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小提琴真的比當代小提琴更好嗎?兩年前,克勞迪亞·弗裡茨(Claudia Fritz)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在雙盲條件下,實驗者並不能區分新舊小提琴的差別。而在今年4月7日,這位來自法國皮埃爾和瑪麗·居裡大學(Université Pierre-et-Marie-Curie,又名巴黎第六大學)的小提琴專家又在這本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結果與先前一致的論文,只是這次的實驗設計更加嚴謹。
為了完成新的實驗,克勞迪亞·弗裡茨(左)不僅設法找到了合適的音樂廳,還專門找來了鋼琴伴奏。
攝影: Hubert Raguet/LightMediation
好馬配好鞍,十七世紀、十八世紀間義大利制琴師手工製作的名琴幾乎成為了成功小提琴家的標配:著名小提琴家雅沙•海飛茲生前最常使用的是一把薩拉薩蒂曾用過的1742年制「瓜耐利」;大衛•奧伊斯特拉赫至少用過三把「斯特拉迪瓦裡」;耶胡迪•梅紐因演奏過兩把「斯特拉迪瓦裡」、三把「瓜耐利」、一把「格蘭奇諾」和一把「布塞託」;而弗裡茲•克萊斯勒至少演奏過五把不同年代的「斯特拉迪瓦裡」,其中包括一把胡貝爾曼曾經使用過的。而與小提琴「宗師」尼科羅•帕格尼尼一同令眾生敬仰的,除了他鬼魅一般的琴技,還有那把「史詩級」的,綽號「大炮」的「瓜耐利」。
之後的制琴匠似乎再做努力,也無法到達昔日的高度——人們總是覺得出自名家之手的小提琴聽上去更動聽一些。這樣的「差異」也反映在了價格上:一把手工製作的小提琴,哪怕設計再合理、工藝再精良,只要它還是一把「新琴」,售價就總也趕不上「老琴」的零頭。
"Il Cannone" Guarneri del Gesù, (1743):這門帕格尼尼用過的「大炮」自1851年起就成為了義大利熱那亞市的財產。
圖片:Il Ministero degli Affari Esteri, Italia
可以想像,兩年前克勞迪亞發表的「挑戰常識」的實驗結果招致了多大的反彈。在這位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聲學研究員的個人頁面上,除了大量羅列的相關新聞報導,就是他們對各種批評的回應——從實驗方法到樣本數量,不一而足。小提琴家艾爾•卡利斯(Earl Carlyss)也明確表示這次研究中在酒店房間試琴的方法很不合適,小提琴應該在音樂廳裡演奏,這種比較就像是在停車場中比較福特和法拉利一樣。
「我們花了一年時間來準備實驗,另外一年時間來處理分析數據、寫文章。」 克勞迪亞接受果殼網採訪時候表示,「因為兩年前那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們決定設計一個新的實驗來解決這些問題,並且向前再進一步。實驗其實比剛剛發表的這篇文章更大,接下來可能還有兩篇論文的內容:一篇是聽眾對小提琴的評價,另一篇則集中在感性評價和聲學測量結果之間的相關性上。」
研究團隊正在通過儀器分析古董小提琴的聲學特徵。
攝影:Hubert Raguet/LightMediation
在新發表的研究中,弗裡茨和她的團隊請來了頂級的獨奏小提琴家,他們給了小提琴家們更多的時間,將古董小提琴的樣本量從3把增加到了6把,此外他們還找到了一個可以容納300人的音樂廳,用來給小提琴家們試琴。
這些改進幾乎涵蓋了兩年前批評家提出的一切意見,但是實驗結果確是和兩年前的研究維持一致:在雙盲條件下,頂級的小提琴家們也無法區分新舊小提琴的差別;而且在10位知名獨奏小提琴家中,最受歡迎的是一把新制的小提琴,而最不受歡迎的則是一把斯特拉迪瓦裡。
現年51歲,世界上唯一贏得了柴可夫斯基大賽、西貝柳斯大賽和帕格尼尼大賽三項頂級小提琴賽事金牌的俄羅斯小提琴演奏家伊利亞·凱勒(Ilya Kaler)是這次邀請到的知名獨奏小提琴家之一。
攝影:Stefan Avalos
當然,克勞迪亞認為她所做的實驗還是可以繼續改進的。如果有無限的時間和經費的話,她希望能夠請這些小提琴家花更多時間來適應這些小提琴,「如果能夠花錢請幾位小提琴家演奏幾個月一把他不知道新舊的小提琴,那就更完美了。」
新文章發表之後,弗裡茨研究團隊感覺收到的批評意見比兩年前少了很多,一方面是因為這次的實驗設計更加嚴謹,一方面是因為大家其實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預期,「當然,也有可能只是我們適應了;-)」,克勞迪亞表示。
現年37歲,出生於上海的華裔加拿大炫技獨奏小提琴家侯以嘉也被邀請參與這個項目。
攝影:Stefan Avalos
對於那些頑固的批評者,克勞迪亞表示「我們不希望那些懷疑論者都能相信我們的實驗結果,實際上他們只相信他們選擇相信的東西。實際上,我們並不在乎他們是不是相信我們的研究結果。」
克勞迪亞在果殼網的採訪中表示:「我們的研究無意改變人們的審美,也沒有想過我們的研究會對藝術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研究團隊投入時間、精力做這項研究的最終目的其實只是想改變人們對小提琴的一些想法:一方面,我們希望年輕小提琴師能將注意力從他們『演奏的是什麼樣一把小提琴』回到『如何演奏一把小提琴』上來,希望他們即使沒有經濟實力擁有一把昂貴的古董提琴,也可以在音樂道路上走得更遠;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人們能夠認可當代小提琴製造師們在制琴方面做出的努力。」
推薦閱讀相關的果殼網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