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 殷切祈盼 淨化心靈

2021-01-19 平原文藝

作者:縱橫

《紅軍阿哥你慢慢走》(以下稱《慢慢走》)這首歌,是電視劇《井岡山》的主題曲!那時,我為了系統地了解長徵,了解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歷史,從《井岡山》《長徵》《延安頌》《八路軍》《解放》一集一集的看完了!但對《慢慢走》有點喜歡,還談不上特別喜歡。

當偶然聽到張雲馨演唱的《湘女多情●慢慢走》,讓我很著迷,並成為我特別喜歡的歌曲,已經聽了很多年了!基本上是,過一段時間就要聽幾遍。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我談談自己對張雲馨演唱這首歌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一、那是一首隻有期盼的歌

自 八一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失敗後,紅軍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那個時候,中國革命處於低潮期。當時,國民政府視紅軍為共匪,正天是圍剿!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

現在,說長徵,好像都是英雄壯舉,意義多麼重大。其實,長徵開始時,面臨大規模的圍剿,就是個逃跑; 叫戰略轉移,好聽一些。由於紅軍內部領導權的爭鬥,指揮權的爭鬥。會打仗的,沒有指揮權;不會打仗的,還自以為瞎指揮。這個長徵,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長途跋涉,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後方補給的長徵,紅軍經常還餓著肚子行軍打仗。長徵隊伍,前有阻擊,後有追兵,天上還有飛機。白天沒有辦法行軍,只能晚上行軍。一直打敗仗,士氣低落,部隊減員嚴重。有途中累死的,有直接被打死的,有受傷的,有掉在山澗裡摔死的,也有很多逃跑脫離部隊的。尤其是湘江之戰,8萬多紅軍血染湘江,銳減到3萬來人。後來,到了遵義,隊伍贏得了一些時間修整,就開會解決領導班子問題,毛主席重新回到領導崗位,從此紅軍才由被動,轉為主動,也從此開始打勝仗了。這樣,才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橫跨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到了延安,才算苦盡甘來。

所以,《慢慢走》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妹妹送紅軍。這個歌唱得好輕鬆,其實一點也不輕鬆。可以說,紅軍哥哥這一走,很有可能,還沒有走多遠,就身首異處了,就犧牲了。所以,這個歌就成為祈盼了。

二、感同身受,淨化

二、感同身受,淨化心靈 參加長徵的這些紅軍,都是平均30歲的年輕人,很多都是當地老百姓參加紅軍的。家裡愛人、戀人,情妹妹。離別的時候,也都是難捨難分,一步一回頭。他們也真的不知道,紅軍這一走,就是面臨生與死的考驗。但是他們並不是太清楚。所以,撲朔迷離、懵懵懂懂、倉倉惶惶、也有的稀裡糊塗。這一別,其實就是生死離別。歌詞沒有就紅軍的命運進行描述;只是情妹妹的一廂情願,希望紅軍哥哥早日回還。「紅軍阿哥你慢慢走,小心路上有石頭,碰到哥哥的腳趾頭,疼在妹妹的心裡頭」紅軍長徵,沒有鞋穿的,就是草鞋。打了勝仗,繳獲敵人的還可以有鞋穿,有飯吃。所以這個歌詞,太貼心,太感同身受。 這首歌,就是通過老妹的口,唱出了對紅軍的熱愛和喜歡,對紅軍的思念和祈盼。《慢慢走》有好幾個版本,我也都聽了。尤其是「湘女多情苗苗」版,讓我有一種震撼。每當聽到歌曲中間的笛子吹奏,我都是胳膊上起雞皮疙瘩、小米粒一片。這使我想到,紅軍艱苦卓絕的長徵,忍飢挨餓,生死離別,艱難困苦,悽風苦雨,砥礪前行。為了追求真理,為了信仰,為了窮人打天下,毅然背井離鄉赴死犧牲。所以,每每聽這首歌,都是對心靈的一次淨化

三、敘事風格韻味悠長 《慢慢走》是一首在革命老區江西被傳唱幾十年的抒情經典民歌。歌詞是在井岡山紅軍宣傳隊的江治華搜集整理並於1927年隨紅軍進行戰略轉移時創作的。曲調為這名紅軍烈士的後代、原唱江滿鳳1982年用當地客家山歌曲調所配。 江西民歌不同於湖南民歌的潑辣和湖北民歌的清麗,多韻味悠長,更具敘事風格。這首歌取自悽美的紅色愛情素材,用哀婉的女聲唱出了離別的深情與纏綿,而電視編曲者在歌曲的後半部採用男聲高八度的藝術表現形式,選用江西民歌興國山歌「哎呀來」的形式,和女聲部形成更深刻的呼應,更加強化了作品的感染力。很多觀眾表示,這首歌讓人黯然淚下、扼腕長嘆,回憶起那個許多年輕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在心愛人的期盼和歌聲中消失的年代。 這首歌曲充滿紅色記憶,客家味十足,仿佛能把人們帶回那紅色的年代。《慢慢走》歌聲繚繞,山谷響應。情深深、意長長,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旋律直逼心靈深處。道出了井岡妹子朝朝暮暮空守閣房的痛楚:寒冬臘月中,她盼的是春風吹來;三更夜半裡,她等的是天明到來。年年歲歲,滿山的紅杜鵑相似,可井岡妹子卻等得白了少年頭。一些群眾百聽不厭,據稱歌聲讓他們回到當年艱苦卓絕而又激情燃燒的歲月。地地道道的井岡山人唱來是情到深處的流露,是一種藝術的真實美,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紅歌濃韻的感情基調、強烈的節奏感。 《慢慢走》唱出了那個年代年輕人青澀、純真又悲壯的愛情,紅軍阿哥為了國家和更多的相愛的人,義無反顧地遠去,背影消失在老妹的視野。紅軍阿哥毅然選擇烈火與熱血交織的人生。每一朵鮮花開放,都是那麼紅,紅得就像阿哥萌動的心,就像老妹羞澀的臉。紅軍阿哥留下的背影,讓山岡永遠翠綠,讓精神永遠昂揚。

