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據四川省衛健委
目前全球疫情依然嚴峻,秋冬流感季又將來臨,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和擔憂:流感是否會和疫情反撲時間重疊?應該如何預防?流感和新冠肺炎的區別有哪些?8月20日,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欒榮生教授進行了解答。
冬季流感是否會和疫情反撲時間重疊?
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國冬季流感流行時間一般從12月份開始一直持續到來年的3-5月。
由於流感和新冠肺炎均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及接觸傳播,其均受氣候以及人際接觸等的影響較大:秋冬季節的低溫天氣會使呼吸道排入外界的病毒存活期延長,且在寒冷刺激下,人的抵抗力相對較弱,病毒趁虛而入,易於形成傳播;人員聚集,則是疫情擴大的另一必要條件。
進入秋冬季之後,全國更大範圍的復工和學生開學,會形成廣泛的、不同程度的人員聚集,且秋冬季節裡人們室內活動相對頻繁,室內通風情況不及夏季。
加之目前全球範圍內許多其他國家的新冠肺炎疫情仍較嚴峻,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等,以上這些因素均可能導致我國在今年冬季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彈,其反彈時間也將很可能與冬季流感流行時間重疊。
流感和新冠肺炎有哪些區別?
流感和新冠肺炎分別是由流感病毒和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所導致的疾病,兩者都可以經呼吸道傳播,且具有相似的症狀如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但這兩種疾病也存在一些不同之處。
首先,從臨床表現來看,流感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的特點,流感患者大多發熱明顯,熱程相對比較長,一般是3-5天,並且常常是高熱,體溫可達39-40℃。同時流感常伴有全身症狀,包括肌肉疼痛、乏力、頭痛等症狀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鼻塞、流涕等,但症狀相對較輕。
相對應的,新冠肺炎屬於下呼吸道感染,表現在肺部出現炎症,患者往往以乾咳為主,此外發熱和乏力也是其主要的臨床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症狀。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再者,流感和新冠肺炎的重症比例和病死率均有較大差異,新冠病毒引發的疾病相對更嚴重,新冠肺炎患者中的重症比例較高,可達20%,流感患者中重症比例一般較低。就病死率來說,新冠肺炎病死率約在3%左右,而流感病死率通常低於0.1%。
此外,對於這兩種疾病的醫療幹預措施有所不同。目前已研發並推廣出可用於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和疫苗,但至今尚無獲得上市許可的新冠肺炎疫苗及特效治療藥物。
流感可以通過藥物預防嗎?
首先,建議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抗病毒藥物可以用於治療和預防流感,但除了特定的人群之外,並不是所有患有流感的人都需要抗病毒藥物。
當用於治療時,抗病毒藥物並不能立即消除流感的症狀,但是常常可以緩解症狀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
如果你流感症狀十分嚴重,或者有出現併發症的高危因素,那麼你需要抗病毒治療。
如果你症狀較輕或者沒有併發症的高危因素,那麼,在出現症狀的48小時內,你可以接受抗病毒治療,如果超過48小時,通常就沒有必要接受抗病毒治療。
可以用於治療和預防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包括: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和帕拉米韋。出現流感症狀的前48小時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效果是最好的。最佳的藥物取決於流感流行的類型。
對於流感,使用抗生素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因此只有在當流感引起了類似細菌性肺炎、中耳炎、鼻竇炎等併發症時,才應該使用抗生素。不當地使用抗生素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也會引起細菌的耐藥。
流感是不是普通感冒?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輕症流感常與普通感冒表現相似,但其發熱和全身症狀更明顯,部分病例可出現高熱,達39-40℃,伴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
如何預防流感?
接種流感疫苗是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其次,可服用藥物進行預防,在症狀出現的48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能有效緩解疾病症狀、縮短症狀持續時間,但建議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可以用於治療和預防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包括: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和帕拉米韋,最佳的藥物取決於流感流行的類型。
同時,還要重視個人日常防護,保持室內通風;平時注意良好的個人的衛生習慣,包括:勤洗手,不用手觸碰眼、口、鼻;在流感流行季節,儘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家庭成員出現流感患者時,要儘量避免相互接觸,尤其是家中有老人與慢性病患者時。
需要提醒的是,人群對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但老年人、兒童、孕產婦或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群在感染後容易發生嚴重併發症。另外,醫務人員在日常診療活動中接觸流感患者的機會較多,因此感染的風險高於普通人群。而對於新型別或新流行株的流感,青少年和兒童人群更易感,因為他們以前沒有感染過,沒有相應的感染後免疫或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