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晚期鋼琴奏鳴曲

2020-12-06 正步音樂教育

晚期鋼琴奏鳴曲

莫扎特晚期作品有6首奏鳴曲,從這6首作品中可以看到,晚年的莫扎特對巴赫的復調作品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在其作品中明顯有復調因素的體現,從結構布局上來講也更為緊湊和集中。

莫扎特該時期的奏鳴曲在音樂情緒上更加內省或激情,這是他以前作品中少有的個人內心情感的獨白。

例如,《c小調幻想曲》(K.475)運用了大量的半音和不協和音來表現一種與命運抗爭的激情,令人感到不安的同時,又帶來甜蜜的回憶。

這部作品的和聲語言大膽新穎、曲式結構自由獨特,在創作技法上已經具有了浪漫主義的音樂特徵。

莫扎特奏鳴曲經常在呈示部中兩個主題之間形成情緒和力度上的鮮明對比,使第一個主題的音樂形象更具有獨立性,也使第二個主題的音樂性格更加豐富,這就給展開部帶來了一個更廣闊的樂思發展空間。

例如,《c小調奏鳴曲》(K.457)第一樂章呈示部中兩個充滿矛盾衝突的主題,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莫扎特鋼琴音樂風格。

《c小調幻想曲》與《c小調奏鳴曲》之間有著明顯的內在聯繫,這兩部作品既可以完整演奏,也可以分別演奏,它們成為了莫扎特奏鳴曲的代表作品。

除了這些奏鳴曲,莫扎特的協奏曲藝術價值也很高,僅次於他的歌劇藝術。26首協奏曲中,小調(K.491)和d小調(K.466)最為著名。

另外A大調(K.488)也非常著名,有「陽光般的溫暖」之美名。每一首作品,都仿佛是莫扎特的一部歌劇,每一句、每一小節都有很細膩的人物刻畫,各種精妙的變化栩栩如生地在鍵盤上表現出來,使人陶醉。

晚期的6首鋼琴奏鳴曲:

《c小調幻想曲》(K.475)

F大調(K.533、494)

F大調(K.547a/Anh.135)

C大調(K.545)

降B大調(K.570)

D大調(K.576)

綜上所述,我們對莫扎特早、中、晚期的奏鳴曲都進行了簡要的概述,接下來我們還要結合一些相應的實例對其進行詳細探討。

在莫扎特有生之年,當他的早期奏鳴曲還未出版時,較晚的作品卻已經公之於世,其他作品則在他去世後發表。

有關莫扎特鋼琴作品三次重要的出版活動包括:1782年由巴黎出版商海納(Heina)出版的兩首鋼琴奏鳴曲[D大調(K.284c/311)和a小調(K.300d/310)],作品編號Op.4;1784年在維也納出版的兩套各三首作品。

第一套由阿塔利亞(Artaria)出版,作品編號Op.6[C大調(K.300h/330)、A大調(K.300i/331)和F大調(K.300k/332)]。

第二套由託利採拉(Torricella)出版,作品編號Op.7[D大調(K.205b/284)、降B大調(K.315c/333)和降B大調(K.454,為小提琴和鋼琴)];其他莫扎特在世時出版的奏鳴曲僅有1785年的《c小調幻想曲和奏鳴曲》(K.475、457),以及1788年出版的《F大調奏鳴曲》(K.533、494)。

如果從整體的角度來對莫扎特創作的鋼琴奏鳴曲作一次審視,我們會發現,他的作品與海頓的作品有一些相似之處,例如,將「小」的概念貫穿於大部分作品之中。

但是,除去這些個別的例子不說,莫扎特的奏鳴曲與海頓的相比缺少了進化的特點,但是它的作品卻比海頓的作品更加豐富,他很擅長於將更多的義大利風格、「歌唱性快板」以及喜歌劇(burro)因素引入作品。

但是,他們兩個人在大型奏鳴曲的創作上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止步不前。

莫扎特的作品如同海頓的一樣,三樂章結構居於絕大多數,經常在中間或終曲樂章寫作一個小步舞曲;第一樂章根據奏鳴曲式原則創作而成。但是,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發現它的特點、風格和技術轉換非常機智靈便,並且善於運用當時流行的抒情性主題。

