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性是如何讓你虧大錢的?

2021-01-14 雪球

作者:思想鋼印9999

來源:雪球

01

投資跟工作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我經常被問到類似「投資需要什麼樣的能力」的問題,我覺得每一個人的能力圈不同,如果只是籠統地說「視野、邏輯、洞察」等等,就沒法接近問題的實質,還不如回答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投資跟工作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答案是:在投資中,你會遇到大量的隨機事件,而在工作中,如果你只是執行層,你工作中的隨機事件要少很多。

投資有風險,「隨機性」是風險的一部分,但它跟別的風險不一樣,很多風險可以化解可以避免,但隨機性帶來的風險無法絕對避免。

比如說,你完成了一個方案,提交給上司審核。這份提案中,除了無風險的常規工作,其風險來自於上司的個人偏好,以及你沒有掌握到的工作信息。

這些風險有一部分也是可解決的,你可以在平時多多總結上司的喜好,工作前多多與同事溝通,了解更多的工作信息。

但仍然有一部分風險無法避免,比如上司的狗生病了,導致心情不好,比如你不小心把文件弄丟了,比如事先剛好有人提了一個跟你完全相反的建議。

一般執行層的工作,絕大部分都是確定性事件和可控風險,不可預測的隨機性非常少。但職位越高,執行性工作越少,決策性事件越多,不可預測的隨機性也越來越多,無論是組織與人事,產品與市場,都有大量的隨機性因素。

到了CEO、老闆這個層級,真正決定成功的都是隨機事件——即我們平時說的運氣。

同樣,在投資理財的隨機世界裡,命運掌控一切,你唯一能控制的就是「預期收益」。

如果我們只是要1.5%的存款收益,那就直接存錢或買餘額寶一類的貨幣基金,幾乎不存在隨機性;

如果你要求的是3%的收益,那就是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和債券基金,到期價值基本確定,但其間仍會隨機波動,比如三月份銀行理財出現「期間虧損」的現象;

如果你要求的是6%的收益,你就需要購買包含一定量股票的平衡型基金,雖然最終大部分都能實現預期收益,但投資期間出現虧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6%以下收益都是理財的範疇,更高的收益就屬於隨機性更強的投資了。

如果你要求的是8%的收益,能夠實現這個收益的任何一個單一品種,都面臨不可預測的隨機性風險,通常我們可以用幾種產品的組合,降低隨機性,即降低中途可能出現的波動。

如果你要求的是15%的年化收益,你只能把大部分資金用於投資股票或股票型基金、必然面對大量的隨機事件帶來的不確定性。

你要求的收益越高,越是要讓自己暴露在隨機性風險之中,這就像職場上,你的職位越高,需要解決的隨機性風險越多。

在我看來,投資所需要的素質,跟工作並沒有太多的區別,只是,如果你是底層員工,你很可能缺乏直面隨機性事件的機會,你需要加深對「隨機性」的理解。

關於隨機性,最好的書是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隨機漫步的傻瓜》。

02

隨機性的錯覺

股民們總是一口咬定,股市中有所謂規律性的東西,只要能找到,財富就在你面前向你招手。

而那些對股市望而卻步的人,還有曾在股市栽跟頭髮誓此生再也不入此「賭場」的人,又一心認定股市中有一群陰謀家、莊家藏身其中,所有的漲與跌都是他們製造的假像,目的是為了引誘「韭菜」入場。

這兩種觀點看似對立,卻有一個共同點,即認為股票存在規律,並由此規律支配。

規律性的東西和控制市場的力量,股市中當然都存在,某些時候還會發生決定性的作用,但市場中絕大部分事件,股票絕大多數時候的走勢,都是隨機現象。

更麻煩的是,這種規律現象與隨機現象,常常無法區別。

《隨機漫步的傻瓜》一書中記錄了一個古老的騙局:

有一天,你收到了一家理財機構的信,信中預言本周的股市會上漲,結果真的上漲了;第二周,你又收到了它的預言,說本周會下跌,結果真的下跌了,你有點半信半疑;第三周,第四周,它又接連猜對了,你心動了,找到了這家公司,把積蓄都拿出來投資,結果賠了個底朝天。

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騙局是隨機找一萬個地址,一半的信寄漲,一半的信寄跌;猜對的那5000份,第二次還是一半的信寄漲,一半的信寄跌;四輪之後,必然有625個地址是全對的,五輪之後,有300多人是對的。

一般而言,四輪全對,就有相當多的人開始上當了,越往後,上當的比例越高。

有人會說,這不正好是有人設下的騙局嗎?它跟隨機性有什麼關係?

