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26個月一遇的火星發射年,火星探測窗口重新打開,給人類提供了又一次探索火星的機會。
在今年,人類一共有三個火星探測任務執行。其中,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在7月20日發射升空,我國的天問一號在7月23日成功執行,唯一還在等待的,就是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了。
在此之前,NASA計劃的時間是7月17日,不過被推遲到了月底。日前,NASA終於宣布,他們的新一代火星探測器毅力號,即將在當地時間7月30日(周四)早7:50,搭乘著宇宙神Ⅴ號運載火箭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這趟前往火星的末班車,終於要出發了。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興奮地說:「發射準備已經完成檢查,我們真的要出發了!」
(圖片說明:宇宙神V號火箭,它將承擔此次火星發射任務)
在此之前,美國已經向火星發射過許多火星車了。但是,在此前制定十年計劃的時候,火星車任務仍然從許多任務中拔得頭籌。這不僅因為NASA希望在30年代展開載人登陸火星任務,需要提前探測相關的信息,也在於他們開發了更多更先進的設備,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火星。
那麼,這一次的毅力號火星車,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呢?
據介紹,毅力號火星車的體型大概和一輛SUV差不多,擁有6個輪,重量達到了1040公斤。它的重量是我國天問一號的火星車四倍還多,這一方面是因為天問一號還攜帶了繞火星軌道器,另一方面也在於毅力號的確配備了許多先進的科學設備。這些設備,都將向人類展示它們的強大能力。
除此之外,毅力號還攜帶了很多其他設備,如:下一代太空衣的材料,以測試它們在火星表面對太空人的保護能力;一塊來自火星的隕石,幫助毅力號的設備校準;比好奇號更堅固的車輪,直徑更大、寬度更小、並配有弧形鈦輻條,延長其壽命;鑽地設備,讓毅力號能夠鑽破火星表層,取出下面的巖石,並通過發射的設備最終帶回地球。
(圖片說明:毅力號將攜帶五種太空衣材料,以測試其防護能力)
哦對了,它還攜帶了一個矽晶片,其中刻有過去一段時間在全世界範圍內徵集的名字。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輸入自己的名字,然後被毅力號火星車帶去火星。NASA一共徵集了超過1000萬個名字,不知道有沒有你的名字?
雖然我們曾經說,由於阿聯的火星探測器並非火星車,並且也不是自主製造,所以今年的火星任務主要是中美兩國的科技競爭。
(圖片說明:毅力號火星車整裝待發)
但不得不承認,美國的火星探索任務還是要比我們先進的。比如說,他們除了要發射火星車之外,還將在歷史上首次嘗試利用懸空探測器,也就是無人機進行地球以外的探索工作。
這架無人機,被命名為機智號火星直升機(Ingenuity)。機智號同樣攜帶了大量的設備,而且它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不受地形限制。要知道,雖然毅力號名為「火星車」,但和地球上的車完全不一樣。由於火星表面環境複雜、地面控制的困難,所以它每天最多只能行進200米。而機智號直升機可以飛到3-10米的空中,不必擔心地形變化對前行距離的影響。
(圖片說明:機智號火星直升機結構示意圖)
想要在火星上進行飛行任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因為,火星表面的大氣壓力非常小,只有地球的0.6%。我們都知道,大氣壓力小直接導致火星空氣能提供的浮力也非常小,這給人類的飛行設備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因此,科學家一方面需要提高機智號的飛行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儘量減輕它的重量,才能保證它更好地飛行。
