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首臺多通道原子磁力計新型腦磁圖原型機研製成功
我國首臺多通道原子磁力計新型腦磁圖原型機研製成功 2018-09-21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完成我國首臺基於原子磁力計的新型多通道腦磁圖系統原型機
-
中科院研製出我國首臺新型多通道腦磁圖原型機—新聞—科學網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功研製出了我國首臺基於原子磁力計的新型多通道腦磁圖系統原型機,並成功獲得高質量腦磁信號。 基於原子磁力計的腦磁圖系統是近年來新出現的技術,可在常溫下工作,探頭可緊貼頭皮,具備低建設、運行成本,高靈敏度和高適應性的優勢,可做成可穿戴式系統,有望提高腦磁圖普及率並拓展到更多的研究和臨床領域。該研究所成功搭建了一套12通道的原子磁力計腦磁圖原型機,其中包含96通道3D列印個性化定製,可兼容多種探測器可調型腦磁圖頭盔等創新技術,並已成功獲得高質量腦磁成像信號。
-
全球首款商用多通道零場原子磁力計面世
中證網訊(記者 傅蘇穎)近日,北京未磁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未磁科技)對外宣布,公司最新研發成功全球首款商用多通道零場原子磁力計MagtechX-4,目前已經開始接受國內外客戶的預定。
-
華中科大研製成功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上再次取得突破,研製出實用化的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並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這是中國首臺為行業部門研製的量子重力儀,意味著將打破高精度重力儀國外技術壟斷的局面,為我國高端量子裝備的發展提供新途徑,也為行業部門的儀器使用提供了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選項,更能夠保障核心數據的安全。華中科技大學研製的量子重力儀正在進行測量。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研製成功 問鼎全球最快計算機
央廣網北京12月5日消息(記者王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研製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
-
「華龍一號」首臺核能發電機研製成功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6日對外宣布,由東方電機為中核集團福清核電站5、6號機組研製的首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華龍一號」半轉速汽輪發電機成功通過了「型式試驗」,全部指標達到和優於設計要求。
-
全球最大望遠鏡2021年開建,我國已研製首個區域中心原型機
近日,據媒體報導,全球最大的望遠鏡SKA(平方公裡陣列望遠鏡)將於2021年1月1日啟動建設,同時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宣布其牽頭推進的中國SKA區域中心原型機研製成功,這也是世界首臺SKA區域中心原型機。
-
我國第一臺電子模擬計算機研製成功(新中國日曆)
這架電子計算機是復旦大學研究人員合作研製成功的,又被稱為「復旦601型電子積分機」,是我國第一臺電子模擬計算機,可解多元常係數線性微分方程,成為國內計算機研究的先驅性成果。 本報當年的消息稱:「這架電子計算機的製造工作是從今年(1956年)三月開始的,這些年輕的科學工作人員在開始工作的時候,連一張現成的電路設計圖紙都沒有,他們就根據蘇聯電子計算機的設計原理加以鑽研,經過兩個多月,終於試製成功了我國第一架電子計算機。」 【新聞連結】 近年來,我國電子計算機發展日新月異,不斷創造新的佳績。
-
我首臺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研製成功
原標題:我首臺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研製成功 記者8月2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堅課題組經過兩年的攻關,攻克了紅外觀測微弱信號檢測、高增益靈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聲抑制、高真空低溫封裝、高精度數字鎖相放大等關鍵技術,成功地研製出紅外光譜掃描的天光背景測量裝置。
-
腦電圖,腦電波,腦磁圖,科學還是忽悠?
由於腦磁圖對人體無侵害,易確定電磁場產生的部位,正越來越多的用於腦科學研究和神經疾病的診斷。 1924年,德國精神學家Berger首次記錄到人腦的電活動,因此被稱為人類腦電圖之父。1936年,美國科學家Davis首次在正常人腦頭表記錄到事件相關電位(ERP),促進了神經電生理學的發展。
-
國產首臺新型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機成功下線
7月26日,由鐵建重工自主研發製造的國產首臺新型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機成功下線,該設備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填補了我國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探領域的空白。鐵建重工研發的新型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機據了解,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機是一種適用於水平方向快速地質鑽探、長距離水平取芯的裝備。
-
新型緊湊型超靈敏磁力計研發成功,比傳統霍爾效應傳感器高20倍
打開APP 新型緊湊型超靈敏磁力計研發成功,比傳統霍爾效應傳感器高20倍 佚名 發表於 2020-06-10 14:56:26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究竟怎麼樣?|揭秘
5月3日,世界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基於單光子的量子模擬機問世,這臺量子計算機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朱曉波,浙江大學王浩華教授研究組聯合研製。在2016年,央視新聞報導:中國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科技大學量子實驗室成功研發了半導體量子晶片和量子存儲。在上個月,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透露,中科院正在研製中國首臺量子計算機,預計在最近幾年內有望研製成功。那麼量子計算到底什麼?相對於現在使用的經典計算機,又有什麼優勢呢?本次發布的量子模擬機性能究竟怎麼樣呢?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在漢研製成功交付使用
長江網1月3日訊1月3日,長江網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製出的實用化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於近日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作為首臺為行業部門研製的量子重力儀,其成功交付,將打破高精度重力儀國外技術壟斷的局面,為我國高端量子裝備的發展提供新途徑,也為行業部門的儀器使用提供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選項,更能夠保障核心數據的安全。華中科技大學研製的量子重力儀正在進行測量。
-
國內首臺大功率光熱發電汽輪機研製成功
國內首臺大功率光熱發電汽輪機研製成功 東汽研製的國內首臺大功率太陽能光熱發電汽輪機。周亞飛 攝 24小時發電,投運不造成環境汙染 本報訊(記者 吳曉彤)6月9日,由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中廣核德令哈5萬千瓦機組完成廠內空負荷試車,順利衝轉至額定轉速,成功進行了110%的超速試驗,各項指標優良,這標誌著國內首臺大功率光熱汽輪機組研製成功
-
打破技術壟斷:華中科大研製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已交付使用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上再次取得突破,研製出實用化的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並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這是中國首臺為行業部門研製的量子重力儀,意味著將打破高精度重力儀國外技術壟斷的局面,為我國高端量子裝備的發展提供新途徑,也為行業部門的儀器使用提供了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選項,更能夠保障核心數據的安全。
-
我國首臺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研製成功
10月30日,中科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組織專家對物理所李建奇課題組承擔的2012年中科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 進行了現場驗收。項目技術測試專家組檢查了設備的現場運行情況,進行了技術測試。
-
濟南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實現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
本報9月15日訊(記者 韓霄鵬)日前,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
-
潘建偉、陸朝陽團隊研製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攝影:馬瀟漢,梁競,鄧宇皓)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即「量子霸權」),中國科學家取得裡程碑式進展——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根據現有理論,其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