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不能亂忽悠科學家忍無可忍提要求

2021-01-18 騰訊網

  隨著電影製作技術的日新月異,電影主角們能在空氣中消失,能穿梭時光,會飛天遁地,簡直無所不能。從科學角度來講,這些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如今,有位科學家實在受不了了,呼籲製片人們在發揮自己想像力的同時,要遵循基本的科學原則和規律。最近,美國物理學家波寇維茲教授提出:應當規定每部電影中只能出現一個違背科學的內容。

  那麼,以下三部電影裡,到底哪部是好萊塢最爛科幻電影呢?

  深海狂鯊(1999年)

  劇情:科學家發現了治療帕金森症的方法,但需要使用鯊魚腦中的一種蛋白質。於是,他們培養出了一種腦容量很大的超智能鯊魚,它們把科學家的水下實驗室鬧了個翻天覆地。

  愚蠢的科學鏡頭:一個科學家把注射器直接扎入鯊魚的大腦,抽出一些腦細胞,把它們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分裂,這一過程完成時,電腦發出火花。

  來自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進化生物學家斯蒂文李科博博士說:「我們在討論神經元放電活動,但神經元放電並不會真的出現電光火石。」

  真實情況應當是,即使科學家能從鯊魚中發現治療帕金森症的蛋白質,也需要一個受控環境,在實驗室的大型器皿中,用細菌培養這種蛋白質,就像首次人工合成胰島素那樣。

  科博博士承認,這種實驗室培養法使得與大鯊魚搏鬥的情節無法存在。所有科學家都知道,這樣一個過程需要大量的研究,需要科研資金支持。這個漫長的過程被電影裡的無賴科學家們忽視了。

  第六日(2000年)

  劇情:2015年,一個人在他生日的那天回到家中,卻發現一個複製人取代了自己。這個複製人是在未經他同意的情況下被製造出來的,使用的僅僅是他的一份血樣。

  愚蠢的科學鏡頭:克隆活物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而操控非法克隆活動的主謀竟然克隆了死人(他的妻子)。

  對於這個在電影裡預設為很浪漫的情節,波寇維茲教授感到有些「詭異」,認為還是要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待它。這個情節可能會讓人以為人死後也可以輕易採集到DNA並被克隆。實際上,DNA十分脆弱,在人死後很快就會退化。科比博士也說:「複製人帶著母體的全部記憶是非常可笑的。」

  由於這部電影講的是未來的事情,在合理性方面可以有一些靈活性。為了電影情節,波寇維茲教授自己設計了一個劇本:從一個人身上提取DNA,注入人類的卵細胞裡,通過正常的方式生下複製人。

  地心搶險記(2003年)

  劇情:地核因不明原因停止運動,一隊科學家們必須前往地核引爆氫彈,使地核重新運動起來,人類的命運因此命懸一線。

  愚蠢的科學鏡頭:當科學家小組到達地核下船後,他們的隊長出了一點汗。

  但是,波寇維茲教授說,任何人置身於真正的地核旁時,都會「立馬汽化」。

  科比博士說,關於地核會停止轉動的觀點是不可信的。波寇維茲教授說,當電影裡的科學家用桃子來表示地球的三層結構時,的確很不錯,這個鏡頭大概長一分鐘。但是,「其他所有關於科學的內容統統都是錯的。」(王佳妮)

(現代快報)