可是,生活中的隨機現象也會給我們設下類似的「騙局」。

很多人對隨機理解就是混亂,沒有規律,但隨機現象有時確實讓你覺得有某種規律,相反,任何時候都沒有任何規律的,反而不是真正的隨機,而是人為操縱的結果。

有一次,一位用戶向賈伯斯抱怨iPod播放器的隨機播放模式並不隨機,而是有著某種規律。賈伯斯就讓人設計了一個「隨機播放」的程序,用一定的規律,讓你覺得沒有規律。

如果讓一個猴子敲打字機,當然是毫無意義的字符,但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它總能打出一行有意義的詩句,如果此時剛好有一個人走過,他也許會覺得這是一個會寫詩的猴子。

很多隨機現象都出現規律性的事件,讓人覺得找到了一條規律。而這條「規律」在投資中,往往隱藏著殺機。

03

隨機性帶來的風險

有人把巴菲特成功的過程總結為兩點:

第一,抓住幾次重要的投資機會,重倉出擊,並全力以付使它成功。

最典型的案例是早期的華盛頓郵報,中期的可口可樂和後期的蘋果,它們的漲幅並不一定最高,但因為都是逆勢重倉出擊,長期持有,對巴菲特的財富增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比如今年,巴菲特幾乎所有的持股都很一般,唯獨佔比30%的第一重倉股蘋果因為大漲60%,扳回了股神的面子。

第二、避免犯下致命的錯誤

巴菲特之所以成為股神,因為他逃過了美國近五十年中唯一的幾次大熊市,特別是在70年代的大熊市前清掉所有股票,在股市低迷時又重新入市。而他的搭檔查理芒格水平並不弱於他,正是因為沒有逃過此次股災,才加盟巴菲特的團隊。

總結這兩點並不難,它就是一道算術題。但理解這兩點之間的關係,才是關鍵。正是你對第一點的追求,導致了第二點的致命錯誤,這就是上文所說的「隨機性規律的騙局」。

判斷值得重倉出擊的機會,前期是你對某此規律的掌握,但你怎麼知道這個規律不是「猴子打出的唐詩呢」?

投資大師霍華德馬克思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中講過一個讓我記憶深刻的故事:

有一位賭徒,聽說有一場只有一匹馬參加的比賽,於是借了一筆錢下注。然而賽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那匹馬跳過護欄逃跑了。

「最壞情況」只意味著「我們過去見過的最壞情況」,規律只代表你見過的類似事件的規律,而你下的重注卻是你全部家當。

比如新冠病毒的出現,完全是一個隨機性事件,在此之前,科學家也很難相信一個致死率和傳染率完美平衡的病毒,因而它帶來的風險是不可防的。因此,大部分人都有可能完全暴露在此類風險中,甚至加槓桿,你可能會失去之前幾十年的全部積蓄。

知道了隨機性帶來的騙局,我們怎麼應付此類風險呢?

04

應對隨機性風險的三個建議

第一、不要把生命浪費在隨機事件上

著名的寓言拉封丹的驢子大家都聽過,一個飢餓的驢走到兩堆草中間,剛好它是一個非常理性愛計算的驢子,試圖比較這兩封草的區別,讓自己有吃哪堆草的理由,但這兩堆草真的是一模一樣,最後驢子在糾結中餓死了。

我們對於難以作出的選擇,最好的辦法就是果斷隨便選一個,如果怕自己後悔,就拋硬幣讓上天決定。千萬不要在這種選擇上浪費時間,因為這種選擇往往都充滿了隨機性,本質上就是兩堆一樣的草。

第二、「反脆弱」策略

大部分的隨機事件都能找到對衝事件,疫情對大部分公司不利,但對相關製藥公司、遊戲公司、在線會議公司就是利好——任何災難都利好黃金。

而且,天生有一些事件擁有「反脆弱性」,即從負面的隨機事件中獲益的能力,這個策略後來被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總結為「槓鈴策略」。

