完將不再版 周邊商品同步6折把握最後收藏歷史的機會風和日麗唱片行官方網站
此消息一出,社交網路上一片蠟燭點起。
我不禁想問:你們知道自己在為什麼點蠟燭嗎?
風和日麗身上,凝聚著典型的臺灣唱片行/獨立廠牌發展軌跡。從一家唱片行開始,根據店長本人的音樂品味,類似「嚴選」的風格,販賣歐美獨立唱片;小店慢慢有了名氣,成了文青常常聚集的地點,於是開始投資製作本地獨立歌手的唱片,並通過這家小店為銷售通路,做最初的發行(風和日麗所發的第一張華語獨立唱片,就是陳綺貞的首張單曲Sentimental Kills);後來,在這裡發唱片的人越來越多,廠牌的概念開始形成,自然卷和929幫助風和日麗打開名堂,並且銷售渠道也不至於該小店,也進駐如誠品等銷售通路和其他大的唱片行;再到後來,風和日麗也有了自己的音樂節,名為「風和日麗連連看」,包括其下黃小楨、黃玠、草莓救星等……
所以,風和日麗的創始人查爾斯一直強調的是,「以唱片行為名,行音樂品牌之實」,「我們賣的不是唱片,我們賣的是風和日麗」。
所以,這一次,只是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212巷18號1樓的「風和日麗唱片行」的小店的結束營業,不代表「風和日麗唱片行」這個廠牌的倒掉。
在風和日麗的官網,還寫到:
……音樂即是永恆,載體只不過是平行宇宙。音樂感動我們,不會因為它是透過黑膠卡帶CD或是串流而有所差別,重點是我們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穿過一個又一個蟲洞,體驗過各種載體傳遞的感動,我們卻都無法否認現今串流音樂帶來的便利平價以及滿足……站在數位時代的蟲洞口,我們決定不再緬懷過去,直接迎向未來,風和日麗唱片行實體店面就營業到今年11月底,風和日麗全部實體專輯也將以成立以來的最低折扣出售,售完為止,從此絕版囉!風和日麗唱片行官網
交代得一清二楚。
唱片行的倒掉,當然帶著悲壯的情緒。但以風和日麗為例,糾結於實體毫無必要。和風和日麗發展軌跡很相似的「小白兔唱片」,由阿飛西雅Bass手KK所創辦,小白兔也更早地經歷了結業,但我會永遠記住小白兔帶給我的那些震撼人心的作品,阿飛西雅、薄荷葉、橙草、甜梅號、拍謝少年、川秋沙……尤其是謝謝KK發掘了鄭宜農,在小白兔唱片下發行的《海王星》,稚嫩卻是無可替代的起點。
可以說,作為小店的風和日麗早已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了。
其實,我對風和日麗,特別,特別,特別有感情——這是我進入唱片行業接手的第一個案子。
我的前司星外星唱片在我入職該公司之前就發行了自然卷的兩張唱片《C'est La Vie》和《大卷包小卷》,當時星外星還攢了陳建年《海洋》《大地》、巴奈《泥娃娃》、蘇打綠《同名專輯》《小宇宙》《遲到千年》等一堆當時的獨立唱片——是的,那是蘇打綠拿金曲獎之前。我這才知道,廣州原來還有這麼一家願意做獨立唱片發行的公司。
2010年,我輾轉後正式去了星外星,當時手頭上便是風和日麗的這幾張:
黃玠《綠色的日子》《我的高中同學》;929《也許像星星》;NyLas《同名專輯》;黃小楨《No Budget》;草莓救星《羽毛河》;熊寶貝樂團《螢火-繪本概念EP》
今早,我把風和日麗實體唱片行結束營業的消息發給當時的同事看,同事說,哇,說起來好親切,那時候我們還開了好多次會,討論到底要不要按照原版的那個包裝照做哩。
