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恐龍聊天、做鐵達尼號大餐,在雲遊中體驗詩與遠方

2021-01-09 騰訊網

疫情期間,世界各地景區、博物館紛紛關閉,遊客也只能宅在家裡。與此同時,這些目的地推出了各種線上「雲遊」項目,有的提供360度虛擬體驗,讓人如臨現場;有的增加有趣互動,調動孩子甚至大人的好奇心;有的邀請館長、專家做「導遊」……總之,這些高科技的「雲遊」項目,從多角度帶人們深入了解歷史、人文、科學以及傳奇故事,即便是已經去過的景點或博物館,再從線上回顧一番,也會有更多收穫。

在家「遭遇」宇宙大爆炸,還能與白堊紀恐龍聊天

圖/芝加哥旅遊局供圖

博物館不僅僅是為成年人準備的,也是小朋友們滿足好奇心的好去處。芝加哥線上博物館系列,除了提供圖片、文字、視頻的雲遊體驗,還有各種好玩的互動活動。趁家裡的「小小科學家」還沒開學,不妨在雲端感受一次「宇宙大爆炸」。芝加哥阿德勒天文博物館是美國首個天文博物館,專門設計了在家就能進行的科學實驗,例如在水中漂浮雞蛋、製作一盞熔巖燈等,所需的材料都很常見,過程趣味十足。

圖/芝加哥旅遊局供圖

喜歡恐龍的小朋友,想不想在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來一次穿越時空的精彩對話?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創立於190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收藏了超過2100萬件標本。博物館特別設置了有趣的在線知識問答小程序。小朋友通過手機,可以和「鎮館之寶」雷龍Maximo線上對話,向Maximo提問,了解一下白堊紀時代的生活、它是如何抵達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甚至它最愛的顏色、喜歡吃的食物……發揮想像,儘管向它拋出你心中的疑問。

洛可可精緻範兒和酷酷的工業風,都能360度體驗

圖/德國旅遊局供圖

魏瑪是德國的文化名城,這裡的安娜·阿瑪利亞女公爵圖書館不容錯過。據說,歌德曾在安娜·阿瑪利亞女公爵圖書館當了35年的圖書管理員,圖書館藏書極為豐富,包括100萬本圖書、2000本中世紀和現代早期手稿等。然而,2004年圖書館遭遇了毀滅性火災,失去了5萬本圖書,直到2007年進行了場館修復,重新對外開放,但每天限制最多290人參觀遊覽。

遊客可以在線上360度虛擬參觀安娜·阿瑪利亞女公爵圖書館,建築、書籍、畫像、室內裝飾……每個細節都一一呈現在眼前,宛如身臨其境。在建築和書本的裝飾和點綴之下,圖書館把洛可可風格發揮到極致。另外,遊客還可以前往安娜·阿瑪利亞女公爵數字圖書館,欣賞高清的珍貴書籍和手稿。

圖/德國旅遊局供圖

領略了洛可可風格的精緻,下一站就是酷酷的德國工業風格。埃森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第十二號礦井,曾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現代化的煤炭運輸系統,如今這個礦區已經成為現代工業建築的標誌。坐落在礦區的紅點設計博物館,則以舉辦當代設計展聞名。

點開埃森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360度虛擬遊覽,酷酷的工業風格映入眼帘,在地圖上點擊不同區域,可以進入包浩斯風格的廠房內部。漫步在紀念小道上,可以看到昔日的篩煤車間、煤倉和洗礦場、巨大的機器和傳送帶等。

不再走馬觀花,專家直播帶你雲遊博物館

圖/視覺中國

很多人參觀博物館時,最大的遺憾就是走馬觀花、懵懵懂懂,如果能有專家擔任「導覽」,會學會更多知識。疫情期間,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推出了線上直播《行走的文明》,邀請海內外博物館專家,帶領參觀者雲遊,比如西班牙的文森之家、日本的琉璃玻璃村、荷蘭馬德羅丹小人國等,涵蓋國內外眾多博物館及文化場所。在「解鎖塵封132年的西班牙文森之家」直播中,文森之家首席數字官Pilar Delgado作為講解員,連同巴塞隆納大學西班牙文學歷史博士,共同帶來一場三國語言的導覽解讀,生動有趣。建於1883年-1888年的文森之家,是西班牙建築師安東尼·高迪的家庭住宅設計。據說,通過直播遊覽的線上遊客,超過了百年以來文森之家的線下總遊客量。

