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喬/編輯:喵萌)
今天小編帶大家認識一種神奇的生物,看看這是誰?
輕輕的軟軟的透透明明的
這一簇一簇的固著在石頭上的生物就是海鞘了。全世界大概有1250種海鞘,它們有的像茄子,有的似花朵,有的像茶壺。
在我國沿海,海鞘還有「海茄子」的暱稱,好形象呀。海鞘是以過濾浮遊生物和有機物顆粒、沿岸的動植物殘屑及深水的浮遊生物為生的。
別看海鞘成天釘在石頭上不動彈,海鞘其實是一種動物,一種動物,一種動物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它屬於脊索動物門的尾脊動物亞門,是一種無脊椎動物。脊索動物最大的特點就是發展出了神經系統和支撐身體的棒狀結構。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那意味著大腦、周圍神經系統和脊椎,而對於海鞘所屬的尾脊動物亞門,則是神經管和脊索。
海鞘的脊索長在尾部,神經管延伸到頭部,在應該出現大腦的地方堆積成為一個初步的腦泡。這是一個比文昌魚還原始的腦部結構,但已經可以指揮尾部靈活地遊動了。
海鞘的結構
海鞘已經發展出了心臟,但是它血液流動的方式非常特殊,是可逆式血循環流向,即心臟收縮有周期性間歇,血液定期改變方向,血管無動脈和靜脈之分,血液雙向流動,這在動物界中是絕無僅有的。
海鞘可以產生類似於植物纖維素的獨特物質,這種物質形成的被囊象鞘一樣套著它,使身體得到保護和維持一定形狀。作為若用手指觸動海鞘,它就會從出水管孔射出一股強有力的水流,以此擊退敵人,然後由原來的挺立狀態而綿軟倒伏。
一些海鞘會附著在船體上,增加船體底部突起,降低船體的流線型,導致船速降低、燃料耗用增加,所以在航海者眼裡並不受歡迎。
海鞘屬於雌雄同體,同時擁有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雌體排出卵子到水中,經過異體雄體排出精子受精後,發育為受精卵。它還能出芽繁殖,海鞘成體長出新的繁殖芽,脫落後附著到新的附著物上,重新成長為單獨個體。
幼小時的海鞘長得很像蝌蚪,有眼睛有腦泡,它的中央有一條脊索,脊索背側有一條直達身體前端的神經管,咽部有成對的鰓裂,尾部很發達,複雜的神經系統以控制擺尾、脊梁,讓小海鞘能在海裡自由地遊泳。
海鞘的逆行變態
然而,發育一段時間之後(幾個小時到幾天),它的身體前端就漸漸長出突起並吸附在其他物體上,此後一生都不再下來。吸附後,它的尾部會逐漸萎縮以至消失。尾部裡的神經管也逐漸退化,只留下一個神經節。但是咽鰓裂卻急劇增加,體外同時產生被囊。
這個過程其實很符合海鞘的生理要求,因為固定下來之後,它就不再需要複雜的神經系統來支配身體;另一方面,自我保護和攝食的器官更加發達了。
形象地說,隨著發育的進行,海鞘逐漸失去了自己的「腦子」。海鞘這種由小到大的變態與進化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生物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逆行變態。
雖然只在年輕的時候「思考」過一段時間,但海鞘憑藉幼體的尾部有脊索和神經管,躋身進入了脊索動物的行列。正因為海鞘在進化形態上的特殊性,海鞘對研究動物的進化、脊索動物的起源有重要作用。
小朋友們可不要小看海鞘哦!
本文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
【說明】文章內容為嬰幼兒心理公眾號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如有意見和建議歡迎向我們提出。
圖片來源:image.goo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