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出現大量絲光椋鳥 "場面很壯觀"/圖

2021-01-17 湖南在線

昨日,鳥兒們排著隊站在湘江邊的一處房頂上。圖/記者張軼

前日,萬家麗中路,群鳥飛過一片住宅區。圖/攝友團吳非

昨日,福元路湘江大橋的鳥兒。圖/記者張軼

  本報12月15日訊(記者 吳靜)絲光椋鳥體長20-23cm,嘴朱紅色,腳橙黃色。它們喜結群於地面覓食,取食植物果實、種子和昆蟲,愛棲息於電線、叢林及農耕區。冬季聚大群活動,夏季數量少。該鳥是我國特產鳥類,曾經較為豐富,而且分布也較廣。但由於捕獵和環境汙染,數量有所減少,目前已被國際鳥類保護聯盟列為世界受脅鳥類名錄。

  「媽媽,這周我不去動物園了」「我想去抓鳥」......住在上海城小區幾個小朋友,看著花園裡的飛鳥,興奮地嚷著。昨日下午3點左右,大群的飛鳥突然飛到小區,「場面很壯觀。」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鄧學建介紹,近日在烈士公園、圭塘河邊等地,出現大群飛鳥。這些鳥叫絲光椋鳥,分布在湖南省各地,每年冬天,來長沙吃成熟的樟樹果子。

  飛鳥在上海城小區盤旋兩小時

  昨日下午3點左右,大群的飛鳥飛到韶山南路上海城小區,時而在屋頂停留,時而飛到樹上歇息,居民汪先生說:「太壯觀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鳥。」他致電本報熱線96360,希望記者能拍個照,「太唯美了。」

  小區花園裡,幾個小孩也在家長陪同下看飛鳥,「這周我不去動物園了。」一小女孩對媽媽撒嬌地說,看著飛來飛去的鳥很是興奮。「我想去抓鳥。」另一個小男孩忍不住說,前天,在學校也看到很多鳥飛過窗外,可惜沒能抓。

  「是不是我們小區樹多啊。」看著大群飛鳥遲遲沒有離開,一位李姓業主樂了起來,「看來我們這兒環境還可以。」

  下午五點,天空飄起小雨,鳥群開始散去,沿著韶山南路往汽車南站方向飛去,在上海城足足盤旋了兩個多小時。

  「我每年都去圭塘河邊拍飛鳥。」攝影愛好者吳非說。前天下午,他說自己在圭塘河邊一處花園裡,看到上千隻飛鳥。「灰色的羽毛,長長的尾巴,黑壓壓地蓋過頭頂。」他趕緊掏出相機抓拍。

  「鳥飛得很低,一個半手掌那麼大。」昨日上午11點左右,攝影愛好者張先生在福元路湘江大橋附近,突然看見大群的鳥在橋頭盤旋,他立馬拿出相機拍下,「起碼上千隻,灰的黑的都有。」時而飛到樹上歇息,時而在河邊欄杆上逗留,「很美!」

  10點前和下午4點前是觀鳥佳時

  為什麼在這個季節突然出現這麼多飛鳥呢?它們是從北方飛來的候鳥嗎?

  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鄧學建介紹,這些鳥叫絲光椋鳥,分布在湖南省各地,是湖南的一種留鳥。每年冬天,當長沙的樟樹果子成熟的時候,它們便成群出現在長沙上空,飛來集中捕食。這是物種的特性。

  鄧教授還介紹,這個時節,樟樹上的黑果子熟了,絲光椋鳥就是來吃這種果子的。「有樟樹的地方,就有這種鳥。」上午6點至10點,下午2點至4點是它們出來飛行的時間,其他時間棲息在樹上。

  如果市民想看絲光椋鳥的話,鄧教授建議,可以去「烈士公園、省委大院、嶽麓山等樟樹比較多的地方」。

  「看的時候,最好帶望遠鏡,不要吵到它們。」鄧教授說,絲光椋鳥停在樹上,是在吃果子,如果有聲響,就會飛走了,市民看到飛鳥不停盤旋,是因為環境太吵了,無法安靜下來覓食。帶望遠鏡觀看,「可以看到更多細節,比方說絲光椋鳥的五官形態、肢體動作等等。」