圖/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直播截圖

截至目前,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共收錄330餘家博物館,還將在今年開放100家博物館,將線下博物館複製到線上,形成數位化博物館,讓遊客提前了解藏品,引導線下遊覽,或是通過全景模式,讓遊客獲得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此外,還會舉辦一系列專題活動,如博物館奇妙夜、「聽!文物在說話」、「館長帶你秒懂博物館」等。

在線逛鐵達尼號博物館,學做主廚同款大餐

圖/愛爾蘭旅遊局供圖

圖/愛爾蘭旅遊局供圖

北愛爾蘭的首府貝爾法斯特是鐵達尼號的故鄉,鐵達尼號博物館就位於當年的造船廠旁邊。這裡被《獨孤星球》列入全球必去的500個景點之一,並深受電影《鐵達尼號》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喜愛。博物館內部有9個展廳,展出約400件文物,並採用互動式屏幕、動態圖像等,全方位呈現了貝爾法斯特的歷史,以及鐵達尼號的誕生、建造和下水的故事。通過博物館內巧妙的設計,遊客可以觀看圖像資料,還能進行「穿越之旅」,看到當年的造船場景。

4月30日起,鐵達尼號博物館加入BBC的藝術博物館雲旅遊計劃,首次免費在線上提供解說,包括對鐵達尼號和貝爾法斯特造船業歷史的回顧、電影背後的故事等。無論是否去過博物館,都可以通過雲遊,了解這段歷史。作為鐵達尼號粉絲,還可以參與線上《鐵達尼號》電影知識問答,並按照當時船上主廚的菜單,在家做鐵達尼號大餐。

從客廳直達山巔,自駕、坐火車「雲遊」瑞士

圖/瑞士國家旅遊局供圖

瑞士的自然風光令人著迷,「瑞士環遊之路」是一條覆蓋瑞士全境的駕車環遊線路,全長約1600公裡,沿途有眾多觀光景點,可以帶領遊客穿越瑞士風景最美的地區。

這條線路覆蓋13個旅遊地區,途經22個湖泊,遠離高速公路。遊客沿途會穿越大大小小的城市和鄉村,與瑞士的文化、建築和自然親密接觸。疫情期間,遊客可以在網上虛擬旅行,盡情體驗「環遊之路」及沿途亮點。瑞士國家旅遊局提前進行了實際拍攝,按照線路編輯成雲遊版本。除了通過照片、信息和視頻欣賞沿途風景,還可以免費下載這條線路上所有的GPX數據,用作導航。

圖/瑞士國家旅遊局供圖

此外,火車之旅也是在瑞士不可錯過的體驗。瑞士環遊火車之路始於蘇黎世,第一站是聖加侖,然後乘坐阿爾卑山麓快車前往琉森,再換乘金色山口快車前往因特拉肯和蒙特勒。列車會從日內瓦湖駛往馬蒂尼、布裡格和採爾馬特等,直到從琉森返回蘇黎世。如果遊客有計劃坐火車環遊瑞士,不妨提前雲遊一下,火車雲遊項目以火車線路為順序,自動播放沿途美景,從家裡客廳便可直達瑞士山巔。

