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貝多芬的「分貝」來得更「多」些

2021-01-13 中國日報網

今天,2020年12月16日,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的紀念日。

貝多芬

從紀念的角度說,若把100年那樣的整數時段當作「大年」的話,50年和10年,只能算「中年」和「小年」吧。

一個貝多芬音樂的愛好者,能夠趕上百年整數關,並參與紀念活動,應該是幸運的。可是,我回想了一下,50年前的1970年12月16日,自己及所在的社會處在怎樣的一種狀態?自己呢,還是個正上著初小的學生,什麼都不懂,更別提了解貝多芬了;社會呢,還處在一個不正常年代的中期,貝多芬是媒體和社交上的冷僻詞,更別提紀念他的音樂會了。

如今,對於一個「60後」來說,我要撐到下個百年整數關,面臨的,不是有沒有信心的問題,而是生命之門還肯不肯打開的問題。因此,能夠躬逢「貝多芬誕辰紀念」的「大年」「中年」「小年」三個時段,尤其是2020年的「中年」,相當可以了。今天,肯定是值得書寫一筆的日子。

鋼琴獨奏:郎朗;指揮:呂嘉 ;協奏: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我一直琢磨:貝多芬之於那些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音樂愛好者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我們沒有觀賞過他的手稿,沒有研讀過他的總譜,沒有系統梳理過他與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印象時期、現代時期音樂的關係,甚至沒有完整聆聽過他的全部作品,然而,最終卻成了貝多芬的「死忠粉」。

這是怎樣的一種痴狂啊!

如果什麼都不存在,比如,貝多芬的童年是那麼不幸;貝多芬耳聾之後創作出了包括「第九交響樂」在內的一大批傑作;貝多芬聽到拿破崙稱帝的消息後憤然改寫原來準備獻給他的「第三交響樂」的封面題詞;貝多芬在權貴面前表現得輕蔑無視;貝多芬發表那部一開首就寫下「當,當,當——當」從而被認為是「扼住命運的咽喉」的「第五交響樂」;貝多芬為一個音符修改了十幾遍的認真……我們還會像現在那樣「粉」他嗎?

這是無法假設的。

我想,濾去了那些令人津津樂道的「軼事」,貝多芬作為「樂聖」的身份當然會變得更加純粹:雖然沒有標記莫扎特的明媚、孟德爾頌的優雅,也不會銘刻柴可夫斯基的悽美、馬勒的奇拔,但他畢竟是獨樹一幟的,他的壯麗,無人可及。

不過,沒有了這些「軼事」背書的貝多芬,還是被我們認定的「貝多芬」嗎?恐怕,我們將面臨的最大困境,是無法把自己的生活代入,獲得精神和情感上的激勵或撫慰;更大的可能,是會被帶進「自然,天才可以沒有品位,貝多芬便是一例」(德彪西語)以及「貝多芬的音樂在我聽來,就像打翻了一袋鐵釘,而到處又掉下錘子」(羅斯金語)這樣的「坑」中。

這是毋庸諱言的。

在我看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巨匠,「十大」當中必有貝多芬;「五大」當中還有貝多芬;「三大」當中仍有貝多芬;「最大」呢?只有貝多芬!至少在交響樂上是這樣;更何況,他還有《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天才的作曲家比才說:「我把貝多芬交響曲置於最偉大之上,最富盛名。帶合唱的交響樂對我來說是藝術的巔峰,無論是誰都無權和貝多芬爭奪『巨人泰坦』的桂冠。」《西方文明中的音樂》的作者、現代權威樂評家保羅·亨利·朗說得更直接:「器樂在整個19世紀餘下的時間的發展,都是在他的符咒之下,沒有一個音樂領域的真正靈魂不是歸於貝多芬。」是的,正像我們所知道的那樣,舒伯特一直生活在貝多芬的陰影裡;勃拉姆斯的《C小調第一交響曲》是向貝多芬致敬的……

前些年,《BBC音樂》雜誌組織了當前全球最頂尖的151位指揮家投票選出了二十部他們眼中最佳的交響曲。結果,貝多芬獨佔5部,其中「貝三」和「貝九」分別排名第一、第二。

那麼,那些「貝粉」是不是受了指揮家、樂評人、發行商的暗示或洗腦,才膜拜起貝多芬的呢?才不是呢!

