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峰聯袂黃秋寧,上演貝多芬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全集

2021-01-09 廣州日報

貝多芬的十首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

與巴赫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

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

被公認為「小提琴文獻中的三套經典作品」

這一次,小提琴家寧峰聯袂鋼琴家黃秋寧

在星海音樂廳精彩演繹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貝多芬250周年誕辰,貝多芬的出生地波恩宣布一系列慶祝活動、演出,會持續到2021年。事實上,對於音樂家和樂迷來說,無論是多少周年的演出,貝多芬的音樂都有特別的意義。

1月8日、9日,帶著對「貝多芬年」的延續,著名小提琴家寧峰將聯袂青年鋼琴家黃秋寧,在星海音樂廳上演貝多芬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全集。1月7日他還會為觀眾帶來一場名師公開課,為大家解讀這套作品。

作為享譽全球的小提琴家,寧峰以其音樂中飽滿的抒情性、天生的樂感和令人嘆服的演奏技巧受到國際樂壇的認可。他在全世界各地與著名的交響樂團及指揮家合作演出,並且經常在國際上最重要的音樂季和音樂節舉行獨奏及室內樂音樂會演出。2019年《華盛頓郵報》盛讚寧峰有著「奶油一樣細膩質感的音色和真實的情感」,《BBC音樂雜誌》就寧峰近期的錄音評論道「悅耳又純粹的音色、完美無暇的音準、溫柔而令人陶醉的樂感」。

留美青年鋼琴演奏家、室內樂演奏家黃秋寧,擁有雙學士學位(上海音樂學院鋼琴表演和雙排鍵表演專業)、雙碩士學位(上海音樂學院鋼琴表演、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鋼琴合作專業)。曾師從國內外著名鋼琴家、教育家陳宏寬、朱磊、盛一奇、薇薇安威勒斯坦、卡梅隆·斯託等教授,鋼琴大師羅素·謝爾曼讚譽她是「極具天賦的鋼琴演奏家」。

貝多芬的十首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與巴赫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被公認為「小提琴文獻中的三套經典作品」,其中蘊含著跨越同時代的審美範疇和劃時代的意義,既有古典主義的規整,又富含浪漫主義的內核。

1月8日、9日,寧峰、黃秋寧將在星海音樂廳上演貝多芬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全集,這是兩位音樂家全國巡演的最後一站。在之前的演出中,他們得到了無數好評,在星海音樂廳的演出,無疑是無數人最期待的一場。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素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謝育芬

