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黑眶蟾蜍

2021-02-13 鳥獸蟲木

「癩蛤蟆!」

「有毒!」

「蟾酥!」

可能很多人對黑眶蟾蜍的固有印象是以上三點。

癩蛤蟆——身上布滿了疙瘩,雖是兩棲動物,但陸地活動居多,所以皮膚較乾燥;腿短體胖,跳躍能力不強,但是有很強的攀爬能力。

有毒——黑眶蟾蜍的耳後腺鼓大,遇到生命危險時會分泌毒液,但並不會噴射而出。所以一般無毒蛇類不愛捕食黑眶蟾蜍,但有毒的紅脖頸槽蛇會捕食。

圖源網絡

蟾酥——中藥中的蟾酥,就是黑眶蟾蜍耳後腺分泌的毒液所制。

雖然黑眶蟾蜍有毒,但十分有毅力,又膽小。遇到有輕微的動靜,它會開啟打坐模式,前足撐地:「只要我不動,我就是安全的…」。我曾經把相機一步步靠近它,它都看似毫無波瀾。

有時它驚慌失措逃離之時,只要附近有洞,它定會不顧自己的肥胖身軀,將自己使勁塞進洞裡,常常卡出半截身體,引發我們一陣爆笑…

黑眶蟾蜍屬於無尾目:

雄性黑眶蟾蜍有婚墊,用以交配的時候抱緊雌性:

圖源見水印

黑眶蟾蜍叫聲:

白天藏身於樹洞的黑眶蟾蜍:

黑眶蟾蜍的卵:

圖@兔子

卵的對比:

看似笨重的黑眶蟾蜍,生命力卻十分頑強,在華中至東南亞,一年四季都能發現其身影~

++更多【Hi系列】閱讀推薦++

Hi,鉤盲蛇

Hi,長嫵蛛

冰心,自然名:ICE

鳥獸蟲木專職自然導師

熱愛並擅長引導夜間觀察、蟲蟲課程設計,熱衷於行走在山林之間;2018-2019年設計且開展了探索黑夜王國、蜘蛛探索、蟲字旁觀察、繪本與夜精靈等夜觀系列課程;2017-2019年共帶領過近100人次行走深圳山野·塘朗山。

2018年參加多次畫筆記課程,2019年參加了視覺思維工作坊集訓;2018年兼任廣東生物多樣性影像大展文案編寫;2019年兼任「自然夢想家」影像展文案編寫、參與攝影作品展示。2019年第六屆全國自然教育論壇,青年XIN聲。2019年成為全國職業技能測評專業:家庭教育指導師。

