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擘畫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路線圖

2020-11-2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記者  趙銀平

  【學習進行時】1月2日,習近平出席《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習近平回顧歷史、著力當下、矚目未來,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提出了五點主張。如何理解這五點主張?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海峽兩岸分隔已屆70年。臺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習近平開篇兩句話,飽含了70年的滄桑。

  70年風雨告訴我們: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年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

  回顧歷史,是為了啟迪今天、昭示明天。著力當下,矚目未來,我們該如何做,該從何著手?習近平從五方面擘畫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路線圖,有理有力有節有情。

  順應大勢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對臺灣來說,對中國來說,大勢是什麼?是和平統一!

  習近平明確指出:「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

  「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謀求國家統一,撫平歷史創傷,每個中國人責無旁貸。

  「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兩岸中國人才能過上富足美好的生活。

  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利國利民。臺灣同胞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必須「認真思考臺灣在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促進國家完全統一、共謀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無上光榮的事業」。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兩岸同胞共同推動,需要兩岸同胞共同維護,和平發展的成果兩岸同胞也能共同分享。

  歷史不會也不能重演,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

  習近平的講話,語重心長。

  最佳方式

  如何實現國家統一?習近平給出了「最佳方式」: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這一方式植根於五千年的中華智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一方式既有現實考量又有高遠眼界,既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又有利於統一後臺灣的長治久安。

  正如習近平所說,「一國兩制」的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照顧臺灣現實情況,維護臺灣同胞利益福祉。

  習近平更進一步指出:「『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臺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三個「充分」,保證了「一國兩制」不是簡單照搬照用,而是會量體裁衣;兩個「將得到」,更是思慮周全。鄭重承諾,認真籌劃,習近平的話語,有泰山之重,也有春風之暖。

  「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裡事,當然也應該由家裡人商量著辦。」貼心的話語,奠定了溝通的總基調。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合作取代爭鬥、以雙贏取代零和。唯有如此,兩岸關係才能行穩致遠;唯有如此,才能實現臺海持久和平,達成國家統一,讓子孫後代在祥和、安寧、繁榮、尊嚴的共同家園中生活成長;唯有如此,才是對民族、對後世負責。

  習近平擘畫的這條「一國兩制」之路,既謀一時更謀萬世,既謀一域更謀全局。

  「一中」原則

  一個中國的原則不容動搖,這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能改善和發展,臺灣同胞就能受益。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就會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動蕩,損害臺灣同胞切身利益。

  習近平從一正一反兩方面加以闡釋。應該何去何從,何為正道何為絕路,一目了然、不言自明。

  對走正道的廣大臺灣同胞,如習近平所說,我們將一如既往尊重、關愛、團結、依靠,「全心全意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對逆歷史潮流的「臺獨」,習近平則斬釘截鐵:「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幹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臺灣同胞。」

  秉大義,走正道,兩岸同胞「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習近平殷殷言辭、殷殷期待。

  夯實基礎

  和平統一是大勢是正道,但我們要為其夯實基礎,這就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習近平指出,我們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

  在具體舉措上,一方面是兩個四「通」。習近平指出,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並指出「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另一方面是三「化」:「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享,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無論是四「通」還是三「化」,歸根結底都是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提升臺灣同胞的民生福祉。

  我們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這一情感,從未更改。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這一宗旨,始終未變。

  增進認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五千年的傳承、五千年的沉澱,中華文化已經滲入每個中華兒女的血脈骨髓。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這是最深沉的凝聚力、最深情的牽絆,更是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的最大助力。

  習近平以三個「要」,點明了兩岸同胞交流合作的要點:要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交流互鑑、對話包容,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後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習近平對兩岸青年寄予重任:勇擔重任、團結友愛、攜手打拼,更歡迎臺灣青年來祖國大陸追夢、築夢、圓夢。

  總而言之一句話,「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只要堅持下去,久久為功,必定能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和平統一對國家有多重要?習近平以眼睛為喻:「我們真誠希望所有臺灣同胞,像珍視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樣追求統一,積極參與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正義事業中來。」真切呼喚,真誠相邀,真情與真心,一覽無遺。

