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濟南在這條「創新賽道」上全力提速

2021-01-15 大眾網

  高端流式細胞儀進入審批、雷射共聚焦顯微鏡打破國外壟斷、無人機等7個產業化項目落地、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乾貨滿滿,信心十足!從幾年前的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到如今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濟南在這條「創新賽道」上按下加速鍵,全力衝刺!

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

  回首2020,濟南科技創新收穫頗豐

  ·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合作協議正式籤署

  將濟南科創城打造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科技之城和創新之城,目前,濟南科創城已集聚4項大科學裝置。

  ·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在全國爭先進位

  2020年濟南首次進入世界百強,位列第82位。濟南科技創新能力指數位列第14位,較上一年度前進3個位次,被列為「創新策源地」城市。

  ·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濟南成為全國同時建設國家級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的三個城市之一。

  ·與清華大學開展全面合作

  山東區塊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將構建山東首個區塊鏈「基礎研究+核心技術+成果轉化+服務國家」的全鏈條創新體系。

山東區塊鏈研究院揭牌

  ·三家省實驗室獲省政府批准籌建

  加快布局建設濟南網絡空間安全山東省實驗室、濟南微生態生物醫學山東省實驗室、濟南粒子科學與應用技術山東省實驗室。

  ·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發展迅猛

  浪潮集團研製量子計算測控系統,實測技術指標優於國際同類水平;

  申請量子計算相關發明專利40餘項,位居全球第32,國內第5;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關鍵領域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

  27項重大項目獲立項支持,爭取省級財政資金3.75億元,撬動社會資本投入超過15億元,項目數量、爭取省級資金均約佔到全省的1/3,居全省第一;

  完成2019年度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績效評估114項,其中,90項評價等次為「優秀」;

  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4項、山東省科學技術獎81項。

  ·多措並舉推進「科技戰疫」成效顯著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組織實施七個重點研究方向29個項目。截至年底,全部項目完成結題驗收;快檢類4個產品取得醫療器械證書,4個微生態製劑和中成藥產品投入臨床研究;獲批建設「抗病毒藥物」省技術創新中心和「傳染性呼吸疾病」省重點實驗室。

  ·「1+10+N」新型研發體系初步形成

  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已轉化200多項前沿產業技術成果,孵化99家高技術企業,帶動社會資金投入超過200億元;

  新獲批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10家,總數達11家,居全省第一;

  中國科學院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濟南)、齊魯現代微生物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註冊成立,備案入庫省級新型研發機構48家,居全省第一。

  十年磨一劍,濟南科創優勢在哪裡?

  ·高端科研機構「崛起成峰」

  2019年11月10日,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在濟南成立,建設AMS數據分析研究中心等科學平臺和真空深冷超潔淨裝置等大科學裝置。

  2019年11月30日,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落地濟南,截止目前,該研究院已轉化200多項前沿產業技術成果,孵化77家高技術企業,帶動社會資金投入超過200億元。

  2020年1月9日,中科院濟南科創城規劃橫空出世。截至目前,落地濟南「中科系」院所已達14家。

  ·科技綜合實力「群山巍峨」

  近年來,濟南在科技綜合實力上大步向前,在全球科研城市前200強名單中排名中,濟南位居第81位、山東首位,此外,濟南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已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

  截至2020年12月底,濟南市技術合同成交額351.33億元,居全省首位;新備案省級院士工作站21家,總數51家;新增省重點實驗室9家,全市省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總數104家,居全省首位;新增省級技術創新中心12家,總數13家;省級以上研發平臺達到940家;備案省市級技術轉移轉化服務機構12家;組織三批高新技術企業申報1813家;吸引大院大所大企業在濟新建研發或成果轉移轉化機構67家,累計達244家。

  ·科技創新人才「高端引領」

  「十三五」期間,濟南引進院士及諾獎團隊30餘個,引進高層次外國專家及團隊50餘個,此外,全省首家山東「院士之家」落戶濟南,首批吸納91名院士會員。同時,濟南還充分發揮泉城系列人才工程帶動引領作用,2016年以來,共支持企業引進泉城「5150」引才倍增計劃創業人才73人,引進泉城「5150」引才倍增計劃創業團隊39個,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

  使命在肩,濟南謀劃未來15年建設規劃

  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將是一項長遠工作。濟南已制定《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長期規劃》,計劃:

  ·到2025年:全面起勢,聚齊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要件,全面打好堅實基礎;

  ·到2030年:高標準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到2035年: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走在全國前列。

  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還有眾多任務,如深化科技經費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揭榜掛帥制」;構建科技企業梯次培育體系,推動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建立和完善重大疫情防禦科技創新體系;強化雙招雙引,集聚國內外先進人才與成果資源……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肩負著帶動周邊科技創新、推動科技進步的使命,這不僅是省委、省政府對濟南的殷切期待,更是1000萬泉城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時代賦予濟南的重任!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王樂雙 綜合大眾日報、大眾網、濟南日報、澎湃新聞、愛濟南新聞客戶端等相關報導)

