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任鳥飛 | 遷徙季,人鳥相聚皇家園林——5月18日頤和園城市綠島觀鳥行活動總結

2021-02-22 中國觀鳥

天陰得很,下車時,已經感到空氣中濛濛的雨意。7:15 趕到集合地點,北宮門外一隻雨燕也沒有見到,很是意外。是因為陰天嗎?難道雨燕還在休息?還是……?直到7點半,才見到4隻繞著北宮門低空飛行的普通雨燕;雨燕這麼少!還真的有點擔心了。

等進了北宮門,才知道擔心有些多餘;您看,高空中一隻雨燕正在翱翔;等舉起望遠鏡,嚯,可不是一隻呢!幾十隻雨燕在空中飛來飛去,飛得還真是高,如果沒有望遠鏡,很難發現。

或許飢腸轆轆的鳥兒們還在等著日出呢吧?寅輝城關東面除了常見的喜鵲和麻雀,只發現了沼澤山雀、普通翠鳥、紅喉姬鶲和黑頭鳾 [shī] 。

過了繪芳堂,就聽到了黑枕黃鸝的叫聲;史雪虹和另外一位老師還發現了慄鵐。雖然大家努力搜尋,很多鳥友最終也沒有見到兩種鳥美麗的身姿,只能遺憾地離開。後來一隻黑卷尾從大家的頭頂飄過去,就再也沒有出現。

仔細觀察   攝影/雷宏

慄鵐(雄)   攝影/楊艾東

直到半壁橋,鳥況才好一點。這裡終於見到了低飛的家燕;路邊草坪上出現了灰椋鳥和絲光椋鳥。更是難得,一隻絲光椋鳥在柳枝上停留了幾分鐘,讓大家從單筒望遠鏡裡可以盡情欣賞它的芳容。抱歉!不是芳容,這分明是一位帥哥(雄鳥)。不過,誰又能質疑雄鳥比雌鳥更好看呢?後面大家又陸續見到幾隻絲光椋鳥,而灰椋鳥只見到兩隻;這個季節頤和園內絲光椋鳥竟然比灰椋鳥多。

西湖中央,一隻池鷺停在荷葉上,只露出暗藍灰色的背部;如果不是眼尖的鳥友指出來,還真難發現。等它一飛起來,雪白的雙翅一下就暴露了它的位置,所有的鳥友立刻都注意到它了。

團城湖的北岸,鞏老師發現了慄鵐。在柳樹上的慄鵐要比柏樹裡容易觀察多了;對於這樣少見的靚鳥,鳥友們少不了要盡情圍觀。周邊還有幾隻北灰鶲在樹上展示騰挪的功夫。總結時,各個觀察分隊鳥情匯總後,竟然達到了34中,加上後來發現漏記的極北柳鶯、黑眉葦鶯、黃喉鵐、夜鷺,實際鳥種是38種。加上周邊湖中必然會出現的鳳頭鸊鷉 [pì tī ]和小鸊鷉,應該能達到40種。

果然,活動結束後,在藻鑑堂西的湖面上鳳頭鸊鷉已經帶著幼鳥四處覓食了;其中一隻幼鳥還緊跟在親鳥後面,幾次試圖爬上親鳥的背,都被親鳥躲開了。鳳頭鸊鷉和小鸊鷉(不是鳳頭鸊鷉幼鳥)為活動增加了兩個鳥種。

西北角的蘆葦叢裡東方大葦鶯躲在裡面高聲鳴唱;黑眉葦鶯則在岸邊的蘆葦根部遊蕩。一隻厚嘴葦鶯從蘆葦中飛出,添加了活動結束後的第三個鳥種;團城湖內遊弋著二十幾隻綠頭鴨和幾隻鴛鴦。島上停歇著夜鷺、池鷺和蒼鷺,這些都在前面看到過。倒是在小花園內看到了小鵐、星頭啄木鳥、烏鶇和大嘴烏鴉。活動結束後一共增加了7個鳥種;鳥種數量達到45種,收穫不小。