點擊查看專題

相關焦點

  • 龍明彪副主任在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上的致辭
    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指出,「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告訴我們,臺海動蕩緊張,兩岸衝突對抗,民眾深受其害;走和平發展之路,謀互利共贏之道,利在兩岸當下,功在民族千秋」。著眼於國家發展大局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著眼於盡最大努力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景,促進兩岸同胞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黨和政府的對臺工作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臺灣局勢的改變而變化。
  • 臺灣同胞參與改革開放 推進祖國統一
    他認為,習總書記講話指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心願,重申大陸方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立場,強調「祖國的神聖領土一寸都不能分裂出去」,這展現出「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和主動權」的定力、信心和底氣。  首位獲得福建「五四青年獎章」的臺灣青年範姜鋒在「朋友圈」摘錄了習總書記講話中的金句。他表示,講話鼓舞人心,令他對祖國的未來更加充滿期待。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五專題談港澳臺工作
    今天,筆記君與您一起學習該書第十五專題《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一 「一國兩制」是中國的一個偉大創舉,是歷經數十年探索、發展凝結而成的中國智慧。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 海研會舉行座談會 紀念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
    海研會舉行座談會 紀念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 2020年02月07日 21:2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國際銳評】「習五條」是中國和平統一發展的新綱領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兩岸關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實現中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人民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分析人士指出,習近平在講話中呼籲兩岸中國人、海內外中華兒女,要從「攜手推進民族復興」「探索『兩制』臺灣方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實現同胞心靈契合」等五個方面,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中國和平統一進程,可稱之為「習五條」,始終遵循著和平統一的原則,飽含同胞情與民族大義,既立足長遠目標,更為現實中發展兩岸關係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中國統一,臺灣會怎樣?中國會怎樣?世界會怎樣?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和平促發展,發展促統一。我們願意同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政治問題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有關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總是誤讀大陸「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小覷祖國大陸實現統一大業的決心,充當跳梁小丑,用「臺獨」煽動島內民眾,把臺灣往火坑裡推,自己卻趁機撈取政治利益。
  • 深刻認識擘畫「十四五」時期發展藍圖的理論創新
    我們要把握歷史方位、把握基本遵循、把握核心要義,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規劃「十四五」時期發展重要思想的理論創新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做到悟於心、踐於行、落於實,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
  • 習近平:按照時間表路線圖推進改革
    習近平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是落實改革任務的攻堅期,抓謀劃、抓統籌、抓落實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要按照既定的時間表、路線圖,更加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更加有針對性解決各領域各層面各環節的矛盾和問題,強化基礎支撐,注重系統集成,完善工作機制,嚴格督察落實,不斷提高改革精準化、精細化水平,堅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
  • 11日10點,大陸發布重磅消息,「臺獨」聽末日喪 鍾,祖國必統一
    而就在近期,中國大陸再次發布重磅消息,「十四五」建議中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作出規劃部署,「臺獨」已然聽見末日喪 鍾,祖國必定統一。發言人對「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列為「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作出回應。朱鳳蓮表示,當前,臺海形勢複雜嚴峻,根本原因是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嚴重損害兩岸同胞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我們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 蔡英文贏了選舉,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無望了嗎?
    兩岸關係會如很多大陸網友擔心的那樣: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無望了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得搞明白蔡英文勝選的原因。首先,蔡英文借把持執政資源肆意操弄選舉。「軟」的招數有:大把撒錢、大手筆買票、買網軍暗處攻擊對手……「硬」的招數有:不停「修法」在臺灣社會全方位營造「綠色恐怖」氛圍,在她的高壓下,只要是去大陸的臺灣民眾就可能被定罪,只要是批評臺當局的媒體就可能被關停,只要是支持統一的就是「叛國」……這場選舉在蔡英文團隊的操弄下,成了「臺灣史上最骯髒的一次選舉」。
  • 關鍵性消息震動兩岸,「臺獨」如末日降臨,祖國必統一
    這一系列都是美方利用臺灣議題挑釁中方以及阻礙兩岸統一的鐵證!俗話說得好,蒼蠅不叮無縫蛋,正是蔡當局等分裂分子一再配合美國,才令美方的損招一次次得逞。針對「臺獨」分子一再玩火行為,一則重磅消息震動兩岸。在中方國家憲法日,國臺辦貼出一張宣傳海報,看看憲法中關於對國家統一的規定。「臺獨」末日來臨,國臺辦回應不得不承認,國臺辦貼出的海報和發文,意味非比尋常。
  • 習近平金句熠熠生輝
    中國人民對自己有了信心,對中華民族有了信心,對祖國有了信心,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進程。當這浩瀚恢弘的人民信心化作國家意志,中國強盛的未來就指日可待! (復旦大學教授陳學明)   ★「我們偉大祖國的每一寸領土都絕對不能也絕對不可能從中國分割出去」 解讀:這句話體現出強烈的底線思維,更體現出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強決心。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我們涉臺涉港工作的底線。
  • 專家:時間是和平統一的朋友,時與勢在大陸這邊
    來自大陸對臺研究機構、團體、院校的約110位專家學者以「增進臺灣同胞和平統一認同」為主題,圍繞兩岸關係新形勢、臺灣民情新變化、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徑等議題展開探討。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當前兩岸關係形勢複雜嚴峻,新冠肺炎疫情又給兩岸交流合作增添許多障礙。
  • ...也表明祖國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蘊含反分裂、護發展、促統一的制度功能。這部重要法律是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為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挫敗臺獨分裂圖謀提供了法律依據,更為依法有序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提供了制度指引。
  • 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發表《馬尼拉宣言》
    (2019)22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兩岸四地,以及全球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個促進中國和平統一組織和相關團體、菲華社團、各界人士1200多位代表參會。大會以「推進中國和平統一,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設立「兩岸和平發展」「兩岸經貿文化交流」「『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新時代中華青年」等分論壇研討。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2019•馬尼拉)22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萬鋼在開幕式上致辭。
  • 人民日報頭條梳理十八大來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不止步
    決心與初心的統一,體現在改革目標與改革價值相統一,體現在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體現為「與人民心心相印」的歷史擔當2012年12月8日,廣東深圳蓮花山迎來了新上任不到一個月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總書記敬獻給鄧小平銅像的花籃、種在山頂的高山榕,見證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決心。
  • 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習近平用這五個詞描繪「一帶一路」
    編者按: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強調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自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圍繞「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這五個關鍵詞,習近平在不同場合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描繪「一帶一路」建設美好願景,擘畫行動綱領。新時代學習工作室為您梳理這些重要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