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等研製出我國首臺「氦三極化靶」—新聞—科學網

2021-01-15 科學網

 

本報訊(通訊員周慧 記者楊保國)12月23日,由合肥工業大學研發的我國首臺「氦三極化靶」通過科技部專家組驗收。

氦三(3He)是穩定氦(2He)的同位素。由於自然界中中子的壽命很短,人們難以找到穩定的中子靶。而氦三極化靶作為理想的中子靶,在核子結構及生命科學研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目前世界上僅有極少數發達國家掌握該技術。

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徐進章及其科研團隊與美國託馬斯傑弗森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和蘭州大學合作,研製出國內首臺氦三極化靶,獲得了極化度超過70%的氦三超極化氣體,極化靶的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臨床上採用的普通核磁共振成像是通過獲取器官組織水分子中的質子磁共振信號,通過分析信號的馳豫時間來進行成像,因此對於乏水的人體組織如肺部難以成像,所以傳統核磁共振無法滿足肺部疾病特別是慢性疾病的影像診斷。而利用極化氦三靶進行核磁共振成像,在提供更高質量的器官圖像的同時,還可拓展核磁共振成像在肺部及氣管、食道等體內空腔的應用,為慢性阻塞型肺病、囊性肺纖維化、哮喘、肺氣腫等肺病的診斷提供可靠的影像手段。

