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又一臺「天眼」開建,而且它會動「眼球」,建成又是世界第一

2020-10-04 科普大世界

說到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大家都會想到「中國天眼(FAST)」,這個口徑達500米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坐落於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大窩凼,信號接收面積達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與同類型的排名世界第二的美國Arecibo 300米口徑球面望遠鏡相比,其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中國天眼」於2016年9月投入使用後,已經取得觀測到130多顆脈衝星等成果,而且它還可以作為被動戰略雷達使用。

不過近日又有消息稱,我國又一臺「天眼」已啟動建造,它就是「景東120米脈衝星射電望遠鏡(JRT)」,這臺射電望遠鏡口徑達120米,雖然它的口徑和信號接收面積沒有中國天眼更大,但是由於它是可動射電望遠鏡,所以它在天文觀測方面具有「天眼」所不具備的觀測優勢。

這是因為「中國天眼」十分巨大,很難將它做成可動運行模式,因此它是固定在一個凹形巨坑中的射電望遠鏡,如果說它的球面接收裝置相當於人的「眼球」,那麼它的「眼球」是不會動的,其探測範圍僅能覆蓋40°的天頂範圍。這也使得它的觀測目標區域一直是變動的,也就是跟隨著地球自轉不斷地掃過它上方40度的天空,這樣它就很難對固定目標進行連續觀測。

比如當發現一顆脈衝星的時候,那顆脈衝星就只能在它上方40度的區域範圍中才能被它觀測到,而且隨著地球的自轉,脈衝星的位置會不斷變化,所以其電磁波被天眼接收的程度是不同的,當地球自轉將脈衝星移出可觀測區域的時候,那麼天眼就無能為力了。

但是景東120米射電望遠鏡就完全不一樣,它是一臺全可動射電望遠鏡,就是說它的球面觀測鏡是能運動調節的,打個形象的比喻,就是說它的「眼球」是可動的,可以時刻將鏡面瞄向太空中某個區域連續觀測10個小時左右,因此當它發現中子星的時候,是可以一直對其進行觀測的,這是中國天眼所不具備的優勢,而且它可以對中國天眼觀測到的天體進行補充性觀測。

景東120米射電望遠鏡的信號接收面積超14000平方米,建成之後將一舉超越目前世界最大的口徑100米的可動型的美國綠岸望遠鏡,也比目前我國最大的可動射電望遠鏡——口徑65米的天馬射電望遠鏡大得多,該項目目前預計總投資3.5億元,將用三年半左右的時間建,落成後將成全球第一。

美國綠岸射電望遠鏡


我國天馬射電望遠鏡

景東120米射電望遠鏡

這臺望遠鏡投用之後,將進行脈衝星,引力波天體和天體現象的高精度探測,彌補天眼無法定位觀測的缺陷,助推天文學領域的前沿科學研究,同時它也可以為我國探月、探火等太陽系內天體探測任務提供更精確的信號數據。

參考資料:

