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首個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在濟南研製成功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近日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供圖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近日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
濟南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該成果由量子探測與波導器件實驗室張強教授、謝秀平高工、鄭名揚副研究員等人合作完成,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大眾日報記者 王健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
-
國際首個!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該成果由量子探測與波導器件實驗室張強教授、謝秀平高工、鄭名揚副研究員等人合作完成,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5日訊 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在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尤其是單光子成像與遠距離量子存儲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國家科技計劃的支持下,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人員合作,成功研製出了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多通道量子頻率...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5日訊 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該成果由量子探測與波導器件實驗室張強教授、謝秀平高工、鄭名揚副研究員等人合作完成,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
中科大實現軌道角動量光子的量子頻率轉換
OAM與偏振組成的混合糾纏光子的頻率上轉換,證明了在頻率變換過程中單光子的量子相干性和光子對的糾纏特性保持不變。在量子通信中,作為信息載體的光子需要在低損耗的通信窗口傳輸,而作為信息存儲和處理單元的物理體系其工作波長一般不在通信窗口,因此需要在兩者之間建立量子接口以滿足量子信息既可被存儲又能長距離傳輸的基本要求,基於非線性過程的光子頻率轉換就是建立量子接口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
量子產業「一騎絕塵」!我國首個「集成化量子晶片」,或引領世界
近幾年來,我國量子通信技術不斷突破紀錄。2018年,清華大學團隊首次實現了25個量子接口的量子糾纏,打破了此前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組4個量子接口的量子糾纏記錄。另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小組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18位光量子位的糾纏,刷新了所有物理系統最大糾纏態的世界紀錄。
-
中國科大成功研製單光子頻率上轉換量子測風雷射雷達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竇賢康課題組夏海雲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課題組張強經過三年的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研製了單光子頻率上轉換量子測風雷射雷達,實現了大氣邊界層氣溶膠和風場的晝夜連續觀測,在國際光學期刊《光學學報》(Optics Letters)和《光學快報》(Optics Express)上發表了一系列成果。
-
非線性光學頻率轉換技術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物理聯合實驗室研究員朱健強、劉德安研究團隊在非線性光學頻率轉換相關技術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
濟南發布量子信息科學中心建設發展規劃
魯網1月31日訊 昨天下午,濟南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濟南量子信息科學中心建設發展規劃》,根據規劃,濟南將建六大研究平臺,重點打造8到10個國際頂尖的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研究室。「我們要全力把濟南現在規劃建設中的這個基地打造成為像北京、上海兩個分部一樣重要的,在國際量子信息技術領域佔據舉足輕重地位的城市節點。」
-
濟南量子願景:爭創國家實驗室分部
按照這一規劃,未來5年內,濟南將重點打造8到10個國際頂尖的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研究室,建設20個由正高級職稱研究員領銜的研發小組,形成100人以上規模的高水平量子科研隊伍。濟南量子發展規劃六大研究平臺1量子通信研究與測試平臺包括建設量子通信網絡技術研究室、現實條件量子通信攻防演練研究室、量子通信基礎網絡共享服務平臺和小型化衛星量子通信地面站。
-
基於FPGA的高精度頻率電壓轉換系統設計實現
頻率電壓轉換器作為一種功能器件,在測量儀器、自動控制、遙感遙測以及信號傳輸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傳統的F/V轉換器多採用模擬電路或單片機實現。採用模擬電路設計的F/V轉換器多採用如LM331、AD650等實現頻率信號到電壓信號的轉換,設計的系統具有轉換精度不高、待測頻率範圍固定、誤差較大的缺點;單片機設計的F/V轉換系統雖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於自身測頻基準時鐘頻率的限制,仍然無法滿足高精度轉換的要求。本文根據系統要求:流量傳感器輸出的脈衝信號頻率範圍10~3 000 Hz,輸出模擬電壓信號範圍0~5 V,精度優於0.1%。
-
研究團隊實現多光子晶片連接,制出光通信引擎實現高速轉換
近日,由 Matthias Blaicher 和 Muhammed Rodlin Billah 帶領的一隻由德國光子學、量子電子學和微結構技術領域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光子引線鍵合技術,實現了矽光子調製器陣列與雷射器和單模光纖之間的鍵合,製造出光通信引擎。
-
一種基於頻率/電流轉換的4~20 mA電路設計
摘要:探討了3種實現4~20 mA電路的方案,比較了其優缺點;重點介紹了利用LM331實現頻率/電壓轉換;再利用運放和三極體構成恆流電路,將電壓轉換成電流;實現4~20 mA輸出的頻率/電流轉換的工作原理,並且給出了具體器件參數和控制程序,驗證了相關數據。
-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濟南在這條「創新賽道」上全力提速
高端流式細胞儀進入審批、雷射共聚焦顯微鏡打破國外壟斷、無人機等7個產業化項目落地、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乾貨滿滿,信心十足!從幾年前的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到如今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濟南在這條「創新賽道」上按下加速鍵,全力衝刺!
-
我國量子計算新成果!全新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有望實現多量子比特...
近日,本源量子與中科大郭光燦團隊合作,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並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該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在國產綜合性旗艦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
-
電壓/電流與電壓/頻率轉換電路(V/I、V/F電路)
我們在多次實際應用中測試,上述轉換電路的最大非線性失真一般小於0.03%,轉換精度符合要求。 2電壓/頻率轉換電路 電壓/頻率轉換即V/F轉換,是將一定的輸入電壓信號按線性的比例關係轉換成頻率信號,當輸入電壓變化時,輸出頻率也響應變化。針對煤礦的特殊要求,我們只分析如何將電壓轉換成200~1000Hz的頻率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