第一組奏鳴曲包括了六首單曲,均採用三個樂章的體例。

《G大調奏鳴曲》(K.189h/283)最為典型。

它的第一樂章採用快板奏鳴曲式,並有如歌的主部主題;第二樂章行板採用G大調;第三樂章是一個喜歌劇式的終曲。

其中,兩個快板樂章都採用奏鳴曲式,包含短小、自由的展開部。《降B大調奏鳴曲》(K.189f/281)擁有一個精心設計的終曲樂章,其中包含了非同尋常的力度標記,以及準即興式的華彩段。

《降E大調奏鳴曲》(K.189g/282)表現出罕見的樂章進行:一個柔板樂章,隨後加入兩首小步舞曲(第二首屬於三聲中部),最後以快板奏鳴曲式創作的終曲樂章結束。最後,《D大調奏鳴曲》(K.205b/284)作為莫扎特第一階段唯一出版的「杜爾尼茲」奏鳴曲,擁有較大的規模。這首作品借鑑了管弦樂,特別是法國管弦樂的風格。

樂曲開頭充滿強力的和弦與齊奏段,以及後來充滿力度對比的段落(例2-3)都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慢板樂章由一個特殊的「迴旋式的波蘭舞曲」構成;終曲樂章則是一個長大的變奏曲。

其中,兩個快板樂章都採用奏鳴曲式,包含短小、自由的展開部。

《降B大調奏鳴曲》(K.189f/281)擁有一個精心設計的終曲樂章,其中包含了非同尋常的力度標記,以及準即興式的華彩段。

《降E大調奏鳴曲》(K.189g/282)表現出罕見的樂章進行:一個柔板樂章,隨後加入兩首小步舞曲(第二首屬於三聲中部),最後以快板奏鳴曲式創作的終曲樂章結束。

最後,《D大調奏鳴曲》(K.205b/284)作為莫扎特第一階段唯一出版的「杜爾尼茲」奏鳴曲,擁有較大的規模。

這首作品借鑑了管弦樂,特別是法國管弦樂的風格。樂曲開頭充滿強力的和弦與齊奏段,以及後來充滿力度對比的段落都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慢板樂章由一個特殊的「迴旋式的波蘭舞曲」構成;終曲樂章則是一個長大的變奏曲。

在曼海姆與巴黎創作的三首奏鳴曲是對以往風格的延續。

但是,它們的篇幅更長大,表現出強烈的情感。儘管如此,莫扎特在創作中基本保持了傳統的外部形式,帶有華麗風格特徵。

我們可以從《C大調奏鳴曲》(K.284b/309)以及更為長大的《D大調奏鳴曲》(K.284c/311)中看到這些特點。

在《D大調奏鳴曲》的第一樂章裡,各個主題進行了廣泛的發展。這種將作品擴大的觀念與當時嚴肅的交響曲創作密切相關。

僅以調性而言,D大調就是當時管弦樂作品中頗具青睞的調性。因此,這首作品比先前創作的《D大調奏鳴曲》(K.205b/284)略勝一籌。

《a小調奏鳴曲》(K.300d/310)是莫扎特創作的兩首小調奏鳴曲中的第一首,這部作品充滿驚人的力量。在第一樂章中,帶有悲劇色彩的主部主題和不協和音響為樂章帶來強烈而持續的情感。

