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提高量子色動力學模擬精度!基本粒子如何相互作用?

2020-12-06 博科園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計算機能力的指數級增長,以及隨之而來的算法質量提高,使得理論物理學家和粒子物理學家能夠對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進行更複雜、更精確的模擬。如果在模擬中增加晶格點的數量,就很難區分模擬的觀測結果與周圍噪聲之間的差別。德國美因茨亥姆霍茲研究所的物理學家馬可·切(Marco Ce)現在在EPJ Plus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描述了一種模擬「大」粒子群的技術(至少以粒子物理學的標準來看)。

提高了信噪比,提高了模擬精度;至關重要的是,還可以用來模擬重子的整體:包括構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在內的一類基本粒子。Ce的模擬使用了蒙特卡羅算法:一種依賴於重複隨機抽樣來獲得數值結果的通用計算方法。這些算法有廣泛的用途,在數學物理中,它們特別適合於計算複雜的積分,以及對具有多個自由度的系統建模。更準確地說,這裡使用的蒙特卡羅算法涉及多級抽樣,這意味著採樣的精度是不同,這比採樣精度一致的方法計算成本要低。

多層蒙特卡羅方法以前被應用於玻色子的整體(粒子的類別,不言而喻,包括現在著名的希格斯粒子),但沒有應用於更複雜的費米子。後一類包括電子和重子:「日常」物質的所有主要成分。在粒子物理學中還有許多其他的問題,計算受到高信噪比的影響,這可能會受益於這種方法。多層蒙特卡羅採樣技術利用量子場論的局域性,為影響一類大量綱點陣確定的信噪比問題,提供了純玻色子量子場論的一種解決方案。

然而,由於費米子路徑積分後的顯著局域性損失,將多級採樣推廣到包含費米子晶格理論。如量子色動力學,並非易事,研究討論了歐氏距離下費米子傳播子的減小,如何引起費米子傳播子和費米子行列式的系統近似,其中完全分解了遠時空區域的規範場依賴關係。這能夠將多級採樣應用於強子可觀測對象(如介子和重子相關器)的晶格量子色動力學計算。特別地,還將此策略應用於兩種單線偽標量密度相關器的非連通貢獻,當採用兩級採樣方案時,信噪比能顯著提高。

