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湖邊,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龐大的鳥群,數百隻鳥在空中群魔亂舞,讓路過的小夥伴們都驚嘆不已,不禁好奇它們是誰,為什麼要集聚這麼大的隊伍,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它們吧。
南湖生活著一大群的絲光椋鳥,太陽升起時,它們從湖中小島上飛到稻田公園及周邊的樹叢中覓食。絲光椋鳥也會受到猛禽—隼的攻擊,為了擺脫隼的攻擊,它們集體行動,在空中不停的變化著隊形,當它們翅膀全部打開後,地下看上去真的很像是轟炸機機群,很是壯觀。
絲光椋(liáng)鳥體型大小和其他椋鳥相似,體長20-23釐米。嘴朱紅色,腳橙黃色。雄鳥頭、頸絲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往後均變淡,兩翅和尾黑色。雌鳥頭頂前部棕白色,後部暗灰色,上體灰褐色,下體淺灰褐色,其他同雄鳥。
絲光椋鳥喜結群於地面覓食,食性主要以昆蟲為食,尤其喜食地老虎、甲蟲、蝗蟲等農林業害蟲, 也吃桑葚、榕果等植物果實與種子。愛棲息於電線、叢林、果園及農耕區,築巢於洞穴中。性較膽怯,見人即飛,鳴聲清甜、響亮。
絲光椋鳥分布於中國、日本和越南;韓國和菲律賓為旅鳥。在中國主要分布於華南、自陝西、河南、安徽、江蘇至廣東、海南、西至四川、雲南等地。
絲光椋鳥繁殖期5-7月。營巢於闊葉樹天然樹洞或啄木鳥廢棄的樹洞中,也在水泥電柱頂端空洞中。雌雄鳥共同築巢,每窩產卵通常5-7枚,孵化期12-13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絲光椋鳥在中國種群數量曾經較為豐富,而且分布也較廣。絲光椋鳥常在農田和村落等人類居住的區域活動和覓食,一方面易受農藥對環境的汙染等危害,另一方面也常被人為捕捉,作為籠養觀賞鳥出售。正因如此,絲光椋鳥無論是分布區域還是種群數量,都已呈現明顯減少。
絲光椋鳥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圖文支持/湯榮華
覺得不錯
點亮右下角的「贊」和「在看」
推薦給更多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