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流行性感冒已經進入流行季,同時,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蔓延,疫情輸入風險持續存在。為加強流感臨床診治,國家衛健委組織制定並發布了《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其中新增了流感與「新冠肺炎」的鑑別診斷,並提出「新冠肺炎輕型、普通型可表現為發熱、乾咳、咽痛等症狀,與流感不易區別」。
五類人群易患重症流感須重視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節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國流感監測結果顯示,每年10月我國各地陸續進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節。流感起病急,雖然大多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現肺炎等併發症或基礎疾病加重發展成重症病例,少數病例病情進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急性壞死性腦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併發症而死亡。
方案提出,人群普遍易感流感,但老年人、年幼兒童、肥胖者、孕產婦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為高危人群,這五類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後較易發展為重症病例,應儘早進行流感病毒核酸檢測及其他必要檢查,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亞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接種流感疫苗可有效預防相應亞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
兒童流感發熱程度常高於成人
國家衛健委稱,此版診療方案進一步完善了兒童流感臨床表現、併發症等相關內容。
流感的臨床症狀主要以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可達39至40攝氏度,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乾咳等。部分患者症狀輕微或無症狀。方案稱,其中兒童的發熱程度通常高於成人,患乙型流感時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也較成人多見。新生兒可僅表現為嗜睡、拒奶、呼吸暫停等。
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其他併發症有神經系統損傷、心臟損傷和橫紋肌溶解、休克等。兒童流感並發喉炎、中耳炎、支氣管炎較成人多見。
另外,無併發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於發病3至5天後發熱逐漸消退,全身症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較長時間。
輕型、普通型新冠肺炎與流感不易區別
此版方案將流感與普通感冒、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進行了對比。例如,流感的全身症狀比普通感冒重;追蹤流行病學史有助於鑑別;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學檢測陰性,或可找到相應的病原學證據;流感有咳嗽症狀或合併氣管、支氣管炎時需與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相鑑別;合併肺炎時,需要與其他病原體導致的肺炎相鑑別。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還新增了流感與「新冠肺炎」的鑑別診斷,提出「新冠肺炎輕型、普通型可表現為發熱、乾咳、咽痛等症狀,與流感不易區別;重型、危重型表現為重症肺炎、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和多器官功能障礙,與重症、危重症流感臨床表現類似,應當結合流行病學史和病原學鑑別。」
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
方案還規範了流感抗病毒藥物使用方法,完善了輕症流感中醫辨證治療。其中明確了抗流感病毒治療時機,發病48小時內進行抗病毒治療可減少併發症、降低病死率、縮短住院時間;發病時間超過48小時的重症患者依然可從抗病毒治療中獲益。同時還提醒公眾,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僅在有細菌感染指徵時使用抗菌藥物。另外,要合理選用退熱藥物,兒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楊酸製劑。
方案稱,我國目前上市的抗流感病毒藥物有神經氨酸酶抑制劑、血凝素抑制劑和M2離子通道阻滯劑三種,並詳細給出了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的適用人群、使用劑量及療程等。
在中醫辯證治療方面,方案為輕症患者推薦了幾種常用中成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類,如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清開靈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銀翹解毒丸等;兒童可選兒童抗感顆粒、小兒鼓翹清熱顆粒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類中成藥,兒童則可選小兒肺熱咳喘顆粒或口服液。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歡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