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火了!
不是比喻的火,而是真的火了!
這是發生在諾曼第附近的一次英法漁船海戰,圖片中的英國漁船顯然被法國人點了。新聞中說,法國人使用了燃燒瓶。好吧,這是國內不專業媒體的誤傳,點火的並非什麼燃燒瓶,而是這個東西。
這個叫火焰信號,那個金屬杆是方便手持的,因為點燃時,火焰溫度高達1000℃以上,即便是白天也很容易看見。
可想而知,如果把這個東西丟到對方船上,那必然是要點燃點啥的。英國漁民可不就火了嗎!
在這裡風博士嚴肅的告訴大家,這麼做肯定是違反國際規則的。英法這對冤家,千年恩怨一言難盡啊,本次英法漁民衝突其實早有預兆,隨著英國脫歐,圍繞英吉利海峽漁權鬥爭愈演愈烈,小打幾乎年年有。今年參與的比較多,這才把事情鬧大了,上了中國新聞。
不過英法漁船海戰過於低級,中國海上民兵才是這方面的專家。熟悉風博士的朋友都知道,本人的工作性質有機會接觸這些,所以今天咱就來聊聊海上民兵是怎麼對付那些不要臉老外的!
特別聲明:文中出現的部分內容是本人論文所載,尚未獻給國家,也沒有對漁民公開,更不代表我國立場。
開車!
在我國漁民與外國衝突中,主權衝突比較多,漁權衝突比較少,畢竟能撈得過中國漁民的人還沒生出來呢。就算是漁權衝突,對象也並非外國漁民,而是外國海警。
這裡多說一句,類似韓國海警那樣歇斯底裡,向平民開槍的做法,不僅在國際上聲名狼藉而且給了對方「自衛反擊」的口實。我國公務船隻是絕對不會這麼做的,因為這種低烈度衝突的底線就是不要開槍!
洗衣粉走你!漁船儲備的淡水有限,被洗衣粉汙染後只能返航。
丟洗衣粉意味著這艘船我們無法扣押,如果同時抓獲多艘越南漁船,一般會留下一艘,其餘我們會罰沒。可是有時候不遂人願,只抓到一艘,那隻好丟洗衣粉了事了。
近年來我們和越南漁民的鬥爭逐步升級。
和大家想像的不一樣,越南的南海聲索範圍可不僅僅是西沙和南沙,還包括中沙群島!要知道,如果西沙和南沙和越南還有點地理上的近緣,中沙和越南沒有半分關係,更沒有哪個國家提出過異議。而越南人竟連這個也不放過,以漁民為先導瘋狂掠奪海洋資源。
有爭議的要搶,沒有爭議創造爭議也要搶!
對付這種海上流氓,當然有我們海警的高級裝備——主機聯動脈衝式水炮
這玩意兒的厲害風博士親身體驗過,衝垮半米磚牆完全不成問題,海戰中威力巨大。從越南方面的「悲情」宣傳來看,戰果豐碩。
一分鐘4噸海水,就當給你灌腸了
越南漁船的木板甚至船殼在水炮面前也不是對手
請注意,這個不是撞擊痕,因為沒有刮痕,越方說法是水炮打的
果然是專治流氓的神器啊!別說越南人了,就是日本海巡船也扛不住中國水炮的威力。不過可惜,中國海警船畢竟不是超人,有的漁場比較遠,過來就要一兩天時間。
怎麼辦呢?就要靠我們的海上民兵維護國家利益(自家的魚)。
和越南漁船相比,我們的漁船多是遠洋船,尺寸較大,幹舷較高,這是基本的鬥爭環境。
越南漁船多為木製或玻璃鋼,我國漁船多為鋼製,在這種海上漁船鬥毆中我國漁民顯然佔據優勢!在當年南海981事件的時候,越南漁民就吃了大虧。由於我國漁船船頭都很高,他們船頭都很矮,就算站起來也還有一兩米的落差,越南人就很被動了。我們能砸他們,他們沒法還手。
中國漁民也是很壞的,你們猜用什麼砸?
沒錯!啤酒瓶!
為啥是啤酒瓶呢?第一,這個東西如果砸到窗戶上,一定是要砸穿的,因為越南漁船的玻璃很不結實,而我國漁船的玻璃都是符合《鋼質海洋漁船建造規範》的。第二條更陰險,只要砸到船上,馬上就會碎成玻璃渣,越南漁民不愛穿鞋,一不小心那叫一個酸爽。第三嘛……對方沒法扔回來。
越南人多用螺栓和石頭還擊,不過高度差比較大,沒有太大威脅。風博士開諸葛會的時候曾建議民兵兄弟們下次再去就拿這個出來
還丟螺栓,你這找死呢!
當然,這招比較狠,容易出人命,不到關鍵時刻不能隨便亂來。風博士是研究技術的,用不用兩說,練兩手以備不時之需還是可以的。根據我的經驗,我國漁船雖然比較大,但纏鬥時並不佔便宜。
為什麼呢?
我們是鐵船,船大且重,轉向不如越南小船靈活,衝突中越南漁船很容易避開,反而撞擊我們側面。不要小看這些木頭船,撞擊力度還是很大的,雖說撞不沉,但撞壞了也要一大筆修理費,如果被撞穿,那就只好返回船塢了。在南海981衝突升級後,雙方都開始使用撞擊戰術。
當然,越南還是吃虧一方,畢竟我們抓住你一次你就要倒大黴的!
雙方船隻大小差距太大了!中國漁船簡直就是比蒙巨獸一般的存在啊!感受一下
碾壓!
鏡頭中的千噸級遠洋漁船,別說是木質漁船,越南海警上來也是兇多吉少。
為了克制越南人小船靈活的特點,我們又想出了邪招!這一招風博士寫進了論文裡,來,先睹為快!我給他起了個名字,叫錯位橫隊。橫隊就橫隊,為什麼叫錯位橫隊呢?
是這樣的,兩艘船是不可以在比較近的距離上平行航行的,否則會被水流壓在一起。
這叫「船吸現象」。船越大,速度越快,現象越明顯。由於越南船比較小,如果橫隊以這種小間距列陣,是非常危險的。可如果間距太大,對方很容易就能突破你的攔截線,怎麼辦呢?
利薩海戰中,奧地利人就用楔形橫隊的方式撞擊義大利海軍陣列,這樣既保證了船隻間的緊密,又不會發生船吸效應。而敵艦隻要進入楔形橫隊覆蓋的正面,幾乎不可能躲開(當時的航速)。
不過,這個陣形有個問題,如果以小組為單位使用時,輕小目標還是可以躲開正面的,畢竟人家比較靈活。怎麼辦呢?把楔形橫隊後面的船隻放到前面,這樣就變成了一個鋸齒形的橫隊。
邊防公安的橫隊隊形訓練,如果前排中間的空隙由後排填補,整個衝擊面就不留死角了!
由於雙方船隻速度相差不大,無論越方漁船如何機動,都不可能避開一個橫隊的攻擊正面,即使他從兩船中間縫隙穿過,也會被第二橫隊的船頭撞上。我們船大,對方船小,撞上就是重創!
雖然當年南海981爭端越南漁民海警皆損失慘重,但衝突的結果顯然不足以震懾越方的野心。以風博士的粗鄙覺悟看來,那是撞得不夠狠嘛!
怎麼解決問題,那是外交官的事情,咱們漁民(民兵)只管把對面的按到談判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