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測了三款輕薄本 這三個核心問題有答案了

2020-11-27 中關村在線

從十月份英特爾十一代酷睿筆記本陸續上市開始,我在短時間內一口氣連續測試了三款不同風格的新品,它們是華碩靈耀X縱橫、聯想Yoga 13s以及VAIO 侍14。這三款產品可以說是十一代酷睿筆記本的縮影,因為從三款產品的測試中,我們更為全面的了解了十一代酷睿平臺的特性。

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並不想以常規文章的方式,從外觀、細節、接口、硬體、應用等結構化的維度上去討論產品,而是想借三款新品各自突出的特點,來一窺英特爾十一代酷睿平臺的變化。

先要明確的是,目前英特爾十一代酷睿平臺是指10nm Tiger Lake低功耗處理器,它們主要被應用在時下的輕薄型筆記本電腦之中,而性能更強的標壓處理器和桌面處理器,則要等到明年才會發布。

因此,既然範圍鎖定了輕薄本、低功耗,那麼我們率先要了解的,自然是十一代酷睿平臺產品的續航與散熱能力了。

·十一代酷睿續航/散熱表現如何?

在這一特性上面,我選擇了華碩靈耀X縱橫作為樣本。

華碩靈耀X縱橫是首批通過英特爾Evo平臺認證的輕薄型筆記本新品,而英特爾Evo認證本身就對產品的續航能力、散熱表現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英特爾十一代酷睿平臺相較以往,在功耗控制上更為靈活,提供了7-15W和12-28W兩種不同功耗的平臺。目前,主流輕薄本大都選擇了後者,而且大都採用了20W以上這種比較激進的功耗調控,由此可見十一代酷睿平臺在散熱設計上其實是比較容易處理的,否則OEM不會選擇激進的功耗方案。

那麼英特爾十一代酷睿平臺輕薄本的實際續航能力如何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PCMark 10給出的理論續航成績。

以華碩靈耀X縱橫為例,這款產品配置了67Wh鋰電池,容量在現如今的輕薄本中算比較大的。

華碩靈耀X縱橫配置:

處理器:英特爾11代酷睿i7-1165G7
內存:16GB LPDDR4
硬碟:1TB NVMe PCIe SSD
顯卡:Intel Iris Xe Graphics


電池容量67292mWh

以PCMark 10辦公模式的續航測試為參考,結果如下:


PCMark 10辦公模式模擬了用戶在日常辦公時使用電腦的情況,其中涉及到視頻會議,文檔、表格處理,圖片處理,網頁瀏覽等環節。通過測試可以看到,華碩靈耀X縱橫續航能力為9小時47分鐘,達到了英特爾Evo平臺認證標準(9小時以上)。

如果對比十代酷睿i7平臺的話,十一代酷睿平臺的理論續航能力高出1個半到2小時左右,續航提升是比較明顯的。

此外,我們不妨來看看十一代酷睿平臺在實際應用中的續航表現。

遊戲

關注英特爾十一代酷睿平臺的朋友都知道,其集成的銳炬Xe核顯擁有非常不錯的圖形性能,可以支持高畫質遊戲的流暢體驗,所以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先來看看十一代酷睿平臺的遊戲續航能力。

我在測試時使用了《實況足球2021》這款遊戲,測試環境如下:

解析度:1920×1200
畫質:高
電池模式:高性能
初始電量:100%
音量:50%
Wi-Fi:全程開啟
屏幕亮度:70%


《實況足球2021》運行1小時45分鐘後的電量情況

經過1個小時45分鐘左右的測試,華碩靈耀X縱橫掉電量為50%,其連續遊戲續航能力超過2個半小時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另外也可以看出,遊戲對於筆記本來說依然是耗電大戶,因此非特殊情況下還是建議大家插電玩遊戲。

4K視頻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視頻播放時的續航能力。

我們使用了B站4K視頻資源進行測試,具體測試環境如下:

解析度:3300×2200(靈耀X縱橫標準解析度)
畫質:4K
電池模式:高性能
初始電量:100%
音量:50%
Wi-Fi:全程開啟
屏幕亮度:70%


B站4K超清片源播放

經過1個小時的連續不間斷播放測試,華碩靈耀X縱橫電池掉電量為17%,其4K視頻播放續航能力超過5個小時不成問題。另外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觀看B站視頻時如果開啟彈幕,且彈幕數量比較多的話,對筆記本續航能力會造成更大的挑戰。此外,不同碼流、不同質量的4K視頻對於續航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日常辦公

