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一直以來,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動搖,全力聚焦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全力推進教育事業高水平發展。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期待、新的要求。面向未來,如何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新時代新教師,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珍惜神聖光榮的教師崗位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和永恆主題。古今中外的偉大哲學家、教育家有過很多思考,發表了很多教育箴言和感悟。韓愈認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所有這些都道破了教育的本質和教師的天職,不只是傳授書本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塑造學生健全的品格、向善的品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重要,就在於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對教師而言,學生是一份牽掛與守望。不管何時何地,教師要努力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用心血澆灌學生的心靈,讓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學生感到進步的喜悅,從而始終守望著教育這片求真、追真、最真的天地。
廣大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教育首要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其次才是授之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回歸教育的本質,經常仰望星空、沉澱靈魂,做到不僅要授人以業,還要授人以法,更要授人以道,使學生成為有靈魂、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成為有道德、有智慧、有血性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回教育的本質、履行好教師的天職。
努力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我們廣大教師要始終不忘初心,和孩子們一同成長,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
要心無旁騖,做信念堅定的人民教師。在萬千職業中,大家選擇了教師作為終身職業。
這樣一種選擇,於個人,是職業;於國家,是使命。教師終不忘教育的初心,牢記教書育人的重大使命,自覺把個人信仰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找準自己之於社會、國家、民族的價值坐標,不斷增進個人道德修養、社會擔當、家國情懷,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無上光榮的稱號。
要身為世範,做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示範性、榜樣性,具有強大的感召力與凝聚力。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僅要有良好形象,講究美的儀表、美的行為、美的語言,給學生一個親和、舒適、可信的感受,還要有高尚的精神品質。教師只有具備道德上的感召力,才能深刻影響學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
要與時俱進,做業務精湛的人民教師。廣聞博見、博覽中外應是每名教師的基本功。教師平時要注重學習,成為「問不倒」的百科全書。要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做教育教學改革的先鋒。要確立與時俱進的教育新理念,在繼承傳統的教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探索和構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教育管理新方法、新機制,努力成為教研教改的業務骨幹和學科帶頭人。
共同維護尊師重教的環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全社會都要放眼未來,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營造濃厚氛圍,不斷增強廣大教師的榮譽感。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全方位展現教育在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宣傳先進學校、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獻的感人事跡,在全區上下努力營造「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助教為樂、師以從教為榮」的社會氛圍。
完善制度機制,不斷增強廣大教師的獲得感。依託「區管校聘」管理抓手,加大統籌力度,推動教師交流輪崗常態化,進一步打通編制崗位、聘用管理等制度壁壘,實現教師編隨人走、崗隨人動、統管通用。暢通職稱晉升渠道,鼓勵和支持優秀人才長期任教、終身從教。繼續實施名校長名師培養計劃,加大優秀人才發現和培養力度,讓更多有思想、懂教育、會管理、能創新的優秀教師進入學校領導班子,不斷壯大骨幹教師和領軍人才隊伍。
提升保障水平,不斷增強廣大教師的幸福感。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關於教育體制改革、職稱制度改革、教師待遇和隊伍建設等方面精神,積極探索改革措施。
嚴格落實教師補貼、績效工資、教師體檢等政策措施,切實保障教師待遇,讓教師安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進一步規範進學校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活動,切實為校園「鬆綁減負」,把教師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
(作者系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0年10月20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