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製作技術的日新月異,電影主角們能在空氣中消失,能穿梭時光,會飛天遁地,簡直無所不能。從科學角度來講,這些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如今,有位科學家實在受不了了,呼籲製片人們在發揮自己想像力的同時,要遵循基本的科學原則和規律。最近,美國物理學家波寇維茲教授提出:應當規定每部電影中只能出現一個違背科學的內容。
那麼,以下三部電影裡,到底哪部是好萊塢最爛科幻電影呢?
深海狂鯊(1999年)
劇情:科學家發現了治療帕金森症的方法,但需要使用鯊魚腦中的一種蛋白質。於是,他們培養出了一種腦容量很大的超智能鯊魚,它們把科學家的水下實驗室鬧了個翻天覆地。
愚蠢的科學鏡頭:一個科學家把注射器直接扎入鯊魚的大腦,抽出一些腦細胞,把它們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分裂,這一過程完成時,電腦發出火花。
來自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進化生物學家斯蒂文李科博博士說:「我們在討論神經元放電活動,但神經元放電並不會真的出現電光火石。」
真實情況應當是,即使科學家能從鯊魚中發現治療帕金森症的蛋白質,也需要一個受控環境,在實驗室的大型器皿中,用細菌培養這種蛋白質,就像首次人工合成胰島素那樣。
科博博士承認,這種實驗室培養法使得與大鯊魚搏鬥的情節無法存在。所有科學家都知道,這樣一個過程需要大量的研究,需要科研資金支持。這個漫長的過程被電影裡的無賴科學家們忽視了。
第六日(2000年)
劇情:2015年,一個人在他生日的那天回到家中,卻發現一個複製人取代了自己。這個複製人是在未經他同意的情況下被製造出來的,使用的僅僅是他的一份血樣。
愚蠢的科學鏡頭:克隆活物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而操控非法克隆活動的主謀竟然克隆了死人(他的妻子)。
對於這個在電影裡預設為很浪漫的情節,波寇維茲教授感到有些「詭異」,認為還是要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待它。這個情節可能會讓人以為人死後也可以輕易採集到DNA並被克隆。實際上,DNA十分脆弱,在人死後很快就會退化。科比博士也說:「複製人帶著母體的全部記憶是非常可笑的。」
由於這部電影講的是未來的事情,在合理性方面可以有一些靈活性。為了電影情節,波寇維茲教授自己設計了一個劇本:從一個人身上提取DNA,注入人類的卵細胞裡,通過正常的方式生下複製人。
地心搶險記(2003年)
劇情:地核因不明原因停止運動,一隊科學家們必須前往地核引爆氫彈,使地核重新運動起來,人類的命運因此命懸一線。
愚蠢的科學鏡頭:當科學家小組到達地核下船後,他們的隊長出了一點汗。
但是,波寇維茲教授說,任何人置身於真正的地核旁時,都會「立馬汽化」。
科比博士說,關於地核會停止轉動的觀點是不可信的。波寇維茲教授說,當電影裡的科學家用桃子來表示地球的三層結構時,的確很不錯,這個鏡頭大概長一分鐘。但是,「其他所有關於科學的內容統統都是錯的。」(王佳妮)
(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