博科園|研究/來自:Springer參考期刊《歐洲物理》DOI: 10.1140/epjp/i2019-12655-5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量子色動力學——宇宙大一統的最後一塊拼圖
    ,被認為是有希望的強作用基本理論。其實,人們對於強力的研究很早,最早研究的強力是核子(質子或中子)之間的核力,它是使核子結合成原子核的相互作用。1935年湯川秀樹提出了質子和中子通過交換一種未知的介子形成原子核內很強的束縛力(核力),這種力與交換無質量光子的電磁力不同,它是短程力,開創了研究強相互作用的歷史。
  • 北大馮旭團隊在格點量子色動力學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量子色動力學(QCD)是研究夸克和膠子之間強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論。由於強相互作用在低能區的強耦合、非微擾特性,使得微擾解析的計算方法不再適用。格點量子色動力學(格點QCD)憑藉超級計算機的助力,為低能QCD提供了一種非微擾的解決方案——通過對QCD系統進行蒙特卡洛模擬,我們能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得到精確的理論預言與實驗進行對比。
  • 季向東小組量子色動力學研究獲重要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教授季向東在量子色動力學研究中,解決了困擾強相互作用物理研究方面的一個重要問題。
  • 日本學者預言存在雙重子態粒子ΩΩ,有助解釋物理學基本問題
    日本學者預言存在雙重子態粒子ΩΩ,有助解釋物理學基本問題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5月24日發布公告稱,該研究所與京都大學、大阪大學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在理論上預言了一種新粒子——雙重子態粒子ΩΩ的存在。
  • 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發展新理論 日科學家預言存在雙重子態粒子ΩΩ
    原標題: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發展新理論 日科學家預言存在雙重子態粒子ΩΩ   科技日報東京5月24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理化學研究所24日發布公告稱,該研究所與京都大學、大阪大學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在理論上預言了一種新粒子——雙重子態粒子ΩΩ的存在。
  • 如何計算量子粒子的動力學?
    精確計算許多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動力學是一項艱巨任務。然而,對於這樣的系統,有一種很有前途的計算方法:張量網絡,目前正在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理論部門進行研究。張量網絡的初始焦點是限制在晶格中的量子粒子,就像它們出現在晶體中一樣,或者出現在未來量子計算機的量子寄存器中。
  • 量子計算機首次模擬高能粒子碰撞實驗
    【圖注】研究人員實現量子模擬時所用的離子阱。物理學家首次在量子計算機上完整模擬了一次高能物理實驗,重現了粒子和反粒子對的產生。對於涉及強核力的現象更是如此,而強核力決定夸克如何約束在一起成為質子和中子,以及這些粒子如何形成原子核,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模擬團隊成員克裡斯蒂娜·穆希克(Christine Muschik)說。許多研究者期望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可以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 4大基本作用力之一電磁相互作用力
    從我們熟悉的正負電荷相互作用,到電磁鐵之間的吸引及排斥、發電機,電機原理、到無線電、電視、收音機、衛星電視、雷達,從大到地球、太陽、星系的磁場現象,到小到電子在原子內部電磁場、再到大型實驗對撞機對質子、電子等的對撞應用,電磁的利用已經無所不在。
  • 潘建偉團隊研究再登Nature:規模化量子計算,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基於規範理論,物理學家建立了標準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組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及其之間的強、弱、電磁相互作用。而規範不變性作為「理論背後的理論」,是構造規範理論的基本原理。 對於搞建築的人來說,你得知道,鋼筋和磚塊是如何相互配合達到穩固,玻璃、鋁材如何搭配才能隔音,磚塊之間靠什麼固定,瓷磚之間如何拼接美化,如果你想在某個方向上更細緻的研究,你還可以探索,磚塊是怎麼燒制的,什麼樣的塗層更加防水。
  • 日科學家預言存在雙重子態粒子ΩΩ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24日發布公告稱,該研究所與京都大學、大阪大學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在理論上預言了一種新粒子——雙重子態粒子ΩΩ的存在。這項研究成果可望闡明基本粒子夸克如何組合物質這一現代物理學的根本性問題。     世間所有物質全部由被稱為夸克和輕子的基本粒子組成。
  • 重磅發現:上帝粒子衰變成兩個 子,並能與第二代粒子相互作用!
    這些新結果對基礎物理學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們首次表明:希格斯玻色子與第二代基本粒子相互作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學家自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以來,一直在研究它,以探索這種非常特殊的粒子的性質。由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質子碰撞產生希格斯玻色子,幾乎瞬間瓦解(也就是所謂的衰變)變成其他粒子。研究希格斯玻色子性質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分析它如何衰變成各種基本粒子和解體速率。
  • 物質質量的起源:是大自然的饋贈還是場的相互作用?
    質量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量,也是物質最基本的屬性。多少年來,質量一直是由實驗確定或人為輸入的理論。我們不禁要問,這些質量是怎麼產生的?我們目前的物理學能理解質量的起源嗎?在經典物理學的框架中,牛頓第二定律把質量、加速和力聯繫在一起。當質量為0時,這個公式沒有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設想,在經典力學的框架下討論質量的起源是不可能的,當然也是沒有意義的。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眾妙之門
    而其中組成物質的基本單元,以及它們之間的基本相互作用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狹義上講,此類研究通常被稱為粒子物理或高能物理。這實際上是一門最能體現物理學還原論思想的學科。相對於在實際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其他物理學科,如光學、凝聚態物理等等,粒子物理更多屬於理論研究的範疇。因此,公眾以及很多物理學教師對粒子物理的研究內容、理論基礎以及前沿現狀了解較少。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簡介
    自然界所有力都是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的複雜表現形式,按照強度從大到小依次為強、電磁、弱和引力。引力和電磁相互作用的作用範圍非常長,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範圍較短。從粒子物理的角度看這些基本相互作用是由基本規範粒子來傳播來實現的。實際上,相互作用的的傳遞就是因為這些粒子可以自由地被吸收和產生。每個粒子負責傳遞不同類型的基本力。
  • 超越基本粒子的量子現象,稱之為意識
    是微觀粒子,也就是微觀粒子發生的相互作用,物質的量子相互作用,比如說引力相互作用,都屬於量子相互作用的一種,但是現在的表述,給量子力學扣了帽子,將其所指的微觀粒子,升格為純粒子,而微觀粒子,是基本粒子的子集,換言之,量子力學否定了基本粒子,不承認基本粒子是基本粒子,是錯誤的。
  • 走進研究院 | 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
    但是另一方面,現有的量子計算系統由於退相干影響及操控精度等問題,保真度並不理想,量子計算實現側重於幾個量子比特的小規模比特數和原理演示,距離實用化需求還有較大的距離。但是相對而言,量子模擬由於主要研究量子性質,對操控和測量精度等要求不高,所以已經接近較大規模的量子比特數。最近,哈佛大學[2]和馬裡蘭大學[3]的課題組分別實現了多達50多個量子比特數的量子多體模擬。
  • 暗物質粒子——軸子:在實驗室中顯示弦狀的效果
    軸子(axion)最早是1970年代研究量子色動力學理論提出的,量子色動力學描述了一些基本粒子如何在原子核內保持在一起。問題在於,該理論預測了未觀察到的已知粒子的某些奇怪特性。為了解決量子色動力學中保持電荷奇偶性對稱問題,物理學家提出了軸子這一假想的亞原子粒子概念,因為它有助於清除這一理論上的混亂。按照弦理論,軸子似乎為量子色動力學中的強CP問題提供了最合理的解決方案。
  • 《量子雜誌》:質子發生了什麼?夸克的數學仍與實驗衝突
    被稱為夸克的三個粒子以幾乎光速來回擺動,被相互連接的一連串稱為膠子的粒子斷開。奇怪的是,質子的質量必須以某種方式由可伸展的膠子弦的能量產生,因為夸克的重量很小,膠子什麼也沒有。物理學家在1960年代發現了這樣的奇怪的夸克-膠子的圖景,並將其與70年代創建的量子色動力學(英語:Quantum Chromodynamics,簡稱:QCD)理論的方程式進行了匹配。
  • LHC中首次觀測到新四夸克態粒子 將助力量子色動力學模型測試
    夸克是構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夸克聚集在一起形成複合粒子強子,強子包括質子和中子。phys.org網站7月1日報導,大型強子對撞機(LHCb)項目的研究人員首次觀測到了由四個魅夸克組成的奇異粒子。他們在最近一次的歐洲核子研究委員會(CERN)研討會上公布了新發現,並在ar Xiv提交了預印本論文。研究人員表示,「四魅夸克粒子」很可能是一種首次發現的新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