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到臨床實踐|姚麗教授:隨機對照試驗在腎科研究中的應用

2021-01-08 全科學苑

前言

目前,慢性腎臟病(CKD)逐漸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又一高危因素,其相關研究工作變得越發重要。為進一步支持和提高臨床醫生在科研方面的能力,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開展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培訓項目線上講座活動。

本期主講嘉賓為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姚麗教授,姚教授將結合經典案例,為大家講解RCT研究的應用。

Part.1 RCT研究的概念、原理、原則

在臨床實踐中,RCT研究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證據等級高的RCT研究可為臨床提供更好的指導建議。

RCT研究是在人群中進行的、前瞻性的、用於評估醫學幹預措施效果的試驗性對照研究,是目前而言最嚴謹、最可靠的科學方法。

開展RCT研究需遵循兩大基本原則:倫理性與科學性。鑑於RCT研究的對象是人,我們首先應考慮到研究對象的利益以及相關倫理道德問題。此外,科學性的原則也不容違背,例如研究者經常用到的隨機、對照、均衡、重複、盲法等方法,都是減少研究誤差和偏倚的重要措施。

Part.2 RCT研究的設計方法

1. 對照

對照是指在試驗中,比較兩種或幾種幹預措施的效果。對照是準確評估治療作用大小的基礎,類型也很多,包括空白對照、安慰劑對照、標準對照、相互對照、自身對照和實驗對照等,姚教授詳細闡述了不同類型對照試驗之間的區別及利弊。

2. 隨機

隨機也是很常用的方法,是指採用隨機的方式,使每個受試對象均有同等的機會被抽取或分配到實驗組和對照組之中。

其優點在於避免主觀因素參與,控制系統誤差,對試驗中意想不到的因素起平衡作用,是統計推斷的基礎,主要分為完全隨機化、區組隨機化、分層隨機化、動態隨機化四大類。

姚教授以「環矽酸鋯鈉治療門診高鉀血症患者28天的療效」和「環矽酸鋯鈉在高鉀血症的研究」兩個研究為例,進一步說明了不同隨機化分類之間的區別。

3. 盲法

盲法的目的是克服可能來自研究者或受試對象的主觀因素所導致的偏倚,指在臨床試驗中研究者或受試者不知道試驗對象分配所在組接受的是試驗措施還是對照措施的試驗方法,主要分為四大類:單盲、雙盲、三盲、非盲。

Part.3 RCT研究的設計類型和比較類型

1. 設計類型

常見的RCT設計類型有四種,包括平行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以及適應性設計。姚教授以「環矽酸鋯鈉用於治療血透前高鉀血症的3期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為例,講解了其中的平行組設計。

適應性設計則指事先計劃的在臨床試驗進行過程中利用累積到的數據,在不影響試驗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對試驗的一個或多個方面進行修改的一種設計。發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DAPA-CKD研究,評估在ACEI/ARB等標準治療的基礎上,添加達格列淨10 mg/d對降低伴或不伴T2DM的CKD患者腎臟和心血管風險的作用。研究觀察到達格列淨顯著降低主要研究終點風險39%,基於如此明確的「壓倒性療效」,獨立數據監察委員會推薦提前終止研究,這就是適應性設計的一個很好例證。

2. 比較類型

優效性檢驗,目的是顯示試驗藥的治療效果優於對照藥,包括比較試驗藥是否優於安慰劑、試驗藥是否優於陽性對照藥、劑量間效應的比較。

等效性檢驗,目的是確保兩種或多種治療的效果差別大小在臨床上並無重要意義,即試驗藥與陽性對照藥在療效上相當。

非劣效性檢驗:目的是確證試驗藥的療效,如在臨床上效果低於陽性對照藥,但其差異也是在臨床可接受範圍內。

Part.4 總結

隨著CKD患者的日益增多,如何基於患者個體化、精準、規範化的治療變得非常重要。現階段臨床工作中沒有很好地把患者的數據統計出來,仍缺乏良好設計的大型RCT研究——雖然這種現狀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需要更多優質的RCT研究以指導臨床應用,最終使廣大患者獲益。

講者簡介

姚麗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後,博士生導師,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常委,遼寧省腎臟病學分會主委,遼寧省腎病質控中心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腎臟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院管理協會血液淨化管理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人工器官分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甲狀旁腺及骨代謝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泌尿與血液淨化專業委員會常委。

