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食用導致1死5傷的 盤古蟾蜍 是什麼樣子?

2021-02-13 動物世界

盤古蟾蜍 俗稱臺灣蟾蜍,廣泛分布於我國的臺灣省。生長在山區與靠近山區的丘陵地,是當地體型最大的無尾目動物。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兩棲綱 Amphibia

目: 無尾目 Anura

科: 蟾蜍科 Bufonidae

屬: 蟾蜍屬 Bufo

種: 盤古蟾蜍 B. bankorensis

盤古蟾蜍,體型大,身長在6-20釐米之間,大多數約6-10釐米。雌蟾明顯比雄蟾大很多。

盤古蟾蜍與人手的比例參考

盤古蟾蜍體色多樣,有紅褐色型、黃褐色型、暗褐色型、橘紅色型與灰黑色型等,有些甚至有背中線、花紋或斑塊。

但不論如何多變,它們的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疣,眼後還有一對大型突出的耳後腺。

盤古蟾蜍的耳後腺和疣都能分泌毒液,這完全是為了防禦,除非是受到很大的刺激,否則它們不會分泌毒液。

蟾蜍毒素常存於卵、皮膚及內臟,肉則沒有。屬於一種強心配醣體,具心臟毒性,誤食會引發心律不整等症狀,嚴重的情況會致人死命。

12月18日,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日前有民眾食物中毒,造成1死5傷,花蓮縣衛生局人員採樣鑑定,確認6人是因為誤食盤古蟾蜍而中毒。

盤古蟾蜍廣泛分布於臺灣省全島,且適應力強,在平地,常出現於較開闊的地方,如闊葉林、草地、開墾地或住家附近,在山區,分布山區的海拔高度可達3000米。

以蟲類為食,有時也會吃蚯蚓,常常可見到在步道、空地或路燈底下比較亮、蟲類較多的地方覓食,覓食時總是坐在地上,等待食物進入攻擊範圍之內,有別於黑眶蟾蜍,除了用舌頭外,盤古蟾蜍也會直接用嘴巴叼起食物,而黑眶蟾蜍只會用舌頭將食物黏回嘴裡,所以能吃的食物大小有限。

圖為:黑眶蟾蜍

由於本身有毒,因此除了大冠鷲及少數的蛇類外,天敵其實不多,當盤古蟾蜍遇到攻擊時,會做出類似伏地挺身的動作,如果無效,則會做出鼓氣姿勢,甚至裝死,最後才會從耳後腺噴射毒液。 

當遭遇敵害時會鼓起胸部撐起四肢,

裝出雄壯威武的模樣。

繁殖期從9月到隔年3月,尤其秋季經常可以見到水池、溪流中到處都是泡在水中的盤古蟾蜍,由於雄蟾蜍並沒有鳴囊,加上視力不好,因此雄蟾蜍會積極的將任何附近會動的東西都抱上去。由於雄蟾主動追求雌蟾,因此雄蟾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經常出現多隻雄蟾爭先恐後抱一隻雌蟾的現象,有時也會出現雄蟾誤抱雄蟾的情況

直到競爭結束,雌蟾蜍才會帶著勝利的雄蟾蜍到適當的地方產卵。可見到產下的卵串伸展於水底或纏繞在水草上。

卵串呈長條形,卵粒黑色,位於雙排的長型卵串中,約80釐米,一次可產四千顆以上的卵粒。蝌蚪黑色有毒,常聚集成一大群。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投稿郵箱:iltawcom@163.com