最後來看看日常辦公狀態下的續航表現。

在寫本文之前,我專門抽出一天使用華碩靈耀X縱橫來進行辦公。我的辦公內容主要包括:網站文章內容寫作,產品/文章圖片處理。午休時會有1小時的休閒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主要使用華碩靈耀X縱橫看了一會兒鬥魚平臺的遊戲直播。另外在辦公過程當中,主要會使用Photoshop、微信、Office辦公軟體。那麼華碩靈耀X縱橫的實際辦公續航能力如何呢?

測試環境:

電池模式:節電模式
初始電量:100%
音量:50%
Wi-Fi:全程開啟
屏幕亮度:70%
涉及軟體:Photoshop,微信,Office辦公軟體(Word、Excel、PPT),Edge瀏覽器(新版Chromium內核)


日常辦公


下午6點下班時,剩餘電量22%

我從早上9點半開始使用華碩靈耀X縱橫進行辦公,全程開啟節電模式。這期間我除了撰寫這篇文章之外,還進行了多次文章內的圖片處理。同時還使用微信溝通工作、午休時觀看了一個小時的遊戲直播,中途息屏待機約1小時。在下午6點左右下班時,電池剩餘電量為22%,因此從筆者個人的實際辦公體驗來看,華碩靈耀X縱橫滿足一天不插電辦公室沒有任何問題的。

除了擁有不錯的續航能力之外,華碩靈耀X縱橫還支持快充。實測45分鐘左右充電量為60%,可以滿足至少5小時以上的日常辦公使用。


從華碩靈耀X縱橫的續航能力測試可以看出,基於英特爾十一代酷睿處理器打造的輕薄本,滿足一天不插電辦公的續航需求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散熱

此外,華碩靈耀X縱橫取得不錯續航成績的前提是,它搭載的這顆酷睿i7-1165G7處理器採用了較為激進的20-25W TDP設定,這一功耗水平如果放在老產品上的話,很難Hold住8小時不插電續航需求。

那麼在高功耗換取高性能的前提下,十一代酷睿平臺的散熱表現如何呢?來看看AIDA 64的FPU單拷機測試,具體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其平均核心溫度78℃,穩定TDP為20W,多核心穩定頻率2.69GHz。總體來說,華碩靈耀X縱橫是能夠反映十一代酷睿平臺普遍的散熱表現的。簡單來說就是,十一代酷睿處理器允許更高TDP換取更好性能的情況下,還能夠保持相對不錯的散熱效率,這其中Willow Cove微架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如果是日常應用的話,比如平時辦公碼字的情況下,核心溫度實際上只有41℃左右

·十一代酷睿的性能如何?

續航、散熱性能是輕薄型筆記本用戶、商務辦公用戶普遍關心的問題,而「性能」,則是普羅大眾都很關心的問題。不管是看客、水軍,還是真正的受眾、用戶,「英特爾十一代酷睿性能如何?」牽動著很多人的心。

而我認為三款產品中相對更能夠代表十一代酷睿性能的,聯想Yoga 13s的測試結果可以作為參考。

回看8年以前,提到「輕薄本」三個字,我們很難把它與「性能」二字聯繫起來。時過境遷,當時的我們也很難想像低功耗處理器有一天能夠在核心性能上媲美標壓處理器,而十一代Tiger Lake做到了這一點。

首先我們來看看英特爾十一代酷睿i5-1135G7和酷睿i7-1165G7處理器的理論性能測試結果:

而以Geekbench 5 Pro的單核和多核性能為參考,我們再看看十代酷睿i7-10750H的性能表現:


可以看到,雖然由於多核睿頻、功耗原因,十一代酷睿處理器的多核性能依舊不及十代標壓處理器,但單核性能表現可以用「驚人」二字來形容了。

聯想Yoga 13s在處理器功耗調校上同樣採用了激進的做法,Fn+Q野獸模式下,TDP穩定25W運行,全核心頻率在3.0GHz~3.1GHz之間,相對於上一代處理器來說有著非常顯著的提升。

我們大致總結了十代酷睿Ice Lake處理器與十一代酷睿Tiger Lake處理器的性能差異,具體如下表所示:

因此,得益於十一代酷睿處理器出色的底層架構優化以及製程技術,用戶可以在聯想Yoga 13s這樣的薄至13.8mm的輕薄本上,體驗到處理器帶來的更加澎湃的性能輸出,並且還能夠獲得穩定的散熱、更長的續航,這在以往難以想像。

·十一代酷睿產品的性價比如何?