我在《反脆弱性:為什麼工作越穩定,人生越脆弱》一文中也介紹過:每個人都想通過「提升能力」的方式抵抗外部風險,但總有「黑天鵝事件」超過你的風險抵禦能力。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以毒攻毒」,為自己建立一個「反脆弱職業結構」,讓自己經常暴露在風險中,提高自己生活的「波動性」,利用「波動性」平衡風險,甚至在風險中獲利。

第三、把時間拉長或縮短,以消除隨機事件的影響

投資中最典型的現象是長期確定,短期隨機。以新冠病毒疫苗為例,如果把時間拉長到1年,其研發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拉長到2年,就很大了。但如果縮短到半年,其研發成功完全是一個隨機事件,但再縮短到兩個月,其研發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這個策略要求我們投資時,放棄隨機波動時段,專注於那些更具確定性的時段。

這個策略也能避開工作和人生的選擇上的隨機事件。高考填志願選專業,專業對人生的影響時間很長,而專業是不是「吃香」,變化卻很快,如果按目前的專業熱鬧度選擇,就產生了短期確定但長期隨機的風險,所以更好的選擇是從你個人穩定的性格與愛好出發,因為這兩個都是長期穩定的因素,才能匹配專業對人生的長期影響。

不過,這三種方法都有一個缺陷,它只能應對你知道的隨機性,卻無法對付未知的風險——如果你不知道風險是什麼,你甚至不知道你現在做的事情到底意味著什麼,你怎麼去對衝?

這就回歸到做任何事的根本問題——「預期收益」。

05

不要把你的壞運氣怪罪到任何人的頭上

在隨機的世界裡,命運控制了一切,除了你對自己的預期。

如果你的人生正在經歷十年的戰爭,其間大大小小十幾次戰役,每一次都要減員一成到一半,你在戰爭中的最優策略就是保住小命,不要逞英雄。這樣,每經歷幾次戰役,由於自然減員,即便你沒有任何軍功,也會自然官升一級。最終你只要迴避掉所有隨機事件,戰爭結束時,你就自然達到了你的人生巔峰。

在上圖的人生財富曲線中,如果我們不追求「值得重倉抓住的機會」,我們自然就能大概率避開「隨機性帶來的致命錯誤」,避開一生中少數幾次災難性的隨機黑天鵝事件,剩下的就是「複利的世界」,加上你所擁有的投資知識和經驗,雖不能讓你成為富豪,卻足以讓你的財富超過大部分身邊人。

投資並不一定要成為巴菲特,實際上巴菲特的穩定年化也差不多在20%左右,近年還有所下降。而有了一個合理的收益預期,才能讓你冷靜地面對無法預測的隨機性風險。

所以,對於如何面對隨機性,《隨機漫步的傻瓜》最後給了我們一個有點哲學的回答。

塔勒布這個「最後的方法」來自古希臘斯多噶哲學流派的主張,它們主張類似現代的一網絡流行語「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他們認為,當你遇到無法解決的厄運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的舉止優雅,保持尊嚴。

面對醫生的「死亡判決」,冷靜地與醫生討論病情,不要哭天喊地;

賠錢的時候,不要遷怒於你的手下;

另一半出軌,不要整天想著如何報復;