新京報記者 曲筱藝

編輯 李錚 校對 危卓

相關焦點

  • ...瑞士國家旅遊局|瑞士_旅遊|自然歷史博物館|鐵達尼號|安娜...
    與此同時,這些目的地推出了各種線上「雲遊」項目,有的提供360度虛擬體驗,讓人如臨現場;有的增加有趣互動,調動孩子甚至大人的好奇心;有的邀請館長、專家做「導遊」……總之,這些高科技的「雲遊」項目,從多角度帶人們深入了解歷史、人文、科學以及傳奇故事,即便是已經去過的景點或博物館,再從線上回顧一番,也會有更多收穫。
  • 《太空旅客》我們不能只想著詩和遠方,而忘記眼前的美好!
    《太空旅客》我們不能只想著詩和遠方,而忘記眼前的美好!男主是個屌絲,女主是個白富美。男主在飛船上意外醒來,於是他可以一個人享受飛船上的大部分設施,他雖然剛開始很困惑驚恐自己為什麼提前醒來,後來就自娛自樂玩開了。女主是個厭倦了地球生活的作家。
  • 2021旅行新體驗,潛入鐵達尼號殘骸,在航行中體驗南極日全食?
    當疫情褪去之時讓我們整裝待發開啟全新旅行初體驗享受旅行過程中的美好讓過去一年的所有等待都值得!潛入鐵達尼號的殘骸水下觀光鐵達尼號沉船在2021年將成為現實。美國商人計劃從明年開始為遊客推出水下參觀"鐵達尼號"沉船的旅遊觀光項目。
  • 我心永恆 《神鬼傳奇》帶你重返鐵達尼號
    《鐵達尼號》3D版重新上映的消息絕對令無數影迷振奮不已
  • 微喪·成熟女生頭像:我也有詩和遠方 只不過詩很爛 遠方也很黑暗
    微喪·成熟女生頭像:我也有詩和遠方 只不過詩很爛 遠方也很黑暗今天給大家帶來幾組微喪成熟女生頭像,如果有喜歡的請不要錯過,當然也可以拿去保存哦。在生活中每一個女生都是希望自己是一個開心的人,並且也可以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做很多事情。看到圖中的這位女生,一個人走在黑夜裡。
  • 詩與遠方首批體驗地發布!甌江山水詩路主題活動在龍泉啟動
    沿著這一泓甌江山水,慢行駐留,守望著心中的詩和遠方。月10日,「對話甌江山水,共謀產業發展——全國媒體大咖甌江山水詩路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麗水龍泉舉行。活動旨在加快推進甌江山水詩之路建設,共推沿線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共建「詩畫浙江」大花園,共創高品質美好生活。
  • 「詩和遠方」的科學家丨科學史小畫
    如果你去過中國古動物館,一定不會錯過「恐龍走廊」的第一件展品——一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它就是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許氏祿豐龍。它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發掘、研究、裝架的第一具恐龍化石。許氏祿豐龍的發掘和研究,與楊鍾健的名字密不可分。楊鍾健是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我國古脊椎動物學的奠基人。他30歲時完成的博士論文《中國北部之嚙齒類化石》,是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開山之作。
  • 暑期科普大餐來了!中國科技館推出「雲享科學」系列活動
    原標題:暑期科普大餐來了!活動包含「雲遊中科館」「雲端科學課」「雲趣故事會」「中科館雲講堂」四大欄目。「雲遊中科館」欄目包含「主題雲看展」「雲講館寶」「雲微展」「雲秀場」「雲遊VLOG」「展廳直播」6個板塊,推出展廳主題講解輔導、展品深度解讀、展廳參觀攻略等內容,力求為觀眾提供多場景、多形式、豐富主題的遊玩導覽體驗。
  • 從海底升起:鐵達尼號百年真容-鐵達尼號,海底,百年真容,海底...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華夏地理》雜誌4月推出《泰坦尼克百年紀念專輯》,公布了沉睡海底的鐵達尼號殘骸細節。鐵達尼號的殘骸在黑暗中沉睡,腐壞的鋼鐵亂七八糟地散落在北大西洋海底約400公頃的一片海床上。這裡真菌滋生,各種奇怪的無色生物身受千鈞重壓而安之若素,在凸凹不平的船骸中覓食。
  • 常規、慣性、詩和遠方
    我正是這樣的人們中的一員,似乎從未嚮往過轟轟烈烈,從青年時代起就自我陶醉於「平平淡淡」。平平淡淡的生活,鍛造似乎無欲無求的人生。但這次因為「超出常軌路線」忘記打卡,讓我突然有了一種領悟:其實,我以為的所謂「平平淡淡」,有時也許不過是一種慣性罷了。
  • 鐵達尼號和哈佛圖書館
