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遺傳生物學裡,一直有著這樣一個常識:男女雙方要是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越遠,生下來的後代優秀的機率也就越大。主要是人類的基因跟地域有很大關係,通常來說,相距越遠的人,基因的交流很少,差異性也就越大。這種差異性能讓基因得到高效充分的交流和進化,所以,優生的比例相當高。
這也是近親結婚為何危害下一代的原因,而某種程度上,也解釋了來自兩個國家的父母,生出來的混血兒要比純種兒童要優秀的原因。
說到混血兒,就不能不提我國的王德民院士。他被成為中國最帥的科學家,號稱「科學界的吳彥祖」。而他的存在,也無不佐證了一個真理,混血兒不但長得好看,智商也是高於常人。
王德民出生於1937年的河北唐山,其父親王世貴早年留學美國,在那裡結識了一個瑞士姑娘。王世貴當年也算是風度翩翩,溫文爾雅的國產帥哥,很快就俘獲了這位瑞士姑娘的芳心。
後來,王世貴學成歸國,這位瑞士姑娘愛的深切,提出要和其一起來到中國。之後漂洋過海,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和王世貴結婚定居,還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叫文安清。
兩人婚後不久,便誕下了王德民,這個中瑞混血的孩子從小就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由於王家世代是書香門第,對孩子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視。從小到大,王德民上的都是最好的學校,他也十分用功刻苦,天賦加上努力,他一直都是年級裡拔尖的學生。
1955年,王德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石油學院採油專業,這是該校的王牌專業,王德民就讀後,成了班長和校籃球隊的主力。成績也是一如既往的優秀,再加上英俊的外表,吸引了不少女同學的目光。
不過,王德民並沒有將心思放在男女情愛上。50年代的新中國,一切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尤其在石油開採這一塊,因為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石油的需求也是迫在眉睫。
而從北京石油學院畢業後,1960年,王德民主動投身到大慶油田的一線工作,在那裡,他被分配到地質室測壓組,一幹就是50年如一日。
難以想像,一位長得宛如明星一般的混血公子,竟然成了一線最苦最累的石油工人。而王德民沒有一句怨言,甘願做一顆螺絲釘,釘在了祖國最艱苦的油田之上。
50年的風雨,王德民先後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國家創造發明二等獎、省部級發明創造和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步一個腳印,為祖國的石油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如今,年事已高的他雖然沒有當年的風採,但還是相當有氣質的。而且,當年王德民年輕的照片拿出來,吊打現在一眾小鮮肉都不是什麼問題。作為一個才子,還為國家做出傑出貢獻的帥哥,王德民院士才真正配得上偶像這個稱號。
雖然現代並不缺少帥哥,不過都大都大同小異,而且似乎都是生產線上量產的。精緻是精緻,但似乎缺少了點精氣神。而現在像王德民這樣內外兼備的帥哥實在是太少了,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