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縱橫
《紅軍阿哥你慢慢走》(以下稱《慢慢走》)這首歌,是電視劇《井岡山》的主題曲!那時,我為了系統地了解長徵,了解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歷史,從《井岡山》《長徵》《延安頌》《八路軍》《解放》一集一集的看完了!但對《慢慢走》有點喜歡,還談不上特別喜歡。
當偶然聽到張雲馨演唱的《湘女多情●慢慢走》,讓我很著迷,並成為我特別喜歡的歌曲,已經聽了很多年了!基本上是,過一段時間就要聽幾遍。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我談談自己對張雲馨演唱這首歌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一、那是一首隻有期盼的歌
自 八一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失敗後,紅軍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那個時候,中國革命處於低潮期。當時,國民政府視紅軍為共匪,正天是圍剿!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
現在,說長徵,好像都是英雄壯舉,意義多麼重大。其實,長徵開始時,面臨大規模的圍剿,就是個逃跑; 叫戰略轉移,好聽一些。由於紅軍內部領導權的爭鬥,指揮權的爭鬥。會打仗的,沒有指揮權;不會打仗的,還自以為瞎指揮。這個長徵,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長途跋涉,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後方補給的長徵,紅軍經常還餓著肚子行軍打仗。長徵隊伍,前有阻擊,後有追兵,天上還有飛機。白天沒有辦法行軍,只能晚上行軍。一直打敗仗,士氣低落,部隊減員嚴重。有途中累死的,有直接被打死的,有受傷的,有掉在山澗裡摔死的,也有很多逃跑脫離部隊的。尤其是湘江之戰,8萬多紅軍血染湘江,銳減到3萬來人。後來,到了遵義,隊伍贏得了一些時間修整,就開會解決領導班子問題,毛主席重新回到領導崗位,從此紅軍才由被動,轉為主動,也從此開始打勝仗了。這樣,才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橫跨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到了延安,才算苦盡甘來。
所以,《慢慢走》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妹妹送紅軍。這個歌唱得好輕鬆,其實一點也不輕鬆。可以說,紅軍哥哥這一走,很有可能,還沒有走多遠,就身首異處了,就犧牲了。所以,這個歌就成為祈盼了。
二、感同身受,淨化心靈 參加長徵的這些紅軍,都是平均30歲的年輕人,很多都是當地老百姓參加紅軍的。家裡愛人、戀人,情妹妹。離別的時候,也都是難捨難分,一步一回頭。他們也真的不知道,紅軍這一走,就是面臨生與死的考驗。但是他們並不是太清楚。所以,撲朔迷離、懵懵懂懂、倉倉惶惶、也有的稀裡糊塗。這一別,其實就是生死離別。歌詞沒有就紅軍的命運進行描述;只是情妹妹的一廂情願,希望紅軍哥哥早日回還。「紅軍阿哥你慢慢走,小心路上有石頭,碰到哥哥的腳趾頭,疼在妹妹的心裡頭」紅軍長徵,沒有鞋穿的,就是草鞋。打了勝仗,繳獲敵人的還可以有鞋穿,有飯吃。所以這個歌詞,太貼心,太感同身受。 這首歌,就是通過老妹的口,唱出了對紅軍的熱愛和喜歡,對紅軍的思念和祈盼。《慢慢走》有好幾個版本,我也都聽了。尤其是「湘女多情苗苗」版,讓我有一種震撼。每當聽到歌曲中間的笛子吹奏,我都是胳膊上起雞皮疙瘩、小米粒一片。這使我想到,紅軍艱苦卓絕的長徵,忍飢挨餓,生死離別,艱難困苦,悽風苦雨,砥礪前行。為了追求真理,為了信仰,為了窮人打天下,毅然背井離鄉赴死犧牲。所以,每每聽這首歌,都是對心靈的一次淨化
三、敘事風格韻味悠長 《慢慢走》是一首在革命老區江西被傳唱幾十年的抒情經典民歌。歌詞是在井岡山紅軍宣傳隊的江治華搜集整理並於1927年隨紅軍進行戰略轉移時創作的。曲調為這名紅軍烈士的後代、原唱江滿鳳1982年用當地客家山歌曲調所配。 江西民歌不同於湖南民歌的潑辣和湖北民歌的清麗,多韻味悠長,更具敘事風格。這首歌取自悽美的紅色愛情素材,用哀婉的女聲唱出了離別的深情與纏綿,而電視編曲者在歌曲的後半部採用男聲高八度的藝術表現形式,選用江西民歌興國山歌「哎呀來」的形式,和女聲部形成更深刻的呼應,更加強化了作品的感染力。很多觀眾表示,這首歌讓人黯然淚下、扼腕長嘆,回憶起那個許多年輕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在心愛人的期盼和歌聲中消失的年代。 這首歌曲充滿紅色記憶,客家味十足,仿佛能把人們帶回那紅色的年代。《慢慢走》歌聲繚繞,山谷響應。情深深、意長長,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旋律直逼心靈深處。道出了井岡妹子朝朝暮暮空守閣房的痛楚:寒冬臘月中,她盼的是春風吹來;三更夜半裡,她等的是天明到來。年年歲歲,滿山的紅杜鵑相似,可井岡妹子卻等得白了少年頭。一些群眾百聽不厭,據稱歌聲讓他們回到當年艱苦卓絕而又激情燃燒的歲月。地地道道的井岡山人唱來是情到深處的流露,是一種藝術的真實美,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紅歌濃韻的感情基調、強烈的節奏感。 《慢慢走》唱出了那個年代年輕人青澀、純真又悲壯的愛情,紅軍阿哥為了國家和更多的相愛的人,義無反顧地遠去,背影消失在老妹的視野。紅軍阿哥毅然選擇烈火與熱血交織的人生。每一朵鮮花開放,都是那麼紅,紅得就像阿哥萌動的心,就像老妹羞澀的臉。紅軍阿哥留下的背影,讓山岡永遠翠綠,讓精神永遠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