相關焦點

  •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第三組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第三組也是最後一組作品包括10首樂曲,在維也納創作完成。這些作品總的來看延續了以往奏鳴曲體裁的基本觀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F大調奏鳴曲》(K.300k/332)和《降B大調奏鳴曲》(K.315c/333)。
  • 莫扎特三個時期的鋼琴作品風格
    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分為三個創作時期:早期是從1774年至1775年在薩爾斯堡和慕尼黑期間創作的6首奏鳴曲;中期是從1777年至1778年在曼海姆和巴黎期間創作的7首奏鳴曲;晚期是從1784年至1788年在維也納期間創作的6首奏鳴曲。從總體上來說,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要比海頓的作品在創作手法上更加成熟,特別是在曲式結構的模式、主題性格的對比和聲語言的運用等方面都更加靈活多樣。
  • 《a小調鋼琴奏鳴曲》的誕生,源於莫扎特的悲傷之旅
    一次,莫扎特帶著推薦信,去拜訪波旁王朝的德·查伯特公爵夫人。等了8天才被約見。在一個沒有暖氣的房間裡,他足足凍了半個小時:「不僅手冷,我的身體和腳都是冰涼的。」好不容易被接見,臨到演奏時,他的手指依然麻木。那架蹩腳的破鋼琴也讓他不爽。這也就罷了,最讓他氣惱的是,公爵夫人和那些心不在焉的先生們自管做自己的事情,連眼皮都不抬。莫扎特非常惱火,乾脆也就不彈了。他發誓不再為這些「愚蠢的勢利小人」效力。
  • 遇見貝多芬|十首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上篇)
    貝多芬的交響曲和鋼琴奏鳴曲,是我們經常在音樂會舞臺上聽到的。乃至於全集都已經輪番上演過多次。更加優雅秀美的小提琴奏鳴曲,上演的經常是那麼兩三首。恰逢全球慶祝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給了我們系統聆聽這十首小提琴奏鳴曲,或者更加準確地稱為《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的最佳機會。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Op.12, No.1)選段這10首作品大致可以分為4個部分。第一號至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經推定為1795年的作品,那時貝多芬的作曲多少有受莫扎特的影響。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常使人想起他的歌劇音樂。他的鋼琴作品中那些形象鮮明、互相對比的大量主題,宛若歌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化身。尤其是在他的鋼琴協奏曲中,歌劇性的因素更為明顯,鋼琴與樂隊之間既有對比又配合默契,就像歌劇中各個角色之間的對話一般,生動細膩而充滿戲劇性格。
  • 薦書|貝多芬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的故事
    我一直是貝多芬作品的詮釋者,在我的演奏生涯中,曾在世界各地演奏了60次貝多芬的全套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書中對貝多芬每部鋼琴奏鳴曲的描述並不是為了進行科學分析,而是從詮釋者的角度,把每部奏鳴曲看作貝多芬人生路上的節點,從而演繹這些偉大的作品。
  • 莫扎特效應: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治療癲癇?
    一項新的綜合分析研究證實,聽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可以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薈萃分析的結果可能會推翻當前對莫扎特效應的懷疑態度。 莫扎特音樂或對心理健康產生有益影響的想法源於1990年代的早期發現。此後有數項研究跟進,但大多樣本很小,或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導致總體證據不一。
  • 適合孩子聽的十首莫扎特經典作品,越聽越聰明
    小星星變奏曲 K.265 《小星星變奏曲》是由莫扎特於1778年所創作的鋼琴曲。音樂主題出自一首古老的歐洲民謠,這個主題的節奏與旋律單純質樸,莫扎特為它配上十二段可愛又富有魅力的變奏,樂聲一直自然而愉快的流淌著。
  • 7 天音樂啟蒙之旅丨DAY1.莫扎特(Mozart)
    圖片源自網際網路2.土耳其進行曲 土耳其進行曲 (Turkish March)Various Artists - 寶寶成長音樂 嬰幼兒期《土耳其進行曲》是莫扎特的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KV當時,歐洲一些作曲家喜歡將異國情調的音樂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去,這當中就包括莫扎特,他在這首奏鳴曲第三樂章的曲首標上了「土耳其風」,所以得名為《土耳其進行曲》。