如果把目光回放到四五年以前,每當新平臺發布的時候,新品價格都很少會下探到主流價位。尤其是酷睿i7的產品,往往都是8000元以上的高端或旗艦產品。而從十代酷睿開始,英特爾以及OEM的策略有所轉變,新平臺布局到產品上的跨度越來越大,幾乎覆蓋了入門、主流到高端的所有價位段,不同預算的用戶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十一代酷睿性價比如何?從VAIO 侍14這款新品或許可以窺知一二。

先來看看網友的討論。


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不管是索尼時代,還是脫離索尼之後獨立運營,用戶對VAIO的總體印象就是一個字「貴」。

但是基於英特爾十一代酷睿處理器打造的VAIO 侍14,卻以6499起步的價格顛覆了大家對VAIO品牌和產品的認知。

縱觀已經上市的十一代酷睿新品,聯想小新Air 14 2021不可謂性價比不高、惠普星14不可謂性價比不高、戴爾靈越5000不可謂性價比不高。而且類似的產品還有很多,如Acer非凡S5、惠普戰66四代、華碩VivoBook 15等等,但相比VAIO這個長年立足於萬元價位的品牌來說,後者性價比的大幅提升顯然更有說服力。

當然你可以把它解讀為VAIO這個品牌的求生之道,但如此多的4000-7000主流價位段十一代酷睿新品,不正是十一代酷睿高性價比的體現嗎?如果價格真的壓不下來,又怎能有這麼多的品牌去集體虧本賺吆喝?

·結語

華碩靈耀X縱橫、聯想Yoga 13s、VAIO 侍14,三款不同風格的十一代酷睿新品,反映了新平臺在續航/散熱,性能,性價比這三個用戶最關心的問題上的表現。十一代Tiger Lake在十代Ice Lake處理器的基礎上提升了主頻/睿頻能力,英特爾十一代酷睿平臺通過出色的底層架構優化,使得硬體性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使得產品的散熱設計更加高效,使得基於其打造的產品更加實惠,我認為這是英特爾十一代酷睿相對跑分高低而言,對用戶更有價值的地方。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一口氣測了三款輕薄本 這三個核心問題有答案了http://nb.zol.com.cn/756/7566849.html

nb.zol.com.cn true http://nb.zol.com.cn/756/7566849.html report 7848 從十月份英特爾十一代酷睿筆記本陸續上市開始,我在短時間內一口氣連續測試了三款不同風格的新品,它們是華碩靈耀X縱橫、聯想Yoga 13s以及VAIO 侍14。這三款產品可以說是十一代酷睿筆記本的縮影,因為從三款產品的測試中,我們更為全面的了解了十一代酷睿平臺的特性。今...

