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製出我國首臺新型多通道腦磁圖原型機—新聞—科學網

2021-01-17 科學網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功研製出了我國首臺基於原子磁力計的新型多通道腦磁圖系統原型機,並成功獲得高質量腦磁信號。

基於原子磁力計的腦磁圖系統是近年來新出現的技術,可在常溫下工作,探頭可緊貼頭皮,具備低建設、運行成本,高靈敏度和高適應性的優勢,可做成可穿戴式系統,有望提高腦磁圖普及率並拓展到更多的研究和臨床領域。該研究所成功搭建了一套12通道的原子磁力計腦磁圖原型機,其中包含96通道3D列印個性化定製,可兼容多種探測器可調型腦磁圖頭盔等創新技術,並已成功獲得高質量腦磁成像信號。

與傳統的超導量子幹涉儀腦磁圖系統相比,該原型機信噪比局部提高一倍以上,在某些應用上,通過調整探測器布置,可使用比傳統超導量子幹涉儀腦磁圖少得多的探頭,就能達到相同或更高的定位精度。

該原型機可有效探測海馬體、小腦等傳統腦磁無法有效探測的腦深部區域,還可有效應用於傳統腦磁圖難以應用的低齡兒童、帕金森患者等群體,在發育心理學和腦疾病診斷等領域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據了解,腦磁圖設備可通過探測大腦神經活動產生的顱外微弱的磁信號,來反映神經活動發生的位置和時間過程,是腦科學研究中的先進技術手段,在臨床醫學上也有重要應用。但傳統腦磁圖設備基於超導量子幹涉儀需在超低溫下運行,購置和運行成本高昂,且探頭位置固定並距頭皮較遠,適應性差,大大妨礙了該技術的普及。

