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雙盲對照實驗

2021-01-08 光明網

  隨機雙盲對照實驗被公認為是評估藥物療效的黃金標準。為了更好理解其基本原理,我們在此設想一個具體的案例。假設為評估某種藥物的療效,研究者安排一組患者(亦稱處理組)服藥,然後再考察他們在服藥後的病情變化。現在的問題是,若處理組在服藥後從整體上看病情有所好轉,則是否一定歸因於藥物的療效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病情有時會因人體的驚人自愈能力而好轉。為了控制自愈效應的影響,研究者有必要在安排處理組服藥的同時,再安排另一組患者(亦稱對照組)不服藥。通過比較處理組與對照組的病情變化差異,就能控制自愈效應。但問題依然存在,因為與對照組相比,處理組或許受益於安慰劑效應——亦即只要服藥者認為自己得到了治療,即使其服用的是毫無藥效的糖丸,心理作用也可能使得病情出現好轉。

  那麼,如何進一步對安慰劑效應加以控制呢?研究者會安排所有患者都服藥,只不過處理組服用的是真藥,而對照組服用的是無藥效的糖丸,亦稱安慰劑。要保證患者的「盲目」並不容易。設想存在如下一種情況:

  實驗工作人員在給患者分發藥物時,若他知道是在給處理組分發真藥物,則無意中表現得比較嚴肅;若他知道是在給對照組分發安慰劑,則無意中表現得比較隨意。此時,敏感的患者可能根據實驗工作人員透露出的蛛絲馬跡,對其所服用的藥物類型進行猜測,進而使得實驗結果摻雜了患者心理作用的影響。因此,為了保證患者是「盲目」的,研究者還有必要讓實驗工作人員與患者一樣「盲目」。這也有利於客觀準確地記錄實驗數據。

  在科學文獻中,確保被試與實驗工作人員「雙盲」的實驗設計分別稱為被試偏差控制與研究者偏差控制。那麼,在被試偏差與研究者偏差均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礎上,處理組與對照組的病情發展差異是否一定歸因於藥物的療效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例如,萬一選擇進入處理組的患者都是一些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呢?如果情況確實如此,那麼會導致實驗結果摻雜了所謂的樣本選擇偏差。

  為了控制樣本選擇偏差,研究者會將患者隨機地分配到處理組與對照組。在科學文獻中,隨機分配的目的被稱為保證處理前的等同性。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等同性並不意味著處理組與對照組在身體狀況等方面從整體上看不存在任何差異,而是意味著,若存在差異,則這種差異是偶然而非系統性的,屬於所謂的抽樣誤差。

  抽樣誤差顯然越小越好。為此,研究者有必要進行大樣本實驗——基本的概率原理告訴我們,樣本容量越大,偶然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越小。研究者還有必要對處理組與對照組的病情發展差異進行統計學檢驗,以定量考察這種差異在多大程度上歸因於藥物療效而非抽樣誤差。

  行文至此,已經解釋了隨機雙盲對照實驗中「隨機」「雙盲」「對照」這三大關鍵詞的內涵。現在我們要強調的是,雖然隨機雙盲對照實驗被公認為是評估藥物療效的黃金標準,但有時也存在失效的情況。(姚耀軍)

[ 責編:邱曉琴 ]