相關焦點

  • 2021高性能輕薄本哪款好2021高性能全能輕薄本哪款好
    高性能輕薄本可以打遊戲嗎?2021高性能輕薄本哪款好?小編為大家推薦下2021值得購買的高性能全能輕薄本,都是非常高性價比的筆記本機型,能夠很好的滿足學習工作生活需求,非常適合有需要的朋友們入手,一起來看看吧。
  • 五款市售輕薄本橫評
    1五款市售輕薄筆記本橫評  許多手機使用者會調侃筆記本電腦身型為何如此龐大,在他們看來幾毫米厚度應該是十分普遍的,而實際上筆記本電腦經過了數十年才減掉了這幾毫米;功耗、散熱以成本這三個因素一直是筆記本電腦在輕薄路上的絆腳石,科技的進步能夠帶來硬體上的更迭和創新,然而商業利益驅動的營業目標使得成本和售價之間長久以來不能妥協
  • 多合一綜合體 解析輕薄本是怎樣煉成的
    1解析輕薄本是怎樣煉成的  有個問題困擾筆者很久,筆記本電腦要設計成什麼樣的形態才能受消費者普遍認可?於是後來的筆記本電腦產品都往便攜性也就是輕薄化方向發展,才有了今天我們可以買到的這些有顏值、有特色的輕薄型筆記本電腦。輕薄本是怎樣設計的呢?應該怎麼設計才符合輕薄本的初衷?對於這些年筆記本電腦發展的了解,筆者有這樣的看法:輕薄本是多合一綜合體。
  • 最薄GTX970M遊戲本 15款雷蛇靈刃首測
    這次評測內容,筆者將把今年與去年的評測數據做個詳細對比,來看看今年的性能提升究竟有多大。    由於雷蛇的這款Blade 14的模具已經沿用了三代,因此本次的2015款Blade 14在外觀上依舊沒有太大區別,所以本次的評測內容將把重點放在性能評測與遊戲評測上,外觀部分將放在最後說明。
  • 輕薄本革命 拆解YOGA 3 PRO看筆電未來
    有不少成功產品之所以沒有在筆記本上使用觸控屏幕的理由,是人在手臂懸空的狀態下操控屏幕容易造成疲勞。因此YOGA系列的翻轉設計是個好點子,目前已有不少產品效仿之。  實際上,制約筆記本電腦輕薄化的關鍵因素是散熱與性能的平衡,這個問題一旦解決,超輕薄型筆記本電腦將會多如牛毛的出現。這是後話,在討論筆記本電腦輕薄設計問題之前,筆者就拿YOGA 3 PRO為例子,將其拆解探其輕薄的原因。
  • 精悍強大 全新ALIENWARE m15輕薄遊戲本官網預定
    要是對比ALIENWARE 15 在便攜性上有著更強的有事,薄了 17% ,輕了 38%,大約三瓶礦泉水重量。  作為一款遊戲筆記本電腦,m15在保證輕薄精悍的同時,驚喜的保留了雙固態硬碟的選項,這對遊戲的運行和讀寫速度有絕對的加成。
  • 輕薄本已成為熱門 市售熱門輕薄本盤點
    【IT168 導購】如今的筆記本產品越來越多元化,隨著蘋果Macbook AIR的發布,讓更多人對輕薄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實在蘋果Macbook AIR發布之前,輕薄本一直是筆記本市場中的異類。並沒有太多人去關注這些產品,在國內不受關注的原因還是有多方面的。
  • 標壓輕薄本上市,用一款產品讓你看懂
    在Intel展示了自家的11代標壓酷睿之後,有一個詞火了起來,那就是"倒吸牙膏"。給人感覺不是擠牙膏而是往回吸了一點點,這是因為最新推出的H35系列標壓CPU規格還不如前代,比如酷睿i7就從八核"升級"成了四核。那真實情況是如此嗎?也是也不是,因為對於H35系列確實如此,八核心的H45系列又還沒發布。
  • 適合學生的高性能輕薄本 AMD版本性價比更高!
    對於想要購買筆記本的同學,強烈建議選擇搭載AMD處理器的產品,例如下面這幾款就非常不錯。配備了一塊15.6英寸窄邊框全面屏,支持100% sRGB高色域、DC調光以及霧面防眩光,有舒適的視覺體驗。配備全尺寸背光鍵盤,貼心的加入獨立數字小鍵盤,數字帳號輸入更便捷。機身也提供了Type-C、HDMI以及USB等擴展接口,方便日常外設連接擴展,內置70Wh大容量電池,擁有約17小時基準續航,移動辦公不需要擔心電量問題。
  • 每一面都獨當一面:戴爾新XPS 13輕薄本評測
    每一面都獨當一面:戴爾新XPS 13輕薄本評測 2018年04月20日 15:35作者:李佳輝編輯:李佳輝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憑藉著純白色的鍵盤和掌託設計
