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地震60周年,紐西蘭近期地震頻發!2020年全球地震活動如何?

2021-02-13 瓜子紐西蘭

昨天到今天,從奧克蘭到Invercargill,超過2萬人報告自己有震感。

昨天早晨7點53分,Levin東北部發生5.8級地震,震源深度為37公裡。地震之後發生了19次餘震,規模在M4到M2之間不等。

而今天12點34分,Levin西北部30公裡再次發生5.2級地震,震源深度32公裡。

大家都知道,紐西蘭由於處在澳大利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板塊運動使得兩者之間不斷擠壓,造成板塊間和板塊中能量的不斷累積和頻繁釋放,才會常年開啟「震動模式」。

紐西蘭每年大概會發生2萬次地震,其中有150-200次強地震能被感覺到。

小編剛來到紐西蘭這片土地的時候,某天坐在家裡突然感到房子搖晃了一下,大腦瞬間反應出是地震了,然而,當時小編腦子裡想的第一個問題是——

「我的頭髮好醜.是現在跑呢?還是洗個頭再跑出門呢?」

就在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沒思考出來,屁股還沒離開地毯的時候,震感已經消失了。

4天前,2020年5月22日是有儀器記錄以來全球震級最大地震——智利9.5級大地震發生60周年紀念日。

1960年5月22日發生的智利9.5級大地震創下了兩個世界之最:一是迄今地震觀測史上儀器記錄到的震級最大的地震;二是引發了世界上影響範圍最大且最嚴重的一次地震海嘯,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

地震震級是對震源釋放出能量大小的等級劃分,震級每相差一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差大約是31.6倍。智利9.5級大地震約相當於180個汶川8級地震釋放的能量。

引發海嘯方面,當年智利9.5級大地震過後,太平洋東岸海水忽然迅速退落,露出海底,約15鍾後,高達8米至9米、最高達25米的海浪驟然而漲,襲擊智利和太平洋東岸的城市與鄉村,地震形成的海浪以每小時700千米速度橫掃太平洋。

2020年,全球共發生21次6級強震。

1月29日3時10分(當地時間1月28日14時10分)在古巴南部海域發生7.7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而在3月25日,全球又出現了一個大地震,北京時間10點49分,千島群島發生7.5級大地震, 震源深度30千米,美國夏威夷更是發布了海嘯預警。美國海嘯預警中心表示,發生於千島群島地區的此次地震可能在震源地區引發破壞性海嘯。事實上,早在2月13日,千島群島就已經發生過7級大地震,連續2次大地震。

2020年的地球可以說出現了不少的「問題」,除了南極紅雪,北極甲烷爆發等等之外,像澳洲野火這樣的問題也在其他國家發生,而在這些自然災難發生的時候,不少人也在說今年的火山噴發,地震等問題也比較活躍,是真的這樣嗎?難道2020年真的是不平凡的一年,異常問題多?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其實地球的這些變化也沒有什麼不一樣,都是屬於正常的模式,在以往的年份我們也可以看到相關的影響,只是在2020年可能稍微集中了一點。

