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舞曲等其他作品
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包括各種獨立的舞曲和其他作品。他的最早作品是以同一低音創作的小步舞曲,這些作品的創作可能離不開他父親的指導。
到了晚期,莫扎特也出現了一些傑出的作品,如《a小調迴旋曲》(K.511,1787年),這首作品並不是一首常規的迴旋曲。
它以一個相當憂鬱的行板主題開始,旋律中包含著小調與大調的微妙交替,插部與它產生對比,但它們的基礎效果卻是統一的。
另外兩首意味深長的作品包括《G大調隨想曲》(K.300g/395,創作於1777年)和《b小調柔板(K.540,創作於1788年)。
莫扎特的鋼琴二重奏以奏鳴曲為主
莫扎特的鋼琴二重奏以奏鳴曲為主,作品中樂隊音樂的影響非常明顯。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類似歌劇序曲那樣的三樂章結構,而且特別表現在主題特徵、顫音音型、八度重複等方面。
除此之外,主題材料兩部分間的交替經常表現出協奏曲的影響。這些線索在他早期的《C大調奏鳴曲》(K.19d,1765年)中就已出現(該作受到J.C.巴赫的影響,而巴赫在同時期創作的類似作品可能是偽作)。
而真正表現出這些特徵的則是他在薩爾茨堡(Salzburg)創作的兩首樂曲:《D大調奏鳴曲》(K.123A/381,1772年)和《降B大調奏鳴曲》(K.186c/358,1773—1774年)。
兩首作品都曾由莫扎特和姐姐楠奈爾Nannerl合作演奏過。第一首作品以當時法國交響曲中著名的「第一弓」奏出強烈的D大調和弦,其後緊跟一個曼海姆式的漸強。
而第二首作品則以一個準樂隊化的八度齊奏段開始。
其他兩首完整的鋼琴二重奏奏鳴曲創作於維也納。
《F大調奏鳴曲》(K.497,1786年)是莫扎特創作的此類作品中篇幅最為龐大的一首。這是一首嚴肅的作品,瀰漫著半音化的和聲效果。
它的第一樂章由一個緩慢的引子導入。《C大調奏鳴曲》(K.521,1787年)充滿華麗風格,表現出協奏曲的影響。
莫扎特為鋼琴二重奏創作了一首《G大調主題與變奏》(K.501,1786年)。該作類似於前文討論的鋼琴變奏曲。
最後,對於雙鋼琴作品,莫扎特創作了大型的《D大調奏鳴曲》(K.375a/448,1781年)。
它也是一首準樂隊作品,包含著義大利喜歌劇序曲的風格特徵。另一首雙鋼琴作品是《c小調賦格》(K.426,1783年)。
它是一首巴洛克式的作品,其中包括含有七度下跳的半音化主題、一個對題、倒影、緊接段,以及動機化的主題片段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