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是廣西藤縣大黎鄉人,家境貧寒,兒時隨舅父讀過3年書,10歲開始種山幫工,以燒炭為業。1851年9月,西王蕭朝貴率部路過大黎,時年29歲的李秀成應徵入伍,隨後參加了攻打永安的戰鬥,隸屬石達開部。在此後的戎馬生涯中,李秀成因戰功顯赫而不斷升遷,從士兵直至躋身統帥層,37歲時被封為忠王,成為太平天國後期一員威震四方的名將,在軍中的地位僅次於英王陳玉成。
1861年9月,在經過長達一年多的拉鋸戰後,安慶終告淪陷,陳玉成部主力折損殆盡,都城天京(今南京)上遊屏障盡失。次年5月,陳玉成在壽州被皖北團練頭目苗沛霖誘捕,6月在河南延津就義。從此,李秀成便成為太平軍的首席大將。當時,太平天國所面臨的局勢已經異常嚴峻:曾國荃部湘軍主力順流而下直逼天京,李鴻章部淮軍會同英法軍隊進攻上海外圍,左宗棠部湘軍從江西覬覦浙江,形成三路圍攻之勢,曾國藩則坐鎮安慶指揮全局。曾國荃一路3萬餘人尤為氣勢洶洶,到1862年5月底,其水師已進泊天京護城河,陸師則進逼雨花臺,兵臨天京城下。同年10月中旬,李秀成從上海外圍抽身,會同其他主力共13王約10餘萬人,兵分三路前來解天京之圍。太平軍與湘軍在天京城南大戰40餘日,始終未能攻破敵雨花臺營壘。
解圍受挫後,洪秀全將李秀成嚴責革爵,令其「進北攻南」,即移兵皖北、鄂北,以調動圍攻天京的南岸湘軍上援。鑑於蘇福省局勢不穩,李秀成先趕回蘇州安頓後方,直到1863年2月末才督師進軍皖北。而此時湘軍早已增兵設防,加上籌糧困難,李部徵戰不利。同年6月13日,天京雨花臺石城等要塞失守。李秀成奉詔急返,結果在渡江時遭到湘軍水師的攔截,所部損失慘重。28日,由於李鴻章、左宗棠大舉進犯,蘇、浙吃緊,李秀成又火速趕回蘇州主持戰局。
此時的李秀成幾乎成了救火隊長,哪裡告急就趕到哪裡,但因三面受敵,分身乏術,故而疲於奔命。同年8月,忠王返京督戰,組織反撲未果。9月,又馳返蘇州指揮攻防。12月1日,忠王撤離蘇州。4日, 納王郜永寬等叛將刺殺慕王譚紹光,開門揖盜,將蘇州拱手獻給了李鴻章。數日後,無錫也告失守。李秀成率餘部敗走丹陽。蘇南腹地的淪陷使天京失去了糧餉的主 要供給地,加上京外殘存據點的守軍自顧不暇,天京解圍的希望實際上已成鏡花水月。因此,李秀成返京後,力勸天王「讓城別走」,但 遭到天王訓斥,只得督兵死守。
1864年初春,湘軍正式合圍天京,封鎖了所有糧道,並在城外開挖多處隧道,試圖穴地攻城。李秀成指揮太平軍以構築月城和橫挖暗壕的方法相拒,戰況異常慘烈。6月1日,洪秀全病逝,終年51歲。7月19日午 後,湘軍攻破天京。李秀成火速趕到天朝宮殿護駕。他改騎一匹劣馬,將自己的戰馬讓給幼天王,於當夜率千餘名將士打扮成清軍,借著夜色的掩護,護衛幼天王從 太平門缺口處突圍。李秀成舍死領頭衝鋒,在衝到城外後與大隊人馬走散。天明時分,人困馬乏的忠王潛抵城郊方山一破廟中暫避,結果因隨身所帶財物而暴露身 份,於23日被兩個奸民縛送清營。
為了洩恨,曾國荃隨即下令對李秀成施以酷刑,用刀錐割其臀股,一時血流如注。李秀成「殊不動」,泰然自若。3天後,清軍製成一個大木籠,將李秀成囚禁其中。8月7日傍晚,李秀成被曾國藩處死,時年42歲。在臨刑前,李秀成毫無戚容,談笑自若,並寫有10句絕命詩,「敘其盡忠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