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臺地球月球運行演示儀在蘇州問世

2020-11-24 網易科技
  

我國第一臺嚴格按照國際公認的天文學數據,再現地球、月球運行的演示儀,昨天在蘇州問世。

據了解,這臺由蘇州古代天文計時儀器研究所科研人員、歷時半年製作而成的演示儀,高2米,直徑2.6米。演示儀中地球模型自轉周期為6秒鐘,繞太陽的公轉周期為36分31.5秒,這段時間內地球模型自轉365.25轉,就為一年。月球模型運轉一圈的周期為2分57秒,這段時間內地球模型自轉了29.53轉後,就是一個朔望月。

通過觀看演示,觀眾可以了解怎麼會有白天和黑夜以及春、夏、秋、冬;月亮怎麼會有盈虧圓缺;日食和月食是怎樣形成的;在演示中還可以看到古代沿用至今的二十四個節氣在變化時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仔細觀看演示,觀眾會對太陽、地球、月球這三大星球由於運動,互相位置變化後所發生的天文現象形成的原因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記者 王彪)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科裡奧利力演示儀
    【科裡奧利力演示儀】   功能作用介紹   科裡奧利力演示儀是專為配合課堂教學而研製的一款演示儀器,這款儀器可以很直觀的在課堂上演示科裡奧利力的存在。   歷史上第一個證明科裡奧利力存在的是著名的傅科擺實驗,這是物理學最美十個實驗之一,但由於付科擺是直接利用地球充當非慣性系、地球24小時才轉過2π弧度,ω在10-5弧度數量級。
  • 護航大國重器嫦娥五號著陸月球!蘇州智造助力「飛天攬月」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蘇州企業東菱振動研發的大推力振動臺、蘇州同元軟控的「工業智能化設計、仿真平臺」為護航「大國重器」的「飛天攬月」注入了「蘇州智造」的動力。
  • 【當年今日】1946年世界第一臺計算機問世
    >        74年前的今天,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 1961年我國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誕生-搜狐IT
    1961年8月,中國第一臺雷射器--"小球照明紅寶石"雷射器,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誕生了。它雖比國外同類型雷射器的問世遲了近一年的時間,但在許多方面有自身的特色,特別是在激發方式上,比國外雷射器具有更好的激發效率,這表明我國雷射技術當時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一天三喜訊:「嫦娥」返回,「九章」問世,「人造太陽」放電
    12月4號可以說是讓無數國人振奮自豪的一天,一大早醒來就喜聞嫦娥五號已於3日晚上11點帶著月壤從月球啟程,順利實現了我國第一次地外天體的起飛;上午又被「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的消息刷屏,中國實現了「量子霸權」;這還不算完,這天下午,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
  • 《易經》坤卦:8個字凝練月球運行規律,是地球與月亮運行的符號
    《易經》坤卦:8個字凝練月球運行規律,是地球與月亮運行的符號對於熟讀《周易》的人來說,乾卦是天,坤卦是地,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於乾卦如何代表太陽,坤卦如何代表月亮,卻不是眾所周知。南懷瑾先生首先明確提出了坤卦與月球運行規律的關係,支持並讚賞近代研究易學的大家中,對此首先提出明確確認的,應該是南懷瑾先生,雖然這也並非老先生的新發明,而是從《參同契》中悟出的道理。我國的古漢語,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文言文,非常簡潔,經常以一個字代表一個深刻的道理,因此理解起來確實不簡單。
  • 從地球到月球——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記》
    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相信我們小時候大都看過其著作的《海底兩萬裡》與《八十天環遊地球》之類的,而對於《月球旅行記》這本小說,我們或許是比較陌生的
  • 我國成功運行全球首臺非晶合金鐵芯變壓器
    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16日電(記者李曉玲)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15日宣布,經過4年多的研發,世界上第二臺掛網運行的三相高溫超導變壓器,也是全球首臺非晶合金鐵芯高溫超導電力變壓器在通過併網前的各種測試後,在新疆成功投入電網運行。  這是我國第一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溫超導電力變壓器。
  • 美國研製出世界第一火箭發動機:我國又被落後35年差距