當然了,這些我們看似正常也習以為常的自然災害,是年復一年、經年累月,甚至以「世紀」為單位去面對,卻好似永遠也得不到解決的地球環境問題。

相關焦點

  • 北京房山發生非天然地震 專家:與全球近期地震沒關
    中新網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 曾鼐)近期,全球多地發生強震。19日,北京房山區發生2.7級「非天然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部主任蔣海昆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非天然地震是由於塌陷、暴雨、人為活動等原因導致的,非天然地震不會導致天然地震;本次地震也與近期多發的全球地震「完全掛不上鉤」。
  • 2020年全球地震活動盤點
    全球兩大地震帶分布 2020年全球地震活動概況 2020年,全球共發生 2019與2020年全球7級以上地震分布圖 2020年全球地震活動特點
  • 唐山又地震了!2020年中國發生21次五級以上地震,為何地震頻發?
    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此次唐山5.1級地震是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級地震之後河北省內發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華北地區近些年最大的一次地震。44年前地震的餘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對媒體表示,此次地震依舊屬於1976年唐山地震的餘震。自1976年地震後,老震區一直在持續起伏活動。
  • 全球最大地震60周年 專家強調加強抗震設防是關鍵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5月22日是有儀器記錄以來全球震級最大地震——智利9.5級大地震發生60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稱,這次地震創下震級最大、影響範圍最大且最嚴重地震海嘯這兩個世界之最。
  • 唐山又地震了!今年中國發生21次五級以上地震,為何地震頻發?
    1976年地震餘震△ 2018年5月24日,遊客在河北省唐山市唐 山地震博物館內參觀。 中新社發 王科 攝今天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距古冶區7千米、距唐山市城區28千米,距天津市區132公裡,距北京市區180公裡。北京、天津等部分地區震感明顯。
  • 近幾年全球地震頻發,是不是人類的房屋太多引起的地殼變化?
    全球地震頻發的原因並沒有這麼簡單,它存在著多種因素。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我國有多條地震帶,四川、臺灣是地震頻發地,在2019年,我國有資料統計6級及以上地震發生過3次,分別是4月18日臺灣花蓮縣海域6.7級地震,震源深度24公裡;4月24日西藏林芝市墨脫縣6.3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6月17日臺灣花蓮縣海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裡,2020年初臺灣又經歷4.7級地震。那麼為什麼地震如此頻發呢?
  • 全球9成地震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圖)
    從2010年1月初的索羅門群島地震(1月4日,芮氏7.2級),到海地大地震(當地時間1月12日,芮氏7.3級),到智利、墨西哥、印尼地震,再到紐西蘭地震(2月22日,芮氏6.3級)、日本沿海地震都集中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且震級大都超過芮氏7級。文/玉璽 東萊日本近海9日上午發生芮氏7.3級地震,引發低強度海嘯。日本氣象廳在地震幾分鐘後發布海嘯警報,3小時後取消。
  • 加州地震,為什麼加州地震頻發?
    南加州聖蓋博市發生了一起4.6級地震,震中位於60號公路和聖蓋博大道交界處,震源深度18公裡。住在大洛杉磯地區的華人朋友都有震感,很多人在地震發生後,都在朋友圈發震感強烈。包括南部橙縣爾灣地區、東部聖貝納迪諾縣、裡弗賽德、以及好萊塢地區的居民也都表示有強烈震感。
  • 2020年地震頻發,日本九州島海域又發生地震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除了新冠病毒之外還有山火等一系列事情發生。就在不久前,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5月03日19時54分在日本九州島附近海域(北緯31.37度,東經128.7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全球地震頻發 中國地震局及時加強研判近期震情
    東方網3月4日消息:中國地震局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信息稱,為科學、準確把握全國震情趨勢,該局2日在北京召開了首都圈地區震情跟蹤暨華北地區強化監視與跟蹤聯合會商會,旨在及時加強對近期震情的研判工作。   近期全球相繼發生海地7.3級地震、琉球群島7.2級地震和智利8.8級巨震,造成了巨大破壞並引起廣泛的影響。
  • 全球一年6級以上地震93次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進入活躍期
    截至11日,此次地震已經造成至少90人遇難,而其中地震重災區的瓦哈卡州就有71名遇難者。 墨西哥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震災害多發。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張曉東曾指出,在有地震資料記載的100餘年中,目前地球正處於第三次大地震活躍期,前面兩次是1900年前後和1950年前後,這些時期千人乃至萬人死亡的8級和9級地震頻發。
  • 全球地震帶分布(圖)
    根據全球構造板塊學說,地殼被一些構造活動帶分割為彼此相對運動的板塊,板塊當中有的塊大,有的塊小。大的板塊有六個,它們是: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板塊。全球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大板塊的邊界上,一部分發生在板塊內部的活動斷裂上。
  • 2020年全國地震活動盤點
    2020年我國地震活動概況 2020年,我國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28次,其中大陸地區20次,最大為7月23日西藏尼瑪6.6級地震;臺灣及近海發生5級以上地震7次,最大為12月10日臺灣宜蘭海域5.8級地震;東海海域發生1次5.3級地震。
  • 板塊運動導致日本地震頻發
    核心提示:地球板塊邊界為不穩定地帶,地震幾乎全部分布在板塊的邊界上。日本恰好處於兩大板塊交界處,因此導致地震頻發。法國地質學家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洲)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 20世紀全球最大地震:海原大地震90年祭
    南都記者 韓福東 攝  南都首席記者 韓福東 發自寧夏 ◎海原大地震發生於1920年12月16日晚8時06分,震級達芮氏8.5級。此次地震之烈為中國有史以來之罕見,亦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1.2個唐山大地震。
  • 專家:中國大陸近期仍然有發生6級地震可能性
    應重視地震頻發增強態勢  據中國地震局原首席預報員孫士鋐分析,青藏高原本身是多地震的地區,這個地區強地震活動多,分布上也比較散,很多專家也將這一地區稱為「三江地震帶」,這個地區地震分布大致沿著三條江分布,是活動水平比較高的地區。
  • 四川盆地局部因地震下降60釐米 地震波影響全球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級強烈地震,造成了極其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這場特大地震具有哪些特徵?地表破裂帶在哪裡?大區域地表如何變形?地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就此,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南北帶地震構造研究組組長張培震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作了詳細講解。
  • 國新辦就如何看待近期全球地震多發的態勢等情況舉行吹風會
    最近一段時間全球多地區發生地震,受到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請來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先生,預報部主任蔣海昆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如何看待近期全球地震多發的態勢等方面的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下面就先請潘懷文先生作一個簡要的介紹。2016-04-18 15:00:35潘懷文: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 分析:智利位於板塊交界處地質斷層上 地震頻發
    當巖石承受不了這些力時就產生錯動,由錯動產生的能量一經釋放,就造成地震。大地震是活動斷層貯存的巨大能量突然釋放而產生的。  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相對比較穩定,而板塊與板塊之間的交界處。則是地震的活躍地帶。
  • 地震局稱中國大陸地震活動屬正常能量釋放
    國家、河北省和唐山市地震專家經會商,初步認為屬輕微地震活動,未來唐山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圖為地震當日,民眾在唐山抗震紀念碑廣場放風箏。中新社發白雲水攝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地震局8日在官方網站發布《地震專家分析近期全球地震頻發情況》稱,目前中國大陸地震活動處於平均地震活動水平,是一種正常的能量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