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一組上萬隻鳥兒在台州市民廣場周邊夢幻起舞的圖片,刷爆微信朋友圈。
是些什麼鳥?為什麼會在台州集聚?市民該怎樣與它們和諧相處?這些鳥兒會留在台州過冬嗎?帶著這些問題,昨天上午,記者聯繫上了圖片拍攝者,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台州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儲伏龍,聽他講述那些「鳥事」。
麻雀?No!絲光椋鳥
提及拍鳥,儲伏龍在攝影圈堪稱是「大神」級人物,多年前就被戲稱為「台州第一鳥人」,如今又被冠以「鳥叔」的雅號。
自2004年開始拍鳥以來,儲伏龍拍攝到的鳥兒近500種。中華秋沙鴨、中華鳳頭燕鷗、丹頂鶴、朱䴉等世界極危珍稀鳥種,都出現在他的鏡頭裡。他的鳥類攝影作品,曾多次在國際、全國攝影大展中斬獲大獎。
10多年的拍鳥經歷,儲伏龍儼然成了半個鳥類專家。說起鳥的名稱、習性、特徵來,可謂是如數家珍。
針對不少市民以為那些鳥兒是麻雀,儲伏龍先做了科普:「這是絲光椋鳥,不僅個頭比麻雀大,外觀也漂亮很多」。絲光椋鳥是中國特有鳥種,它的羽毛有著金屬般閃亮的光澤,就像女孩子繫著的漂亮絲巾,正是由於這一特性才有「絲光」的美名。
絲光椋鳥不僅長得漂亮,鳴叫的聲音也好聽,清甜、響亮,可與八哥相媲美。
絲光椋鳥是農林益鳥,多棲息於開闊平原、農作區和叢林間,以昆蟲為食,尤喜食地老虎、甲蟲、蝗蟲等農林業害蟲,已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鳥叔」被鳥群震撼到了
第一次發現夕陽裡迎風起舞的絲光椋鳥,還要追溯到半個多月前。11月14日下午,首屆台州國際馬拉松賽事舉辦的前一天,儲伏龍準備去體育中心拍些現場工作人員的資料片。
傍晚時分,路過市民廣場時,他被天空壯觀的鳥群驚呆了:數萬隻絲光椋鳥在頭鳥的引領下,在空中行雲流水般不停地變幻著隊形,一會兒像水母在大海裡飄浮,一會兒像龍捲風上下翻騰。
「這是我見過的最優美、最震撼的舞蹈!」儲伏龍說自己當時並沒有急於拍攝,一方面真的是被如此美妙的畫面驚呆了,另一方面也想好好觀察了解下它們的活動規律。
在掌握其棲息場所和起居特點後,接下來的幾個周末,儲伏龍和台州,甚至杭州、上海遠道趕來的多位影友一起,共同見證了那一幕幕動人時刻,這才有了網上那些廣為流傳的圖片。
「跳舞的鳥兒基本在萬隻以上,最多的時候,有兩萬多隻。」這個數字並非憑空想像,而是大家將圖片網格化,通過疊加計算出來的。
家門口看到了萬鳥群舞的壯觀場面
對於絲光椋鳥表現出的團隊精神,儲伏龍嘖嘖稱奇,「鳥兒的間距只有10公分左右,飛行時速達50公裡以上,如此龐大的鳥群,如此貼身的距離,如此精準的協同配合,這是無與倫比的飛行特技,更是天衣無縫的團隊協作,著實是讓人嘆為觀止!」
絲光椋鳥春夏繁殖季成對或以家族小群活動,只有冬季遷徙時才會集聚大群,在鬧市區萬鳥雲集的壯觀場景極為罕見。
儲伏龍說這種場景,一般來說,只有在歐洲才能經常觀測到。蘇格蘭的格雷特納小鎮,是觀賞歐洲椋鳥集群的最佳地點,每年都有成千上萬隻歐洲椋鳥浩浩蕩蕩地在空中起舞。
這種歐洲椋鳥,不僅在外觀上與中國特有的絲光椋鳥有較大區別,而且性情強悍更具有明顯的攻擊性,它們曾用糞便攻擊過於靠近它們的觀眾,甚至圍攻過低空飛行的軍用運輸機,差點釀成機毀人亡的慘禍。
「但那裡依然是觀鳥人嚮往的聖地」,儲伏龍說每年全世界無數攝影愛好者、愛鳥人士潮水一般湧向格雷特納小鎮,就是為了觀賞椋鳥起舞,「沒想到夢想多年的壯觀場景,竟然在自己的家門口給遇到了!」
市民廣場出現萬鳥群舞的壯觀場景
「台州第一鳥人」呼籲市民珍惜大自然的饋贈
它們為什麼集聚起舞?