相關焦點

  • 把珍貴的初晴白雪,珍藏在心靈深處,淨化我的心屋
    田野裡,樹梢叢,屋頂上浮著的微雪在冬日的暖光襯染下,披上了微紫的輕紗,就像那純潔的少女害羞的抿笑,這喜悅是充滿青春純淨的情懷……白皚皚的初雪給靜悄悄的大地穿上了白玉般的盛裝,清純著大地的身軀,讓我們大地母親盡情展現著寬廣、潔淨的胸懷,也淨化著我的心靈。我身處在這潔白的世界裡,心靈的小溪漸漸清澈了,跳躍著碧玉的浪花,述說著追求信念的快樂。
  • 淨化心靈的心靈禪語,心靜如水,處事不驚
    十七、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能得到淨化。獨處,也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回歸自我。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會潔淨,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會寬廣。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能夠在獨處時昂然自得,才會在喧囂時坦然自若。十八、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 《烏雲背後的幸福線》:「感同身受」的愛情,打敗「互補」的伴侶
    兩人之所以在這樣的絕境下能夠重生,共同重拾愛的希望,很大程度歸功於兩人的感同身受。3、感同身受的情感遠強於互補換一個角度,我們可以把感同身受和互補作為一個個數值來量化,結果是感同身受激起的情感波瀾遠大於互補。這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並不是很好解釋。
  • 印度宗教聖河恆河:洗滌信徒心靈卻淨化不了「自我」
    恆河之畔的瓦拉納西是恆河上最大的聖城,因此流經瓦拉納西段的恆河岸邊有精美的宗教建築、朝聖恆河的人們、乞討者、火葬碼頭、牛群、修行者、等待死亡的人、祈求恆河水淨化罪惡的人們、亂竄的野狗等等。繁忙的恆河洗去信徒們的罪惡、加速輪迴。
  • 中國「淨化心靈」的寺廟,有免費的齋飯,唯獨一種人被拒之門外!
    中國「淨化心靈」的寺廟,有免費的齋飯,唯獨一種人被拒之門外!佛教在中國數千年的長期發展,歷史上也為了我們的很多留下深厚的文化傳統的寺院建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寺院也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中去了,玩的時候相遇,同樣是真心,誠心的本質。
  • 剪紙中的年俗:福祿壽喜寓意吉祥 祈盼生活美好
    內容寓意吉祥祈盼生活美好    在過年的一系列活動中,有一個風俗很重要,那就是過了小年之後的大掃除。然後,人們會貼上剪紙。段寶林解釋道,人們需要一些畫、對聯來裝飾家庭、美化生活,「剪紙就起到了這個作用。一般在過年之前貼上去,迎接新年」。
  • 四川甘孜丹巴 紀委開展「淨化心靈打造鐵軍」主題黨日活動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 曹笑12月9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獲悉,四川甘孜丹巴縣紀委監委,組織30名紀檢監察黨員幹部,趕赴位於成都的四川省紀委監委打造的國企廉潔教育基地「清風堂」,開展「淨化心靈打造鐵軍」主題黨日活動,接受廉潔清風洗禮。
  • 盤點四川那些淨化心靈的藏文化區?色達、郎木寺、德格不能錯過!
    2020年已經快要接近尾聲,這一年有太多的人和事使得我們熱淚盈眶,但同樣具體到個人,除了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雞毛蒜皮,也有很多的不盡如人意,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幾個四川可以淨化人心靈的藏文化區,帶你切實感受信仰的力量!
  • 《秀美人生》影評:心靈的洗刷 靈魂的升華
    文藝家品悟從光影裡透出的精神內核,駐村第一書記感同身受時代青年接力奮鬥的信心……銀幕鐫永恆,精神召人心,讓我們蓄力前行,共同匯聚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磅礴力量。——編 者這部電影從第一個畫面到最後一個鏡頭,都緊緊吸引著觀眾,讓人看得淚眼婆娑。它讓人的心靈得到洗刷,靈魂得到升華,使視聽得到審美。
  • 心靈的磁場|磁場也會相互影響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靜境,ID:FM188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心靈的磁場就像一個巨大的發電機,比幾萬瓦發電機的功力還要大,只是我們意識不到。我們經常說手機打多了,手機頻率的輻射會干擾我們。