相關焦點

  • 臺灣民眾誤食盤古蟾蜍中毒1死5傷 誤認為青蛙食用
    臺灣民眾誤食盤古蟾蜍中毒1死5傷 誤認為青蛙食用原標題:臺灣花蓮民眾誤食盤古蟾蜍中毒 致1死5傷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日前有民眾食物中毒,造成1死5傷,花蓮縣衛生局人員採樣鑑定,17日確認
  • 誤把盤古蟾蜍當青蛙食用 6人吃下肚1死5傷
    據臺灣媒體報導,花蓮豐濱鄉有6位民眾,本月初誤將「盤古蟾蜍」當作青蛙食用。吃光後1至4小時陸續發生噁心、嘔吐及四肢麻痺等症狀,其中1人送醫急救後不治。另外的5人因為食用的量不多,已康復回家。花蓮衛生局採集檢體檢驗2周後,今驗出有致命毒性蟾蜍毒色胺(Bufotenine)。
  • 臺灣6人誤食盤古蟾蜍5死1中毒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有過鄉間和城郊生活經歷的小夥伴,大多對蟾蜍有所了解。蟾蜍通常出沒在夏秋之夜的路邊草叢,雖說蟾蜍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還是不少害蟲的天敵,可看它滿身的疙瘩,就讓人不敢輕易招惹。但近日據臺灣媒體報導,在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有人不但招惹了它,還鬥膽吃了它的肉,結果釀成了1死5中毒的慘劇。
  • 臺灣6人誤食盤古蟾蜍5死1中毒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但近日據臺灣媒體報導,在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有人不但招惹了它,還鬥膽吃了它的肉,結果釀成了1死5中毒的慘劇。經當地衛生主管部門採樣鑑定,確認6人是因誤食盤古蟾蜍中毒。盤古蟾蜍是什麼樣的物種?蟾蜍的毒性成分主要在哪些部位、成毒機制是什麼?帶著一系列疑問,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毒素與人類疾病學科組的科學家。
  • 誤食盤古蟾蜍中毒,6人中毒1人不治身亡,儘量不吃可疑蛙肉
    臺花蓮縣豐濱鄉日前有民眾食物中毒,該食物中毒事件造成花蓮民眾1死5傷。2019年12月17日,花蓮縣衛生局人員稱,經過衛生局相關工作人員採樣鑑定,確認6人是因為誤食盤古蟾蜍而中毒。花蓮豐濱鄉有6位民眾,本月初在一次家庭聚餐中,誤將「盤古蟾蜍」當作青蛙食用。這6位民眾在吃光聚餐中的盤古蟾蜍後1至4小時,陸續發生噁心、嘔吐及四肢麻痺等食物中毒症狀。6位中毒民眾中其中1人,在中毒事件當日下午1時許,便出現噁心、嘔吐及四肢麻痺等中毒症狀,到院前不幸不治身亡。
  • 夫妻田地裡抓癩蛤蟆食用中毒 一死一傷
    原標題:廣西一對夫妻田地裡抓癩蛤蟆食用後中毒,一死一傷  南國早報3月2日報導,2月28日,廣西資源縣兩水鄉塘洞村一對夫妻食用癩蛤蟆及癩蛤蟆蛋後中毒,造成一死一傷。  這對夫妻見資源各鄉鎮很多人都在抓癩蛤蟆吃,於是也去田地裡抓了癩蛤蟆及癩蛤蟆蛋。不料食用後不到3小時,兩人均出現嘔吐、腹痛、腹瀉、頭暈、胸悶等不適症狀。
  • 廣西一對夫妻田地裡抓癩蛤蟆食用後中毒,一死一傷
    廣西一對夫妻田地裡抓癩蛤蟆食用後中毒,一死一傷 南國早報3月2日報導,2月28日,廣西資源縣兩水鄉塘洞村一對夫妻食用癩蛤蟆及癩蛤蟆蛋後中毒
  • 夫妻兩人抓蟾蜍食用 妻子因吃蟾蜍卵中毒身亡(圖)
    原標題:夫妻兩人吃了蟾蜍卵後妻子竟不治身亡最近,廣西桂林資源一對夫婦在食用了捕捉來的癩蛤蟆及癩蛤蟆蛋之後,出現中毒反應,妻子不治身亡。這事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注,一隻小小的癩蛤蟆竟然能奪走一個人的生命,它的毒素到底得有多大?
  • 兩男子誤抓蟾蜍煮湯食用 1人中毒死亡1人住院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兩男子誤食蟾蜍中毒, 一死一住院。圖為經ICU搶救後,小陳目前已轉至急診科做進一步治療。 記者 敖一航 攝(原標題:兩男子誤食蟾蜍中毒,一死一住院)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
  • 食客誤食蟾蜍致死 廣州將發布蟾蜍食用預警
    海口晚報網9月21日訊  日前,因順德有人誤食蟾蜍致死,佛山昨日已全面叫停食用蟾蜍。但記者昨日走訪了廣州多家主營蟾蜍(廣州人稱之為「蠄蚷」)的酒樓食肆發現,老廣吃蟾蜍的熱情絲毫沒降溫,個別蟾蜍酒樓的晚市訂座率高達100%。對此,廣州市食安辦表示,著手調查全市蟾蜍食用現狀,不日將發布蟾蜍食用預警。