  • 拯救者R9000X評測:高性能輕薄本的新一座裡程碑
    去年10月,用做遊戲本的豐富經驗打造了一款15.6英寸的輕薄本——,主打賣點有三:機身輕薄(14.9mm,1.7kg)、強散熱設計、持續60W高能釋放的標壓處理器(i7可越級打i9)。結合這些特點來看,聯想是想把9000X系列筆記本打造成突破體積限制的大屏高生產力工具。
  • 銳龍APU對決8代酷睿 I/A/N組合輕薄本性能橫評(全文)_聯想 IdeaPad...
    目前這種類型輕薄本的配置方案大概有三種——Intel 8代酷睿配NVIDIA MX150獨顯、Intel 8代酷睿配AMD Radeon 500系列獨顯以及新發布的銳龍移動APU異構組合。我們在閱覽網絡社區時也發現諸多學生黨、工作黨對輕薄本的生產力表現非常關注。
  • 一口氣發三款新車 瑪莎拉蒂Trofeo車族再添新成員
    8月10日,瑪莎拉蒂召開發布活動,一口氣連發三款新車,在進一步壯大Trofeo車族的同時也將成為瑪莎拉蒂提振市場表現的強力產品。 據悉,三款新車分別命名為Levante Trofeo、Quattroporte Trofeo和Ghibli Trofeo。
  • 高規格處理器、大容量內存都有,點評幾款辦公學習全能銳龍本
    總的來說,四五千元主流價位裡,多款搭載7nm製程銳龍處理器的筆記本在性能、功耗和續航方面的表現都值得肯定。今天牛叔點評6款銳龍4000系列U處理器輕薄機型,3款常規輕薄本,3款商務本,各有看點和特色,且配置齊整,近期購機的用戶可以關注它們。
  • 大學生買輕薄本,以後必後悔?
    在國內,大多數年輕人都是在進入大學後才擁有自己的第一臺筆記本電腦,因此他們往往會對這臺電腦抱有「過多的期待」:要輕要薄、性能要強、屏幕要好、續航要長,但這是很難實現的。那麼,大學生買輕薄本會後悔嗎?輕薄本是什麼?首先,到底什麼是輕薄本?
  • 六款值得入手學生本橫評
    我們從機身底部的設計就可以看到,這款機器底蓋部分採用了全封閉設計,並不像普通筆記本那樣開有散熱孔。  對於輕薄型筆記本而言,鍵盤手感往往會有所缺失,畢竟在如此纖薄的機身上並不能保證合適的鍵程。但ideapad 700S還是在最大限度的保持著鍵盤手感。雖然不能夠達到普通筆記本那樣合適的鍵程控制,但是這塊鍵盤還是有很不錯手感的。
  • 神舟首款ULV輕薄筆記本 優雅CV17評測
    於是,英特爾打算用自己所謂的「新輕薄理念」來迎合公眾的需求,ULV產品也就應運而生。你在這裡看到的是神舟推出的首款採用ULV處理器的輕薄本,同時LED背光屏幕也是在神舟筆記本上的首次採用。  經過斟酌推敲,這款筆記本被定名為優雅CV17,這款依然被歸於的優雅系列的筆記本,擔負著帶動神舟進入輕薄市場的重任。
  • 老梁一口氣盲測20款,告訴你哪款最好用!
    盲測產品全家福網上對這類的選購技巧、測評方面的文章應該挺多了,一般來說,大家最看重的是三個方面:佩戴體驗、音質、NO.1:盲測佩戴舒適度本測試環節當中,小編先後針對每款產品,分別為受測者挑選出最適合的耳機套尺寸,緊接著讓每位受測者都儘可能模擬出跑步健身時的狀態(帶上耳機狂甩),以此來衡量他們對於20款產品佩戴方面的感受。
  • 輕薄本厚度是否已經達到了極限
    這一點並不是筆者的臆測,而是之前遇到了幾款出現這個問題的輕薄本。  另一方面是,機身越薄意味著內部空間越小,在硬體的運用上就更具有局限性。比如選擇的硬體規格偏低導致性能較差,電池容量較小導致續航時間短,主板集成度高導致硬體無法進行升級,接口只有Type-C導致外接設備的時候非常麻煩。這幾點讓用戶的使用體驗大打折扣。
  • 輕薄也能配獨顯 華碩UX303金屬本評測
    輕薄也能配獨顯 華碩UX303金屬本評測 2014年09月24日 00:07作者:李佳輝編輯:李佳輝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筆記本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