相關焦點

  • 為何要對新冠肺炎特效藥開展隨機雙盲對照實驗
    隨機雙盲對照實驗,被公認為是評估諸如藥物療效等處理效應的黃金標準。根據相關媒體報導,目前已有幾例新冠肺炎備選藥物正在開展這一類型的實驗。最終這些藥物是否靠譜,必須要等待實驗的結果。為幫助讀者更好理解這類實驗的關鍵點、優勢和可能存在的問題,本文以案例形式,對其基本原理進行一個直覺性介紹。
  • 隨機雙盲實驗:讓騙子現形
    中美學者智庫 昨天科學的實驗方法是得出準確數據和正確結論的前提。我們不斷驗證、小心翼翼,認真審視這個世界, 然後我們做出選擇、不斷進步......現代文明就是建立在這種縝密、嚴格、細緻的科學體系之上。 世界上最著名的無神論者、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道金斯認為,最能提高每個人認知能力的科學概念就是「雙盲對照試驗」。
  • 全球首個AI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發布,Wision AI的成功經驗在哪?
    在醫療AI領域,全球發布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目前有且僅有5個,這其中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是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和哈佛醫學院於2019年2月發表在國際前沿期刊《GUT》【IF=17.06】上的一篇關於中國內窺鏡影像輔助診斷企業Wision A.I.的計算機輔助結腸鏡檢出息肉和腺瘤的隨機對照研究論文。
  • 對照實驗俺知道,雙盲實驗是個啥?(上)
    我們看了許多有關疫苗研發進展的報導,在這些報導裡,一些名詞反覆出現,比如「臨床研究」、「雙盲實驗」。接下來的兩篇文章,小墨就和大家聊聊什麼是雙盲實驗,以及為什麼要進行雙盲實驗。不過在此之前,我們應該對疫苗的研發和生產的大致階段有一個粗略的了解。
  • ...兒童反覆呼吸道感染 (RRI) 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
    受試者招募| 匹多莫德用於兒童反覆呼吸道感染 (RRI) 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 2020-10-23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家:瑞德西韋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按2:1進行
    湖北省醫療救治組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7日在湖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正在進行中的瑞德西韋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按2:1進行,約有66%的臨床試驗患者有機會用上瑞德西韋,同時其他標準治療也在推進。  趙建平說,瑞德西韋是目前體外抗病毒活性最強的藥物,但是沒有人體試驗證據,雖然充滿期待,但要用科學的態度來檢測療效和安全性。
  • 新藥瑞德西韋在武漢進行隨機雙盲對照實驗
    新藥瑞德西韋在武漢進行隨機雙盲對照實驗對於公眾非常關注的「特效藥」問題,2月7日,湖北省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發布會透露,目前,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藥物瑞德西韋已經在武漢進行隨機雙盲對照實驗,WHO(世界衛生組織)對此表示高度認可。「瑞德西韋是目前體外抗病毒活性最強的藥物,但沒有人體實驗證據。」
  • 隨機雙盲實驗:中醫的終結者?
    19世紀法國生理學家克勞德·伯納德提出想要明確一種治療方法有效性,就需要將同一病症的患者隨機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對照組,不做任何治療,用來觀察病人疾病在沒有治療情況下的自愈效果同時,為了排除醫生對病人無意識的幹擾,醫生也不得知道具體每一個病人的服藥情況,也就是現在藥物研發臨床試驗必須採用的隨機雙盲試驗。
  • ...針對藥物瑞德西韋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湖北省醫療救治組專家...
    文 / 十門2020-02-07 22:03:33來源:FX168 【湖北披露瑞德西韋雙盲試驗詳情:向重症傾斜】據中新網,針對藥物瑞德西韋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湖北省醫療救治組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
  • 雙盲實驗了解一下!