那時候,我特別萌新,聽信人胡說八道覺得Jewel Case最高,但是風和日麗的唱片確實以「手工感」著名的,其完全不同於傳統的14X12的CD盒尺寸,而我也忘了哪個同事說的,絕對不能去改動它的包裝,「如果不是這樣的包裝,黃小楨的《No Budget》也不叫做No Budget了」。
那會兒很萌新的我,才前腳從媒體出來,然後特別傻缺地找以前的同行請他們做專題活動送唱片啦推薦啦各種,包括當時的新聞稿、文案也還是我自己寫的。
我都寫了點啥呢:
這次星外星所發行的「風和日麗」系列共有八張唱片,囊括了其各個時期代表歌手的經典之作。如善於用簡單字句表達不簡單情感的黃玠的《綠色的日子》《我的高中同學》,他流暢溫暖的音樂讓我們在感動的同時總會有一種錯覺——他竟然比我更貼近我自己,也讓我們相信他曾經說過的,「我想用我的音樂,改變這個世界」;也有929的首張同名專輯和《也許像星星》,他們將自己的青春明麗及沉靜內省融入清新優美的音樂中,把美好的生活及對純潔感情的憧憬鋪陳在大家面前,積蓄著感人的情緒和能量;在這一次的套裝中包括黃小楨的經典復刻之作《No Budget》,這一專輯當年以卡帶形式發售,限量200張,現在已經極其難找,通過復刻CD版,我們終於可以一起在黃小楨毫無修飾的音樂中,得到巨大的感動與震撼;而Nylas的同名專輯和熊寶貝的《螢火》概念EP則會讓我們看到這些音樂人除了唱歌之外的另外一些才華,音樂與小故事、繪本的結合充滿了童趣,抒情的搖滾樂時尚溫暖,透過她們的音樂,世界仿佛更加美好;還有重新組隊再出發、最近風頭正盛的「草莓救星」《羽毛河》,成熟的音樂作品,電氣化的搖滾風格,震撼卻不嘈雜,流行卻不流俗,闡述了關於愛情、關於自我、關於夢想。
……
真的很萌新。
風和日麗的這一套唱片發了之後,因為其尺寸特殊,我們還特地往不同的音像店(根據erp系統可以看回哪些音像店過往賣蘇打綠陳綺貞是賣的最好的我們就做這些店)送去了特製的鐵架子,外形有點類似雜誌架,加上噴制的繪版,作為特別貨架陳列。
那時候的實體唱片確實已經垮了,但我們還是這樣執著做這件事。因為,臺灣的唱片行的標杆是這樣的啊!
稍微一提的是,當時在這堆唱片的內頁裡,我發現了「輔助樂團錄製有聲出版品案」一行字,許多唱片下都印有這行字。於是,我順藤摸瓜地,找到了風和日麗的老闆查爾斯,以及929的吳志寧、草莓救星&nylas的蠟筆——他們都是「輔助金」的受益者。以及我還找了馬世芳、葉雲平,請他們給介紹到底「輔助金」是什麼,要怎麼獲得,有何利弊等等。這是中國大陸最早關於「輔助金」的報導,也是我的自媒體《亂彈山》最早的行業報導——我還特地翻了下郵件,這確實也是我第一次給馬芳發郵件(之前都是豆瓣豆郵),也是我認識葉雲平的緣起(他擔任了兩屆「輔助樂團錄製有聲出版品案」的評審),之後葉雲平又介紹我認識了很多臺灣的獨立音樂人,這又是後話了。
所以為啥我說,我對風和日麗特別有感情,真的有感情。
過去的幾年,風和日麗也一直繼續地尋求以更多的方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包括把他們的「風和日麗連連看」音樂節一樣引入,但未必人人都有張培仁及「簡單生活節」那樣的運氣和機遇。沒有關係,我們繼續快樂地向前走,風和日麗就在我們的耳機裡。像黃小楨在《私奔》裡唱的:
「一起閉著眼睛躲進海底,讓海決定你我該漂到哪兒去。」
音樂自媒體「亂彈山」
萬馬齊喑的亂世裡,
透過音樂,
我們記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