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䴉保護區管理局成功搶救一隻野生墜巢朱䴉寶寶

2021-02-26 大美洋縣


2019年5月4日,位于洋縣華陽鎮華陽街村的一個朱䴉巢中今年已經孵化出了三隻幼鳥。上午九點許,外出覓食的朱䴉親鳥歸巢後開始給三隻小朱䴉餵食,由於小朱䴉們在掙食過程中,有一隻不慎從巢內跌落,這一過程被一位正在觀鳥的遊客全部觀察到。

萬幸的是墜落小鳥被巢下茂密的山茱萸樹枝託撐,落到地上後並沒有受到太大傷害。遊客和當地村民及時將跌落的小朱䴉救了起來,放在了一個盒子裡,並聯繫了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華陽保護站。鑑於朱䴉傷情不明,保護站工作人員隨即將小朱䴉緊急送往朱䴉人工繁育中心進行救治。

經檢查,小朱䴉沒有外傷和其它病症,出殼一周左右,生命體徵平穩。對於剛出殼的小朱䴉來說,沒有自主覓食能力,需要人工餵食。考慮到自然繁育的小朱䴉原來的食物特殊性,保護工作者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這個小朱䴉放到救護飼養中心正在繁育期的朱䴉巢裡,幫這個小朱䴉找個「奶爸奶媽」。

飼養人員精心幫小朱䴉挑選了一個家庭,這個家庭裡除了爸爸媽媽外還有一個小兄弟或者小姐妹(目前無法辨別雌雄)。為便於觀察,保育員特意給搶救的小寶寶做好標記,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入巢中。經過兩天的觀察,奶爸奶媽家並沒有排斥這個「飛來」的寶寶,反而相處的非常和諧,像親的樣盡職盡責,每隔2個小時左右給寶寶們餵食一次,目前小朱䴉在新家裡生活的無憂無慮。

「代養」在野外保護工作中曾進行過試驗,但把野生朱䴉轉移到人工飼養中尚屬首次,這是朱䴉保護工作中的一個新的嘗試,我們也祝願這隻朱䴉小寶寶在新家裡健康成長。(供稿:段文斌  編輯張躍明)

洋縣本地媒體|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免責聲明: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
版權歸原作者所!
小編微信:www5tg