……

不要把你的壞運氣怪罪到任何人的頭上,一切都是命運隨機性的安排,而命運唯一控制不了的,是你的人生態度。

相關焦點

  • 隨機漫步的傻瓜——你好,隨機性
    而當初吸引我看本書的原因,幾乎是因為這個書名——《隨機漫步的傻瓜》。做外匯交易在沒有形成系統化的交易方式之前,很怕自己就是那個隨機漫步的傻瓜。所以我很想搞清楚書中隨機漫步的傻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如果很不幸那個傻瓜真的就是自己,那我應該怎麼做!
  • 隨機性,算法,錢
    二教你一個好玩兒的魔術:可預測的骰子。一個碗裡有六個骰子,你可以隨便搖動。在你搖之前,我先預測你會搖出的六個數字之和,寫在紙上,摺疊起來。然後你隨機搖動,停止。我們數一下,六個骰子朝上的點數之和是21。打開那張紙,上面的數字正好是21。  奇怪,我為什麼可以控制六個骰子的隨機性呢?和所有的魔術一樣,我做了手腳,並且讓你看不出來。
  • 快讀:《隨機漫步的傻瓜》,「搖骰子」的人生,被忽視的隨機性
    讓我們來看看一個經典的例子:某個股票交易日,你收到了一個匿名簡訊,「今日某某股票將會大幅上漲」。雖然你不在意,但是你還是忍不住去查了一下,發現那個股票還真的漲了。之後,你又收到了相似的簡訊,結果和預測如出一轍。於是,你漸漸的對這個簡訊的薦股深信不疑,按照他們的建議去投資,甚至主動聯繫,委託他們幫你投資。
  • 隨機性真的存在嗎?
    只要你認真閱讀下面的這篇文章,思考文末提出的問題,嚴格按照 互動:你的答案 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獲得獎品!作者:Pradeep Mutalik翻譯:Nothing審校:Nuor客觀,完美的隨機性真的存在嗎?抑或它只是我們想像的產物?眾所周知,未來是不可預測的,生活中隨機事件隨處可見,你可以說宇宙本身就是隨機的。
  • 深度| 為什麼隨機性對於深度學習如此重要?
    如果你是一個剛剛入門的新手,那麼你有可能會覺得一大堆技術被隨意一股腦地用在了訓練神經網絡上,例如dropout正則化、擴增梯度噪聲、異步隨機下降。那這些技術有什麼相同的呢?答案是他們都利用了隨機性!現在讓我們來假設你在訓練一個深度神經網絡下圍棋,在下圖這樣的情況下,深度神經網絡需要落下第一個棋子。如果我們還是使用確定不變的策略,那麼將無法得出一個好的結果。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啊?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優的「第一步」選擇不是唯一的,對於棋盤上的每一個位置來說,他們都和對面位置具有旋轉對稱性,所以具有相同的機會成為較優的選擇。
  • 如何用小概率賺大錢?(更正版)
    本文將向你揭示一個秘密:有些小概率事件可以疊加成大概率事件,而該事件因為「小概率」而擁有的特別選擇權,會帶來賺大錢的機遇。光有這個秘密還不夠,還需要「二階」使用指南:好的賭注需要一條凸性曲線的庇護。以上兩條,就是所謂小概率的「鍊金術」。一我們先倒過來想,看一個極小概率但是虧大錢的例子。
  • 量子力學的隨機性被推翻了?
    諸如「耶魯大學實驗推翻量子力學隨機性」「愛因斯坦又蒙對了」等等標題黨紛紛出現,仿佛戰無不勝的量子力學一夜之間陰溝翻船一樣,很多文青紛紛哀嘆宿命論又回來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還是報導偏差歪曲了論文本意?
  • 如何用小概率賺大錢?(下)
    凸性是反脆弱的,而凹性是脆弱的。下面是一個凹性的常見例子:喝酒的過程就是如上曲線:開始越喝越爽,到了某個量,就達至峰值。再喝的話,就會受罪,甚至送去醫院。我們對比一下兩種曲線:圖片來源網絡左側是凹性,右側是凸性。凸性具有反脆弱性。其可能的痛苦是有限的,而可能帶來的收益則會很大。
  • 技術分析的反對意見:隨機漫步理論
    隨機漫步理論也稱隨機遊走理論。該理論認為,市場價格的波動是隨機的,在時間順序上是相互獨立的,歷史價格不能預測未來價格,市場沒有「記憶」,也不會形成所謂的趨勢和價格形態。最好的投資策略就是「買入持有」,任何人獲得的超額收益都只是運氣好罷了。筆者解讀:隨機漫步理論曾經在學術界盛極一時。
  • 隨機漫步的傻瓜︱你的成功不見得比別人高明,也許只是因為運氣好
    這其實就是本書所強調的----隨機性的概念。本書的作者塔勒布用隨機性的概念旨在告訴我們生活中除了努力和實力,我們還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隨機性的事件。作為從業多年的金融交易人員和風險管理專家,塔勒布一直都不是業績最好的那個人,平時的業績也只能說差強人意,甚至偶爾還會賠點小錢,但是他總能把握隨機性的事件賺大錢---比如在2001年的9.11事件和2006年的次貸危機事件,賺的盆滿缽滿。本書就是他根據自己多年來的從業經驗編寫的一本書,旨在讓我們重視到金融市場和生活中經常發生的隨機事件。