組稿/排版/製作:蘭葉

編輯/校對:瑞雪

審核:劉海波

相關焦點

  • 關注|臨床試驗中適應性隨機化的應用
    在傳統隨機對照試驗中,分配概率不會改變,而採用適應性隨機化,其分配概率會依據事先設定的規則隨著試驗數據結果發生變化,從而實現平衡組間樣本量、病人利益最大化、均衡協變量等目的。本文簡要介紹臨床試驗中不同的適應性隨機化方法並比較其優劣,為臨床試驗研究者選擇隨機化方法提供參考。
  • 中國大陸2型糖尿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回顧與啟示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過去30年在中國大陸2型糖尿病患者中開展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進行系統總結和概括,進而對中國2型糖尿病臨床研究提出改進意見。本研究通過檢索英文期刊和臨床試驗註冊網站,納入在中國大陸2型糖尿病患者中開展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也包括招募中國大陸2型糖尿病受試者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檢索日期截至2020年8月31日。
  • 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sed control trial)為何會成為臨床研究的...
    達到這些目的的方法就是在人體進行試驗,也就是我們所稱的"臨床試驗"。每一天都有數百名志願者被邀請參與各種各樣的新型療法的臨床試驗中。臨床試驗總共分為四個階段,從第I期開始(在小範圍內對療法的安全性進行評估),到第III、IV期結束(在更大規模患者群體中檢驗療法的有效性)。每一期都需要患者或志願者的參與。
  • 基於註冊登記的隨機對照試驗
    大家都知道,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費用很高,一般來說一個Ⅲ期的臨床試驗的總花費平均到每個受試者上是2500美元/例。
  • Run-in期在隨機對照試驗的使用
    小編最近在臨床研究方法學的課程中聽到幾個比較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在方案設計中使用了Run-in期。
  • 臨床試驗隨機化的3個方法
    我們都知道臨床試驗的設計應當符合「四性」原則,即4Rs原則。所謂「四性」即代表性、重複性、隨機性、合理性。今天陽光書整理了其中隨機性的知識點和大家一起來學習。隨機性的要求在試驗中通常會要求兩組病人分配均勻,不隨主觀意志為轉移。
  • ...兒童反覆呼吸道感染 (RRI) 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
    受試者招募| 匹多莫德用於兒童反覆呼吸道感染 (RRI) 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 2020-10-23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藥監局規範真實世界數據在醫療器械臨床評價中應用
    1.試驗性研究 實用性臨床試驗是在常規或接近常規的臨床實踐中開展的臨床試驗,實效性隨機對照試驗是實用性臨床試驗的一種重要類型。 實用性臨床試驗關注幹預措施在常規臨床實踐中的效果,其研究對象是在常規臨床實踐中應用幹預措施的患者群體,可能存在多種合併症;幹預措施由於與常規臨床實踐保持較好一致,從而受幹預者技能和經驗的影響。因此,研究設計需基於其特點進行全面考慮。
  • 大數據時代下的隨機試驗 | Trials期刊徵稿
    論文標題:Call for papers: Big data for randomized trials 期刊:Trials 原文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原文文章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Trials涵蓋醫療體系內隨機對照試驗所有方面的發現和結果
  • 地塞米松用於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
    儘管沒有確切的結果,但皮質類固醇可能會使ARDS患者在疾病進程的早期階段受益,這在臨床和生物學上似乎是合理的,然而大多數隨機對照試驗中都沒有評估此點。但矛盾的是,糖皮質激素卻被用在感染性休克和肺炎患者身上,這兩種疾病都是可引起ARDS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研究皮質類固醇在ARDS中療效的隨機對照試驗,都是在使用非保護性機械通氣的機械通氣患者中進行的。
  • 隨機對照試驗能讓企業做出更好的決策
    &34;人力資源研究中心(智庫)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是一種對醫療衛生服務中的某種療法或藥物的效果進行檢測的手段,特別常用於醫學,生物學,農學。隨機對照試驗的基本方法是,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對不同組實施不同的幹預,以對照效果的不同。
  • 臨床試驗的原則和方法
    臨床試驗為比較兩種或更多種診斷或治療措施提供基礎;為診斷或治療結果的正確性提供最大程度的可信性;為觀察結果的差異提出有參考意義的結論。狹義的臨床試驗指藥物,尤其是新藥在人體進行的I期到IV期新藥臨床研究,目的是獲得新藥在人體的藥代動力學參數及評價新藥臨床應用的療效、適應症和安全性。