相關焦點

  • 成千上萬隻「絲光椋鳥」現身新安江 場面壯觀
    成千上萬隻「絲光椋鳥」現身新安江 場面壯觀 (4/4) "← →"翻頁
  • 絲光椋鳥又來株洲啦
    成群的絲光椋鳥。 戴凜 攝全媒體記者 戴凜株洲日報訊 10月25日下午,人民路紅港路交叉路口的上空颳起一陣「黑旋風」,場面非常壯觀。原來,這是一群絲光椋鳥,聚集數量上千隻,因為冬季即將來臨,株洲成了它們集中覓食的好去處。
  • 城市中的鳥類軍團——絲光椋鳥
    他們成百上千的群聚在一起,鋪天蓋地,嘰嘰喳喳甚是壯觀。大部分不熟悉它們的人會誤以為是麻雀,其實不然。他們真正的名字叫作絲光椋鳥。絲光椋鳥(學名:Sturnussericeus)身體灰褐色,雌鳥頭部汙灰色,而雄鳥頭白,像一位頭髮向後梳的大佬!飛翔時翅下有白斑。
  • 台州好山好水好空氣引絲光椋鳥集聚過冬
    家門口看到了萬鳥群舞的壯觀場面對於絲光椋鳥表現出的團隊精神,儲伏龍嘖嘖稱奇,「鳥兒的間距只有10公分左右,飛行時速達50公裡以上,如此龐大的鳥群,如此貼身的距離,如此精準的協同配合,這是無與倫比的飛行特技,更是天衣無縫的團隊協作,著實是讓人嘆為觀止!」
  • 絲光椋鳥
    2020年4月15日,我正在株雷路旁一水田邊拍攝林鷸,突然有兩隻絲光椋鳥闖入畫面。
  • 【城市常見鳥類】絲光椋鳥
    就是今天的主角:絲光椋鳥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鳥綱 Aves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科:椋鳥科 Sturnidae屬:椋鳥屬 Sturnus種:絲光椋鳥 S. sericeus(Gmelin, 1788)
  • 高清組圖:絲光椋鳥榕城越冬千嗓齊亮 福州成「鳥的天堂」
    高清組圖:絲光椋鳥榕城越冬千嗓齊亮 福州成「鳥的天堂」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15年12月14日17:11 李章亮攝 人民網福州12月14日電 (詹託榮 李章亮 鄒家驊)14日14時許,位於福州市鼓屏路和華林路交叉口的行道樹上,數千隻鳥兒齊聚一堂,像比賽一樣亮開嗓子,雀躍啼叫,頗為壯觀。
  • 南湖邊的萌鳥 | 在老餘杭,有一種鳥叫「絲光椋鳥」,你不一定了解,進來看!
    南湖生活著一大群的絲光椋鳥,太陽升起時,它們從湖中小島上飛到稻田公園及周邊的樹叢中覓食。絲光椋鳥也會受到猛禽—隼的攻擊,為了擺脫隼的攻擊,它們集體行動,在空中不停的變化著隊形,當它們翅膀全部打開後,地下看上去真的很像是轟炸機機群,很是壯觀。絲光椋(liáng)鳥體型大小和其他椋鳥相似,體長20-23釐米。嘴朱紅色,腳橙黃色。
  • 滿城樟樹落果引絲光椋鳥「聚餐」 來漢過冬鳥兒越來越多
    這是絲光椋鳥在「組團」覓食。據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統計,目前全市行道樹中有樟樹26.8萬棵。冬季食物匱乏,成熟的樟樹果實引來大批鳥兒聚餐,其中最多的就是絲光椋鳥。  專家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樟樹已成為我市園林樹木中為鳥類提供越冬食物的「主糧倉」。二三十年前,絲光椋鳥在武漢還屬於夏候鳥。如今,這種鳥在冬天也已不捨得走了。
  • 特別報導|湖北鄂州發現「鳳凰鳥」——絲光椋鳥
    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訓前、通訊員周祝文)近日,鄂州市鄂城區鳳凰山一帶發現絲光椋鳥,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餘金水跟蹤兩天拍攝了一組照片,彌足珍貴。絲光椋鳥體長20-23釐米,在民間有「鳳凰鳥」之稱。這種鳥嘴呈朱紅色,腳露橙黃色,雄鳥烏頭、頸絲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兩翅和尾黑色,又稱「鳳鳥」;雌鳥頭頂前部棕白色,後部暗灰色,上體灰褐色,下體淺灰褐色,又稱「凰鳥」。絲光椋鳥屬留鳥,喜結群,習慣築巢於牆洞或洞穴中。
  • 湖南衛視《午間新聞》| 益陽:樟樹果實成熟 絲光椋鳥聚餐