相關焦點

  • 科幻電影推薦前十名,人生必看的十大科幻電影
    所以小編就整理了一下科幻片,那麼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科幻電影推薦前十名,也是人生必看的十大科幻電影。第一部《盜夢空間》相信很多網友都看過這部科幻電影,小編看的時候表示太贊了。一層又一層的夢境層層遞進,說實在的小編有時候都沒有反應過來,這個編劇腦洞確實是很大。
  • 硬派科幻歐羅巴報告,如此寫實的科幻電影很難得
    文章原創,素材來源於網絡,本文出發點意在傳播娛樂圈正能量,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讚硬派科幻歐羅巴報告,如此寫實的科幻電影很難得片子裡的演員演技真的都好差(有吳彥祖粉絲們不要噴我,另外純屬個人觀點)一、都是科學家、太空人,可是感覺完全都無所事事,包括一位朋友說的那個出艙「春遊、撲蝴蝶」的卡佳掉水裡之後,艙裡隊員的表情啊,反應啊感覺完全不到位啊,強裝出來的悲傷的表情,看著叫人好像掉到水裡的是個攝像機。
  • 歐美十部經典科幻電影
    在歐美科幻電影排行榜名單,以下十部電影被列入精品中的經典之作,科幻片匯聚著製片方跟投資方大量的精力跟投入,一部製作精良的科幻大片一定是精神跟感官的大餐,大投入,大製作,大享受……   NO.1人工智慧   這個可謂是史匹柏最經典的電影
  • 十部不能錯過的末日生存電影
    十部你不能錯過的末日生存電影末日題材的電影,其實也算是小眾類型的,沒有這個分類,大部分都分類在災難或冒險裡
  • 中國科幻電影溯源 國產經典影片回顧
    不只是電影方面,也包括文學和藝術思維上。   星河:不能說沒有傳統,但是比較少,而且我們所謂的科幻傳統要看怎麼說。所謂科幻傳統其實是基於科學的,中國古代沒有西方意義上的科學,所以如果從嚴格意義上說,在有了近代意義上的科學傳統後,中國才有了科幻傳統,大概是晚清民初。但是沒有科幻傳統,不是沒有幻想傳統。
  • 國產巔峰科幻小說《三體》最有望成為國產《復仇者聯盟》的電影!
    2015年8月《三體》獲得世界科幻小說最高獎項「雨果獎」,是國產科幻小說的巔峰作品《三體》講的是宇宙的黑暗森林,每個星球的生命都在為追求自己文明的延續而不擇手段,甚至毀滅其他星球,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因為故事足夠恢弘複雜,過程極具生動科幻,我也有了感慨,這要是拍成電影,那就是國產的《復仇者聯盟》或是《星球大戰》這一類的電影,假如國產科幻小說由中國人自己拍成電影再開發成遊戲,那真是圓了多少人的國產夢。我這麼一個門外漢都有這樣的想法,就更不用說電影圈和遊戲圈內的大佬了,因為它足夠好看,口碑足夠好。
  • 4000萬票房的《控制》,是吳彥祖拍攝的,少有的華語科幻電影!
    但可惜似乎走的並不理想,在《魔獸》這種純特效電影中,雖然是飾演最終反派,觀眾卻只能通過演職人員表來確定有他參演。在《全球風暴》飾演一個科學家,但也只有匆匆一段,這似乎也是好萊塢電影給予華人演員最多的戲份了。
  • 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2005年,《星球大戰》小說被改編為電影《世界大戰》,這一次觀眾們不跑了,輕鬆地坐在電影院裡觀看火星人。在2005年全球票房最好的電影中,排名前兩位的都是科幻電影,都和外星人、太空有關。太空科幻作家的超前創意從1938年到2015年,將近80年過去,外星人如今已經不再新奇,人類前往異星世界也變成了平常事,這得益於科幻作家的不懈努力。
  • 科幻迷決不能錯過 十大低成本高質量的科幻電影
    不是所有科幻小說都是講太空戰鬥和超級英雄的。科幻小說本質上是關於「思想」的,黃金時代的科幻大師創作了大量充滿哲理的作品。雖然看「千年隼號」與帝國一決高下是很好玩的事情,但今天,讓我們把注意力轉到另一種科幻電影上。這些電影都充滿哲理,比較「燒腦」。
  • 盤點10部榮獲「土星獎」的高分科幻電影,科幻迷別錯過!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是10部獲得過美國電影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的高分電影,#科幻#迷們千萬別錯過!——感興趣的快來關注收藏吧!美國電影土星獎1972年創辦,由美國科幻、奇幻和恐怖電影學院創立,旨在獎勵和推進當年電影及電視領域的科幻類及恐怖類佳作,以及有突破和創新意義的優秀作品。
  • 來回味下國產經典科幻電影
    而擁有這麼一塊表的,正是如今「叔」透了熒幕的張嘉譯,加上本片中出現的「金蘋果賣貨公司」,這部電影如今看來依舊有種穿越時空的魔力。可見在我國,並不缺少科幻的創意,只是如今大家都忙著談「傻白甜」的戀愛,科幻題材反倒成了一門「邊緣學科」。
  • 美國十大科幻大片推薦,值得觀看的美國科幻電影