同一張榜單顯示,評選範圍縮小至「前十」,馬勒完勝貝多芬。可那又怎樣?貝多芬的擁躉都轉投馬勒了嗎?沒有。他們有足夠的定力,相信自己的選擇沒錯。

退一步說,完全抽去技巧性和思想性的因素,貝多芬交響樂的「好聽」和「氣場」,跟其他大師相比,也有著無可爭議的優勢。貝多芬是出神入化、名副其實的旋律大師。這是非音樂專業出身的音樂愛好者們喜好貝多芬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這樣的理由並不怎麼擺得上檯面。

除了是一位音樂巨人,毫無疑問,貝多芬還是一位思想家、哲學家。人們從他的音樂裡得到人文主義的滋養,堅定求真求善求美的信念。羅曼·羅蘭說:「貝多芬並沒有享受過歡樂,但是他把偉大的歡樂奉獻給所有人。」正因如此,我想說的是:那就讓貝多芬的「分貝」來得更「多」些吧!(西坡)

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給「末日武器」取了詩意的名字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而中國讀者更能理解這個名字更深一層的含義,在俄羅斯文學奠基人高爾基的詩《海燕》中,它是作為革命的象徵,風暴的預言者,詩中那句著名的:「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就是借「海燕」之口說的,就是表明詩人面對將到來的「暴風雨」,毫不畏懼,乃至呼喚其更加猛烈。
  • 好書推薦《貝多芬傳》《執行層領導力》《樹的秘密生命》
    這大概是個巧合啊,但是你也能看出來,最那些頂級的音樂家眼中,貝多芬也是像泰山一樣,不可逾越的大宗師。那貝多芬是怎麼成為交響曲之神的呢?以前咱們都聽過,說貝多芬晚年失去了聽覺,但是還堅持創作。但是實際上,貝多芬的這個苦惱來得其實更早,甚至他走上作曲家的道路,也是因為和疾病搏鬥。貝多芬初出茅廬的時候,最見長的其實不是作曲,而是鋼琴演奏。
  • 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2020年是偉大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德國公布了「貝多芬2020」活動計劃, 更將此活動列為「國家的任務」。德國聯邦議院更是斥2億元專門用於慶祝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的項目。從今年的下半年開始德國各州已經展開了一系列的預熱活動,迎接慶典,明年將攜手全世界50多個國家共同歡慶,為貝多芬獻禮。
  • 貝多芬的遺產︱貝多芬:直面矛盾的理想主義者
    在過去的200多年裡,人們普遍將貝多芬視為古典音樂的魁首,把他的藝術在較為單一的思維層面神聖化。這種傾向根源於作曲家所表現出的理想主義特徵,卻又將貝多芬的形象予以簡化,甚至曲解。20世紀70年代以來諸多顯赫的貝多芬傳記不斷提示人們,如果我們在忽視貝多芬人生中存在的諸多矛盾而去標榜他的藝術與社會理想時,就會使後者淪為一種片面的教條,更無法洞悉他所懷有的理想的價值所在。
  • 那就讓風暴來得更猛烈些
    據悉,蘋果戰略的核心是一種自主研發的突破性「Monocell」電池設計,更經濟也更安全,並帶來更長的續航裡程。雖然蘋果並未對其計劃或未來產品置評,但這次Apple Car似乎真的要來了。那些年若即若離的蘋果汽車事實上,蘋果對汽車市場覬覦已久。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一、概述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風格特徵 海頓,奧地利作曲家,他一生創作了一百多首交響曲,八十多首弦樂四重奏 貝多芬,德國作曲家。他既有古典樂派的特徵,又在其後期作品裡影射了浪漫派的感覺。由於人生經歷的多磨多難,使他的性格及音樂風格上都產生了不同以往作家的特點。他的音樂奔放、熱情、感情飽滿,還蘊涵著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崇高的理想。貝多芬的每一個音符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在裡面,和聲力度變化也逐漸變為作曲的手段之一。
  • 貝多芬與他的九個交響曲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出生於德國波恩,貝多芬在他父親嚴厲苟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1792年,22歲的貝多芬在海頓等人的鼓勵支持下背井離鄉,定居維也納。1796年,貝多芬在《維也納雜誌》上發表了貝多芬贈送給海頓的三首鋼琴奏鳴曲,在同一年,他開始出現耳聾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他堅持完成了《第一交響曲》,該曲幽默通俗又帶有舞蹈性,某些部分旋律激昂,某些部分充滿了歡樂的喜劇性,輕鬆詼諧,充滿了舞蹈性。該曲於1800年在維也納霍夫堡劇院首演。
  • 找準13個穴位 讓女人高潮來得更快更猛
    原標題:找準13個穴位 讓女人高潮來得更快更猛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原標題:兩性養生:找準13個穴位 讓女人高潮來得更快更猛【組圖】  高潮穴道10、【承扶】位於臀部隆起頂端  這裡是性感帶更為密集的地方,由於這個地方對於痛覺相對遲鈍,所以指壓時也必須用力些。
  • 2020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的時候來得更果斷一些
    中午下班,騎著電瓶車回家,雪籽打在臉上生疼生疼,嘴裡不禁哼起的卻是「2002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的時候來得更晚一些……」然後想到的是轉眼已經過去八年了,又一想,不對,已經過去十八年了哦,於是忍不住地又發出了那個現在時常發的感慨——時間過得好快呀!
  • 空調靜音,多靜才夠靜?低於30分貝意義並不大
