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資源網2015年10月16日消息:先是馬來西亞航空的MH370航班神秘失蹤,距此僅四個月之後,馬航的MH17航班又在烏克蘭上空被擊落。在討論這兩起悲劇事件時,使用「希望」一詞似乎不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選擇。
但對於受到任命,負責代表澳大利亞對這兩起悲劇事件作出回應的空軍上將安格斯·休斯頓爵士(Angus Houston,已退役)來說,「希望」正是他需要傳達的恰當情緒。在今年的霍克年度大講堂上發表講座時,安格斯爵士就是這樣做的,他述說了為了找到失蹤的MH370航班並將那些應當為擊落MH17航班負責的人繩之於法而正在進行的努力。
圖:安格斯·休斯頓爵士(Angus Houston)。
由南澳大學鮑勃·霍克總理中心在阿德萊德市政廳舉行的此次講座題目為「MH370與MH17的災難和危機:對澳大利亞所作回應的審視」。講座就對這兩起悲劇事件進行回應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提供了獨到的見解。在這兩起事件中,都存在巨大的人員損失和難以言表的悲痛,並且對於那些有親人乘坐這兩個航班的家庭來說,他們的許多問題未獲得解答。
安格斯爵士被任命為澳大利亞總理特使,負責領導澳大利亞的有關行動,以幫助找到在馬航MH17墜毀事件中死亡的澳大利亞公民的遺骸、確定其身份並將這些遺骸送回國內。他還領導著聯合機構協調中心(JACC),這個中心負責協調澳大利亞政府各部門的支持,以搜尋失蹤的馬航MH370航班。
澳大利亞與這兩起航班事件存在種種顯而易見的聯繫:MH370航班於2014年3月失蹤,其失蹤區域屬於澳大利亞的搜救範圍;而在2014年7月墜毀的MH17航班上,死亡的298人當中,有38人為澳大利亞公民。基於這一事實,安格斯爵士將MH17航班事件稱之為是「自2002年印尼峇里島爆炸案以來,澳大利亞所遭受的最大國家悲劇。」
講座凸顯了安格斯爵士及其所帶領團隊面臨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挑戰。為找到MH370,到目前為止,搜尋人員已經完成了60000平方公里海底面積的搜索,就連「大海撈針」這一比喻也難以真正表達出MH370搜索行動在實施過程中所遇困難的艱巨性。
安格斯爵士稱:「正是由於搜索行動變得日益複雜,才成立JACC的。搜索行動需要在各個層面上進行協調:國際和國家層面,還有處理家庭和媒體事宜。涉及的事情包括,為有關家庭提供支持並及時將情況告知他們。」
同時,試圖通過談判獲得安全進入MH17航班墜毀現場的權限,這意味著進入一個衝突區,而這個衝突區所處區域離俄羅斯邊境只有「三分鐘的坦克路程」。
安格斯爵士稱:「這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任務。沒有參考框架、沒有應急計劃或大使館,也沒有支持這一行動通常所需的相應條件。我們的任務就是找到在MH17航班上喪生的澳大利亞公民的遺骸、確定他們的身份並將這些遺骸送回家。」
得益於安格斯爵士在聯絡、談判以及國際關係構建方面的技巧,同時在烏克蘭政府和荷蘭的支持下,他帶領的團隊才能夠實施他們的任務。
安格斯爵士和他的團隊並非孤軍奮戰。澳大利亞外長朱莉·畢曉普(Julie Bishop)成功地說服俄羅斯同意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的2166號決議,該決議讓安格斯爵士所帶領團隊的行動具有了合法性和依據。安格斯爵士也對畢曉普付出的努力表示了謝意。
安格斯爵士表示:「有兩項調查在進行,一項是提出國際民航賠償要求,而另外一項就是刑事調查,我們要努力找到對這一暴行負責的有關人員並讓他們承擔相應的責任。」
有人要對擊落MH17航班負責這一事實,獲得了安格斯爵士的有力確認。他說:「我希望我們能夠找到這些王八蛋,我真的是這麼希望的。這一暴行是絕對難以容忍的犯罪行為,我還沒有看到過程類似MH17航班的事件。」
雖然馬航MH370航班失蹤已有19個月之久,但搜索行動仍在繼續。安格斯爵士以澳大利亞皇家海軍艦艇雪梨號(HMAS Sydney,一艘於20世紀40年代沉沒並於2008年被重新發現的輕型巡洋艦)為例,說明了在大海之中尋找失蹤飛機的殘骸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
基於這一點,安格斯爵士表示,在以下兩方面達成一個穩定的平衡非常重要:一方面,「降低關於來自海底深處的無法解釋的脈衝信號的預期」,另一方面,處理好為了尋求本世紀最大謎團之一答案的新聞記者們施加的不懈壓力,同時還要維持有關家庭的一線希望,即MH370航班終有一天會被找到。
安格斯爵士稱,今年早些時候被衝上法屬留尼旺島海岸的波音777飛機襟副翼零件確實來自於MH370航班。他說:「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60000平方公里海底面積的飛機搜索,剩下還有60000平方公里海底面積需要搜索;冬季天氣已經導致搜索行動大大放慢。我希望能夠找到MH370,搜索正在進行當中。」
相關新聞:
馬澳中三國:MH370客機搜尋工作將持續到明年
澳大利亞在30個曾被排除地點重新搜尋MH370
MH17空難原因眾說紛紜 荷俄調查結論互不相同
《澳大利亞對馬航MH370與MH17兩起事件的回應》原文地址
更多國際民航資訊,盡在民航譯訊
0薦聞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