據介紹,由於利用了大量如碳纖維管這樣的材料,機智號的重量只有不到1.8千克。它會被附著在毅力號火星車的底部進入火星大氣層,然後分離。
(圖片說明:此前在甘迺迪航空中心待命的毅力號火星車,機智號無人機就附著在它的下面)
另外,鑑於人類科技的限制,機智號也不會執行太多的任務。它大概可以執行5次飛行任務,每次飛行不超過3分鐘,最遠可飛行300米。
這是人類在外星環境下首次嘗試懸空探測器,隨著這一次的嘗試,科學家也會取得更多的信息和突破,這也是它的使命之一。未來,他們不僅要在火星繼續嘗試類似的任務,還會向包括土衛六在內的天體發射飛行器進行探索和研究,屆時必將藉助這一次的經驗和收穫。
(圖片說明:機智號火星直升機)
更加令人期待的是,毅力號火星車不僅要把地球的東西帶到火星上去,還計劃從火星採集樣本帶回地球,這同樣是從來沒有進行過的嘗試。
我們從毅力號火星車的造型就可以看出來,它和以往的火星車有個巨大的區別,那就是有一個巨大的機械臂,看起來和挖掘機有點像。實際上,這就是為了採集火星樣本而準備的。可以想像,雖然外形相似,但它比挖掘機的鉤要複雜、精密得多。它一共包含了7個電機、9個鑽頭以及PIXL等強大的設備。
(圖片說明:毅力號火星車的機械臂在火星採集樣本假想圖)
首先,它會利用PIXL的強大功能對地表以下的結構進行觀測和分析,選擇有可能具有價值的位置,把工作交給9個強大的鑽頭,這還只是第一步。
當它鑽開地表,採集到樣品之後,會將樣本傳送到傳送轉盤(Bit Carousel)上。這個轉盤會將樣本轉移到火星車內部的樣本採集系統中進行檢驗,這個系統是一個自適應緩存組件(Adaptive Caching Assembly),包含著超過3000個部件。它的任務,是評估樣本的質量和價值。
(圖片說明:毅力號火星車機械臂所包含部件示意圖)
當它確認樣本有足夠的價值後,就會將其收入儲存倉中,這個儲存倉中包含42根封存火星樣本的樣品管。這個過程每一次都要耗掉數個小時,最終採集到足夠的樣本。
它們不會馬上被送回地球,因為毅力號火星車已經不足以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它們要在火星上等候,在大約十幾年後足夠強大的探測器被製造出來s,才會回到地球。
(圖片說明:火星樣品會在未來的火星任務中被帶回地球)
根據計劃,大約在2021年2月18日,毅力號火星車將會降落在火星的耶澤洛環形山(Jezero crater)。據介紹,這個環形山很有可能是一個史前的火星湖泊,其地表結構也和地球湖泊的底部非常相似,並且有流入和流出的河道遺蹟。鑑於火星表面的氣候可能也曾經非常適宜,而且這樣的環境持續的時間也足夠長,因此這裡很有可能曾經孕育過生命,至少是微生物等簡單的生命。
(圖片說明:耶澤洛隕石坑)
而毅力號的目標,就是要在這裡尋找生命的痕跡,這也是其他火星探測任務都不可能錯過的目標。而這一次,毅力號可能會比以往更加接近這個問題的答案。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也已經總結出來了,雖然小的任務非常多,但總體來說,毅力號承擔著兩個最重要的使命:
(圖片說明:毅力號的名字)
簡單來說,它的任務既是回溯生命的曾經,也是追求生命的未來。正如布裡登斯廷所說的那樣,雖然「正處於新冠病毒流行的非常時期,但我們始終堅持著要繼續進行這次任務,我們沒有放棄,因為它太過於重要。」
眾所周知,NASA的計劃是在2033年左右首次執行載人登陸火星任務。在此之前,我們獲得越多關於火星的信息,就越能保證裡程碑式航天任務的成功率,因為這不僅僅意味著科技的突破,也關係著太空人乃至所有可能會移居火星的居民的生命安全。
(圖片說明:藝術家繪製的毅力號火星車工作圖)
火星極有可能是人類的下一個家園,我們迫切需要對那裡有更多的了解。只有更了解火星,載人登陸火星的任務才能更順利地展開,人類的移民計劃才能更早地實現。
因此,讓我們祝福毅力號火星車,就像NASA祝福天問一號一樣。不論怎麼說,科學屬於全人類,科技應該為全人類造福。
那是我們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