    空調靜音,多靜才夠靜?低於30分貝意義並不大 2008年06月11日 10:18 來源:廣州日報 想換個靜空調,去賣場一了解,又被那些一個更比一個低的分貝值搞糊塗了。到底這些數值應該多少才合適,為了更低的分貝值而買貴的產品,究竟划算不划算? 文/圖片整理 記者 張遠惠  何為靜音空調  日前記者在走訪各家電賣場時發現,空調的噪音參數開始成為各大廠商參數單上的又一大賣點。
  • 一個鞭炮到底有多響?12衝禮炮噪音達到101.1分貝
    浙江在線·浙江科技新聞網02月12日訊每年春節,許多人都會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家裡準備些煙花爆竹,增加節日氣氛,但眾多鞭炮聲匯成巨響時,不少市民不堪其擾。  「我一聽到鞭炮聲,心裡就特別難受,血壓升高。」椒江的程奶奶今年62歲,家住椒江光明路,患有高血壓。
  • 貝多芬"愛人"曝光《致愛麗斯》本是獻給她(圖)
    貝多芬畫像。  女高音歌唱家  與貝多芬關係親密 嫁給另一位作曲家  《致愛麗斯》是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的一首名曲,其舒緩優美的旋律不知徵服了多少聽眾的心。但是,這首名曲問世近200年來,「曲中人」愛麗斯的身份一直是個謎,有人說她是貝多芬的學生兼傾慕對象,有人說她其實是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  近日,德國一位頗有名望的音樂學者、貝多芬研究專家宣稱,他已確認貝多芬名曲中這位神秘女性的身份。她是一名女高音歌唱家,也是貝多芬一位朋友的妹妹,跟貝多芬保持著親密的關係,卻嫁給了貝多芬同時代的作曲家胡梅爾。
  • 消息稱分貝網涉及色情業務運營 多名高管被捕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色情最新資訊 > 正文 消息稱分貝網涉及色情業務運營 多名高管被捕
  • 帶你欣賞,貝多芬F大調第八交響曲
    在貝多芬創作第八交響曲時,已經達到了他創作水平的巔峰。那時,他剛寫完第七交響曲,並且對於自己的創作能力非常滿意,第八交響曲是一個令人著迷的,並且被公認為,是獨一無二的大師之作。據說,當時貝多芬在做礦泉浴療,在1812年特普利採,他遇到了哥德,歌德抱怨說,人必須要一直不斷地擺脫掉許多恭維。
  • 遇見貝多芬|十首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上篇)
    恰逢全球慶祝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給了我們系統聆聽這十首小提琴奏鳴曲,或者更加準確地稱為《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的最佳機會。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Op.12, No.1)選段這10首作品大致可以分為4個部分。第一號至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經推定為1795年的作品,那時貝多芬的作曲多少有受莫扎特的影響。
  • 造就 | 從樣板戲少年到走上指揮之路,他聽了22年貝多芬音樂
    但我印象深刻的是,貝多芬交響樂給我的衝擊力,還有我對音樂的遐想和疑問。為何它的旋律會這樣連綿不斷、會這樣的美妙?為什麼在一個旋律發生的時候,上下左右更多的旋律會和它一起呼應。那麼,這麼多音樂是怎麼寫出來的?這麼多的線條是怎麼樣合在一起演奏出來的?
  •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難道會隱藏著摩斯電碼?
    在今年的「經典947鉅獻光明·如實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中,貝多芬的作品也將貫穿兩天的音樂會,第二天的大舞臺更是以「貝多芬的音樂派對」為主題。曲目單:一、萊昂諾拉序曲第三號 貝多芬二、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 貝多芬第二樂章 葬禮進行曲:極慢板三、G大調第一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小提琴:王之炅四、F大調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
  • 薦書|貝多芬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的故事
    我一直是貝多芬作品的詮釋者,在我的演奏生涯中,曾在世界各地演奏了60次貝多芬的全套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書中對貝多芬每部鋼琴奏鳴曲的描述並不是為了進行科學分析,而是從詮釋者的角度,把每部奏鳴曲看作貝多芬人生路上的節點,從而演繹這些偉大的作品。
  • 噪聲通宵70分貝
    攝影/本報記者魏彤  多處居民舉報夜間噪聲擾民記者深夜持分貝儀入戶實測前天晚上9點半到次日凌晨2點半,記者實地觀察了四處讀者反映強烈的夜間噪聲汙染源,直接進入居民家中測得噪聲值從61分貝到95分貝,有些居民家甚至通宵在70分貝以上,大大高過國家規定的夜間45分貝的標準。  晚9:45潘家園空調噪聲61分貝  讀者何先生向本報反映,他家窗戶正對的辦公樓其空調24小時運行,噪聲吵得全家無法入睡。
  • 蘇州交響樂團《陳燮陽與完全貝多芬》系列首場開演
    上半年度的「陳燮陽與完全貝多芬」系列音樂會將繼續於4月22日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4月29日在太倉大劇院、5月1日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精彩上演,該系列的每一場音樂會都有特定的主題,讓我們了解不一樣的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