    湖南衛視《午間新聞》| 益陽:樟樹果實成熟 絲光椋鳥聚餐 2020-10-10 1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鄂州鳳凰山一帶驚現絲光椋鳥,攝影家餘金水跟蹤兩天留下珍貴資料
    近期,鄂州鳳凰山一帶發現有絲光椋鳥,湖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餘金水)老師跟蹤兩天拍攝了一組照片。絲光椋鳥體長20-23cm。嘴朱紅色,腳橙黃色,雄烏頭、頸絲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兩翅和尾黑色。絲光驚鳥留鳥,部分在巢後期遊蕩。喜結群,築巢於牆洞或洞穴中。繁殖方式 卵生 習性遷徒成大群。食性主要以昆蟲為食,尤其喜食地老虎、甲蟲、蝗蟲等農林業害蟲,也吃桑葚、榕果等植物果實與種子。性較膽祛,見人就飛,鳴聲清甜、響亮。
  • 浙江台州龍頭王村群鳥飛舞場面壯觀
    浙江台州龍頭王村群鳥飛舞場面壯觀3) "← →"翻頁 10月2日清晨,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龍頭王村上空,成群椋鳥飛舞
  • 南昌多處聚大片「絲光椋鳥」 「開會過冬」場面壯觀(圖)
    城區樓頂聚集的大片鳥類(網友提供)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李運輝報導:12月8日,網友@王亮PF向手機江西網(網址:https://m.jxnews.com.cn/微信號:dajwjx)記者反映,在南昌第二醫院附近的樓房頂層,出現大片的鳥類聚集,時而翱翔,時而落地歇息
  • 這麼壯觀的場景竟然是數萬隻紫翅椋鳥
    這麼壯觀的場景竟然是數萬隻紫翅椋鳥這麼壯觀的場景竟然是數萬隻紫翅椋鳥這麼壯觀的場景竟然是數萬隻紫翅椋鳥這麼壯觀的場景竟然是數萬隻紫翅椋鳥這麼壯觀的場景竟然是數萬隻紫翅椋鳥這麼壯觀的場景竟然是數萬隻紫翅椋鳥
  • 新疆塔城出現數千紫翅椋鳥空中「起舞」
    原標題:新疆塔城出現數千紫翅椋鳥空中「起舞」晴空生千姿椋鳥集體舞塔城出現數千紫翅椋鳥空中「起舞」 專家:可能在抵禦天敵亞心網訊(記者趙梅)近日,塔城地區庫魯斯臺草原上空出現了一幕群鳥「起舞」的奇特景觀,數千隻紫翅椋(liáng)鳥在空中不停地變換隊形,時而像一隻蝴蝶,時而像巨人大腳,就像有人指揮它們在空中「作畫」一般。
  • 灰頭椋鳥,是椋鳥科的鳥類,淺灰色椋鳥
    灰頭椋鳥,是椋鳥科亞洲椋鳥屬的鳥類。中等體型的淺灰色椋鳥。灰頭椋鳥,頭及後枕具絲狀珍珠色羽,肩無白紋。灰頭椋鳥,與灰背椋鳥及絲光椋鳥的幼鳥的區別在外側尾羽慄色,腰色深,兩脅具些許棕色。灰頭椋鳥,中小型鳥類,體長17-20cm。嘴橙黃色。
  • 椋鳥科辯識小結
    椋鳥科大多體型中等,嘴直而尖,腿較粗壯,多棲息於開闊地帶,非繁殖季多成群活動,叫聲嘈雜,經訓練可以模仿人類說話,所以比較容易成為籠養鳥而出現逃逸情況,
  • 「傳說」中的紫翅椋鳥 成群結隊歇腳揚州高郵湖
    展翅高飛「鳳求凰」比翼齊飛候鳥遷徙季,揚州攝影協會野生動物與鳥類分會會員錢治華在高郵驚喜發現一大群紫翅椋鳥。這種在西北地區常見的鳥兒,很少出現在揚州。而這次現身揚州,竟然還是一大群。「稀客」紫翅椋鳥對揚州鳥友而言更多出現在文獻中對揚州地區的觀鳥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來說,紫翅椋鳥一直是「神秘的存在」。多年前,有學生在寶應地區曾記錄過紫翅椋鳥,但沒能拍下它。對揚州鳥友而言,紫翅椋鳥更多出現在文獻之中,揚州鳥友在本地也沒有見過它。此前,錢治華也只是聽說過揚州有,但從沒見過,更沒有拍到過。
  • 數萬隻紫翅椋鳥盤旋五家渠周邊莊稼地上空 場景壯觀
    天山網訊(記者於江豔報導)「哇,這麼多鳥,也太壯觀了!」10月10日,正在地裡收胡蘿蔔的顧水萍不經意間抬頭看到盤旋在莊稼地上空的鳥群時驚呼道。10月12日,陳麗開車找到這片胡蘿蔔種植基地,發現集結成群的是紫翅椋鳥,「這些鳥春天遷徙到淺山區和草原,在這裡繁育,秋天陸續集結成群,大量覓食,準備長途遷徙離去。」陳麗說。  陳麗判斷,在五家渠市周邊團場,目前有大面積集結成群的紫翅椋鳥,初步估計有數萬隻,秋收後連隊裡剩餘的葡萄、葵花籽、打瓜子等是紫翅椋鳥的豐盛「口糧」,在這裡「吃飽喝足」後,紫翅椋鳥開始長途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