    美國的科幻大片真的很多,舉不勝舉,因為科幻大片一直是好萊塢大片的主題之一。科幻大片從投入資金到拍攝、後期特效製作都是大手筆。美國電影相比國內電影在投資上毫不手軟,隨便一個大片都是好幾億美金以上。大片裡面的種種超越現代科技往往讓人非常的嚮往,同時也覺得非常炫酷。因此科幻大片一直都是電影行業裡面非常受歡迎的類別。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10部好看的美國科幻大片。
  • 科學家奶爸攜手風趣物理學博士領讀《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本場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攜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王元卓教授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吳寶俊博士,與大家分享優秀科普圖書《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將每個人都熟知的電影情節、細節,轉化為通俗的語言、輕鬆的圖畫、嚴密的邏輯,在科學中回顧電影,在電影中觸摸科學。
  • 「科幻電影」用英語怎麼說?
    說到科幻電影,就不得不提那部,號稱「開啟中國電影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了。故事中:為了逃脫即將被太陽吞滅的危險,人類帶著地球踏上旅程。這個腦洞還真的是格外的大。不過想來也是,我覺得科幻電影向來拼的就是腦洞,看的主要就是震撼,要不然怎麼叫科幻電影呢,就像《復仇者》、《海王》等許多大片主打的不都是震撼嗎?說到這裡,忘了問你:你喜歡科幻電影嗎?知道科幻電影、特效等詞用英語怎麼說嗎?一起來看看吧!
  • 大忽悠!
    英國作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提出了「左腦掌管邏輯,右腦掌管情緒」的理念,並寫在了小說裡——他甚至不是個科學家,是個作家.......把作家的科幻小說當現實,怪人家咯? 實際上左右腦分工是什麼樣子呢? 人類大腦長得像個核桃一樣,分成兩半。左側身體信號會傳遞到大腦右半球,右側身體信號傳遞到大腦左半球。而胼胝體就是一束特別粗的神經纖維,把左右半球聯繫在一起。
  •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能照葫蘆畫瓢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能照葫蘆畫瓢 19-03-12 新華社 「科幻小說把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排列出來,讓我們擁有一個更開放的頭腦,能夠面對未知世界的各種可能性。」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8日在阿聯杜拜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15部全球科學家一致推崇的硬科幻電影
    2021-01-09 13:24:22 來源: 戀愛與技巧 舉報   15部全球科學家一致推崇的硬科幻電影
  • 聽科學家談他們喜歡的科幻電影
    新華社上海3月10日電(記者有之炘)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驚豔登場讓眾多影迷欣喜,其原著作者劉慈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科學的想像力比科幻要瘋狂得多。」那麼,你想知道「較真兒」的科學家愛看什麼科幻電影嗎?科學家所預見的未來有多「瘋狂」呢?來聽聽這幾位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科學家怎麼說。
  • 2018下半年不能錯過的好萊塢科幻電影
    說到電影市場,近幾個月簡直就是國產電影天下,除了漫威十年磨一劍的電影《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以外,基本上都是國產電影在撐著票房,從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到沈騰主演的《西虹市首富》,再到黃渤處女座《一齣好戲》等,這些一部部的都是口碑票房雙豐收,那麼好萊塢電影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下半年是卯足了勁的集體上映
  • 黃鳴奮:科幻電影裡的金星想像
    科幻電影在20世紀嶄露頭角,將金星置於新的參照系下加以描繪,從20世紀50年代起陸續推出多部相關作品。在科學實踐中,隨著人類宇航事業的推進,金星順理成章地成為探測的對象。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哈羅德·莫洛維茨(Harold Morowitz)等人提出了探索金星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