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漫步理論也稱隨機遊走理論。該理論認為,市場價格的波動是隨機的,在時間順序上是相互獨立的,歷史價格不能預測未來價格,市場沒有「記憶」,也不會形成所謂的趨勢和價格形態。最好的投資策略就是「買入持有」,任何人獲得的超額收益都只是運氣好罷了。
筆者解讀:隨機漫步理論曾經在學術界盛極一時。即使到現在,一些對市場一知半解的人還認為價格波動是隨機的。首先,隨機漫步理論不止否定了技術分析,它也否定了基本面分析,事實上它否定了所有分析方法。如果價格波動是完全隨機的,那任何分析方法都無效。同時,市場中賺了大錢的人都是運氣好而已,他們並沒有真正的技術。交易者自身也只是在賭場中碰運氣,而購買基金的人只是覺得基金經理的運氣更好,所以更能賺錢。而我們就應當在上證指數從5100跌倒2600的過程中一直持有股票,並每天唉聲嘆氣的問:市場到底何時才能漲回來?!——這是典型的「虧貨思維」。
隨機漫步理論在投資界根本就沒人認可,因為真正盈利的人,他們都知道自己是靠什麼賺的錢,他們完全不會認為價格是隨機波動的。
推翻隨機漫步理論——
目前已經有無數的研究推翻了隨機漫步理論,這裡只做一些簡單的介紹:
一、肥尾現象
如果價格波動是完全隨機的,那麼每日收益率應該服從標準的正態分布,一個確定的收益率值應該對應一個準確的概率值。而極高或極低的收益率是很難出現的,也就是發生的概率極低極低,我們稱為「正態瘦尾」。
但在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崩盤,道瓊指數當日下跌了22.6%,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一」。根據正態分布的概率測算,股市要運行5.2億年才會遇到一次22.6%的單日下跌,這顯然是一個異常值。還有很多類似的概率測算都表明,股災帶來的單日下跌,並不符合「正態瘦尾」,而是出現了一種「肥尾」現象。簡單點說,就是股災發生的概率並不是很低,這也就推翻了隨機漫步理論。
二、市場下挫
如果每日的價格波動是相互獨立的,那根據概率測算,連續3天內市場下挫30%的情況大約400萬年才會出現一次,但就上個世紀而言,道瓊指數的這種短期下挫就已經出現過幾次了,這也能說明隨機漫步理論不可信,股票收益並不是完全隨機或獨立的。事實上,股市收益率大部分情況——可能是99%——都遵循正態分布,但就在剩餘的1%中,有一套完全不同的運行機制掌控著市場,也就是我們之前說的「肥尾」區域。
三、坐標比例
根據隨機漫步理論,市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所波動,這種帶來收益的波動可以稱為是振幅,而這種振幅應當與時間間隔的平方根成正比。換言之,典型的市場回報波動的振幅應當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但麻省理工學院的羅聞全和沃頓商學院的克雷格·麥金利的研究表明:市場的振幅與1962年9月至1985年12月的間隔區間不成正比,因此股票收益率並不具備隨機的特徵。
筆者解讀(總結):其實說到底,市場是「人」的市場,市場行為也就是「群體」的行為,所以市場一定是有記憶的。牛市的啟動會逐漸變得引人注目,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交易量會增加,投資者會看到各種利好的新聞來解釋當前的上漲,從而造成更大的利好,市場繼續上揚。
再舉個例子,如果大型超市日用品半價出售,那必然會帶來銷量的提升。價格會對人們造成刺激,人們也會對價格產生反應,進而採取行動。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價格的波動肯定不是完全隨機的,我們可能通過過去的價格來預測未來的價格,但這並不容易,這需要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和經驗的長期積累,而且並不會100%準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