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是人類的保護神,若條件成熟,人類是否可以登上木星?

2020-09-13 閩南大俠

我們太陽系中一共有八顆行星,地球就是其中一顆,在這八顆行星之中,體積和質量最大的就要數木星了,而且木星的質量要比其他行星加在一起還要大,如此看來木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事實也是這樣,因為木星巨大的質量,因此它有著非常大的引力,許多從太陽系外來的小行星都被木星吸引。

這些天外星體有些都是衝著地球的方向,所以說木星是地球的第一道保護屏障,既然木星如此重要,但是我們對於木星其實了解的非常少,主要是因為木星特別的環境,讓人類很難近距離探測,更不要說親自登陸木星去考察了,如果人類真的登陸木星,這將會是一場災難,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要知道木星的質量超過其他行星總和的2倍,所以木星的重力非常大,人類根本適應不了,最重要的是木星的自轉速度非常快,在太陽系中排名第一位,受這些作用力的影響,木星上面經常颳大風暴,這些風暴的規模要比地球上的大一百倍還不止,有些超級風暴甚至可以持續千年的時間。

如果按照地球的科技水平,人類根本不可能實現登陸,而且木星地表的環境非常惡劣,在太陽系中也數一數二的,所以人類根本也沒有必要去上面看一看,真正探索價值的是適合人類的星球,雖然太陽系中只有地球誕生了生命,但是有一些星球還是具備一些特徵,很有可能在很久以前存在過生命,比如說火星,金星,土衛二等等。

但是木星也不是一點作用沒有,木星的大質量和高自轉,可以幫助人類的飛行器進行引力彈弓,也就是利用木星的作用力,讓飛行器加速,我們很多的宇宙探測器都是在經過木星後開始加速,這樣就會節省大把的時間進行星際探測了。

