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神奇的動物,而有一種蝴蝶當它將翅膀合攏後會變成枯葉的模樣,它就是枯葉蝶。其實,枯葉蝶的這種形態是一種擬態。擬態是物種在漫長的進化中為了更好的生存,主動進化的結果。也就是說,枯葉蝶變化成枯葉的模樣並不是巧合,而是主動進化。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擬態的意義以及生物為什麼會選擇這種進化方向。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枯葉蝶
枯葉蝶學名枯葉蛺蝶,它是亞洲獨有的一類蝴蝶,它們是鱗翅目蛺蝶科枯葉蛺蝶種。在亞洲地區,枯葉蛺蝶僅分布在熱帶地區,比如我國的南方、印度等地。由於枯葉蛺蝶的分布很廣,所以它有多個亞種分化,在我國最有名的就是中華枯葉蛺蝶以及臺灣地區的枯葉蛺蝶臺灣亞種。
從外觀上看,枯葉蛺蝶在飛行時,與其他的蝴蝶一樣都非常的漂亮,枯葉蛺蝶有著藍絲絨一樣的翅膀(背面),在前翅的中間有一道黃色,使得它看起來格外的漂亮。但是,當枯葉蛺蝶停下來將翅膀併攏後,它華麗的翅膀就會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翅膀正面那與枯葉一樣的形態。而這就是枯葉蛺蝶的擬態了。
那麼,什麼是擬態呢?
簡單地說,擬態就是一個物種在進化中選擇了與另一個物種相似的特徵。在自然界中,擬態主要主要可以分為三種:貝氏擬態、繆氏擬態以及進攻性擬態。
貝氏擬態簡單的說就是一個物種擬態成為另一種有毒或者不可食用的物種,但是貝氏擬態的模仿者是不具備對捕食者產生威脅的能力。比如非洲熱帶雨林中生活著一種巨型蟾蜍,它在不動時,看起來與劇毒的加彭噝蝰的頭部非常相似,因此,在天敵的眼中,它就是有毒和不可食用的。所以,巨型蟾蜍擬態成為加彭噝蝰就是一種典型的貝氏擬態。而我們上面說到的枯葉蛺蝶也是如此,它擬態成為枯葉,在捕獵者看來是不可食用的。所以,枯葉蛺蝶也是一種貝氏擬態。無論是枯葉蝶還是巨型蟾蜍,它們雖然擬態成為讓捕獵者覺得有毒或不可食的形態,但是,它們本身是對上層的捕獵者夠不成實際威脅的。
▲巨型蟾蜍擬態為加彭噝蝰
繆氏擬態則是一個物種擬態成為另一種不可食或者有毒的動物,而且該物種本身就對捕獵者有一定的威脅性。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些蜜蜂會擬態成為黃蜂的形態,而無論是蜜蜂還是黃蜂,都是可以用自己的螫針攻擊捕食者的。這種擬態的好處是,不管捕獵者攻擊過黃蜂還是蜜蜂,都對兩種動物產生規避性,這樣對模仿對象和被模仿對象都是有好處的。
最後是進攻性擬態,進攻性擬態是捕食者專屬的一種擬態,簡單的說就是捕獵者會擬態成為讓獵物覺得沒有威脅的物種。比如在海洋中的鮟鱇,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頭部有一個小燈籠一樣的肉狀突起,這肉狀突起除了長得像蠕蟲外,還是是可以發光的,而在捕獵時,它只需要安靜地呆在那裡,用自己的肉狀突起引誘其他的小魚前來捕食,此時,鮟鱇再將這些小魚捕食就可以了。
擬態的意義
對於自然界中的生物來說,擬態是一種生存手段,它能夠讓擁有眾多天敵的生物,儘可能地躲過了天敵的捕殺,比如枯葉蝶,也能讓捕獵者放棄對自己的捕獵,比如巨型蟾蜍,還能夠成為自己捕獵其他生物的重要手段。比如鮟鱇。
因此,擬態是部分生物進化的結果,也是保證自己不被淘汰的一種方式。其實,在自然界中,擬態的生物比比皆是,比如變色龍、青蛙、蚱蜢等等,只不過大多數擬態的生物都是為了自保,所以,大多數的擬態都是模仿了周圍環境的顏色。
總結
枯葉蝶之所以會像枯葉一樣,是自己選擇性進化的緣故,也是擬態的一種表現,而枯葉蝶之所以選擇了枯葉,而沒有選擇其他的事物,是因為它生存的環境是樹林,而樹林中,最多的就是枯葉,所以,擬態成為樹葉,無疑是對自己最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