相關焦點

  • 我國首臺多通道原子磁力計新型腦磁圖原型機研製成功
    我國首臺多通道原子磁力計新型腦磁圖原型機研製成功 2018-09-21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完成我國首臺基於原子磁力計的新型多通道腦磁圖系統原型機
  • 我首臺多通道原子磁力計新型腦磁圖原型機研製成功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大慶)記者從中科院獲悉,近日,該院生物物理所研製出我國首臺基於原子磁力計的新型多通道腦磁圖系統原型機,並成功獲得高質量腦磁信號。這對於了解大腦功能的實時動態過程、空間定位以及腦疾病臨床應用具有重要作用。
  • 我國研製出首臺流體壁面剪應力測試儀—新聞—科學網
    我國研製出首臺流體壁面剪應力測試儀該儀器在高性能微型敏感探頭技術、微弱信號抗幹擾電測系統技術及複雜惡劣工作環境探頭封裝保護技術上取得突破,能夠對流體壁面剪應力進行快速、有效、可靠測試,測試結果為大型客機、航空發動機、水下航行器外形設計及河口海岸工程提供數據支撐。此舉為飛行器/航行器的摩阻應力與精細流動測試提供了核心裝備,解決了重大工程需求。
  • 我國成功研製出世界首臺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裝備 可加工22...
    據@軍報記者 11月29日消息,由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超分辨光刻裝備項目今天在成都通過驗收,這是我國成功研製出的世界首臺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裝備。該光刻機由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製,光刻分辨力達到22納米,結合多重曝光技術後,可用於製造10納米級別的晶片。
  • 合肥工業大學等研製出我國首臺「氦三極化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通訊員周慧 記者楊保國)12月23日,由合肥工業大學研發的我國首臺「氦三極化靶」通過科技部專家組驗收。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速度有多快?怎麼實現的?
    tY6ednc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 76 個光子 100 個模式的量子計算原型機 「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 「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 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場發射槍掃描電鏡落戶中科院
    據報導,2014年12月10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中科科儀股份有限公司「電子顯微技術」聯合實驗室籤約和掛牌儀式,暨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場發射槍掃描電鏡交接儀式據悉,本臺設備是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的場發射槍掃描電鏡,歷時近20年,突破多項關鍵技術,應用範圍廣、功能拓展強,綜合性能與國際主流產品比肩。我院陳廣超教授匯報了本臺設備的應用前景及合作方向,他指出,這臺設備的引入不僅有助於實驗測試工作的開展,更為新型探測技術和部件的研製提供了優秀的平臺。
  • 我國首臺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研製成功
    10月30日,中科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組織專家對物理所李建奇課題組承擔的2012年中科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 進行了現場驗收。項目技術測試專家組檢查了設備的現場運行情況,進行了技術測試。
  • 教育家夏培肅辭世 曾研製中國首臺計算機(圖)
    教育家夏培肅辭世 曾研製中國首臺計算機(圖) 2014-08-29 08:06:20來源:長江日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中國第一臺自行研製的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7機,就是在她的主持下完成。  中國計算機研究的拓荒者  1952年,在華羅庚的組織領導下,夏培肅和閔乃大、王傳英組成了中國第一個電子計算機科研小組,揭開了我國電子計算機研製的序幕。1956年,夏培肅參與籌建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12月4日消息,中國科學家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團隊構建了76個光子100個模式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其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這一成果使我國科學家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
  • 我國首顆視頻成像體制微衛星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當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二十一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還同時搭載發射了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天拓二號衛星。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新華網太原9月8日電(王握文、張航宇)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設計研製的天拓二號視頻微衛星,8日11時22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與遙感衛星二十一號一同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天拓二號是我國首顆採用視頻成像體制的微衛星,尺寸為515mm×524mm×685mm,重量為67公斤,有效載荷為4臺不同性能的攝像機。
  •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首臺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選儀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發明了基於介電單細胞捕獲/釋放的拉曼激活液滴分選技術pDEP-RADS,並研製出首臺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選儀產品樣機FlowRACS。利用FlowRACS,示範了基於分子光譜、非標記式、單細胞精度、高通量流式的酶活篩選,為酶資源的探測和挖掘開闢了全新的技術路線。
  • 中科院研製出我國首臺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
    記者從落戶天津高新區的曙光公司產業基地獲悉,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曙光信息產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製造的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曙光5000」近日研製成功
  • 中科院理化所:「理」當益壯—新聞—科學網
    近幾年,理化所雷射顯示研究團隊攻克了一系列難關,開發出國內首臺三基色LD雷射顯示樣機。基於該技術生產的家庭雷射電視、影院放映機、特種影像設備、工程投影機等雷射顯示產品的銷售收入已達兩億元。 「從黑白顯示到彩色顯示再到液晶顯示,我們都是以技術引進為主。希望雷射電視能圓『中國人看中國電視』的中國夢!」深耕雷射研究半個多世紀的許祖彥正在把夢想變成現實。
  • 中科院電工所成功研製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新聞—科學網
    正在實驗室測試的高磁場全超導磁體(位於液氦罐體中)(電工所供圖) 高低溫混合超導磁體測試曲線(電工所供圖) 12月6日,中科院電工所對外發布消息,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王秋良團隊成功研製出了中心磁場高達32.35特斯拉(T)的全超導磁體。
  • 「華龍一號」首臺核能發電機研製成功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6日對外宣布,由東方電機為中核集團福清核電站5、6號機組研製的首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華龍一號」半轉速汽輪發電機成功通過了「型式試驗」,全部指標達到和優於設計要求。
  • 首臺1.5T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體下線—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訊 (記者魏東 通訊員沈振江)4月26日,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車間裡人頭攢動,隨著紅色布幔徐徐拉開,一臺兩米多高、重達4000千克的圓形白色物體呈現在人們眼前
  • ...通用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研製出我國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1月17日訊,有投資者向中國長城提問, 之前新聞報導,鄭州軌道交通信息技術研究院和河南通用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出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請問相關技術專利屬於誰?是要成立合資公司來生產該設備嗎?如果成立合資公司,公司持股比例?
  • 我國首個ZnO納米棒場效應電晶體研製成功
    我國首個ZnO納米棒場效應電晶體研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