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地方,木星其實是一個氣態行星,也就是說它並沒有陸地,整個木星的組成全部都是氣體,這裡大部分都是氫氣,它的最外面是氣態氫氣,裡面是固態氫氣,最中間是一個內核,這樣一個構造的木星,本身也不適合探索,這麼看來木星對於人類來說,是沒有太大的研究價值了。大家對此還有哪些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木星有多恐怖?科學家:木星既是「保護神」,又是「毀滅者」
    相比之下,木星的密度卻達到了每立方釐米1.326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木星的質量遠遠地超過了土星。牛頓告訴我們,引力的大小與質量是正比例關係,這就意味著,木星擁有太陽系中其他天體望塵莫及的引力,而木星真正的恐怖之處也就在於此。一般認為,木星的引力是地球的天然屏障,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地球被小天體撞擊的風險,因此木星素有「保護神」的稱號。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發生在1994年的「彗星撞木事件」。
  • 木星被稱「地球保護神」的由來,若無木星,地球撐不下去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和木星便為其中兩顆。雖然二者之間相距甚遠,相隔7億公裡,但並不意味著木星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反而人世間流傳著「木星是地球保護神」的說法。木星被稱為地球保護神的由來,跟發生於26年前的「彗木相撞」這一重大天文事件有關。
  • 你對地球保護神木星了解多少!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太陽向外數它是第五顆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1‰,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組成,佔其總質量的75%,其次為氦,佔總質量的25%,巖核含有其他物質。 木星由於自轉快速,而呈現扁球體,風速極快以便形成亂流和風暴,大紅斑就是顯著的證據。
  • 人類為何要感謝木星?真的有必要嗎?若沒有木星,地球就毀滅了?
    作為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木星也一直被人類寄予了厚望,美國宇航局曾發射的先驅者-10,先驅者-20號探測器都曾傳回過木星的相關信息,對於這顆太陽系內僅次於太陽的巨大質量體積的行星,人類充滿了好奇心,若不是這是一顆氣態行星,科學家也會試圖將木星改造成另一顆地球。畢竟這顆行星太強悍了,人類若是以木星為家園,就再也不用擔心隨時可能爆發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故了。
  • 木星是地球的保護神,月球更是「生命之盾」,這說法到底對不對?
    一直有種理論,說的就是木星是太陽系的清道夫,地球的保護神,而月亮則更是地球的生命之盾,當然不可否認太陽系內的天體都有存在的必要,但要給他強加上一個清道夫、保護神又或者生命之盾是否有些誇大其詞的嫌疑?木星真是地球的保護神?它在哪裡是偶然性事件嗎?
  • 太陽系木星有多恐怖?對於人類而言是致命的
    對於我們而言,木星環境十分極端,人類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事實上,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無論是木星,還是其他天體,都對於人類而言是致命的。木星的直徑有142984公裡。木星的直徑是地球11.2倍。
  • 木星能成為人類的新家園嗎?答案很殘酷,在上面人類只能活幾小時
    同時,地球儲備的資源亦是有限的,多種原本儲量豐富的不可再生資源在人類的耗用下所剩無幾,有些資源甚至已枯竭。從長遠來看,地球或許無法長期擔當如此沉重的養育重任。面對嚴峻形勢,科研人員並沒有退縮,反而勇往直前,一直遊走在宇宙內為地球找尋幫手。經過幾輪尋找,一顆巨大的氣態星體走進了科研人員的視線裡,它是太陽系的最大行星——木星。未來,在技術的支持下,若能登陸木星,人類將過上怎樣的生活?
  • 27年前彗星朝地球襲來,若不是木星阻擋,人類結局將會怎樣?
    而就在距今不久的1994年,又一顆在宇宙中極不安分的彗星,再一次「發瘋」,朝著地球方向襲來,幸虧,距離地球最近的木星,替地球承受了這場驚天災難,才讓人類逃過一劫…… 恐龍滅絕給人類繁衍空間 在距今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和力量衝破雲層
  • 1994年那一天若不是木星擋在前面,人類下場會和恐龍一樣嗎?
    它被木星的強大引力所俘獲撕裂成了21個碎塊。這些彗星碎塊以每小時21萬公裡的速度一字排開的撞向了木星。在此之前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可能已經在太陽系中旅行了幾十億年。然而在這一天木星成了它永遠的歸宿。遠在6.3億公裡的人類在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向木星的這段時間裡異常的興奮。
  • 1994年,若不是木星「挺身而出」,人類早已經滅絕
    今天要介紹的是木星,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另外木星的質量也與其他七大行星拉開了很大的差距,是它們加起來質量綜合的2.5倍,正是由於木星的體積和質量在太陽系中是數一數二的,所以它的引力非常大,木星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天然衛星最多的行星,已發現79顆衛星。
  • 木星被稱為「氣態行星」,小行星撞擊木星時會「穿過」木星嗎?
    我們都知道,在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行星」,每個行星都有自己獨特的組成部分和特徵,比如在太陽系內,就有八顆不同的行星,我們可以根據這些行星的結構進行大致分類:「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屬於「類地行星」,而「木星」
  • 如果不是木星保護地球,人類真的會消失嗎?
    人類從來沒有停下腳步,一直在探索科學的過程當中,從最初的伽利略望遠鏡,到克卜勒望遠鏡,人類所看到的宇宙範圍越來越廣,看到的景象也越來越神秘。如今科學家利用先進的天文設備可以實時監測地球周邊的環境,雖然我們在地球上生存了數萬年,但實際上地球的環境並非絕對安全。
  • 1994年彗木相撞:如果沒有木星抵擋,人類結局是否和恐龍一樣
    ——蒙田自人類擁有智慧開始,就在不停借用工具,擴大自己的控制力。從第一顆衛星被送到外太空,到現在的空間站,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而對於自然而言,人類的力量實在是如蚍蜉撼樹,地球上的自然力量隨便動蕩一下,人類就毫無抵抗之力。
  • 1994年彗木相撞:如果沒有木星抵擋,人類結局是否和恐龍一樣
    ——蒙田自人類擁有智慧開始,就在不停借用工具,擴大自己的控制力。從第一顆衛星被送到外太空,到現在的空間站,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而對於自然而言,人類的力量實在是如撼樹,地球上的自然力量隨便動蕩一下,人類就毫無抵抗之力。就像許多末日電影裡的大災難,洪水、颱風、海嘯、泥石流,面對這些大自然的手筆,我們只能感嘆並且積極自救,慶幸僥倖保留的一條性命。
  • 木星是我們的「保護神」
    假如把太陽比作太陽系的母親,那麼,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木星就是地球的「宙斯」。為什麼這麼講?由於太陽的引力範圍實在太大,可以延伸到數光年外的奧爾特星雲,每年在外太空遊蕩的星際物質,被其吸引而突訪太陽系的事實舉不勝舉,這些相比於太陽而言的微小顆粒對地球和居住的人類危險,簡直是顛覆性的。至今有科學界將恐龍滅絕歸因於受到外星體撞擊,造成地球生物大規模滅絕假說。
  • 木星面積是地球的121倍,如果在木星上買房,是什麼樣的體驗?
    這是人類首次目睹宇宙中的天體衝撞,或許你會指出倘若人類能夠搬移到木星上,是否就能完美解決用地緊張等問題?科研人員對此笑稱想像很豐滿,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與伊隆馬斯克都制定的龐大且宏偉的火星計劃時,許多科幻畫家幻想著人類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生活的情景,例如攀登火星山脈、探險火星礦產等,事實上太陽系內仍有不少天體滿足人類生存的條件,至少這些星球為此提供了部分可能,比如有科學家設想了人類在金星表面建造漂浮城市,人們飛行在金星濃密雲層的上方。
  • 人類要牢記:1994年彗星與木星激烈相撞,威力比肩20億顆原子彈
    人類也差點遇到和恐龍時代一樣的滅頂之災,1994年彗星和木星相撞,產生的威力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雖然人類幸運躲過一劫,但是人類永遠無法忘記這一事件。 千百年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與探索 宇宙浩瀚縹緲,它包含著行星、恆星、星系、等等,目前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十分的淺薄的,或許還不如宇宙本身的萬分之一。
  • 人類要牢記:1994年彗星與木星激烈相撞,威力比肩20億顆原子彈
    人類也差點遇到和恐龍時代一樣的滅頂之災,1994年彗星和木星相撞,產生的威力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雖然人類幸運躲過一劫,但是人類永遠無法忘記這一事件。在如今,科技不斷進步,人們對宇宙的探索也沒有停下腳步,1969年的人類成功登上月球,這標誌著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有了歷史性的進步。之後各國爭相發展航空航天事業,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宇宙的探索不斷深入,對太空的認識也不斷加深。
  • 木星上究竟有什麼?是否存在外星人?
    是否存在外星人?是否存在其它文明?這些話題則是一直吸引人類眼球的眼球!那麼,人類有沒有對外太空進行探索呢?1972年3月2日 (農曆正月十七),歷史上的今天,美國發射了宇宙飛船對木星進行考察。美國發射的「先驅者」10號宇宙飛船。
  • 既然木星是氣態行星,那麼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能不能直接穿過木星?
    當然,我們人類最為關注的還是八大行星,我們根據八大行星的物理性狀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和地球一樣具有固體表面,巖石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和火星。那麼,既然木星是氣態行星,那麼我們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包括宇宙探測器,或者將來有可能發射的宇宙飛船,能不能直接穿過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