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安邦諮詢
中國走過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進程。波瀾壯闊的情景為中國發展帶來助力。現在很多人因為城市化,通過房地產發了大財或者小財;城市化的過程集聚了大量的資金,這才有了科技創新的可能,同時也帶來了風口投資的機會;甚至中國的教育和學術也因此受益。但與此同時,債務的急劇增長,城市病,城市空間的不合理,資產價格大幅增長,成本的大幅增長,社會矛盾激化等諸多問題也在城市中不斷湧現。
安邦智庫(ANBOUND)首席研究員陳功曾多次指出:中國出現的一切問題都是速度問題。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個多百分點,如今已達60%左右,城鎮常住人口由1.7億人增加到8.1億人,城市數量由193個增加到660多個……中國用了很短的時間,實現了別人上百年甚至更長時間做成的事情。而這樣的速度為問題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舉例來講,快速的城市化,必然伴隨著大量的物質環境建設,要建設就需要大量的資本,因為時間短,生產上賺來的錢肯定不夠,那就需要額外的資本,要靠貨幣發行,要靠借債,要靠讓渡利益來引資,這就很容易造成債務問題。如果速度慢一點,城市還有自我修正的可能,可以實現有機成長,有點問題也能在成長中修正,但如果速度太快了,那就連修正的機會都沒有了。問題成堆,只好擺在那裡。
如果放在一個長周期裡觀察國家和城市發展,就會發現那些「速度慢」的國家、地區和城市,實際經濟發展成效可能更好——非常富裕的社會,高度文明,站在世界競爭食物鏈的頂端,比如北歐以及歐洲的經濟增長速度就很慢,如果能夠達到2%-3%的經濟增長率,就是值得慶賀的事情。對比之下,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但卻是發展中國家,很多地方還在靠賣苦力的方式幹活,雖然千方百計地減貧,但貧困人口在中國的規模依舊不小。
有人可能會說,恐怕世界各國與城市都存在這樣的一個階段過程,由快而慢,先快後慢。這話沒錯,但沒錯中有大錯。
縱觀世界城市發展路徑,這種「先快起來再說」的追趕狀態,更多地出現在工業生產型國家和城市。美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19世紀,美國藉助工業、製造業,走上了崛起之路,大量小鎮因此繁榮,城鎮圍繞工業和製造業建立起格局——城市把生產放在了第一位,其次才是生活,商業和生活都是配套性質的,在城市中都處於一種從屬的地位。美國在這樣的格局下富裕起來,快速增長,成為了世界第一超級大國,但這種「追趕」並沒有讓它逃脫應有的命運——許多因產而興的城市,雖然曾經確實高度領先於世界,但如今殘破不堪,水泥碎裂,鏽蝕的鋼筋暴露在外,只能靠修修補補,勉強度日;貧富差距巨大,工人階級人口規模大,但職業轉型困難,居民負債不斷增長,中產階級的危機感和不滿日益強烈……高經濟增長率不過曇花一現,根本把持不住,今年4%的增長率就足以讓川普總統歡喜欲狂,大吹大擂。以往正常年景下,美國的經濟增長率也就沉積在1%-2%左右。
相比之下,歐洲雖然經濟發展在更長的周期裡面很慢,但卻非常穩健。這得益於它把更多的資源,更多的資本,用於消費,用於文化,用於教育,用於生產之外,但卻是事關長久、事關穩定的事情。如此一來,歐洲尤其是經典的老歐洲與北歐,城市建設速度雖然乍看起來要比我們慢5倍甚至更多,但長久以來,它們的發展卻穩健得多,而且也未見他們因此而變得「貧窮」和「落後」。所以,發展速度快和慢是相對的,發展速度太快了,經濟危機的爆發也快,而且更加猛烈。
快與慢之間,的確存在「似慢實快」、「似快實慢」的情況。如果速度太快了,拉出的空子就很大,問題就會成堆,這是容易理解的常理。一個城市過去是100平方公裡的建成區,現在擴張到300平方公裡的建成區,如果同樣是修地鐵,要達到同樣的通聯水平,後者的建設成本就要比前者足足高出2倍。於是沒辦法,要做到並且實現,那就只好借更多的債,把泡沫吹得更大,這就是中國發展的複雜性。
從現實來看,中國城市或許已經逐漸意識到盲目追求速度的弊端,也正在努力探索轉型的方向和合理的發展方式。對此,陳功先生給出的建議是要注重均衡。要均衡,就要強調穩健。事實上,陳功先生針對中國城市紛繁複雜的問題,提出的系統城市解決方案——POD理念(PEDESTRIAN-ORIENTED DEVELOPMENT),就非常突出「均衡」,強調適度,強調長遠。在歷史的窗口中觀察,POD理念是客觀而穩健的選擇。現在很多城市把「宜居」作為定位,但從很多城市的實際布局和定位來看,這似乎是天方夜譚。以交通便捷性為例,一個城市,過去一天可以辦幾件事,現在一天只能辦一件事,這又怎能稱得上是宜居?嚴峻的現實表明,現在的「宜居」,不過是一句口號罷了。
在陳功先生看來,中國必須要向消費社會前進,這與生產沒矛盾,單一的生產,一味的生產,才是大矛盾,那是要放在全球競爭格局中衡量的大矛盾。中國一些城市規劃者最大的問題,就是以為「世界工廠」可以永生永世的做下去。現在各大城市都對建設某某中心趨之若鶩,但事實上,這個中心,那個中心,千中心,萬中心,最重要的是建立消費中心,要讓人能夠在城市立足、落腳,能夠讓人把心放在城市裡,能夠安全、健康和舒適的生活,這比什麼都重要,同時也是中國城市今後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