  • 全球首個AI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發布,Wision AI的成功經驗在哪?
    在醫療AI領域,全球發布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目前有且僅有5個,這其中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是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和哈佛醫學院於2019年2月發表在國際前沿期刊《GUT》【IF=17.06】上的一篇關於中國內窺鏡影像輔助診斷企業Wision A.I.的計算機輔助結腸鏡檢出息肉和腺瘤的隨機對照研究論文。
  • ...成功行PCI的心絞痛患者中的應用: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
    ATPCI隨機試驗研究了在PCI術後標準治療中加入曲美他嗪的影響。不像典型的心絞痛藥物通過鬆弛和擴張血管來改善血流,曲美他嗪通過改善心臟代謝和促進葡萄糖消耗來預防心肌缺血。 該試驗納入了6,007例經PCI成功治療的患者,其後包括穩定性心絞痛(n=3,490),和不穩定型心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2,517)的患者。
  • 第四節 臨床試驗設計原則
    ,第二版,1984   序貫試驗的優點是:①適合於臨床應用;②節省研究對象人數;③計算方便。缺點是:①只適用於單指標試驗;②不適用於大樣本試驗和慢性病療效觀察。   二、隨機化分組   這項原則的目的將研究對象隨機分配到研究組和對照組。這是設置理想均衡對照的方法。理論上,它可使已知和未知的影響療效的因素在兩組間均衡分布。具體的隨機化方法請參閱第四篇有關章節。
  • 杜昕:讀懂一篇文章,掌握隨機對照研究的基本原則
    隨機對照研究具有能夠最大程度避免試驗設計及實施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偏倚,平衡混雜因素,提高統計學檢驗的有效性等諸多優點,是評價醫學幹預效果最理想的設計類型。本期微課堂,我們邀請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聯喬治心臟健康研究所杜昕教授,通過對DIALIZE研究的解讀,為大家介紹隨機對照研究中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原則。
  • 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II期臨床試驗
    III期臨床試驗又稱為確證性臨床試驗,其是為了進一步確證II期臨床試驗(探索性臨床試驗)所得到有關新藥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數據,為新藥獲得上市許可提供足夠的證據。III期臨床研究一般是關於更廣泛人群、疾病的不同階段,或合併用藥的研究。另外,對於預計長期服用的藥物,III期臨床研究會進行藥物延時暴露的試驗。
  • 專家:瑞德西韋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按2:1進行
    新華社武漢2月8日電(記者喻珮 梁建強)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臨床試驗近日廣受關注。湖北省醫療救治組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7日在湖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正在進行中的瑞德西韋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按2:1進行,約有66%的臨床試驗患者有機會用上瑞德西韋,同時其他標準治療也在推進。  趙建平說,瑞德西韋是目前體外抗病毒活性最強的藥物,但是沒有人體試驗證據,雖然充滿期待,但要用科學的態度來檢測療效和安全性。
  • 打開臨床診療與醫學科研「數據通路」——大數據於臨床醫學價值的...
    哈爾濱醫科大學胸外科馬建群教授告訴記者:「我個人科研時間大概佔30%左右,大部分時間還是投入到臨床工作中。明年我們醫院準備引進一位專門從事科研的人員,以提高我們科室的科研效率。從醫療機構和企業的實踐案例中,動脈網找到了以下4個方面的答案:支撐從RCT到RWS的擴展RWS(Real-World Study,真實世界研究)起源於實用性的臨床試驗,是基於臨床真實的情況採取的一種非隨機
  • 正確理解臨床試驗中的風險比(HR)
    風險比(HR)通常用於報告腫瘤學隨機臨床試驗的結果。然而,它們仍然是臨床醫生最困惑的概念之一。在腫瘤學隨機臨床試驗(RCT)中,經常使用風險比(HR)來估計至事件發生時間終點的治療效果,如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HR提供了整個研究期間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風險率比值的估計值。而風險率指的是研究中每個治療組在短時間間隔內發生關注事件(包括死亡、繼續監測或停止監測)的患者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