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今天,從奧克蘭到Invercargill,超過2萬人報告自己有震感。
昨天早晨7點53分,Levin東北部發生5.8級地震,震源深度為37公裡。地震之後發生了19次餘震,規模在M4到M2之間不等。
而今天12點34分,Levin西北部30公裡再次發生5.2級地震,震源深度32公裡。
大家都知道,紐西蘭由於處在澳大利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板塊運動使得兩者之間不斷擠壓,造成板塊間和板塊中能量的不斷累積和頻繁釋放,才會常年開啟「震動模式」。
紐西蘭每年大概會發生2萬次地震,其中有150-200次強地震能被感覺到。
小編剛來到紐西蘭這片土地的時候,某天坐在家裡突然感到房子搖晃了一下,大腦瞬間反應出是地震了,然而,當時小編腦子裡想的第一個問題是——
「我的頭髮好醜.是現在跑呢?還是洗個頭再跑出門呢?」
就在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沒思考出來,屁股還沒離開地毯的時候,震感已經消失了。
4天前,2020年5月22日是有儀器記錄以來全球震級最大地震——智利9.5級大地震發生60周年紀念日。
1960年5月22日發生的智利9.5級大地震創下了兩個世界之最:一是迄今地震觀測史上儀器記錄到的震級最大的地震;二是引發了世界上影響範圍最大且最嚴重的一次地震海嘯,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
地震震級是對震源釋放出能量大小的等級劃分,震級每相差一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差大約是31.6倍。智利9.5級大地震約相當於180個汶川8級地震釋放的能量。
引發海嘯方面,當年智利9.5級大地震過後,太平洋東岸海水忽然迅速退落,露出海底,約15鍾後,高達8米至9米、最高達25米的海浪驟然而漲,襲擊智利和太平洋東岸的城市與鄉村,地震形成的海浪以每小時700千米速度橫掃太平洋。
2020年,全球共發生21次6級強震。
1月29日3時10分(當地時間1月28日14時10分)在古巴南部海域發生7.7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而在3月25日,全球又出現了一個大地震,北京時間10點49分,千島群島發生7.5級大地震, 震源深度30千米,美國夏威夷更是發布了海嘯預警。美國海嘯預警中心表示,發生於千島群島地區的此次地震可能在震源地區引發破壞性海嘯。事實上,早在2月13日,千島群島就已經發生過7級大地震,連續2次大地震。
2020年的地球可以說出現了不少的「問題」,除了南極紅雪,北極甲烷爆發等等之外,像澳洲野火這樣的問題也在其他國家發生,而在這些自然災難發生的時候,不少人也在說今年的火山噴發,地震等問題也比較活躍,是真的這樣嗎?難道2020年真的是不平凡的一年,異常問題多?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其實地球的這些變化也沒有什麼不一樣,都是屬於正常的模式,在以往的年份我們也可以看到相關的影響,只是在2020年可能稍微集中了一點。
當然了,這些我們看似正常也習以為常的自然災害,是年復一年、經年累月,甚至以「世紀」為單位去面對,卻好似永遠也得不到解決的地球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