相關焦點

  • 遇見貝多芬|十首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上篇)
    貝多芬的交響曲和鋼琴奏鳴曲,是我們經常在音樂會舞臺上聽到的。乃至於全集都已經輪番上演過多次。更加優雅秀美的小提琴奏鳴曲,上演的經常是那麼兩三首。恰逢全球慶祝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給了我們系統聆聽這十首小提琴奏鳴曲,或者更加準確地稱為《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的最佳機會。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Op.12, No.1)選段這10首作品大致可以分為4個部分。第一號至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經推定為1795年的作品,那時貝多芬的作曲多少有受莫扎特的影響。
  • 薦書|貝多芬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的故事
    我一直是貝多芬作品的詮釋者,在我的演奏生涯中,曾在世界各地演奏了60次貝多芬的全套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書中對貝多芬每部鋼琴奏鳴曲的描述並不是為了進行科學分析,而是從詮釋者的角度,把每部奏鳴曲看作貝多芬人生路上的節點,從而演繹這些偉大的作品。
  • 貝多芬原來還為曼陀林寫過作品?
    莫扎特共寫了七首鋼琴三重奏,節目中即將上演的這部《G大調第六鋼琴三重奏》即是其中之一,溫暖且色彩豐富,有著完美的平衡感,終樂章的迴旋曲活潑帶感,情緒不斷升華。在音域上,兩件弦樂器進行著「倒置」,大提琴處於最高、最不舒服的音區,小提琴則顯得低沉,鋼琴也顯得黑暗,給人不祥的感覺。隨著音樂的進展,看似歡樂的情緒,實則不是真正的歡樂,而是對現實的嘲諷。
  • 蘇州交響樂團《陳燮陽與完全貝多芬》系列首場開演
    上半年度的「陳燮陽與完全貝多芬」系列音樂會將繼續於4月22日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4月29日在太倉大劇院、5月1日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精彩上演,該系列的每一場音樂會都有特定的主題,讓我們了解不一樣的貝多芬。
  • 世界10大最著名的鋼琴曲,蕭邦三首鋼琴曲上榜,你都聽過了嗎?
    2、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這是一首風格是古典音樂,取材於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隨想曲,所以這首曲子又稱為「帕格尼尼主題變奏」。3、李斯特—愛之夢:這原本是是李斯特寫的一首歌,後來改寫為的鋼琴曲,這首曲子是夜曲體裁,用鋼琴演奏出了一首抒情的歌曲,深情又婉轉。
  • 莫扎特晚期鋼琴奏鳴曲
    晚期的6首鋼琴奏鳴曲:《c小調幻想曲》(K.475)F大調(K.533、494)F大調(K.547a/Anh.135)>C大調(K.545)降B大調(K.570)D大調(K.576)綜上所述,我們對莫扎特早、中、晚期的奏鳴曲都進行了簡要的概述,接下來我們還要結合一些相應的實例對其進行詳細探討。
  •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第三組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第三組也是最後一組作品包括10首樂曲,在維也納創作完成。這些作品總的來看延續了以往奏鳴曲體裁的基本觀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F大調奏鳴曲》(K.300k/332)和《降B大調奏鳴曲》(K.315c/333)。
  • 世界上10大最著名的鋼琴曲,貝多芬四首曲子入選,你都聽過嗎?
    2、悲愴奏鳴曲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是貝多芬寫來贈送給他的贊助人兼忠實粉絲赫諾夫斯基王子的,這首曲子是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世界著名十大鋼琴曲之一。悲愴奏鳴曲的演奏技巧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因此也經常被人演奏,是除了致愛麗絲之外,貝多芬最為人所熟知的曲子。
  • 舒伯特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他的音樂理論訓練是不系統的,但他家庭和學校內的環境卻充滿了音樂,他的啟蒙教育可以說是受益於自己的父親和兩位哥哥,他跟他們學習鋼琴和小提琴。舒伯特的父親希望舒伯特子承父業,但這個孩子的心卻在別的事情上。在教了三年書(1814—1817)後,他全身心地投入至音樂創作。
  • 貝多芬與他的九個交響曲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出生於德國波恩,貝多芬在他父親嚴厲苟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1792年,22歲的貝多芬在海頓等人的鼓勵支持下背井離鄉,定居維也納。1796年,貝多芬在《維也納雜誌》上發表了貝多芬贈送給海頓的三首鋼琴奏鳴曲,在同一年,他開始出現耳聾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他堅持完成了《第一交響曲》,該曲幽默通俗又帶有舞蹈性,某些部分旋律激昂,某些部分充滿了歡樂的喜劇性,輕鬆詼諧,充滿了舞蹈性。該曲於1800年在維也納霍夫堡劇院首演。
  • 最能培養女孩氣質的樂器當屬小提琴,古典與優雅為一體
    小提琴作為西方的重要弦樂器,可以說成就了西方的古典音樂,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西方一些偉大的古典音樂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例如像帕格尼尼,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和巴赫等創作的作品大都是為獨奏小提琴,或協奏曲而創作的。
  • 《a小調鋼琴奏鳴曲》的誕生,源於莫扎特的悲傷之旅
    那架蹩腳的破鋼琴也讓他不爽。這也就罷了,最讓他氣惱的是,公爵夫人和那些心不在焉的先生們自管做自己的事情,連眼皮都不抬。莫扎特非常惱火,乾脆也就不彈了。他發誓不再為這些「愚蠢的勢利小人」效力。對於當時的作曲家來說,要想在巴黎取得突破,必須要以歌劇打開局面。人們爭論的焦點是,應該選擇法國悲劇性的抒情歌劇,還是義大利輕鬆明快的喜歌劇。
  • 「魔指爺爺的古典萬花筒」魏納·佰奇2018鋼琴巡演行程安排
    曲目單:  Concert Program:  1、海頓:終曲,選自C大調Divertimento Hob XIV /4(1764)  Joseph Haydn:Finale aus dem Divertimento C-dur Hob XIV/4  2、貝多芬
  • 愛因斯坦和小提琴的故事
    今年,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擁有的小提琴在Bonhams紐約拍賣會上拍出了516500美元。像愛因斯坦近期拍賣的其他許多重要物品一樣,投標人熱情抬高了價格。這把小提琴是由哈裡斯堡交響樂團的琴師奧斯卡·H·斯蒂格製作的,他在1933年將小提琴提交給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將這個樂器贈予小提琴家勞倫斯·希伯斯,此後這把琴便一直為希伯斯家族所有。
  • 貝多芬的遺產︱貝多芬:直面矛盾的理想主義者
    在第一篇文章中,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副教授劉小龍將呈現關於貝多芬的時代、生平與創作的全景式回顧,並提出有別於傳統視角的評價和思考。貝多芬 《E大調鋼琴奏鳴曲》(Op.109) 第三樂章他最初學習鍵盤演奏,後來又加入小提琴。父親約翰對孩子的教育和管束相當嚴厲,使小貝多芬過早感受到恐懼和壓迫。根據貝多芬發小弗朗茲·魏格勒的回憶,貝多芬經常遭受體罰,並且被迫在深夜練習演奏。此類事件在貝多芬心中造成陰影,也影響了他對父親這一角色的理解。它增加了一個幼兒仇恨音樂和這種職業的風險,更何況他所身處的音樂家庭本身就會帶來無形壓力。
  • 書影畫系列 第二集《是枝裕和的海和貝多芬晚期四重奏》(下)
    阿瑪迪斯四重奏組合分別出版了貝多芬早、中、晚期的合輯套裝,其中晚期為4LP。而他們所錄的貝多芬四重奏,不論前期、中期還是晚期的作品,在樂壇的評價都甚高,尤其是在1970年代所錄的全集,佳譽不衰,口碑還要高於同時期的阿瑪迪斯四重奏版本。這裡推薦兩個硬盒套裝,首先是1967年的標號6707 008的晚期四重奏4LP套裝。留聲機雜誌世紀百大唱片、企鵝唱片三星帶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