相關焦點

  • 小朱䴉遭王錦蛇襲擊墜巢死亡 父母營救未果(組圖)
    王錦蛇咬住另一隻朱䴉幼鳥   原標題:王錦蛇進巢傷幼鳥 朱䴉爸媽勇鬥毒蛇護寶寶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戚曉鍾 劉偉鋒 陳雯婷) 5月28號,在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生了一起王錦蛇也就是菜花蛇攻擊野生朱䴉幼鳥的事件,兩隻即將離巢出飛的小朱䴉被傷害致死,這一幕被朱䴉保護工作者翟天慶記錄來了下來。
  • 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圖為「國寶」朱䴉(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鍾欣 攝     中新網漢中2月11日電 題:(新春走基層)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中新網記者 李姝徵  11日,冬日的漢江河清冷寂寥,數隻頭頸鮮紅,背羽雪白,翅下泛著粉色光彩的奇異大鳥從江面掠過。
  • 【奇妙物種日記】――――朱䴉
    2014年6月5日,位於中國西北部陝西省洋縣朱䴉自然保護區附近,一隻雌䴉正在餵飼她的後代。圖片:http://laestrella.com.pa/vida-de-hoy/aumentan-aves-ibis/23776681朱䴉繁殖期在每年3~5 月。營巢於較少幹擾的山地森林中,巢置於水域附近高大的慄樹、楊樹、松樹和其他樹的枝權上。常成對單獨營巢。巢較粗糙簡陋,主要由枯枝構成,內墊有細軟的草葉、草莖和苔蘚等物。
  • 李克強訪日送了一對朱䴉 你知道這種鳥對日本人意味著什麼嗎?
    1981年1月,日本將境內殘存的5隻野生朱䴉全部捕捉,帶到佐渡島保護中心飼養,進行「緊急搶救」,但也相繼死去,留下的阿綠和阿金都喪失了繁殖能力。  2003年,朱䴉死亡,27歲的朱䴉「老太太」阿金死亡,日本血統的朱䴉全部滅絕。
  • 日本小學生搶著抱朱䴉:希望能看到朱䴉在天空中飛翔的樣子
    開館後,在老師帶領下孩子們井然有序地入場,用樹枝搭建的朱䴉巢、與朱䴉等重的朱䴉抱偶深深吸引了他們的目光,大家爭先恐後地想要抱抱「朱䴉」,體驗與吉祥鳥的親密接觸。  戴耳機聆聽中日韓朱䴉歌曲的展臺前也排了長長的隊伍。
  • 日本下調朱䴉的瀕危物種級別
    新華社東京1月25日電(記者姜俏梅 王可佳)日本環境省日前宣布,由於人工繁殖朱䴉及其野生放飛取得成功,日本下調朱䴉在該國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級別,從「野生滅絕」下調一個級別至「瀕臨滅絕1A類」。  日本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分為「滅絕」「野生滅絕」「瀕臨滅絕」(1類、2類)以及「準瀕臨滅絕」等幾個等級。
  • 日本擬調低朱䴉的瀕危等級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 據日本共同社12月29日報導,29日對日本環境省相關人士採訪獲悉,該省正研究把分類瀕危野生物種的紅色名錄中指定為「野生滅絕」的特別天然紀念物朱䴉調低一個瀕危等級,改為「瀕危1A類」。由於野生放歸進展順利,力爭在2019年更改。若能實現,將是1998年指定以來時隔21年首次改等級。
  • 《朱䴉的遺言》:對生命的慈愛是自然的警示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村本義雄為朱䴉付出了大半輩子的心血,但是自然的懲罰還是讓朱䴉走向了消亡。一隻在進食的熊貓於是接下來就是讓人們意識到朱䴉保護工作的緊迫。最後幾隻野生朱䴉不再孵化幼鳥,因為過多的人類活動打擾到了它們,它們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聚光燈。1995年日本的朱䴉滅絕,它向我們傳遞的不僅是一個噩耗,更是一個囑託。
  • 「鳥類大熊貓」朱䴉在川產下「寶寶」
    /home/img/file/20170418/20170418114643_2049.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海洋)4月18日上午11點08分,在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資源試驗站朱䴉馴養繁殖研究基地內
  • 中國給日本送去大熊貓、朱䴉,日本送了中國什麼?
    蘭蘭死後,因為擔心康康孤單,中國在1980年又送去一隻雌性大熊貓歡歡(當時7歲)。然而,也許是對蘭蘭的死過於悲傷,康康在蘭蘭去世後不到一年也死去了,死因是心臟功能不全。198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之際,另一隻成年雄性大熊貓飛飛(當時15歲)飛抵日本,在上野動物園和歡歡結為夫婦。
  • 近親繁殖致10%畸形率 想讓朱䴉後代更健康就讓它們自由戀愛
    浙江在線2月8日訊(記者 施雯 通訊員 謝力 文/攝)朱䴉是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來有東方寶石的美譽。雖然得到了搶救性的保護,但尷尬的是,由於近親繁殖等原因,在全國朱䴉人工繁育的平均畸形率超過10%。  近日,記者從浙江省林業廳獲悉,浙大方盛國教授團隊成功攻克了朱䴉生育畸形難題。
  • 科學家揭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朱䴉群體演化歷程
    新華社昆明2月7日電(記者嶽冉冉)科學家揭示了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朱䴉的群體演化歷程,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上。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捷介紹,朱䴉是世界瀕危鳥類保護的旗艦物種,也是人工保育最成功的物種之一。
  • 《朱䴉》:曾經的失去,永久的珍惜
    但有人說,比鴛鴦更忠於愛情的是朱䴉,雙宿雙棲,共同築巢,交替孵卵,不曾離棄。一隻朱䴉如果失去配偶,便選擇隻身飄零天涯,最終憂然死去。聽說,朱䴉性孤僻而沉靜,除起飛時鳴叫外,一般活動時不鳴叫。常單獨或成對或呈小群活動,極少與別的鳥合群。白天活動覓食,晚上棲於高大樹上。換做是人,好一顆孤單的心。
  • 朱䴉屬鸛形目䴉科,號稱"東方神鳥",粉羽白翅,形態優美—— "川001...
    據新華社成都4月22日電 (記者 呂慶福) 4月18日,在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資源試驗站朱䴉馴養繁殖研究基地內,誕生了第一隻西南地區朱䴉雛鳥。該雛鳥體重55.3克,發育良好。   朱䴉屬鸛形目䴉科,號稱「東方神鳥」,粉羽白翅,形態優美。
  • 秦嶺腳下的小溪,朱䴉、蒼鷺、白鷺、戴勝是這裡的常客
    䴉自然保護區所在的縣級城市,經過保護區人們幾十年的努力,這個曾經瀕臨滅絕的物種,數量有了很大的增加。什麼時候朱䴉有了白鷺的數量和分布,就好了。此是後話,到那時,朱䴉自然保護區就該撤了。像是一隻身經歷煉的主,看透了白鷺的伎倆。
  • 音樂微課堂|大自然藝術之舞《朱䴉》曾經的失去,永久的珍惜
    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
  • 陝西洋縣:鉗嘴鸛「亮相」朱䴉之鄉
    「當天我正在儻水河邊拍朱䴉,偶然看到這隻鉗嘴鸛,因為以前看過相關報導,一下子就認出來了。遺憾的是沒有拍到鉗嘴鸛覓食的照片。」楊鑫介紹說。鉗嘴鸛在中國境內是2006年由一名北京中學生觀鳥愛好者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西湖首次發現的,之後在貴州、廣西、四川、鄱陽湖陸續有發現。「鉗嘴鸛是肉食性鳥類。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你見過幾種?
    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小布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๑•̀ㅂ•́)و✧  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你見過幾種?
    浙江是朱䴉的歷史分布區,上世紀50年代分別在寧波和瑞安等地所採集的朱䴉標本,現今仍陳列於上海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博物館。2008年浙江從陝西引進10隻朱䴉,在德清下渚湖開始了人工遷地保護和浙江野外種群重建工程。如今,朱䴉的人工圈養種群不斷擴大,2014年首次放飛朱䴉33隻,野外存活率高達96.97%。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諸暨也有分布,你見過嗎?
    浙江是朱䴉的歷史分布區,上世紀50年代分別在寧波和瑞安等地所採集的朱䴉標本,現今仍陳列於上海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博物館。2008年浙江從陝西引進10隻朱䴉,在德清下渚湖開始了人工遷地保護和浙江野外種群重建工程。如今,朱䴉的人工圈養種群不斷擴大,2014年首次放飛朱䴉33隻,野外存活率高達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