《央視網》9月30日文章《雲南景東120米脈衝星射電望遠鏡項目啟動》

相關焦點

  • 我國又一臺天眼開建
    一提起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人們馬上想到的是"中國天眼(FAST)",這個口徑達500米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坐落於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大窩凼,信號接收面積達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與同類型的排名世界第二的美國Arecibo 300米口徑球面望遠鏡相比,其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
  • 全球第一的「天眼」,花2.6億元建成,如今鏽跡斑斑宛如垃圾場
    全球第一的「天眼」,花2.6億建成,如今鏽跡斑斑宛如垃圾場幾十年來,我們都沒有能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發現任何一個工業化的文明。但是,人們普遍猜測,銀河系的其他恆星系中存在著某些帶有智能生命的行星。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人們就銀河系中某個地方存在著生命的可能性進行了認真嚴肅的思考與研究。
  • 曾是世界最大「天眼」,如今卻成「垃圾場」,我國天眼會怎樣?
    人類探索宇宙離不開天文望遠鏡,在2016年前,全球僅僅只有一個天眼,那便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在2016年之後,我國天眼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眼。我國天眼承擔著全世界探索宇宙的厚望,大家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也漸漸淡忘,如今這個天眼已經完全沉沒在也沒有當年的盛世了。
  • 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那曾經的第一現在怎麼樣了呢?
    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那曾經的第一現在怎麼樣了呢?大家提到天眼肯定就會想到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架望遠鏡,這是中國所創造出來的,位於貴州這一帶,作為國人自然會感到很驕傲,但是大家知道曾經最大的望遠鏡嗎?
  • 世界第一的「天眼」,耗資2.6億建成,如今卻鏽跡斑斑雜草叢生
    1963年,「阿雷西博」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被稱為全球第一「天眼」。在「阿雷西博」誕生之前,德國和美國已經各有一臺可跟蹤信號的射電望遠鏡了,但是無法技術上還無法達到能夠探測更弱的射電信號,能接受的射電信號少得如滄海一粟。為了接收到更多的天體中的射電信號,美國「阿雷西博」運勢而生。
  • 在中國天眼之前,它曾是世界第一射電望遠鏡,如今淪為垃圾場!
    即使在中國天眼出現之前,世界上還有一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就是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它的直徑達到了305米,在上個世紀60年代建成。是當時世界上單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的建成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驚嘆。
  • 中國將建成世界最大的量子實驗室,它有什麼用處與前景?
    我國的科研設備有很多第一:世界最大的天文射電望遠鏡「天眼」、全球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世界第一臺量子衛星「墨子號」、世界第一通訊「5G」開通...眼下正在建的世界最大「量子實驗室」預計今年年底建成竣工,吹響向量子世界進發的號角!
  • 曾是世界最大「天眼」,花2.6億美元建成,如今鏽跡斑斑雜草叢生
    阿雷西博望遠鏡這個名詞大家一定都十分陌生,但如果提到「天眼」大家一定就十分熟悉了。提到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大家想到的基本都是中國貴州在2016年建成的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這座望遠鏡建成之後,阿雷西博天文颱風靡一時,成為了全球第一。口徑超過了300米,佔地面積多達7300平方米。他不僅有4臺發射機,且其在有著觀測作用的同時還可以作為發射天線使用。他執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像太空中距離地球有2.5光年的球狀星雲發射了一個與地球有關的信號,其中以10進位的方式發射了地球的具體坐標。
  • 當初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為何如今卻像個「廢棄垃圾場」?
    說起「天眼」,現在很多人都可能想到的是位於我國貴州省的射電望遠鏡FAST,FAST射電望遠鏡由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這個射電望遠鏡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達到50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中國「天眼」,世界第一
    曾經的舊中國被他國「蹂躪」,不堪的歷史讓我們中華兒女奮發圖強,在新中國成立短短的七十年時間內,我們創造了無數傲人成就,多領域處於世界領先位置。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領域,比如我國的高鐵技術、北鬥衛星定位系統、「問天一號」的發射成功、「嫦娥一號」空間站、神州系列載入飛船、「蛟龍號」深水探測器等等,都是我們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品的。
  • 中國天眼如果不排水,暴雨後或變成堰塞湖?
    作者/吳一千中國天眼全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在中國天眼之前,稱為世界之最的是美國的300米口徑阿雷西博望遠鏡(Arecibo),在1974年建成後的50年裡,一直無人超越,直到中國天眼出現。
  • 霍金警告我國停止天眼觀測宇宙的真正原因?因為它太強了?
    霍金為什麼警告我國的天眼停止探測遙遠宇宙的信息,難道真是因為我國的天眼看到或是聽到什麼了嗎?其實不然,對於霍金來說,凡是靠近或是試圖與外星種族接觸的舉動「有點太冒險了」,他其實是在警告所有一切有關聯繫外星生命的活動。
  • 貴州山上的天眼什麼來頭,世界第一大,可看到1.6萬光年外的東西
    作為一個現代化大國,我國不但在經濟、文化、軍事領域世界領先,在科技領域我們也力求追上西方的步伐,作為一個科技領域的後來者,我們國家要發憤圖強爭取早日成為科技發達國家。在國際上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辦法有很多,天文就是其中一個。而天文中射電望遠鏡的研發和建造是一道通往科技大國的必做題。
  • 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開建 四川將有5000個地震監測臺站
    人民網成都4月29日電 (王軍)今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下稱「減災所」)宣布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在四川開建,到2020年底,大陸地震預警網在四川省內的地震監測臺站將達到3000個。加上中國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在四川規劃、建設的2003個臺站,四川將有5000個地震監測臺站。
  • 中國天眼形似大鍋,如果不排水,暴雨後或變成堰塞湖?
    作者/吳一千 中國天眼全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在中國天眼之前,稱為世界之最的是美國的300米口徑阿雷西博望遠鏡(Arecibo),在1974年建成後的50年裡,一直無人超越,直到中國天眼出現。
  • 曾經的世界第一射電望遠鏡已破舊不堪,中國天眼會重蹈覆轍嗎?
    阿雷西姆射電望遠鏡的「落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我們可以在很多的電影中發現它的身影,因為它建成後一樣是美國人的驕傲,所以有很多的電影都在這裡取景。作為曾經的世界第一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於上世紀60年代在美國建造而成。當時它十分出名,被稱為「世界天射」,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射電望遠鏡,甚至有人稱它為世界一大奇蹟。
  •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鏽跡斑斑像「廢棄垃圾場」
    說起「天眼」,現在很多人都可能想到的是位於我國貴州省的射電望遠鏡FAST,FAST射電望遠鏡由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這個射電望遠鏡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達到50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世界「兩大眼睛」之一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中國天眼成唯一射電望遠鏡
    305m,自1963年開建直到「中國天眼」FAST建成之前,一直保持著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的紀錄。中國FAST綜合性能超阿雷西博四年發現超240顆脈衝星人們在對此表示哀嘆的同時,也將目光轉向了我國的「天眼」,作為僅餘的一顆「大眼睛」,人類將對它充分利用。
  • 這臺射電望遠鏡曾是最大「天眼」,如今卻生滿鏽,像個垃圾場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望遠鏡的種類五花八門,它們的功能也大不相同,有一些望遠鏡是光學望遠鏡,有一些望遠鏡是太空望遠鏡,有一些望遠鏡是射電望遠鏡等。當時無線電工程師卡爾·央斯基在貝爾實驗室裡發現來自銀河系的射電輻射,隨後G·雷伯在1937年製造成功第一臺拋物面天線直徑為9.45米的射電望遠鏡。
  • 世界「兩大眼睛」之一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中國天眼成唯一射電...
    地球「兩大天眼」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時的瞬間……美國科學家感嘆:如今觀測深空只能靠「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了因年久失修坍塌三個支撐塔全部斷裂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口徑達305m,自1963年開建直到「中國天眼」FAST建成之前,一直保持著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