參與活動鳥友超過26位,新老鳥友在這遷徙季共同尋找到過境的旅鳥,準備落戶的夏候鳥,還有早早完成繁殖任務的留鳥。

珠頸斑鳩   攝影/楊艾東

絲光椋鳥   攝影/楊艾東

北灰鶲   攝影/楊艾東

領隊做活動總結   攝影/雷宏

相關焦點

  • 有著「皇家園林博物館」的頤和園,保存完整的山水園林驚豔了世人
    而在其中,擁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的頤和園富麗堂皇,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不僅在中國的建築史上屹立不倒,而且在園林中也是不同凡響。首先介紹一下頤和園。其實在這個建築最初修建時,並不是直接取名於為頤和園,它的前身其實為清漪園。
  • 2018任鳥飛---兩個執著護鳥的老頭
    鶴群飛越城市、沿海溼地,是每年秦皇島最美季節不可或缺的一道自然風景。
  • 北京:頤和園百年古桂添香中秋國慶假期
    中國園林網9月27日消息:今年中秋與國慶,頤和園舉辦頤和秋韻桂花文化展。屆時頤和園的湖光山色將沉浸在甜甜的桂花香之中,市民除了可以享受皇家園林的清風明月,還可在桂花香中感濃鬱的傳統文化。頤和秋韻桂花展的主題為「展現皇家園林文化,豐富城市現代生活」,展覽自9月19日開始,一直延續到10月10日,歷時22天。賞桂正當時 農曆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桂花是我國傳統的十大名花之一,桂花自然生長在南方,頤和園通過科學養護,將南方的桂花大批量的移栽到北京。
  • 候鳥遷徙時 石獅拍鳥季
    為了讓更多的攝影及旅遊愛好者了解石獅、感知石獅、走進石獅,即日起,石獅市文體旅遊局、石獅市文旅集團聯合石獅日報社推出「石獅·我行我攝」攝影旅遊線路推介系列報導,開啟行攝石獅的光影之旅,用鏡頭記錄美麗的風景,用心靈感受奇妙的旅程。 秋末冬初,候鳥遷徙又迎來了高峰。10月14日,本報刊登《第五季!
  • 我市開展「愛鳥周」宣傳鳥文化活動
  • 世界園林巡禮——雪梨皇家植物園
    4月19日,一隻朱鷺在澳大利亞雪梨皇家植物園休憩。  雪梨皇家植物園緊鄰最繁華的中心商務區,是喧鬧都市中的寧靜綠洲。皇家植物園所在的這片土地曾是原住民部落卡地哥的領地,現在是澳大利亞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經過200多年的不斷發展,園區內現種植著數萬棵植物,也是很多鳥類的家園。皇家植物園有著欣賞雪梨港、雪梨歌劇院和海港大橋的絕佳位置,是澳大利亞著名的旅遊景點。
  • 頤和園內尋奇石,「青芝岫」的俗名為何叫「敗家石」?
    看似不起眼的石頭,卻蘊含著自然界千百年的特殊磁場,皇家更是看重石頭中的玄機,於是,在昔日的皇家園林中,我們會發現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奇石。它們有些作為裝飾布景,有些作為帝王祈福鎮國的「寶物」,這些石頭為什麼這麼神奇?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是世界上最為廣闊的皇家園林之一。
  • 萊大醫學CPD中國行|期待下次的相聚
    在剛剛過去的半個月裡,我們的「萊大生物醫學CPD項目中國行」活動,在大家的支持和關注下完美收官。本次活動,我們走訪到了天津、蘭州和十堰三個城市的主要幾所大學,並建立或深化合作關係,也受到了中國有關科技、醫學等部門的關注與支持。
  • 圖個鮮|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12月5日,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2020》,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日曆以展示頤和園恢弘壯美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12條經典路線
  • 澳大利亞「人鳥」大戰,皇家部隊投降2次,還立法保護它們
    而在現實的歷史中,在澳大利亞則發生過「人鳥」大戰,關鍵是澳大利亞人還打輸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澳大利亞鴯鶓危害莊稼,軍隊向它們宣戰在澳大利亞生活這一種鳥類名叫作鴯鶓,它們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因為翅膀退化,所以完全無法飛翔,外形看上去更像是非洲鴕鳥。它們非常善於奔跑,胃口也很大,通常成群結隊地看到什麼就吃什麼。
  • 當國粹遇見頤和園 人民創意帶你感受不一樣的中國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共同策劃,bilibili和新浪微博聯合主辦,人民日報人民創意和人民文旅協辦的2020「頤和園·戲遊記」將於9月28日-30日每晚19:30-21:00在中國現存最大的古戲樓-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拉開帷幕。
  • 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山中有園,園中有山,清朝皇帝避暑勝地
    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山中有園,園中有山,清朝皇帝避暑勝地,從前,人們對庭院情有獨鍾,無論是皇室還是平民,都喜歡庭院風格的建築,園林主要分為皇家園林、民間園林,中國園林大大小小有幾萬家,在這眾多園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四大園林,承德避暑山莊、北京頤和園以及蘇州拙政園和留園。
  • 「北京頤和園」超詳細遊覽攻略!這些精華部分千萬別錯過
    頤和園 皇家園林,步步為景,頤和園的美是眾所周知的,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
  • 吉林一公園走紅,被稱長春「頤和園」,卻以人工湖的荷花媲美西湖
    一般的公園只有園林的設施,也有些遊玩的設備,但其實要從整體觀賞性來看,還得是知名的圓明園,頤和園,後海等等的綜合性公園。在吉林長春便有一個城市中的綜合性公園,並且有「小頤和園」之稱。
  • 候鳥遷徙季,上海市區常見的五種鳥你都發現了嗎?
    候鳥遷徙季,上海市區常見的五種鳥你都發現了嗎?截至目前,有超過百種鳥在園內棲息繁衍或過境,其中最常見的「五大金剛」深受遊客們的喜愛。快來看看這5種鳥,你都認識嗎?
  • 中國,不想失去這些鳥
    去年7月5日,在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正式獲批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黃(渤)海區域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連片泥沙灘涂,是亞洲最大的潮間帶溼地所在地,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EAAF)上水鳥的重要中轉站。
  • ...對現有保護區的科學整改,徹底解決人鳥爭食矛盾 | 保護東方白鸛
    要知道,這兩隻東方白鸛是今年冬天整個遷徙季裡唯一的兩隻倖存者,其餘32隻同伴則永遠地留在了環渤海。如何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經過持續數年的巡護與野外調查,綠會志願者發現:環渤海的七裏海、北大港、曹妃甸等國家級、省級溼地保護區由於管理觀念落後,近些年對東方白鸛幾近喪失保育功能,而京津交界處的魚塘區也正處於開發邊緣,能夠歇腳的彈丸之地也面臨消失!
  • 護鳥南飛!廣東三大舉措確保候鳥安全遷徙
    每年秋冬季 大量候鳥遷徙途經廣東 正是觀鳥、賞鳥的最佳時機! 12月初,9隻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鶴飛抵江門,這是廣東省歷史上首次觀測記錄到白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