相關焦點

  •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濟南摁下「加速鍵」
    這兩天,有關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話題衝上熱搜。作為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對區域發展的驅動作用不言而喻。此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還是一個城市科創實力的象徵,在項目招引、人才引進等方面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金招牌」。截止目前,我國已有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廣東深圳4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科教興市,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魯網5月15日訊 2020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教興市戰略,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出席濟南市第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的濟南市人大代表、濟南市科技局局長呂建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濟南市科技局將爭取更多中科院機構落地,推動科技服務業發展,多方面推進科創濟南建設。
  • 市委全會•觀察 |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原標題:市委全會•觀察 |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布局科技創新策源地!只有科學研判、實事求是、落地有聲,才能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強省會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為濟南今後的創新之路謀篇布局:強化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科技自立自強,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建設人才強市,營造優良創新生態,打造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
  • 我國7個省會城市,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武漢、廣州優勢明顯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作為基礎科學的殿堂,是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石,是我國當前產業轉型升級成功以及打造科技創新型大國的重要保障!自從2016年我國正式啟動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以來,先後共有了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4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我國7個省會城市,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武漢、廣州優勢明顯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作為基礎科學的殿堂,是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石,是我國當前產業轉型升級成功以及打造科技創新型大國的重要保障!自從2016年我國正式啟動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以來,先後共有了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4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規劃啟動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規劃  呂建濤表示五年來,濟南市科技體制機制創新上檔升級。高標準啟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編制,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進入省級戰略。齊魯科創大走廊、新舊功能轉換先行區、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等一大批重大創新載體加快建設,《中國科學院 山東省人民政府 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建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合作協議》正式籤署,中科院確定要像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建設科技創新中心一樣,重點支持雄安、濟南、海南打造全國科創高地,把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打造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科技之城、創新之城。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爭創人工智慧國家實驗室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0年4月26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等集中簽約活動在中科大先研院舉行。人工智慧研究院與合肥高新區、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籤約,將培育一批國際領先的人工智慧科技成果並產業化,同時爭創人工智慧國家實驗室。
  • 青島「十四五」重要目標: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
    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青島在「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中明確提出,以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為著力點,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領建設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這意味著,在山東省明確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外,山東省將支持濟南和青島一起創建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2030年濟南將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11月27日,記者從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濟南將用10年時間,實現高標準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目標,到2035年,則要實現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走在全國前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濟南融入國家戰略,貫徹省委、市委決策部署,把握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歷史性機遇,進一步對標新定位、落實新要求的重要舉措。
  • 劉霞: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爭當「科創龍頭」
    濟南市政協委員劉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文颯 濟南報導  1月13日,在濟南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上,濟南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濟南市委主委劉霞建議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黃河國家戰略中爭當組建新型科研統籌協調管理機構,服務於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的加速建設。  此外,她建議借鑑深圳經驗,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和骨幹企業圍繞產業鏈上下遊組建行業學會、協會、創新創業共同體等科教產社會組織,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實現互助共享。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濱湖科學城將打造四個「新高地」,即打造成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圍繞科技創新新高地、現代城市建設新高地和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要建設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臺、產業創新平臺、「雙一流」大學和學科「2+8+N+3」多類型、多層次的創新體系。
  • 到2035年實現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走在全國前列
    今年以來,我市圍繞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高標準啟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編制。委託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編制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長期規劃,通過實地調研、外出學習、線上對接、專家論證等多種形式,並結合濟南市基礎優勢,初步形成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規劃藍圖。
  • 濟南量子願景:爭創國家實驗室分部
    30日下午,濟南量子信息科學中心建設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召開,發布了《濟南量子信息科學中心建設發展規劃(2019-2025)》。按照這一規劃,未來5年內,濟南將重點打造8到10個國際頂尖的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研究室,建設20個由正高級職稱研究員領銜的研發小組,形成100人以上規模的高水平量子科研隊伍。
  • 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規劃 落地「中科系」院所達14家
    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規劃 落地「中科系」院所達14家 2020-11-27 1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突出「從0到1」原始創新!四川省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批支撐...
    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在調研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規劃建設情況時強調,要加強戰略謀劃,與重慶協同共建,打造科技創新中心。  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亦提出:加快提升基礎創新能力。規劃建設中國西部 (成都) 科學城,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籌建天府國家實驗室,加快建設航空航天、腦科學、精準醫學、國盾融合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
  • 聚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深圳科創能力邁上新臺階
    深圳晚報記者 張焱焱 攝原標題:聚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深圳科創能力邁上新臺階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5日訊 (深圳晚報記者 杜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圳再次被委以重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為此,深圳聚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產業基礎設施集群,推動深圳科技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
  • 全國人大代表王麒建議:在成都科學城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身為一名四川企業家,王麒今年格外關注成渝地區的科技創新發展與城市環境建設。因此她在建議中,大力呼籲國家支持以成都科學城為核心區域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讓「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成為全國公園城市樣板。此外,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讓她觀察到,目前我國傳染病預警制度還有待完善,建議讓廣大一線醫生成為預警信息員。
  • 合肥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2018年的「合肥創新」路徑圖已繪製:合肥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爭全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0戶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15%以上,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 第五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花落誰家?川鄂陝已明確提出創建
    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也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目前,國內已有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廣東深圳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位於華北、華東以及華南地區。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地?
  • 濟南發布量子信息科學中心建設發展規劃
    魯網1月31日訊 昨天下午,濟南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濟南量子信息科學中心建設發展規劃》,根據規劃,濟南將建六大研究平臺,重點打造8到10個國際頂尖的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研究室。  爭創國家實驗室濟南分部  為了搶抓量子發展的黃金機遇,2018年10月23日,在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濟南市提出「要建設濟南量子信息科學中心,積極打造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籌)濟南基地,全力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籌)濟南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