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乘以0 經典947
可以說,古典鋼琴三重奏是在莫扎特手中誕生的。從大鍵琴到鋼琴的全面過渡,與莫扎特的一生幾乎完全吻合。莫扎特本人也是一位有著精湛技藝的鋼琴家,他為這一樂器在曲目上的拓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他之前,有幾位作曲家曾為鍵盤、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合奏寫過作品,如C.P.E巴赫、海頓等,但與莫扎特有幾點不同,首先,早先的鍵盤並非特指鋼琴,其次,弦樂部分往往處於次要地位。隨著莫扎特的出現,這三件樂器終於慢慢趨於平衡,這個新生的組合也很快成為室內樂文獻的核心。
莫扎特共寫了七首鋼琴三重奏,節目中即將上演的這部《G大調第六鋼琴三重奏》即是其中之一,溫暖且色彩豐富,有著完美的平衡感,終樂章的迴旋曲活潑帶感,情緒不斷升華。
蕭士塔高維奇《e小調第二鋼琴三重奏》
直到20世紀,依然有作曲家為這一體裁孜孜不倦地進行著創作,蕭士塔高維奇在二戰時寫了第七和第八交響曲後不久,又於1944年完成了《e小調第二鋼琴三重奏》。
在寫這首曲子的第一樂章時,他接到了好友伊萬·索勒廷斯基突然去世的消息,年僅41歲。索勒廷斯基是一位傑出的音樂學家、評論家,也是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的藝術總監,在離世前的近20年,他一直是蕭士塔高維奇最忠實的捍衛者之一,還曾把馬勒的作品介紹給蕭士塔高維奇。
蕭士塔高維奇在給索勒廷斯基遺孀的信中,他寫道:「伊萬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我所有成長都要歸功於他,沒有他的生活將是難以忍受的」,於是,他將這部三重奏題獻給了索勒廷斯基以示告慰,也向俄國作曲家所具有的輓歌三重奏傳統致敬(柴可夫斯基在尼古萊·魯賓斯坦去世後、拉赫瑪尼諾夫在柴可夫斯基去世後、阿倫斯基為紀念大提琴家達維多夫等都寫過相關作品)。
然而,它也不僅僅是一首沉思的輓歌,創作於列寧格勒被圍困之際,經受著俄國國內最嚴苛的藝術審查,所處的環境苦不堪言。也正因為審查制度,作品於1944年11月14日演出過後,沉寂了很多年。
蕭士塔高維奇與伊萬·索勒廷斯基(圖右)
©shostakovich.ru
第一樂章以孤獨、幽怨的低吟開始,在大提琴朦朧的和聲中展開,片刻過後,小提琴和鋼琴相繼進入,冰冷而麻木,似乎每一個音符都在默默地進行著掙扎。
在音域上,兩件弦樂器進行著「倒置」,大提琴處於最高、最不舒服的音區,小提琴則顯得低沉,鋼琴也顯得黑暗,給人不祥的感覺。隨著音樂的進展,看似歡樂的情緒,實則不是真正的歡樂,而是對現實的嘲諷。
次樂章以狂野、惡魔般的華爾茲形式出現,依然十分怪誕,「歡樂」同樣聽來十分做作不真實,緩慢的第三樂章是一首飽含深情的哀歌,由鋼琴奏出的鮮明和弦漸進發展,像一塊塊墓碑。
末樂章則稍稍打破悲痛的氣氛,以進行曲發展,同時輔以第一樂章賦格主題中那些悽美、哭泣的音調,表達了對逝去一切的追憶。
貝多芬與曼陀林
音樂會的最後一首曲目是貝多芬著名的《大公三重奏》。說到這裡倒也可以提一件事,在貝多芬還年輕時,有一件既能輕鬆上手且聽起來又不乏趣味的樂器流行於貴族圈中,那就是曼陀林,從魯特琴家族演變而來,因極具特徵的外觀而取義大利文mandolino(杏仁)。