    目前中國疫苗的二期實驗已經完成,效果非常好。不過為保穩妥,實驗已經開始進入第三期實驗,預計九月就可能接種第一人,產業化預計年底能生產滿足全球的數十億隻疫苗。AP統計作為一個統計學老師,最吸引我注意的還是下面這張圖:在4月12日的二期實驗當中,臨床採取了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實驗。
  • 資料:什麼是大樣本隨機雙盲試驗
    Louis第一次引入「對照組」的概念,發現當時廣為流行的放血療法和吐酒石其實並無療效,發出了循證醫學的先聲。 單盲 人們發現,有些疾病無需治療也能自動痊癒,例如口腔潰瘍,感冒等,有些疾病即使病人在吃安慰劑後,在心裡暗示下能很好痊癒。而在以上兩類情況下醫生所進行的藥物和治療都是多此一舉的,這些所使用的藥物和療法都是無效的「假治」。
  • 雙盲實驗的啟示
    科學評價藥物藥效的試驗方法制定最為關鍵,雙盲實驗在此期間發揮了關鍵作用。「盲」在試驗中是一種基本的思路,用以在試驗中排除參與者的有意識的或者下意識的個人偏愛。比如,在非盲試驗中檢驗受試者對不同品牌食品的偏愛,受試者往往選擇他們偏愛的食品,但是在盲試驗中,即品牌不能被辨認的情況下,受試者可以真正排除個人品牌偏好而進行試驗。
  • 雙盲對照與醫學
    這些單一配方藥物也必須研究單一對象,才能做雙盲。當然這個「單一」可能有各種分法,比如「陽性菌」,急性胃腸道感染,綠膿桿菌等,不管你怎麼分必須單一,而且越細越有意義。比如某某抗生素對鏈球菌的抑制率多少,對支原體抑制率多少等等,越細越好。如果出現某某抗生素對「陽性菌」抑制率多少,那臨床醫生就有點煩了,因為陽性菌種類很多啊,讓我怎麼用?
  • 從數據到臨床實踐|姚麗教授:隨機對照試驗在腎科研究中的應用
    RCT研究是在人群中進行的、前瞻性的、用於評估醫學幹預措施效果的試驗性對照研究,是目前而言最嚴謹、最可靠的科學方法。開展RCT研究需遵循兩大基本原則:倫理性與科學性。鑑於RCT研究的對象是人,我們首先應考慮到研究對象的利益以及相關倫理道德問題。此外,科學性的原則也不容違背,例如研究者經常用到的隨機、對照、均衡、重複、盲法等方法,都是減少研究誤差和偏倚的重要措施。
  • ...成功行PCI的心絞痛患者中的應用: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
    ATPCI隨機試驗研究了在PCI術後標準治療中加入曲美他嗪的影響。不像典型的心絞痛藥物通過鬆弛和擴張血管來改善血流,曲美他嗪通過改善心臟代謝和促進葡萄糖消耗來預防心肌缺血。 該試驗納入了6,007例經PCI成功治療的患者,其後包括穩定性心絞痛(n=3,490),和不穩定型心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2,517)的患者。
  • 【深度】雙盲試驗啟示錄
    一 雙盲試驗的來歷 一種新藥能不能用於臨床投入市場,有一套完整的試驗方法,叫做「大樣本隨機雙盲分組對照試驗」,這是現代醫學判斷療效的「金標準」。那麼這種方法是誰發明的?又是怎麼來的? 分組對照試驗雙盲試驗最初源自航海中的壞血病,這種病從牙齦出血直到全身潰爛而死。
  • B肝在研新藥安卓奎諾爾和啟動2期隨機雙盲
    一項B肝在研新藥人體臨床試驗第2期前部分(IIa期)將於今年2020年12月31日完成,試驗題目為一項隨機、雙盲、劑量範圍使用安慰劑進行對照試驗Antroquinonol(安卓奎諾爾)用於治療慢性B肝患者(CHB)。下圖來自美國臨床試驗資料庫關於Antroquinonol更新信息。
  • 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sed control trial)為何會成為臨床研究的...
    一旦I、II期臨床試驗證明某種療法為安全的(即其負面效應在可被接受的範圍之內),那麼將會與當前治療該種疾病的常規療法同時進行對照檢測,從而比較其相對於目前常規的治療方案的優越性(III期),從而為最終投入臨床實踐打基礎。比較新療法與標準療法的優劣性的最佳方法即"隨機對照試驗。
  • 中醫這麼厲害,為啥一到大樣本隨機雙盲實驗階段立馬「死翹翹」?
    中醫一旦到大樣本隨機雙盲實驗階段,立馬「死翹翹」。中醫幾千年了,何曾聽說過哪些中藥能徹底治療什麼病了嗎?人類文明幾千年了,病症的發現基本都是近代西醫發現的,請問中醫發現什麼了?整天哪些陰陽五行,搞搞保健我不反對,治病,開玩笑吧!最基本的疾病分析,人體結構都不清楚,靠著類似於玄學的東西能救的了中醫。那真是邪了門了。
  • 為什麼要用「雙盲試驗」檢驗中醫藥
    事實上在《中國孕婦的保胎荒唐劇》批評了「中藥保胎」後,就有不少網友這樣詰問。然而有時候看似「毋庸置疑」的東西,也許真的該被質疑一下。(曾經發生過連續三次在妊娠頭三個月內流產的婦女,再次妊娠仍有65%的機會不會流產)…[詳細]所以大家明白了吧,我們隨口編出的一個方子,都會讓那些以個人經驗論成敗的孕婦中的大多數當成妙藥,可能還會把我們這些騙子當成神醫,對我們感激涕零呢。那麼誰能保證,黃體酮不會是另一個「童子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