《中國科學報》 (2016-12-27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我國首臺「氦三極化靶」研製成功 可拓展核磁共振成像醫療應用
    新華社合肥12月24日電(記者徐海濤)12月23日,由合肥工業大學研發的我國首臺「氦三極化靶」通過科技部專家組驗收。這一成果可用於改善現有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的不足,為哮喘、肺氣腫、肺纖維化等疾病的診斷提供可靠的影像手段,填補了我國相關領域的空白。
  • 我國研製出首臺流體壁面剪應力測試儀—新聞—科學網
    我國研製出首臺流體壁面剪應力測試儀該儀器在高性能微型敏感探頭技術、微弱信號抗幹擾電測系統技術及複雜惡劣工作環境探頭封裝保護技術上取得突破,能夠對流體壁面剪應力進行快速、有效、可靠測試,測試結果為大型客機、航空發動機、水下航行器外形設計及河口海岸工程提供數據支撐。此舉為飛行器/航行器的摩阻應力與精細流動測試提供了核心裝備,解決了重大工程需求。
  • 國內首個量子計算產業聯盟在合肥揭牌—新聞—科學網
    本源量子計算產業聯盟揭牌儀式   12月12日,我國首個量子計算產業聯盟
  • 我國首顆視頻成像體制微衛星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當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二十一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還同時搭載發射了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天拓二號衛星。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新華網太原9月8日電(王握文、張航宇)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設計研製的天拓二號視頻微衛星,8日11時22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與遙感衛星二十一號一同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天拓二號是我國首顆採用視頻成像體制的微衛星,尺寸為515mm×524mm×685mm,重量為67公斤,有效載荷為4臺不同性能的攝像機。
  •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
  • 我國高校一些令人迷惑的事情,合肥工業大學是否是中國第一臺微型...
    合肥工業大學在2005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能進入「211」「雙一流」之列,合肥工業大學整體實力還是很強勁的,在整個安徽省也是僅次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存在,當之無愧的工科強校,和湖南大學、燕山大學、吉林工業大學並稱為「機械四小龍」。
  • 中科院研製出我國首臺新型多通道腦磁圖原型機—新聞—科學網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功研製出了我國首臺基於原子磁力計的新型多通道腦磁圖系統原型機,並成功獲得高質量腦磁信號。
  • 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 「合肥元素」佔一半
    原標題:合肥智慧閃耀中國科技 2017年12月31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令人驚喜的是,評選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其中有五個發生在合肥,或者和合肥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合肥智慧閃耀中國科技。
  • 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近日發布消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器順利引出200兆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實現高能量級超導回旋加速器技術的關鍵突破
  • 國產首臺40升/小時氦液化器順利完開機調試
    千龍網北京10月9日訊 記者從中關村管委會網站獲悉,近日,由中科院理化所研製、北京中科富海工程化設計與製造、南京鵬力超低溫公司聯合調試運行的國產首臺40升/小時氦液化器(簡稱L40)順利完成出廠前開機調試,達到預期目標。
  • 【文匯報】西北工業大學成功研製出世界首臺流體壁面剪應力測試儀
    本報西安4月17日專電 (駐陝記者 韓宏 通訊員 付怡) 記者17日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世界上第一臺(套)流體壁面剪應力測試儀最近在該校空天微納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製成功。由於剪應力量值極小、動態性高、被測流場極易受到幹擾破壞,國內外一直沒有形成有效測試手段,更沒有專門儀器,影響了相關科技工業發展和重大工程建設。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支持下,西北工業大學空天微納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近期研製出功能齊全、質量穩定可靠、測試結果準確直觀的流體壁面剪應力測試儀。
  • 液化天然氣閃蒸氣提氦裝置示範項目實現穩定量產—新聞—科學網
    由於我國是貧氦國家,雖然有些天然氣田含氦,但氦的含量很低,直接提取氦的成本極高,大部分的氦氣都依賴於進口,而美國是第一大產氦國,我國的氦氣資源安全形勢非常嚴峻。一旦氦氣進口途徑被切斷,將會極大制約我國高端裝備製造和運行、前沿科學研究等領域的發展。
  • ...通用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研製出我國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1月17日訊,有投資者向中國長城提問, 之前新聞報導,鄭州軌道交通信息技術研究院和河南通用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出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請問相關技術專利屬於誰?是要成立合資公司來生產該設備嗎?如果成立合資公司,公司持股比例?
  • 首臺國產BOG提氦裝置通過鑑定
    項目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提氦道路,有利於解決我國戰略氦資源短缺的「卡脖子」問題,建議該技術成果儘快實現工業產業化並進行推廣。  據理化所研究人員介紹,氦氣因具有低密度、低沸點、導熱性好、化學性質穩定等特點,廣泛應用於半導體/光纖等高端裝備製造、醫用核磁共振、大科學工程等領域,是一種關係國家安全、高新產業發展和民生健康的重要戰略性資源。
  • 中國電子研製出我國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
    每經編輯:畢陸名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CEC中國電子消息,近日,中國電子旗下中國長城鄭州軌道交通信息技術研究院和河南通用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歷時一年,聯合攻關,研製成功我國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填補國內空白。
  • 神奇「大腦」浙江造 我國首臺類腦計算機研製成功
    之江實驗室於近日共同研製出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它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與此同時,團隊還為類腦計算機研製了「管家婆」——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DarwinOS),用以實現對類腦計算機硬體資源的有效管理與調度,支撐類腦計算機的運行與應用。記者在實驗現場看到,在類腦計算機的智能中樞控制下,3臺外形相似的機器人通過語音移動指令,合作開展抗洪搶險任務演練。
  • 中子照射來幫忙—新聞—科學網
    中子照射來幫忙
  • 合肥工業大學:
    用木板手工拼接出的變幻中國城、以我國曆年國民生產總值作為建築高度鋪就的偉大復興之路……在剛剛落幕的合肥工業大學第20屆建築風文化藝術節上,該校1200餘名學子,將濃濃愛國情融入對建築學、城鄉規劃學等專業課程的理解,親手設計製作出了300餘件創意作品。  這是該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又一項成果。
  • 我國成功研製出世界首臺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裝備 可加工22...
    據@軍報記者 11月29日消息,由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超分辨光刻裝備項目今天在成都通過驗收,這是我國成功研製出的世界首臺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裝備。該光刻機由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製,光刻分辨力達到22納米,結合多重曝光技術後,可用於製造10納米級別的晶片。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首臺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選儀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發明了基於介電單細胞捕獲/釋放的拉曼激活液滴分選技術pDEP-RADS,並研製出首臺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選儀產品樣機FlowRACS。利用FlowRACS,示範了基於分子光譜、非標記式、單細胞精度、高通量流式的酶活篩選,為酶資源的探測和挖掘開闢了全新的技術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