  •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廣州站
    法國數學博士後丶鋼琴家斯柔冰再現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原型人物
  • 心靈感應和第六感,是否真的就是量子糾纏?或者另有其說
    平常我們在生活總會有奇奇怪怪的感覺,心靈感應現象在生活中更是常見,我們平常說雙胞胎獨有的這種感覺,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共同之處、息息相通。當一方痛苦時,另一方也會痛苦;當一方生病,另一方往往也會生病,哪怕是倆個人異地,也會感同身受,會有相同的情緒。
  • 上海健康醫學院血液淨化培訓中心揭牌並開班
    3月6日上午,我國血液淨化領域首個由行業協會、醫學院和實業界合作,培養高質量血液淨化專業人才的培訓中心在上海健康醫學院揭牌並開班。旨在建立血液淨化專業人才培訓體系,提高血液淨化人才培訓質量,緩解血液淨化人才不足,為全國血液淨化醫療機構、特別是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人才支持。
  • 唐朝三大詩僧之一,貫休這十首充滿禪意禪情的詩,讀懂後淨化心靈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貫休十首充滿禪意和禪情的詩,領悟後淨化心靈。貫休是唐末五代時期著名詩僧及畫僧,自幼聰明伶俐,記憶力超群。他七歲出家,一生雲遊各地,與僧友齊己吟詩唱和成為佳話。他擅長詩文,繪畫影響力巨大,還是有名的書法家,可以說在僧侶中,貫休是極為罕見的人才。
  • 「九二一」地震災民感同身受 捐助恆春受災戶
    中國臺灣網12月29日消息 據臺媒報導,為援助屏東縣恆春地區在地震中受災的民眾,曾在臺灣「九二一」地震中受災的南投埔裡的居民感同身受,自動發起募捐,將儘速送交受災戶手中。  回想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島內民眾團結一致,救助災民;面對此次的地震造成恆春方家房屋全倒以及數十人傷亡,南投埔裡的災民感同身受,因為他們多數都是「九二一」大地震中的災民,經過7年的時間,生活已經上軌道,儘管手頭也不寬裕,但還是自發地挨家挨戶募款。  住戶們紛紛表示,自己本身也受過大家的協助,所以希望發揮自己一點兒力量,也協助恆春受災戶趕快重建。
  • 讓書房支撐心靈世界
    丁琪《書房一世界》是馮驥才近期出版的散文隨筆集,作者聚焦書房,生動再現了獨特的物質空間和心靈天地,表達了人文知識分子的書房美學。硬木樹樁、萬寶龍鋼筆凝結了作者和讀者的互動和友誼,包涵了作為新時期文學開拓者的馮驥才以文學影響社會、人生的殷切期望;諸多畫作顯示出畫家馮驥才的高超繪畫造詣,那些生動活潑、信手拈來的家庭漫畫尤見作家豁達幽默的人生態度;山西農婦所贈的虎枕,從舊城改造中搶救回來的簷板,以及汶川災區撿拾回來的生物學課本,這些獨特的藏品都與20世紀90年代以來作者投入傳統民間文化搶救工作相關,記錄了馮驥才奔波在田野一線艱難而又有意義的工作
  • 《七十七天》:連明星都在看,出走和冒險成為放飛心靈的標杆?
    大家都想走出去,但真正走出去的人卻沒幾個,《七十七天》講述了探險家楊柳松隻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經歷,從2010年楊柳松推著那輛利達公爵自行車邁出第一步,到2017年中國首部極地冒險電影《七十七天》上映,一個人的行走故事成為一群人放飛心靈的草場。
  • 70後畫家洪浩昌,當代最具影響力藝術家,他的畫仿佛能淨化心靈
    碧水藍天,古樸淡雅,他的園林似乎能給在都市繁忙生活的人帶來一份清雅幽靜,有一種淨化心靈的感覺。近些年來,洪浩昌作為一顆「新星」被市場追捧,或許就和這種彷佛能呼吸到清新空氣的自然表現力有關吧。有人說他的每一幅畫都像一首優美的山水田園詩,他用西方藝術把中國的文化重新解構組合,天空、綠地、碧水、房屋,他以簡馭繁,將色塊巧妙結合,有一種梵谷式的厚重,畫風卻靈動而又細膩。
  • 在是是非非、紛紛擾擾的世界,守住心靈磁場的這一方淨土。
    如果跟一個磁場比較乾淨的朋友在一起,他散發出的磁場也能把我們的磁場給淨化掉。實際上心靈的磁場一樣可以幹擾手機的頻率,只是我們沒有覺察到。也正因如此,才會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現象吧!所以醫生長期給患者,尤其是心靈不乾淨的病人治病,他們的磁場肯定會進行對換。但是,對換之後,你要學會淨化自己的身體。靜心可以淨化心靈的磁場,如果今天你出去見那些不好的人,他們散發出來的不好的氛圍、磁場被你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