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研製成功世界尺寸最大的金屬玻璃

2021-01-13 中國科學院

    本報訊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日前報導了一項突破性的科研進展:浙江大學新結構材料國際研究中心蔣建中教授組織研製成功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的稀土基金屬玻璃材料——直徑為35毫米的鑭基金屬玻璃體系。其博士生曾橋石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大塊金屬玻璃材料在14GPa(1GPa相當於1萬個大氣壓)壓力出現一個壓縮率突變的新現象的論文。

    世界著名高壓科學家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John Tse教授評價說,「這是第一次在大塊金屬玻璃合金體系中觀察到非晶多形態相變的現象。這項科研成果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它必將引導更多的理論和實驗工作者開展科學研究,進一步加深我們對非晶態材料中非晶多形態相變機理的理解。」世界著名材料評論期刊Materials Today將於2007年10月報導該科研成果。

    金屬玻璃是一種新型的金屬材料, 1960年被美國科學家皮·杜威等首次發現以來,引起了金屬材料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金屬玻璃在導電性、強度、導熱性方面具有金屬的特性,但在原子排列上卻又與玻璃類似。

    金屬玻璃具有很高的強度、硬度、彈性、剛性,它可以經受180°彎曲而不斷裂,是鋼的5倍。金屬玻璃是製作電磁傳感器等部件的絕好材料,目前已成功地應用在城市交通信號自動控制裝置的探頭上。此外,金屬玻璃還可以代替石英製作雷達、計算機的敏感元件等。雖然全球都認識到金屬玻璃大規模運用的種種優點,但目前影響其大面積推廣應用的主要因素在於缺乏金屬玻璃大型塊狀材料。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蔣建中作為引進人才於2003年11月從丹麥技術大學來到浙江大學工作,一直致力於大塊金屬玻璃材料的研發。他是國家傑出青年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也是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在中國第一個投資的國際合作科研項目負責人。

