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科院」研製「海劍羚飛彈系統」 霸氣登場

2020-11-26 華夏經緯

▲「海劍羚飛彈系統」於海事展中再度亮相。(圖/先勢公關提供)

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防務工業展於918日圓滿落幕,其中由臺灣「中科院」研製的「海劍羚飛彈系統」(Sea Oryx Missile system),在去年「臺北國際航天科技暨國防工業展」首度亮相,今年又在海事展中再次陳展,該型飛彈主要用於攔截巡弋飛行型態的反艦飛彈與其他飛行器,常見於島外先進軍武。

由於現代反艦近迫防禦系統已走向短程飛彈(如公羊飛彈系統),在落實防務自主政策,及解決臺軍買不到「公羊飛彈系統」的困境下,臺灣「中科院」開始研製臺造「海劍羚飛彈系統」,該系統已列明年防務預算中的七項新建案之一。

此飛彈系統自初次陳展模型,到再次陳展,相隔一年的時間,因必須同時滿足微型化、系統偵搜武器系統、並彌補方陣快炮面臨飽和攻擊威脅之罅隙,研製過程面臨一段不小挑戰時,但成品已達成「中科院」在「一種構型,三軍通用」的理念下,努力發展臺軍需要軍備之使命。

「海劍羚飛彈系統」與美德聯合研發的RIM-116滾體飛彈(RIM-116 Rolling Airframe Missile)雷同,射程15 km,是一種以紅外線與被動雷達整合導引的輕型、點防禦艦對空飛彈,使用於美國、德國、南韓等國家的軍艦上,用來攔截巡弋飛行型態的反艦飛彈與其他具有威脅性的飛行器。

該型飛彈命名為「滾體飛彈」(Rolling Airframe Missile,縮寫RAM),主要是因飛彈在飛行時彈體會不斷滾轉。另外,由於其縮寫「RAM」正好是英文中白羊、公羊之意,而又常被譯為公羊飛彈,美國軍方也使用公羊的圖案作為其標誌。因裝置在艦上,亦有稱SeaRAM,即海公羊飛彈系統。

過去,臺灣地區海軍艦艇面對化解攻艦飛彈威脅僅有方陣快炮單一選項,雖然其射速達每分鐘4500發,但持續發射不到半分鐘(約20秒),如遇來襲的反艦飛彈超過3枚,恐早已沒戲唱,在臨戰間,發射完畢是沒機會再度裝填彈藥。

如今,有「海劍羚飛彈系統」,不僅可以提供作戰艦多一種選項或是換裝,甚至緩解艦船遭受飽和攻擊之威脅。當然,更能提供海軍其餘的輔作戰艦,如兩棲戰車登陸艦、兩棲船塢登陸艦,甚至是油彈補給艦等,皆能獲得局部有限的自衛能力,對於過往置重於主作戰艦的防禦力擺在第一順位的思維,提供了改變契機。

 

來源:東森新聞

 

 