    鐵達尼號沉沒一百周年,多少悲慟往事,多少死裡逃生,多少流言真相,都被傳媒廣泛報導,但有一位屍沉海底的名叫哈裡懷德納(Harry Elkins Widener)的先生鮮被提及,而這位老兄,其它媒體可以不提,晶報《深港書評》卻有必要說他一說,因為,於其死後三年,美國哈佛大學出現了一所面積龐大的圖書館,足以藏書五百萬冊,至今為止,仍是全球最具規模的大學圖書館
  • 理想的生活狀態應該怎麼樣,是安於現狀還是詩和遠方
    理想的生活狀態應該是無憂無慮,做自己所想,想自己所做。就如鳥兒飛向藍天,就如風兒無比自由,到能到之地,看能看之人。人不存在絕對自由,受絆於世俗及各種瑣事,當你放手一搏做個真我時,你發現事情並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很多事要處理,很多人要掛念。擔心這些日常裡的人和事便成了阻礙你放飛自我的決心。放不開,逃不掉,人生就這樣被死死按在固定生活軌跡中。
  • 《獵人筆記》:給你想要的詩和遠方
    大自然終於生機煥發,讓人不禁拾回讀詩的意趣和對遠方的嚮往。明媚的春日裡,宜讀《獵人筆記》,在料峭春寒中期待著溫暖的來臨。屠格涅夫應是個極有生活情調的人。他筆下的俄羅斯風光和風土人情,熱情洋溢,溫暖淳樸。他在遊獵途中記下的點點滴滴,釀成一壇濃鬱的美酒,讀來讓人發醉。
  • 2020.7.29 日誌 詩和遠方
    2020.7.29 日誌 詩和遠方1.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將於7月31日上午10時30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 美團出手了!今天,有用戶在使用美團支付時發現,支付寶支付被取消了,美團支付佔據優先位置,而微信支付和Apple pay還在支付選擇列表上。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剛宣布要上市。一時間,美團要殺入支付界、美團和阿里的9年恩怨引來市場的關注。3.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多個地方財政人士處獲悉,補充中小銀行資本的2000億專項債額度已下達。共18個省獲得該額度,平均每個省份約111億。
  • 星辰和大海都需要門票,詩和遠方也很貴
    長大後會發現,星辰和大海都需要門票,詩和遠方也很貴。1我的一個同事,二十多歲的小姑娘,最近她心情很不好,聲音低沉。至於令人崩潰的一線房價,還是租房一族的她更是一臉迷茫,生活還很苟且,那詩和遠方是真消費不起。3我們從來都沒有去過遠方,遠方是什麼樣子?
  • 薦書| 泰戈爾寫給孩子的詩:詩和遠方,滋養孩子,美到入魂
    從《生如夏花》到《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泰戈爾的詩影響了眾多中國人。生活,要有詩和遠方。讀詩的意義無需贅言,孩子幼年時讀過的詩歌,會在TA心底紮下根。詩裡的美好、溫暖和感動,都將化為他們進步的力量。這本書是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泰戈爾,專門為孩子寫的詩。
  • 藏在遜克的「詩和遠方」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9月末的黑河市遜克縣,告別了春日杜鵑花海浸染的十裡紅妝,沒有了夏日繁花錦簇的喧鬧,還未披上冬日千裡霧凇裝點的錦衣,唯有小憩在五花山色中的靜謐浪漫東山森林公園僅是遜克秋韻中的一抹,駕車行駛在沿江公路,仿若置身曠野,一望無際
  • 存在主義下的自由和理想:你的詩和遠方在生命面前不值一提
    許巍的歌和我們追求的詩和遠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曾經,許巍的這首歌有多麼紅呀,我們都在拼命地證明自己可以不苟且,可以詩和田野。什麼是詩和遠方?詩和遠方就是未來和希望,就是本來去不了但很想去的地方。比如黃雨蒙心目中的生命的禁地可可西裡,比如生活中暫時的失控或逃避或孤獨或遠離,每一次小小的跳脫常規都是詩和遠方,也許只是一次暴飲暴食。從人的需求的層次來說,日常的吃喝拉撒規律地學習工作都是我們想逃又逃不了的苟且,代表著最最底層的需求。
  • 張掖七彩丹霞,有你要的詩與遠方
    張掖七彩丹霞,有你要的詩與遠方 2020-06-09 0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緯38度, 在這裡收穫「詩和遠方」
    紫色夢想離不開『葡萄酒+旅遊』這個永恆話題 「葡萄憐酒美、苜蓿趁田居」,這是元代詩人馬祖常在其《靈州》一詩中的著名詩句,足以印證賀蘭山東麓葡萄種植的歷史悠久。而如今,更值得期待的是,假以時日,這裡將會成為聞名遐邇的「葡萄酒之都」,將會成就「當驚世界殊」的中國葡萄酒產業。 紫色夢想,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