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陰得很,下車時,已經感到空氣中濛濛的雨意。7:15 趕到集合地點,北宮門外一隻雨燕也沒有見到,很是意外。是因為陰天嗎?難道雨燕還在休息?還是……?直到7點半,才見到4隻繞著北宮門低空飛行的普通雨燕;雨燕這麼少!還真的有點擔心了。
等進了北宮門,才知道擔心有些多餘;您看,高空中一隻雨燕正在翱翔;等舉起望遠鏡,嚯,可不是一隻呢!幾十隻雨燕在空中飛來飛去,飛得還真是高,如果沒有望遠鏡,很難發現。
或許飢腸轆轆的鳥兒們還在等著日出呢吧?寅輝城關東面除了常見的喜鵲和麻雀,只發現了沼澤山雀、普通翠鳥、紅喉姬鶲和黑頭鳾 [shī] 。
過了繪芳堂,就聽到了黑枕黃鸝的叫聲;史雪虹和另外一位老師還發現了慄鵐。雖然大家努力搜尋,很多鳥友最終也沒有見到兩種鳥美麗的身姿,只能遺憾地離開。後來一隻黑卷尾從大家的頭頂飄過去,就再也沒有出現。
仔細觀察 攝影/雷宏
慄鵐(雄) 攝影/楊艾東
直到半壁橋,鳥況才好一點。這裡終於見到了低飛的家燕;路邊草坪上出現了灰椋鳥和絲光椋鳥。更是難得,一隻絲光椋鳥在柳枝上停留了幾分鐘,讓大家從單筒望遠鏡裡可以盡情欣賞它的芳容。抱歉!不是芳容,這分明是一位帥哥(雄鳥)。不過,誰又能質疑雄鳥比雌鳥更好看呢?後面大家又陸續見到幾隻絲光椋鳥,而灰椋鳥只見到兩隻;這個季節頤和園內絲光椋鳥竟然比灰椋鳥多。
西湖中央,一隻池鷺停在荷葉上,只露出暗藍灰色的背部;如果不是眼尖的鳥友指出來,還真難發現。等它一飛起來,雪白的雙翅一下就暴露了它的位置,所有的鳥友立刻都注意到它了。
團城湖的北岸,鞏老師發現了慄鵐。在柳樹上的慄鵐要比柏樹裡容易觀察多了;對於這樣少見的靚鳥,鳥友們少不了要盡情圍觀。周邊還有幾隻北灰鶲在樹上展示騰挪的功夫。總結時,各個觀察分隊鳥情匯總後,竟然達到了34中,加上後來發現漏記的極北柳鶯、黑眉葦鶯、黃喉鵐、夜鷺,實際鳥種是38種。加上周邊湖中必然會出現的鳳頭鸊鷉 [pì tī ]和小鸊鷉,應該能達到40種。
果然,活動結束後,在藻鑑堂西的湖面上鳳頭鸊鷉已經帶著幼鳥四處覓食了;其中一隻幼鳥還緊跟在親鳥後面,幾次試圖爬上親鳥的背,都被親鳥躲開了。鳳頭鸊鷉和小鸊鷉(不是鳳頭鸊鷉幼鳥)為活動增加了兩個鳥種。
西北角的蘆葦叢裡東方大葦鶯躲在裡面高聲鳴唱;黑眉葦鶯則在岸邊的蘆葦根部遊蕩。一隻厚嘴葦鶯從蘆葦中飛出,添加了活動結束後的第三個鳥種;團城湖內遊弋著二十幾隻綠頭鴨和幾隻鴛鴦。島上停歇著夜鷺、池鷺和蒼鷺,這些都在前面看到過。倒是在小花園內看到了小鵐、星頭啄木鳥、烏鶇和大嘴烏鴉。活動結束後一共增加了7個鳥種;鳥種數量達到45種,收穫不小。
參與活動鳥友超過26位,新老鳥友在這遷徙季共同尋找到過境的旅鳥,準備落戶的夏候鳥,還有早早完成繁殖任務的留鳥。
珠頸斑鳩 攝影/楊艾東
絲光椋鳥 攝影/楊艾東
北灰鶲 攝影/楊艾東
領隊做活動總結 攝影/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