責任編輯:程金玉

相關焦點

  • 模型強軍航太展:臺灣版拉姆近防系統現身,東拼西湊攢出的樣子貨
    圖為「海劍羚」全尺寸模型。(攝影:張興亮)「海劍羚」近防系統算是本屆航太展不多的亮點之一,這款被稱作臺灣「海拉姆」的近防系統是對岸「中科院」研製的新型艦載防空系統中的一員,早在2015年就已曝光,2017年展出了縮比例模型,而今年總算是展示了全套系統的全尺寸模型。圖為2017年展出的縮比例模型。
  • 臺「中科院」測試新型火炮、飛彈性能,最大彈道高度為「無限高」
    臺海形勢緊張,臺媒10日報導稱,臺灣「中科院」頻驗證各式精準彈藥。根據「漁業署」的「射擊通報」顯示,臺灣「中科院」昨日、今日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火炮試射」,但最大彈道高度為「無限高」,研判可能包括天弓三增程型等防空飛彈試射。
  •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製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
    作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的三項關鍵技術之一,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製的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1000萬年才誤差1秒。這一技術日前獲評201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已經研製多臺組網衛星氫鍾    根據量子力學原理,原子具有不連續的能量數值,當原子從一個能級躍遷至另一個能級時,其吸收或釋放的電磁波頻率是固定的,原子鐘就是利用原子躍遷產生固定頻率的電磁波進行計時的工具。GPS、格洛納斯、北鬥和伽利略四大全球導航系統的衛星均配置了高性能原子鐘,包括銣鍾、銫鐘和氫鍾。
  • 中科院研製出我國首臺新型多通道腦磁圖原型機—新聞—科學網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功研製出了我國首臺基於原子磁力計的新型多通道腦磁圖系統原型機,並成功獲得高質量腦磁信號。 基於原子磁力計的腦磁圖系統是近年來新出現的技術,可在常溫下工作,探頭可緊貼頭皮,具備低建設、運行成本,高靈敏度和高適應性的優勢,可做成可穿戴式系統,有望提高腦磁圖普及率並拓展到更多的研究和臨床領域。該研究所成功搭建了一套12通道的原子磁力計腦磁圖原型機,其中包含96通道3D列印個性化定製,可兼容多種探測器可調型腦磁圖頭盔等創新技術,並已成功獲得高質量腦磁成像信號。
  • 中科院「光譜橢偏成像系統」研製成功
    納米薄層解析的新銳器——光譜橢偏成像系統研製成功  在中國科學院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的資助下,力學所國家微重力實驗室靳剛課題組成功研製出「光譜橢偏成像系統」及其實用化樣機。
  • 中科院多單位參與「天問一號」研製 突破地火數傳等關鍵技術
    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所屬13家單位作為主要研製單位參與「天問一號」相關任務研製,突破地火遠距離大數據量數傳等多項關鍵技術,為「天問一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天問一號」任務中,中科院繼續牽頭論證提出任務科學目標與有效載荷配置方案,繼續承擔地面應用系統、有效載荷分系統、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測軌分系統和多項工程關鍵重要產品的研製任務,後續還將與國家航天局聯合組織開展科學數據應用研究。
  • 臺灣雄三飛彈誤射後4分鐘才報 防務部門:攝影機時差
    中國臺灣網7月5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防務部門4日首度到「立法院「說明雄三飛彈誤射事件表示,雄三飛彈於7月1日8時12分發射,臺海軍256戰隊在8時16分向聯合作戰中心回報;由於海軍在誤射後4分鐘才回報,且與軍方公開宣稱的時間8時15分不同,引發朝野「立委」撻伐。
  • 世界首臺超高解析度光電子能譜儀研製成功
    記者從中科院了解到,首臺能量解析度優於1毫電子伏特的超高解析度光電子能譜儀在中日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研製成功,科學家們還首次直接觀察到化合物的超導電子態。這一重大科學成果發表在2005年的《物理評論快報》第94卷上。
  • 中科院研製出我國首臺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
    記者從落戶天津高新區的曙光公司產業基地獲悉,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曙光信息產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製造的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曙光5000」近日研製成功
  • 《機甲戰魔》死亡冰柱飛彈怎麼樣 死亡冰柱飛彈優點詳解
    導 讀 《機甲戰魔》中很家玩PVE都喜歡使用死亡冰柱飛彈,但是很家都不太清楚死亡冰柱飛彈有什麼優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
  • 中科院成功研製超快脈衝雷射泵浦探測系統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昭華研究組在中國科學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的支持下,成功研製出同時具有高磁靈敏度、高時間分辨和高空間分辨的磁動力學探測系統,時間分辨到達100fs,空間分辨0.5μm。
  • 中科院團隊通過雷射試驗單粒子助力空間站抗輻射設備研製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8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該中心中科院複雜航天系統電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空間環境效應研究室通過雷射試驗單粒子,助力中國空間站抗輻射設備研製。龐大的空間站系統包括大量平臺電子設備和有效載荷,這些單機設備面臨的抗單粒子效應任務十分艱巨,需要開展及時、充分、可靠的輻照試驗,對擬用器件進行評估篩選,對輻射敏感器件進行電路系統防護設計及驗證,以確保達到設計目標,實現在軌運行安全平穩。
  • 中科院在「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中發揮核心關鍵作用
    中國科學院所屬10餘家單位全面參與了「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工作,是研製任務的核心單位,海試任務的牽頭組織單位,「奮鬥者」號的業主單位。  中科院是「奮鬥者」號研製任務的攻堅隊。作為人類歷史上第4艘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為實現萬米海底作業目標,「奮鬥者」號在研製建造及海試電視直播過程中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
  • 中科院首臺掃描隧道顯微鏡入藏國博,30年前有段傳奇故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今天上午,中科院化學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了自主研發我國首臺掃描隧道顯微鏡CSTM-9000設備。捐贈儀式。餘冠辰 攝我國首臺掃描隧道顯微鏡CSTM-9000設備。
  • 教育家夏培肅辭世 曾研製中國首臺計算機(圖)
    教育家夏培肅辭世 曾研製中國首臺計算機(圖) 2014-08-29 08:06:20來源:長江日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中國第一臺自行研製的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7機,就是在她的主持下完成。  中國計算機研究的拓荒者  1952年,在華羅庚的組織領導下,夏培肅和閔乃大、王傳英組成了中國第一個電子計算機科研小組,揭開了我國電子計算機研製的序幕。1956年,夏培肅參與籌建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 我國成功研製出世界首臺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裝備 可加工22...
    據@軍報記者 11月29日消息,由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超分辨光刻裝備項目今天在成都通過驗收,這是我國成功研製出的世界首臺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裝備。該光刻機由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製,光刻分辨力達到22納米,結合多重曝光技術後,可用於製造10納米級別的晶片。
  • 臺軍漢光演習假想武力攻臺蔡英文被指鐵了心搞"臺獨"
    臺軍「漢光演習」將在5月份登場。(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中國臺灣網4月26日訊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軍年度最大的軍事演習「漢光33號」5月份登場,區分為聯戰計算機兵棋推演與實兵演練兩階段執行。
  • 臺軍漢光演習假想武力攻臺 蔡英文被指鐵了心搞"臺獨"
    臺軍「漢光演習」將在5月份登場。(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4月26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軍年度最大的軍事演習「漢光33號」5月份登場,區分為聯戰計算機兵棋推演與實兵演練兩階段執行。
  • 我國首臺弧矢聚焦雙晶單色儀研製成功
    「上海光源」又名「上海同步輻射光源」,而同步輻射光束線的「心臟」則由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製。由該所承擔研製的水冷弧矢聚焦單色器是「上海光源」光束線中的關鍵設備,各實驗站所需單色光波長、能量解析度、光斑大小都是由單色器來實現或決定,它是整個同步輻射光應用中最重要的裝備之一。該設備的性能好壞直接關係到同步輻射光束線的優劣,因而被稱為同步輻射光束線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