  • 抓癩蛤蟆煮湯中毒導致一人死亡 蟾蜍毒素危害有多大?
    兩男子誤食蟾蜍中毒, 一死一住院。圖為經ICU搶救後,小陳目前已轉至急診科做進一步治療。記者 敖一航 攝  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不過,有人卻誤把蟾蜍當美味,吃了可就遭殃了。  7月19日,雙橋經開區2男子抓青蛙時,誤把2隻蟾蜍抓了一起食用,導致一人死亡,一人被緊急送入重醫附屬永川醫院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
  • 兩名男子抓青蛙煮酸菜湯 誤食蟾蜍中毒致1死
    記者 敖一航 攝  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不過,有人卻誤把蟾蜍當美味,吃了可就遭殃了。  7月19日,雙橋經開區2男子抓青蛙時,誤把2隻蟾蜍抓了一起食用,導致一人死亡,一人被緊急送入重醫附屬永川醫院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
  • 《綠色地獄》海蟾蜍食用效果是什麼 海蟾蜍食用效果一覽
    導 讀 海蟾蜍是《綠色地獄》中玩家可以食用的一種動物類食物,食用後會提供一些屬性,而且還有不同的食用方法
  • 蟾蜍藥用價值那麼大,為什麼不能吃?
    吃蟾蜍可能會喪命2018年10月6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廣東省發生1起因個人捕捉並食用蟾蜍而造成家庭聚餐5人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 。其實,食用蟾蜍導致中毒的案例全國並不少見。2016年,重慶兩名年輕男子半夜打手電筒逮青蛙,誤把2隻蟾蜍抓了一起食用,結果導致一人死亡,一人送入ICU搶救。
  • 男子誤食蟾蜍致死 蟾蜍毒素危害有多大
    7月19日,雙橋經開區2男子抓青蛙時,誤把2隻蟾蜍抓了一起食用,導致一人死亡,一人被緊急送入重醫附屬永川醫院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  蟾蜍毒素危害有多大?  唐澤特地做了詳細的解釋:蟾蜍本身是有毒的,它的腮腺、血管及皮膚腺所分泌的白色漿液和蟾蜍卵含有30多種有毒物質,人食用後會損傷心、肝、腎等器官。  「像小陳這樣在家煮了吃是肯定不可以的。」唐澤介紹,蟾蜍毒素不是市民在家簡單洗洗就能清理乾淨的,稍有過量就會致食用者中毒,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 男子偏方治病連吞4勺蟾蜍卵 差點死過去
    醫生說,他目前還處在危險期,需要3-5天的觀察。怎麼回事?老徐依靠著僅有的一點意識,懊悔不已。明明是為了治胃病,結果卻差點要了命,「還不是那隻癩蛤蟆害了我!」他聽說蟾蜍卵能治胃病 強迫自己吞下4勺老徐,53歲,紹興人,一直以來胃都不怎麼好,時不時地會犯病,也在當地看過醫生,但似乎效果並不明顯。
  • 蟾蜍功效與作用
    (《聖惠方》蟾礬散)【各家論述】1.《綱目》:蟾蜍入陽明經,退虛熱,行溼氣,殺蟲,為疳病、癰疽、諸瘡要藥也。《別錄》雲,治制犬傷,《肘後》亦有方法。按沈約《宋書》雲,張收為制犬所傷,人云宜啖蝦蟆膾,食之遂愈,此亦治癰疽、療腫之意。大抵是物能攻毒拔毒,古今諸方所用蝦蟆,不甚分別,多是蟾蜍,讀者當審用之,不可因名迷實也。[br]2.
  • 杭州一位癌症患者吃蟾蜍以毒攻毒因攝入毒素過多不幸猝死
    昨日13:24,王先生來電:市中醫院送來一個50多歲的男的,原先身體就不太好,大概想以毒攻毒,吃了一隻蟾蜍,結果中毒了,心跳都沒有了,人現在還在搶救。  舒俊核實報導:下午1:40左右,市中醫院搶救室外的大廳裡,兩個女的坐在椅子上號啕大哭,年紀小一點的女的邊哭邊喊著:「醫生救救我爸爸!救救我爸爸!」
  • 兩女子信偏方吃蟾蜍卵 1人死亡1人重症監護(圖)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藺靜)這蟾蜍作為食用藥材,古來有之,可吃蟾蜍致人死亡卻並不常見。昨天中午,家住經天路的鐘女士和媳婦袁女士為了強身健體,共吃了一碗蟾蜍卵。不幸的是,鍾女士因食用過多不治身亡,而只吃了一小口的袁女士僥倖逃過了鬼門關,目前仍躺在重症監護室裡留院觀察。事發:煮熟的蟾蜍卵伴醬油 二人合吃了一碗前日中午10點,鍾女士家廚房的灶臺上「咕嚕嚕」冒著熱氣,好像在煮著什麼東西。「媽,做啥吃呢?」媳婦袁女士忍不住問到。「託人從山上抓了幾隻癩格寶,這玩意兒吃了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