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六盤水師範學院了解到,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陳紅及其所在團隊,於北京時間2020年6月11日,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雜誌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在中國雲南省東部富含軟軀體化石保存的寒武紀地層裡發現了一個新的多毛類動物,距今約5.14億年前。研究表明該動物屬於現生多毛綱的長手沙蟲科,是目前已知的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記錄,為了解環節動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也揭示了寒武紀環節動物的生態和形態多樣性。
環節動物是當今動物界中一個物種多樣性十分豐富的重要門類,廣泛分布於各種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中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多毛類動物是環節動物中物種最豐富、進化歷史最悠久的一個類群,身體具有成對帶剛毛的疣足,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對早期多毛類動物的研究一直是揭示環節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熱點之一。陳紅不僅是六盤水師範學院的一名副教授,目前還是即將畢業於雲南大學動物學研究和古生物學的博士生,從2015年開始,她便傾注於該項研究通過近4年的不斷努力,她的付出獲得了回報。
六盤水師範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 陳紅介紹道:「2016年我們採集到了丹尼多毛蟲的化石,但是由於這種化石以前沒有被發現過,因此沒有被重視。直到2018年一個外國學者來作報告,他研究的東西與這個非常相關,也就啟發了我,跟他一起合作,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來進一步揭示出它內部的結構特徵。在2019年1月份的時候我們完成了初稿,在10月底的時候投出去了,在2020年3月底的時候,這篇文章終於被接受了。當時我非常的興奮,因為我從2016年到2020年,歷經4年的時間,這項研究被認可了,這麼多年的努力和辛苦是非常值得的。」
儘管環節動物是當今生態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動物門類,它們在寒武紀早期地層中的化石記錄卻非常罕見,陳紅及其所在團隊的該項研究成果顯示,丹尼多毛蟲屬於現生多毛類環節動物中的長手沙蟲科,具有一個典型的鐵楸狀頭部和一對細長的觸鬚,這是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記錄。
陳紅說:「我們這個丹尼多毛蟲的發現從生物多樣性方面來說,因為它是冠群環節動物最早的化石記錄,就證明了在早寒武(紀)的時候,冠群環節動物和幹群環節動物它們是共存的。這也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方式的多樣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證據。」
成果的發表,激發了陳紅今後對古生物學科的進一步探索。她表示,希望能發揮自己所學,組建屬於自己的研究團隊,為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做出新的貢獻。
陳紅表示:「今後我有這麼幾個想法,首先是要加強與其他高校之間的合作和研究,第二就是加強我們六盤水師範學院,二級學院之間的合作和研究,第三我還希望在學校的支持下,能夠組建自己的古生物的研究團隊。期望有更多古生物方面的一些新發現,和一些重要成果的發表。」
據介紹,陳紅副教授與其英國牛津大學的合作夥伴Luke Parry(盧克·佩裡)博士為該成果共同第一作者,雲南大學侯先光教授、馬曉婭研究員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作為該成果第三完成單位,六盤水師範學院表示,今後不僅會全力支持陳紅的學術研究,更會做好學校人才培養等相關工作。
六盤水師範學院院長 何林介紹道:「這次陳紅老師取得了這麼大一個成就,我想是我們學校這麼多年以來,關心關注人才成長的一個真實的案例。今後我校將繼續不斷創新,人才成長的機制、體制,著力營造好學校人才培養的環境,特別是在引、留、培、用上下好功夫,爭取我校有更多的學者、有更多的成就展現給大家。」
來源:貴州廣播電視臺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