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西南地區唯一的人工養殖鰻魚在江安縣一個現代化水產企業出塘,一路運抵深加工廠加工烤鰻出口日本。
在鰻魚為企業帶來顯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養殖場所在的江安縣陽春鎮迎來了機遇,於是,一個「鰻魚小鎮」一三產業聯動的設想正積極醞釀之中。
巨資養鰻 加工出口
3月30日,在江安縣七彩湖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的鰻魚工廠集約化養殖場,工人們正在捕撈稱重,為鰻魚選別(分級)。記者試著用手去逮這形似黃鱔的鰻魚,沒想到它竟比泥鰍還滑,根本逮不住。
「經過1年多的飼養,我們在3月5日至3月10日已出塘近50噸鰻魚,運到成都的深加工廠,加工成烤鰻出口日本。」公司總經理魏森說。
據魏森介紹,鰻魚主要生長於熱帶及溫帶地區水域。其營養成分比鱸魚、雞肉、牛肉等高得多,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含量更是陸上動物所不能相比的。鰻魚還是一種洄遊魚類,具有「深海產卵,淡水肥魚」的特性。從前的長江流域都有鰻魚生長。
公司總投入約1.5億元,在江安縣陽春鎮建起佔地130餘畝、擁有132口(每口324平方米)工廠化養殖池的現代水產基地,自去年2月起分兩批投放了300萬尾鰻魚苗,在恆溫狀態下採用專用鰻魚飼料精心飼喂。
據了解,鰻魚的成長分為白仔、黑仔、幼鰻、成鰻等4個階段,在每個階段對水溫要求都比較高。鰻魚對水質也很講究,水質要達到地表三類水質標準。為此,公司通過深井、提灌站,沉沙池、過濾池、蓄水池等設施,引進長江水並經過加溫,再放到養殖池。鰻魚還「講吃講住」:在白仔階段要吃活體餌料;白仔階段之後,每天進食兩次,進完食之後就要排便,每天換水。因而,必須為鰻魚準備充足的水源,養殖基地24小時離不得人。
養殖效益高 研髮菜品拓銷路
據魏森介紹,鰻魚均採用高密度養殖,1口養殖池預計產量8噸,300多萬尾按養殖1-1.5年出塘,以每尾均重0.7斤,按正常成活率計,產量將在970噸左右。
「養鰻魚的投資很大。光是苗子,最貴時候高達42元/尾、最低時候都是12元/尾,1斤苗子(1500至5000尾)就達幾萬元。」公司董事長沈明國說,「活鰻出塘價一般在35-55元/斤,每斤有30%毛利,1口養殖池(半畝)純利達15-20萬元;活鰻運到我在成都的控股公司加工成烤鰻出口日本,到岸價80--110元/斤,每斤毛利10%-15%。」
沈明國在沿海從事鰻魚業至今已達29年,鰻魚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均有涉獵。
沈明國2006年返回四川,花了6年時間,投入兩三千萬元摸索出了在四川養殖鰻魚的成功方法,據其介紹,四川養出的鰻魚比沿海養出的鰻魚肉質更嫩,顏色更漂亮。
於是,沈明國先在成都投資建加工廠,再在江安建養殖基地,形成了「養殖—加工—出口」的格局。沈明國說:「我現在準備開發四川的活鰻消費市場,已組織團隊研發了適合四川人口味的100多道鰻魚菜品。未來幾年,我還將在川南建立9個與江安同等規模的鰻魚養殖基地。」
醞釀「鰻魚小鎮」 促進鄉村旅遊(小標)
鰻魚企業在江安縣陽春鎮落戶之後,鰻魚成為該鎮一個新興產業,鎮黨委、政府也提出了借勢打造「鰻魚小鎮」的設想。
「這個設想是我們2018年下半年提出的,我們已與企業達成意向,爭取把項目落地。」陽春鎮宣傳委員嚴青說,「因為,鰻魚養殖的二期項目已經確定選址在我鎮,待產量有了進一步支撐,我們準備引進加工企業,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態勢,建設『鰻魚小鎮』。」
據嚴青介紹,目前陽春鎮已有橙花島、安樂古街、趕場山大白李等旅遊資源,鄉村旅遊具有一定基礎。陽春鎮擬建設的「鰻魚小鎮」,將依託企業鰻魚養殖基地打造水產養殖示範片、建設有關鰻魚的科普文化展陳及銷售中心,開發鰻魚特色美食餐飲以及日式料理店。即使因產量不足,難以形成加工鏈,但是通過整合一三產業也能推動全鎮鄉村旅遊發展。一切都需依託企業支持。
沈明國表示,「我們將積極為陽春鎮當好參謀,提供『鰻魚小鎮』的文案設計。未來,鰻魚可作為當地的一張新名片。我也在考慮今後在江安搞一個『中國西部首屆鰻魚文化節。』」
「它(指鰻魚基地)是我省大規模生產首批出塘,這在我省以前是從沒有過的;而且,我省這個加工企業目前加工成烤鰻的加工量佔到了全世界的5%,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省水產局生產處處長曾開虎高度評價我省這家企業的鰻魚產業,他說,「今後,江安除了打造『鰻魚小鎮』之外,還將將設鰻魚園區,目標是在建有基礎上擴建鰻魚養殖場,引進加工企業與特色『鰻魚小鎮』一起形成一個省級水產現代農業園區。目前,天全縣就有一個冷水魚產業園,園區創建是個綱,綱舉目張,由園區建設帶動雅安整個冷水魚產業發展,這是一個思路。」
文/圖:四川農村日報記者 周金泉
編輯:範莉
審核:聞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