    蔣建中主持開發的鑭基大塊金屬玻璃是大塊金屬玻璃大家庭中的一名新成員。它具有極強的玻璃形成能力和非常低的玻璃轉變溫度等特性,在較低的溫度下就可以進行超塑性變形,把它放入100攝氏度左右的水中,就可以進行拉伸、摺疊等變形。這不僅為一系列應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時又為研究過冷金屬熔體的玻璃轉變提供了理想的平臺。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研製成功大規格新型金屬玻璃
    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的稀土基金屬玻璃材料——直徑為35毫米的鑭基金屬玻璃體系日前在浙江大學研製成功。它的成功突破了目前金屬玻璃作為結構材料和複合材料大規模運用的根本性障礙。
  • 蔣建中小組成功研製世界最大新型金屬玻璃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日前報導了一項突破性的科研進展:浙江大學新結構材料國際研究中心蔣建中教授組織開發了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的稀土基金屬玻璃材料——直徑為35毫米的鑭基金屬玻璃體系。
  • 金屬所研製出世界上玻璃形成能力最強的鎂合金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徐堅研究員領導的研究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瀋陽界面材料中心」的資助下,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E.Ma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Y.
  • 大口徑高光學均勻性磁旋光玻璃研製成功
    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承擔的「大口徑高光學均勻性磁旋光玻璃研製」項目日前通過專家鑑定。    磁旋光玻璃是一種具有磁光效應的特種光學玻璃,又稱法拉第旋光玻璃,主要用於可見光及近紅外波段大功率雷射輸出控制,被廣泛用作磁光隔離器、開關、調製和磁光傳感器,是高性能大口徑法拉第旋轉元件不可替代的材料。
  • 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成功研製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本文來源:浙江大學 9 月 1 日,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杭州召開。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院士出席並講話。他表示,人工智慧浪潮正加快智能增強時代的到來,類腦計算機將成為未來計算的主要形態和重要平臺,將在模擬腦功能、高效實現 AI 算法、提升計算能力等方面發揮重要的獨特作用。
  • 浙江成功研製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朝著計算機念一句「春眠不覺曉」,它就能憑著「記憶」很快接著念出「處處聞啼鳥……」朝它噴殺蟲劑,它會顯示出「注意有毒氣體」的感知反饋……9月1日,記者從浙江大學了解到,這臺能像人一樣「回憶」、「聞」氣味的計算機,正是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出的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
  • 新方法成功製備金屬玻璃纖維
    金屬纖維和玻璃纖維不僅在工程應用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玻璃光纖),在科研領域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興趣。工程金屬材料由於不具有超塑性變形的能力,它的製備效率低而且能耗很高。由於玻璃在其過冷液相區具備超塑性變形的能力,所以能用高效率、低能耗的熱塑性成型的方法製備出表面光滑且尺寸均勻的玻璃纖維。金屬玻璃像普通玻璃一樣在其過冷液相區也具備超塑性變形的能力。
  • 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成功研製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9月1日,浙江大學與之江實驗室共同發布了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該計算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據介紹,類腦計算指用硬體及軟體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與運行機制,構造一種全新的人工智慧系統。這是一種顛覆傳統計算架構的新型計算模式,被視為解決人工智慧等領域計算難題的重要路徑之一。
  • 物理所成功製備微納米金屬玻璃纖維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汪衛華課題組易軍等人發展了一種新的工藝方法,成功製備出金屬玻璃纖維。相關結果發表在Adv Eng Mater 12, 1117 (2010)上。能不能利用製備玻璃纖維的熱塑性成型法來製備金屬玻璃纖維是目前大家關心的問題。國內外科學家在這方面做過很多嘗試,但始終沒有成功。其主要原因在於金屬玻璃的過冷液相區沒有普通玻璃的寬,其黏度隨溫度的變化速率極快,而且金屬玻璃在過冷液相區很容易被氧化。所以製備玻璃纖維的熱塑性成型條件很難控制。汪衛華課題組通過給金屬玻璃預加一定的力,當金屬玻璃被加熱到過冷液相區的時候,其黏度會下降。
  • 浙江大學研製出「隱身衣」:可使貓和金魚隱形
    新華社11月1日報導:浙江大學研製出了六邊形玻璃「隱身衣」,使鉛筆、金魚和貓成功隱形。記者從浙江大學「電磁波隱身衣機理及實驗研究」項目團隊了解到,根據用坐標變換方法設計隱身衣理論,「讓光線像溪流繞過石頭一樣」,他們用普通玻璃製造出了隱身器具。
  • 玻璃的形態?透明鋁研製成功
    而其中英國康寧公司的「大猩猩」系列玻璃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這隻「大猩猩」就要「下崗」了,因為科學家已經宣布基於金屬鋁製造而成的透明鋁已經研製成功。鋁本身是一種極不透明的物質,能用鋁製成一種透明的玻璃狀物體,不禁讓人感嘆現代科技的強大。透明鋁本質其實是一種鋁鎂合金,主要由鋁酸鎂構成。
  • 相當於小鼠大腦 浙江成功研製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朝著計算機念一句「春眠不覺曉」,它就能憑著「記憶」很快接著念出「處處聞啼鳥……」朝它噴殺蟲劑,它會顯示出「注意有毒氣體」的感知反饋……9月1日,記者從浙江大學了解到,這臺能像人一樣「回憶」、「聞」氣味的計算機,正是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出的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
  • 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成功研製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計算機
    澎湃新聞記者 喻琰 通訊員 柯溢能 吳雅蘭9月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浙江大學獲悉,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成功了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
  • 全球最大尺寸碲化鎘太陽能發電玻璃在成都投產應用
    用「發電玻璃」製作的幕牆  成都菁蓉匯7號樓是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周開幕式的主會場,這棟樓的右側外立面有一面黑色的玻璃幕牆,面積約30平米。玻璃幕牆由約14塊碲化鎘太陽能發電玻璃組成的。和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晶矽發電玻璃相比,這些玻璃在較弱的光強下也可以發電,不再受晴天、陰天的限制,突破了傳統太陽能發電的局限性。
  • 神奇「大腦」浙江造 我國首臺類腦計算機研製成功
    朝計算機念一句《春曉》的詩句,它就能憑「記憶」很快接著念下去;朝它噴殺蟲劑,它可以顯示「注意有毒氣體」的感知反饋…… 9月1日,記者從浙江大學了解到,浙江大學聯合,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一個小鼠大腦,大大提升計算性能。
  • 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成功研製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院士出席並講話。面向未來,學科交叉會聚將成為解決重大問題的新方法,基於多學科、多領域的系統創新將成為研製類腦計算機的有效形式。希望今天浙江大學和之江實驗室的創新一小步,可以成就人類美好生活的發展一大步。
  • 中國科學家成功製備系列高性能「金屬玻璃」
    新華網北京8月7日電(記者李斌)經過多年攻關,中國科學家近年來在金屬玻璃的製備和機理研究上獲得一系列重大進展,並成功製備出用於衛星太陽能電池等伸展機構的非晶合金材料。  2007年起,在中國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門支持下,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科院物理所和金屬所、北京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院所的科學家,組成國家「973」計劃「高性能輕質非晶態合金若干關鍵基礎問題研究」項目研究團隊,向高性能非晶態合金領域發起了科研攻關。  47歲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張濤是塊狀非金屬合金的開創人之一。
  • 中國世界最大尺寸3D印表機一年三次刷新紀錄
    近年來,該團隊在大型複雜製件整體成形的關鍵技術方面又獲得突破,成功研製出工業級的1.2*1.2米工作面的快速製造裝備。這是世界上最大成形空間的此類裝備,使我國在快速製造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運用該技術生產六缸發動機缸蓋,一個星期內可以整體成形出四氣門六缸發動機缸蓋砂芯。
  • 我國科學家成功製備「金屬玻璃」(圖)
    我國科學家成功製備「金屬玻璃」(圖)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這是伸展開的衛星太陽能電池用盤壓伸杆,20釐米長螺旋狀的盤壓伸杆(右側小圖)打開後能達2米長(8月7日攝)據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經過多年攻關,我國科學家近年來在金屬玻璃的製備和機理研究上獲得一系列重大進展,並成功製備出用於衛星太陽能電池等伸展機構的非晶合金材料。
  •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轉載)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轉載)作者:柯溢能 吳雅蘭 來源:浙江大學微信公號 發布時間:2020/9/1 17:05:34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9/444948.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