當時,義大利的曼陀林演奏家紛紛北上巴黎、維也納和其它一些歐洲國家,從事教學、作曲等工作,並為貴族和公眾們舉辦沙龍音樂會。和其他作曲家一樣,年輕的貝多芬也希望迅速構築起自己的音樂圈,以獲得聲譽和贊助。於是,我們能看到他為曼陀林作了一些小品,儘管它們很冷門,鮮有人知。
曼陀林靜物繪畫 ©Karl Gebhardt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儘管在貝多芬的時代鋼琴已逐步取代大鍵琴成為嚴肅音樂首選的鍵盤樂器,但貝多芬仍會選擇用大鍵琴來為曼陀林作品進行伴奏,它輕柔的彈奏質感令很多人愛不釋手。
從現在的資料看,貝多芬至少為曼陀林寫了六首作品,其中四首流傳至今,它們足以向後世的人們展示18世紀末維也納沙龍音樂的本質,以及他本人初入樂壇便已嶄露頭角的才華。
本周四(9月10日)的節目中將帶來三首貝多芬的曼陀林作品,這是2020年德國維爾茨堡莫扎特音樂節上的一場演出。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首作品並無傳統的「Op.xx」編號,而是「WoO」,即德語「Werke ohne Opuszahl」(沒有編號的作品)縮寫。
其中為曼陀鈴與古鋼琴而作的《降E大調不太慢的柔板》寫於1796年,題獻給布拉格的曼陀林演奏家、伯爵夫人約瑟菲娜·馮·克拉裡-阿爾德林根,在題詞中他寫道:「獻給美麗的J(即約瑟菲娜),LvB(即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可以推斷出貝多芬對伯爵夫人的喜愛。
樂曲為降E大調,以古鋼琴的前奏開始,預示了接下來將出現的曼陀林主題;中段頻繁轉換的調性使樂曲的色彩和情緒產生了一定的不安感,直到後面返回主調。曲中充滿了曼陀林與古鋼琴充滿語氣感的對話,仿若情人般的密語。
《947愛樂廳-歐洲現場》收聽方式:打開收音機,調到FM94.7經典947,或是用手機打開阿基米德APP搜索「947愛樂廳 歐洲現場」
《947愛樂廳-歐洲現場》首播時間:每天20:00-22:00 重播時間:次日0:00-2:00,10:00-12:00
2020德國魯爾鋼琴音樂節
9月11日(周五)
鋼琴:拉格娜·舒爾墨
大提琴:伊桑·恩德斯
貝多芬 為大提琴與鋼琴而作的
《「如果有一個妻子」主題變奏曲》
莫扎特《C大調柔板》
莫扎特《a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 為大提琴與鋼琴而作的
《「感受到愛情的男子」主題變奏曲》
貝多芬《g小調幻想曲》
貝多芬《A大調第三大提琴奏鳴曲》
2020德國維爾茨堡莫扎特音樂節
9月12日(周六)
單簧管:約格·維德曼
小提琴:卡洛琳·維德曼
鋼琴:奧利弗·特林德爾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組曲
孟德爾頌《降E大調單簧管奏鳴曲》第二樂章「行板」
約爾格·威德曼 為小提琴而作的《練習曲》
莫扎特《A大調第三十五小提琴奏鳴曲》
巴託克 為小提琴、單簧管與鋼琴而作的《對比》
2020德國維爾茨堡莫扎特音樂節
9月13日(周日)
德國齊格努姆四重奏
德國舒曼四重奏
波蘭希曼諾夫斯基四重奏
海頓《G大調第八十一弦樂四重奏》
貝多芬《降B大調第六弦樂四重奏》
貝多芬《降B大調大賦格》
莫扎特《C大調第十九弦樂四重奏「不和諧音」》
莫扎特《F大調嬉遊曲》
主播/統籌:周婕
編輯製作:周婕、小鈴、晨曦、應玥、長纓
融媒體:應玥、晨曦
監製:舒強、紅柳
撰文:x0
原標題:《貝多芬原來還為曼陀林寫過作品?》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