  • 謠言:量子力學隨機性被推翻了
    諸如「耶魯大學實驗推翻量子力學隨機性」「愛因斯坦又蒙對了」等等標題黨紛紛出現,仿佛戰無不勝的量子力學一夜之間陰溝翻船一樣,很多文青紛紛哀嘆宿命論又回來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還是報導偏差歪曲了論文本意?
  • 謠言:量子力學隨機性被推翻了
    諸如「耶魯大學實驗推翻量子力學隨機性」「愛因斯坦又蒙對了」等等標題黨紛紛出現,仿佛戰無不勝的量子力學一夜之間陰溝翻船一樣,很多文青紛紛哀嘆宿命論又回來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還是報導偏差歪曲了論文本意?
  • 量子力學隨機性被推翻? 放心吧,上帝依然擲骰子
    量子力學隨機性被推翻? 放心吧,上帝依然擲骰子  耶魯大學科學家通過一種高速攝影技術,揭示了量子躍遷循序漸進的過程。量子躍遷再次成為流行語,並掀起一場關於量子力學是隨機性還是連續性的爭論。  量子力學作為理解原子尺度世界的理論,其中有一個核心概念極為激進大膽又反直覺,甚至成為了流行語,那就是「量子躍遷」。
  • 量子力學隨機性被推翻? 放心吧 上帝依然擲骰子
    量子躍遷再次成為流行語,並掀起一場關於量子力學是隨機性還是連續性的爭論。  量子力學作為理解原子尺度世界的理論,其中有一個核心概念極為激進大膽又反直覺,甚至成為了流行語,那就是「量子躍遷」。量子力學的先驅們大都相信:量子躍遷是「隨機的、瞬時的」 。  一項新的實驗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 數學家開發出新的理論來解釋現實世界的隨機性
    對於一個隨機事件可以探討其可能出現的概率,反映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們一直在探索這種具有隨機性的物理事件。在物理學中,最典型的就是布朗運動。布朗運動是指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英國科學家布朗發現了這一新奇的現象,它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人們一直迷惑不解。
  • 電動自行車電池隨機性PCL現象的研究
    根據中國礦業大學電動車電池超長壽命研究中心連續3年的跟蹤研究和大量的電化學分析,我們將電動自行車特有的「隨機性早期容量衰竭」現象的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1、隨機性早期容量衰竭產生的原因  閥控式免維護鉛酸電池的早期容量衰竭問題,是免維護鉛酸電池出現後的一種特殊的電池故障,國內對於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進行的不多。
  • 隨機性理論可能是網際網路安全的關鍵
    在一份新論文中,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問題,該問題是所有加密是否都可以破解的關鍵,以及與旨在定義和測量隨機性的數學概念的驚人聯繫。將兩個隨機質數(例如23和47)相乘很容易,但是如果僅給定乘積1,081,則很難找到這兩個因子。Pass說,儘管研究人員可能尚未找到正確的算法,但人們認為沒有有效的分解因子算法可用於大量數據。「我們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它是否存在?是否存在一些自然現象來表徵單向功能的存在?」 他說。
  • 打工永遠不能成為掙大錢,創業才是有錢人的標誌?你怎麼看?
    創業的確是能夠掙到大錢,但其風險為何沒有任何人提及過呢?普通人,究竟是創業更好,還是選擇一份穩定的工作更好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一、普通人,打工真的不可能成為有錢人嗎?嚴格來說,小胖倒是蠻贊同上面所述的這種觀點,即如果光靠打工,或者說光靠每個月那點死工資的話,那這輩子成為有錢人的機率可謂是相當低。
  • 數學家是如何描述生活中的隨機事件?
    博科園|科學科普-數學類隨機性是一個我們熟悉的概念,但是,給這樣一個我們熟知的概念下正式的定義卻又出奇的困難。我們認為,隨機過程是一種以無法預測的方式隨時間的推移而發展的過程。從煙囪中冒出的煙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量子力學隨機性被推翻了?事情才沒那麼簡單
    諸如「耶魯大學實驗推翻量子力學隨機性」「愛因斯坦又蒙對了」等等標題黨紛紛出現,仿佛戰無不勝的量子力學一夜之間陰溝翻船一樣,很多文青紛紛哀嘆宿命論又回來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還是報導偏差歪曲了論文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