    雖然相對於RD180高達400噸的推力,250噸級的發動機還略有不足,但6臺發動機串聯,完全能達到4臺RD180的效果,雖然增加了控制系統的難度,但這恰恰是美國的長處。僅就這一點而言,為這臺發動機投入的資金就非常划算了,這種巨型火箭發動機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的先進裝備,即使是中國也在研發同樣的裝備,按照中國航天部門的資訊,我國推力200噸、500噸級的發動機正在研發中,且500噸級的新一代發動機將會在2018年問世,在2019年展開臺架實驗,最終在2025年前研發成功新一代的長徵9號運載火箭,完全可以執行登月。
  • 不止月球一個?神秘"迷你衛星"繞地球運行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前幾天,美國宇航局公布了一段「深空氣候觀測站」(DSCOVR)探測器拍攝的月球從地球前方經過的錄像,引發全球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我們知道月球是我們地球的唯一天然衛星,這當然是正確的。
  • 歷史上的今天1994年12月18日我國首臺光學雨量計問世
    歷史上的今天1994年12月18日我國首臺光學雨量計問世 2013-09-11 10:17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1973年8月26日中國第一臺百萬次計算機試製成功
    我國首臺運算每秒達100萬次的電子計算機在1973年8月26日試製成功!1957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出了中國首臺電子計算機(模擬型),在1958年刻苦攻關,先後試製出了中國的首臺小計算機與大型電子管計算機「103」,也是我國的第一代計算機。
  • 預約掛號,報告查詢,手機支付...一鍵搞定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在我國,醫療問題是國人心中公認的痛點,但是現在微信服務公眾號的問世絕對是繁瑣的就醫過程的革新。對於就醫,如果你的思想還停留在排隊掛號、排隊繳費、排隊等檢驗結果的階段,那麼恭喜你,你應該很久沒生病去醫院了。傳統的就醫模式是「三長一短」的現象,即掛號窗口、收費窗口、藥房、檢驗科門口排長隊,而真正的就診時間也許就短短的幾分鐘。
  • 天津大學:我國第一臺太陽能熱水器誕生記
    我國幅員遼闊,能夠接收到的太陽能量相當巨大,如今太陽能利用方法很多,如光伏發電、獲得高溫熱源、製造淡水、乾燥、製冷、供暖、太陽灶、熱水器等等,尤其太陽能熱水器在國內外應用廣泛。但少為人知的是,我國第一臺太陽能熱水器誕生於天津大學,包含著天大科技工作者的心血。1958年,天津大學電力與自動化系熱工教研室的何志邁和李英才兩位教授設計製造了中國第一臺太陽能熱水器。
  • 我國第一臺高能加速器的前世今生
    vid=440482我國第一臺高能加速器的前世今生粒子加速器就是用高速粒子去「打碎」被測物質,加速器使用電磁力加速帶電粒子,由此產生的粒子束可沿設定的方向運動,當移動著的帶電粒子經過某個原子時就能與原子中的電子相互作用,改變其運行軌道和連結方式導致一些化合物分解,並與其他元素結合而形成新的聚合物,進而讓科學家們來分析粒子的組成和運動規律。
  • 第一臺100%純國產電腦問世,微軟、英特爾始料未及
    我國科技除了在半導體領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以外,其實在作業系統和軟體方面也一直都是處處受限的。國內的電腦作業系統基本上已經被微軟壟斷了,而電腦的CPU也基本上都是使用的英特爾。萬一這些美國企業對中國企業「斷供」,那麼中國科技企業的處境就相當被動了!
  • 我國又一臺「天眼」開建,而且它會動「眼球」,建成又是世界第一
    不過近日又有消息稱,我國又一臺「天眼」已啟動建造,它就是「景東120米脈衝星射電望遠鏡(JRT)」,這臺射電望遠鏡口徑達這也使得它的觀測目標區域一直是變動的,也就是跟隨著地球自轉不斷地掃過它上方40度的天空,這樣它就很難對固定目標進行連續觀測。
  • 揭秘江蘇第一臺電腦:CPU大小相當於三個櫥櫃
    就在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電子計算機為何物時,1966年前後,位於南京東井亭100號的南京有線電廠內,就生產出了江蘇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這在當時國內也是屈指可數的。這臺計算機是誰主持研發的?怎麼製造出來的?是用來做什麼的?由於整個研發生產過程異常低調,這些信息至今不為人知。日前,曾參與過江蘇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製造的馮偉星和馮紹華兩位工程師接受採訪,披露那段頗帶神秘色彩的往事。
  • 美國將建"天梯":用纜索連接地球和月球
    美國將建"天梯":用纜索連接地球和月球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2-10-31   發表評論>>  月球太空電梯有望先問世。新聞背景最近,由美國航空航天局前工程師麥可-萊恩創辦的電梯港集團公司宣稱,由於在月球上建太空電梯比在地球上建更容易,所以該公司可用現有技術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太空電梯,並表示這一想法能在8年內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