  • 舒伯特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他寫了9首交響曲、22首鋼琴奏鳴曲、大量的供雙手或四手聯彈的鋼琴小品、大約35首室內樂、約200首合唱作品(包括6首彌撒曲)、17部歌劇和歌唱劇,以及600多首利德歌曲,總加起來有將近1000首單獨的作品。舒伯特的一生正處在奧地利反動復闢時期,當時知識分子普遍處於失望和憂鬱之中。
  • 莫扎特的鋼琴音樂獨立舞曲等其他作品
    獨立舞曲等其他作品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包括各種獨立的舞曲和其他作品。他的最早作品是以同一低音創作的小步舞曲,這些作品的創作可能離不開他父親的指導。到了晚期,莫扎特也出現了一些傑出的作品,如《a小調迴旋曲》(K.511,1787年),這首作品並不是一首常規的迴旋曲。它以一個相當憂鬱的行板主題開始,旋律中包含著小調與大調的微妙交替,插部與它產生對比,但它們的基礎效果卻是統一的。
  • 寧峰聯袂黃秋寧,上演貝多芬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全集
    貝多芬的十首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與巴赫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被公認為「小提琴文獻中的三套經典作品」這一次,小提琴家寧峰聯袂鋼琴家黃秋寧在星海音樂廳精彩演繹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貝多芬250
  • 莫扎特「神奇的」K448
    指揮佳的腦海裡,首選就是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著名的K448!世人對K448的了解,大部分都基於它被科學家用來研究所謂的Mozart Effect即「莫扎特效應」,被認為聽後能產生提高智商的短暫效果,比如至少提高空間類IQ約9個點,能夠持續10-15分鐘!
  • 聽莫扎特未必能變聰明,但卻真的能治病
    莫扎特的音樂天分確實與生俱來――他5歲作曲,9歲寫交響曲,11歲時就完成了第一部歌劇。人們喜愛莫扎特的音樂,因為他的作品總能讓聽者覺得很舒服,使人心境平和,這種舒服來源於他音樂語言的直白與流暢。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評價說:「聽莫扎特使人擺脫了內心的爭執,升到更高的境界,到達一個崇高與和平的領域,在那兒,人間的痛苦消失了。」
  • 科學證明聽莫扎特會更聰明
    聽莫扎特鋼琴曲能使人變得更聰明麼?在莫扎特誕辰260年之際,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證實了被爭論至今的「莫扎應」。近日,我國科學家發現:樂曲的節奏可能是大鼠和人出現「莫扎應」的關鍵;反向莫扎特音樂顯示了負向作用。
  • 鋼琴教學各級別比賽與考級參考曲目
    ):大湯3:紡織歌;敘事曲(布格繆勒)鋼基1:,土耳其進行曲(貝多芬);阿拉伯風格曲鋼基2:小奏鳴曲第一樂章(庫勞55之1);小奏鳴曲第一樂章(克列門蒂36之3);小奏鳴曲第一樂章(杜舍克20之1)小奏鳴曲集:小奏鳴曲第三樂章(克列門蒂36之5)《趣味鋼琴技巧》4:陽光明媚義大利
  • 炫技劇情版雙鋼琴四手聯彈莫扎特K448,讓人耳目一新!
    今天欣賞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著名的K448!
  • 鋼琴十級屬於什麼段位,音樂學院附小的孩子都在彈什麼?
    通俗的講:鋼琴十級=音樂學院附小四年級水平,其實十級就是鋼琴的開始,十級的曲目代表鋼琴的中級水準,如果孩子輕輕鬆鬆的考過了十級,那就應該恭喜各位琴童家長了,你的孩子踏上了新的徵途。鋼琴專業課教學,系鋼琴專業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個別課形式教學。設置目的:附小鋼琴專業課程設置的目的,是培養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附中鋼琴專業的後備生,是「大中小一條龍」教育的最基礎階段。
  • 世界10大最著名的鋼琴曲,蕭邦三首鋼琴曲上榜,你都聽過了嗎?
    3、李斯特—愛之夢:這原本是是李斯特寫的一首歌,後來改寫為的鋼琴曲,這首曲子是夜曲體裁,用鋼琴演奏出了一首抒情的歌曲,深情又婉轉。4、莫扎特—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這首鋼琴曲共分為三個樂章,分別是快板,C大調,奏鳴曲式、行板,F大調,三段體和極活潑的快板,C大調,缺發展部的奏鳴曲式。
  • 長江鋼琴藝術家安天旭鋼琴大師講堂在南京舉辦
    2021年1月7日,由南京海知音琴行主辦,柏斯音樂集團擔任活動總策劃,長江鋼琴藝術家安天旭鋼琴大師講堂在南京隆重開講,活動現場座無虛席,來自江蘇各地200餘名的樂迷以及廣大音樂愛好者濟濟一堂,期待著安天旭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