相關焦點

  • 朵朵的自然札記:黑眶蟾蜍
    一個聲音提示道:「這是黑眶蟾蜍吧。」只見它背部披著灰,一對眸子漆黑髮亮,像黑玉一樣,在手電筒的照耀下閃著幽光。凱哥道:「顧名思義,自它的嘴唇起,有一條黑色的骨質脊稜,像一個眼眶,故名黑眶蟾蜍。十分好認。」它體長目測2釐米。輕輕用手觸碰,便覺得十分粗糙,一個個的小疙瘩突起在手上摩擦,很是難受。
  • 黑眶蟾蜍、中國雨蛙、海蟾蜍和紅點蟾蜍,你知道嗎
    黑眶蟾蜍是一種體型較大的蟾蜍,在我國境內分布很廣,一般在中南部地區都有廣泛分布。黑眶蟾蜍一般體色為黃棕色,會有不規則的棕紅色紅斑。而它在外形方面最大的外觀特徵就是從嘴巴處開始有黑色骨質脊稜,一直沿延伸到眼臉處並直達鼓膜上方,形成一個黑色的眼眶,也因此而得名。
  • 黑眶蟾蜍、滑鼠蛇 廣東梅州平遠公安放生一批收繳野生動物
    為進一步加大對轄區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維護生態平衡,近日,平遠縣公安局森林分局會同縣林業局工作人員將收繳的野生動物進行野外放生,共放生黑眶蟾蜍19隻、滑鼠蛇2條、沼蛙1隻等野生動物。
  • 我國蟾蜍的主要種類
    在我國分布這很多種類的蟾蜍,其中分布最廣的主要有中華大蟾蜍、黑眶蟾蜍、花背蟾蜍這三種,養殖蟾蜍主要是為了提取蟾蜍身上的蟾衣等藥材,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這三種蟾蜍的鑑別特徵及其分布地區。中華大蟾蜍成體蟾蜍背部瘰粒多而密,腹面及體側一般無土紅色斑紋,體色黑,尾鰭色淺,尾末端較尖。以捕獲蝸牛、螞蟻、甲蟲與蛾類等動物為食 。分布:除寧夏、新疆、西藏、雲南、海南島、廣東、廣西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 Hi,斑腿泛樹蛙
    斑腿泛樹蛙不會護卵,只是剛好在隔壁 。被人挑破了的卵泡:
  • 脊索動物門中的牛蛙和蟾蜍
    現如今市面上有很多牛蛙和蟾蜍,可是大家知道二者的區別嗎?牛蛙原產於北美,因其鳴叫聲洪亮酷似牛而得名。
  • 因食用導致1死5傷的 盤古蟾蜍 是什麼樣子?
    盤古蟾蜍 俗稱臺灣蟾蜍,廣泛分布於我國的臺灣省。
  • 哈爾濱萬餘只蟾蜍上街 蟾蜍的藥用價值
    瘮人的是,不少蟾蜍被過往車輛不慎碾死,導致路上血跡一片,「屍體」遍布。  近萬隻蟾蜍「集體」上街,如此奇觀引得過往市民議論紛紛,擔心這是漲水或地震等自然災害的預兆。據一些年長的市民講,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蟾蜍,地面出現如此異象,極有可能是不好的預兆。還有人猜測,可能最近天氣炎熱,溼地內的水溫過高,導致缺氧,食物比較缺乏,蟾蜍才集體上街覓食。
  • 【 蟾蜍 】、【 迷惘 】怎麼讀?
    :單音節學習導航2、第二題:雙音節學習導航3、第三題:朗讀範文1至60篇( 真題全)4、第四題:第一套:命題說話30篇(真題全)5、第四題:第二套:命題說話30篇(真題全)6、真題及模擬試【共38套】7、全國普通話報名須知及方法蟾蜍 [ chán chú ]蟾蜍
  • 臺灣民眾誤食盤古蟾蜍中毒1死5傷 誤認為青蛙食用
    臺灣民眾誤食盤古蟾蜍中毒1死5傷 誤認為青蛙食用原標題:臺灣花蓮民眾誤食盤古蟾蜍中毒 致1死5傷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日前有民眾食物中毒,造成1死5傷,花蓮縣衛生局人員採樣鑑定,17日確認
  • 蟾蜍功效與作用
    【名稱】蟾蜍【出處】出自《名醫別錄》。[br]1. 陶弘景:此(蟾蜍)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其皮汁甚有毒,犬齧之,口皆腫。[br]2. 《本草拾逝》:蝦蟆、蟾蜍,二物各別,陶(弘景)將蟾蜍功狀注蝦蟆條中,遂使混然,採取無別。今藥家所賣,亦以蟾蜍當蝦蟆。
  • 誤把盤古蟾蜍當青蛙食用 6人吃下肚1死5傷
    據臺灣媒體報導,花蓮豐濱鄉有6位民眾,本月初誤將「盤古蟾蜍」當作青蛙食用。吃光後1至4小時陸續發生噁心、嘔吐及四肢麻痺等症狀,其中1人送醫急救後不治。另外的5人因為食用的量不多,已康復回家。花蓮衛生局採集檢體檢驗2周後,今驗出有致命毒性蟾蜍毒色胺(Bufotenine)。
  • 蟾蜍搖身變金蟾能夠帶來財富嗎?
    中華大蟾蜍、黑眶蟾蜍和大蟾蜍這「兩棲三傑」共同構成了國人心中「癩蛤蟆」的形象,不得不說人們對這五毒之一的生物是愛恨交加。既然出鏡在「東方靈性」欄目,咱們就不談怎麼「恨」它吧。通過漢唐兩代詩人的賞月詩句,我們可以看出在他們眼裡,月宮中沒有了一隻蟾蜍,將少了許多故事。03蛙蟾崇拜現代考古學發現,對蛙或蟾的崇拜,歷史非常悠久。
  • 誤食盤古蟾蜍中毒,6人中毒1人不治身亡,儘量不吃可疑蛙肉
    2019年12月17日,花蓮縣衛生局人員稱,經過衛生局相關工作人員採樣鑑定,確認6人是因為誤食盤古蟾蜍而中毒。花蓮豐濱鄉有6位民眾,本月初在一次家庭聚餐中,誤將「盤古蟾蜍」當作青蛙食用。這6位民眾在吃光聚餐中的盤古蟾蜍後1至4小時,陸續發生噁心、嘔吐及四肢麻痺等食物中毒症狀。
  • 靈巧的灰眶雀鶥
    靈巧的灰眶雀鶥靈巧的灰眶雀鶥靈巧的灰眶雀鶥靈巧的灰眶雀鶥
  • 養殖蟾蜍要注意什麼?怎麼養殖蟾蜍,才能提高產量?
    導讀:養殖蟾蜍要注意什麼?怎麼養殖蟾蜍,才能提高產量?作為農村的朋友來說提前蟾蜍都不陌生,滿身的疙疙瘩瘩看著就不舒服,但是在很多地方就是靠養殖這個不起眼的小東西,實現了致富夢,蟾蜍怎麼養殖?怎麼養殖蟾蜍才能提高產量,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聊聊這些。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一例神經內鏡經眶入路中顱窩顱眶腫瘤...
    近日,我院神經外科團隊在主任吳安華教授的帶領下,利用神經內鏡下經眶入路成功完成一例右側中顱窩顱眶腫瘤切除手術。
  • 各品種蟾蜍均可養殖用以採集藥材
    蟾蜍是屬於無尾目的水陸兩棲動物,大約有幾百種蟾蜍分布在全世界,我國比較常見的、數量較多分布又廣的主要有中華大蟾蜍、黑框蟾蜍、花背蟾蜍這三種,人工養殖也一般也是選用這幾個品種。蟾蜍喜陰涼,愛躲藏,一般的 平原和丘陵地區數量較多,除生殖季節外,白天它們多是藏在磚頭瓦塊下面,或者草叢中、土洞裡。多是靠近水源,尤其雨後活動頻繁。蟾蜍本身繁殖能力強,對棲息的環境要求不高,只要有水,沒有汙染就可以了,人工養殖技術已經成熟,在養殖之前專門去對口企業學習技術就行。
  • 毒蟾蜍也可以拿來入藥,它們身上的毒汁也是寶貝
    蟾蜍這種動物估計鄉親們都不陌生,應該也有不少的小夥伴想到這種動物就會渾身起雞皮疙瘩。特別是對於那些有密集恐懼症的人來說。 況且蟾蜍身上的疣粒可真的不是擺設,不少蟾蜍都可以通過皮膚腺瘤往外分泌具有毒性的液體。一旦沾上可能會引起紅腫以及劇烈的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