根據觀察,這些絲光椋鳥在台州過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閒生活:每天早上6點它們就從睡夢中醒來,一邊抖落身上的露水,一邊輕快地同聲歡唱,6點半太陽出來前,分幾批四散飛去覓食。到了傍晚,它們從四面八方向市民廣場集結靠攏,鳥群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最熱鬧最振奮人心的集體舞,就在夕陽落山前後。儲伏龍說這些絲光椋鳥集體舞蹈,一般是下午4點半前後,時間長度是半小時左右,中間會休息幾次。
絲光椋鳥為什麼會集體起舞?這在鳥類專家眼裡,也是個謎團,說法歸結起來大致有三種:第一種是通過不斷變換隊形,抵禦甚至嚇唬老鷹等天敵;第二種說法是,召喚更多的鳥兒加入隊伍;第三種是,增進感情,抱團取暖。
這是大自然美好饋贈
2008年3月份,儲伏龍曾經在仙居白塔拍到絲光椋鳥雲集的照片,「當時鳥兒在頭頂上掠過,第二天就全不見了,應該是春季向北遷徙的過路鳥。」
現在數萬隻絲光椋鳥不僅在台州安營紮寨,而且每天集聚起舞,這既是大自然神奇的傑作,也是對台州打造宜居城市的美好饋贈。
它們之所以選擇在這裡安家落戶,很顯然是因為台州的好山好水好空氣。
「絲光椋鳥很會選地方,市民廣場周邊綠化環境那是相當的好,白雲山、綠心又為它們的生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儲伏龍說,根據他的觀察,鳥兒一天至少要喝兩次水,經過數年的「五水共治」,市區葭沚涇、三才涇等水系的生態得以良好修復,滿足了這些鳥兒飲水的要求。
除了好山好水,還有好空氣。今年台州空氣品質多次躋身全國前十,「台州藍」是大美台州一道靚麗風景。
絲光椋鳥雲集,除了帶給市民感官上的愉悅,對生態環境也是一種保護,「它們的食物主要是蟲子,這麼多隻鳥兒,一天得消滅多少害蟲?」儲伏龍說這些絲光椋鳥的出現,對東到濱海南至路橋、北起章安西至綠心等地的田園、山林都是極大的利好。
呼籲市民與鳥和諧共處
有著名學者曾經提出「人鳥之間的距離,是衡量人類文明程度的一桿標尺」。
通過近幾年的「多城同創」,台州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更重要的是市民的文明素質也有了顯著提升。如今的台州,不論是城市小區還是在校園、鄉村,到處可見人鳥和諧共處的美好場景。
絲光椋鳥在我國曾經是分布很廣的鳥類,但由於農藥對環境的汙染,還有人為捕殺,近年來,無論是分布區域還是種群數量,都在明顯減少。
這數萬隻美麗的精靈,能不能平安留在台州過冬,或許是對市民素質的一次「大考」。說到這裡,「鳥叔」笑道:「元旦前,如果它們還在,市民愛鳥素質可以打良好,春節時還在,那就是優秀了!」
「絲光椋鳥生性膽怯,比較怕人。」儲伏龍說,愛鳥的市民可以去觀賞,但儘量不要打擾它們:觀鳥時不要穿過於豔麗,特別是紅色衣服,不要大聲喧譁,更不要做出驚嚇和驅趕的不文明舉動。
共同的星球,共同的家園,願我們的台州不僅建設成一座碧海藍天的創業宜居美城,更打造出和諧共處的小鳥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