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鯰,原產地非洲剛果河,生性兇猛,怕光,夜間活動頻繁。體長一般50至60釐米。有記錄的最大體長122釐米,最大體重20千克,最大年齡10年。體呈圓筒形,尖頭小眼,嘴部有三對須。體呈粉紅或灰褐色,體表常布有深色的斑點或斑塊。體裸露無鱗,無背鰭。特化的肌肉具有發電能力,受到刺激時,可瞬間發出200~450伏特的電力。其有趣的臉孔,配著一雙小眼,加之獨特的習性,可謂魅力十足。
電鯰為底中層兇猛性魚類。怕光,晝伏夜出,喜歡生活在流速緩慢且巖石、樹根沉積的底中層水域。白天棲息在水底層的陰暗處,夜間外出活動。眼小,視力弱,主要靠嘴邊的6根長鬚來搜索獵物。性情兇暴貪食,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昆蟲等為食,獵食時以電擊擊昏獵物。
雖然比發電王--電鰻稍微遜色,但是威力仍很驚人,換水時須十分注意。電鯰放電的主要目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捕獲食物,以便自己生存下去;另一種是為了防禦敵人,保護自己。它施放出的強大電流不僅能擊死小的動物,甚至能擊死比它大得多的水生動物,難怪人們稱它為「水中高壓電」。
電鯰的發電器官很特別,它是由體內約500萬塊電板組成的。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於電板很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這些電板分布在身體皮膚和肌肉之間,頭部為正極,尾部為負極,電流流向是從頭部流向尾部。當電鯰在水中活動時,身體的任何一部分觸及到敵人或其他物體,馬上就產生一種強大的電流,擊倒對方。
總之,魚類的放電是它們在進化過程中所獲得的一種防禦和攻擊敵害、捕捉食物的適應能力。如果人類能夠應用仿生學,模擬電魚的發電器官在海洋中發電,那麼,就能很好地解決船舶和潛水艇的動力問題。
鯰魚可以預防地震,地震前地電流的急劇變化刺激了鯰魚的電感受器官,使它們感到驚恐不安,亂蹦亂跳,因此可以通過對鯰魚的研究找到一種預報地震的新方法。
和觀賞魚相關的文化
長按掃碼,歡迎訂閱吳青的觀賞魚世界
▼點擊閱讀原文,更多養殖技術!